A、 填充柱长lm、柱温100°C、载气流速20ml/min
B、 填充柱长2m、柱温100°C、载气流速60ml/min
C、 毛细管柱长40m、柱温100°C、恒温
D、 毛细管柱长40m、柱温100°C、程序升温
答案:D
A、 填充柱长lm、柱温100°C、载气流速20ml/min
B、 填充柱长2m、柱温100°C、载气流速60ml/min
C、 毛细管柱长40m、柱温100°C、恒温
D、 毛细管柱长40m、柱温100°C、程序升温
答案:D
A. 一般选用柱内径为3~4mm,柱长为1-2m的不锈钢柱子
B. 一般常用的液载比是25%左右
C. 新装填好的色谱柱即可接入色谱仪的气路中,用于进样分析
D. 在色谱柱的装填时,要保证固定相在色谱柱内填充均匀
A. 正确
B. 错误
A. 工作曲线法
B. 直接比较法
C. 校正面积归一化法
D. 标准加入法
解析:
当然,我很乐意帮助你理解这道多选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分光光度分析。这是一种基于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或发射特性来定量或定性分析物质的方法。在分光光度分析中,有几种常用的定量方法。
A: 工作曲线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绘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即工作曲线),然后通过测量未知样品的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找到对应的浓度。这是一个非常直观和常用的方法。
B: 直接比较法
这种方法是直接比较未知样品和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通过比较两者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未知样品的浓度。这种方法简单快速,但需要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已知。
C: 校正面积归一化法
这个选项实际上并不属于分光光度分析的定量方法。校正面积归一化法通常用于色谱分析中,用于计算峰面积与组分含量的关系。
D: 标准加入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向未知样品中添加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然后测量吸光度变化来确定未知样品中待测物质的浓度。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由于样品预处理不当或仪器误差引起的误差。
现在,让我们用一些生动的例子来帮助理解这些方法:
- 工作曲线法就像你在学校里用尺子量身高。你先量出几个同学的标准身高,然后量出另一个同学,通过比较他的身高和标准身高,你就能估算出他的身高。
- 直接比较法就像你在超市里用电子秤称重。你先称出一样东西的重量,然后称出另一样东西,直接比较它们的重量。
- 标准加入法就像你在做化学实验时,向一杯颜色很淡的溶液中加入几滴已知颜色的溶液,然后观察颜色变化,以此来判断原始溶液中颜色的浓度。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A、B和D选项都是分光光度分析的定量方法,而C选项则不是。所以,正确答案是ABD。
A. 吸附色谱
B. 凝胶色谱
C. 分配色谱
D. 离子色谱
A. 正确
B. 错误
A. 正确
B. 错误
A. 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 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 固定液的沸点
D. 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这道题的题干提到“原子吸收法是根据基态原子和激发态原子对特征波长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我们需要判断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首先,让我们理解原子吸收法的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是一种分析技术,主要用于测定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浓度。其基本原理是:当样品中的金属元素被加热到高温时,它们会以原子的形式存在(即基态原子),并且这些原子能够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每种元素都有其特征波长,这些波长对应于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需的能量。
在这个过程中,基态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而激发态原子则是吸收光后跃迁到更高能级的状态。因此,原子吸收法的确是基于基态原子对特征波长的吸收来进行分析的。
然而,题干中的表述“基态原子和激发态原子对特征波长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并不完全准确。原子吸收法主要是基于基态原子的吸收,而激发态原子并不是直接参与吸收过程的。因此,题干的表述存在一定的误导性。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错误。
### 深入理解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音乐会的现场。每个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就像每种元素有特征波长)。当你听到某个乐器发出的声音时,你能立刻辨认出它是哪种乐器。这就像原子吸收法中,基态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产生特征的“声音”。
如果我们把乐器比作基态原子,那么激发态原子就像是乐器在演奏时的高音部分。虽然高音部分很美妙,但它并不是乐器的基本音色。原子吸收法的核心在于识别基态原子(乐器的基本音色)所吸收的特征波长(声音),而不是激发态(高音部分)。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原子吸收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为什么题干的表述是错误的。
A. H2
B. N2
C. He
D. Ar
A. 正确
B.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