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核心负债比率
B、 预期损失率
C、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D、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答案:C
解析:风险水平类指标包括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操作风险指标和流动性风险指标。核心负债比率属于流动性风险指标;预期损失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两项属于信用风险指标;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属于风险迁徙类指标。
A、 核心负债比率
B、 预期损失率
C、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D、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答案:C
解析:风险水平类指标包括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操作风险指标和流动性风险指标。核心负债比率属于流动性风险指标;预期损失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两项属于信用风险指标;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属于风险迁徙类指标。
解析:《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 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包括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流动性比例、流动性匹配率和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资产规模不小于2000亿元人民币的商业银行应当持续达到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流动性比例和流动性匹配率的最低监管标准。资产规模小于2000亿元人民币的商业银行应当持续达到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流动性比例和流动性匹配率的最低监管标准。
A. 操作风险管理报告
B. 操作风险专项报告
C. 操作风险监测报告
D. 操作风险评估报告
E. 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报告
解析:操作风险报告主要包括操作风险管理报告、操作风险专项报告、操作风险监测报告、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报告。
A. 风险管理部门应当与业务部门保持相对独立
B. 风险管理部门应当全面负责风险管理策略的执行
C. 风险管理能力有限的商业银行可以将风险识别转移到其他部门
D. 风险管理部门应当承担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
解析:风险管理职能应与业务部门之间保持充分独立,并且不得参与产生收入的经营活动这种独立性是有效风险管理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管理办法》第四条商业银行应运用预期信用损失法,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承担信用风险的其他金融资产进行预期信用损失评估,以判断其公允价值计量的合理性
A. 账面资本、经济资本、监管资本
B. 持续经营资本、破产清算资本
C. 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二级资本
D.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资本
解析:根据不同的管理需要和本质特性,商业银行资本主要有账面资本、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三个概念。其中,账面资本是银行持股人的永久性资本投入;经济资本是指在一定的置信度和期限下,为了覆盖和抵御银行超出预期的经济损失(即非预期损失)所需要持有的资本数额;监管资本是监管当局规定的银行必须持有的与其业务总体风险水平相匹配的资本。
A. 应阐明测试对象、承压指标、压力情景、数据基础,并描述传导机制,同时详细说明各项假设条件和参数
B. 应阐明压力测试反映的当前风险管理中的相关风险点,薄弱环节和不足,并制订改进措施
C. 一般应包括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情况,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指标情况、各类损失的大小和频率
D. 应描述并分析压力测试结果,重点评估不同情景下可能的资产质量、损失和资本充足变化等
解析:压力测试完成后应撰写压力测试报告,报告一般应包括背景分析、压力测试目标与数据的说明、压力情景及阈值的设置、传导模型的说明、测试结果与分析、改进措施等内容,故“一般应包括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情况、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指标情况、各类损失的大小和频率”错误。压力测试报告应根据重要性程度,设置不同级别,并按照不同汇报路线报告不同层级管理人员。应阐明测试对象、承压指标、压力情景、数据基础,并描述传导机制,同时详细说明各项假设条件和参数;应阐明压力测试反映的当前风险管理中的相关风险点、薄弱环节和不足,并制订改进措施;应描述并分析压力测试结果,重点评估不同情景下可能的资产质量、损失和资本充足变化等。
A. 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客户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
B. 查询法院部门个人客户信用记录
C. 从其他银行购买客户借款记录
D. 查询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解析:商业银行应当通过与借款人面谈、电话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核实借款人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商业银行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及税务、海关、法院等机构获得个人客户的信用记录,作为借款人是否符合贷款资格的重要依据。从其他银行购买客户借款记录违反了银行业职业操守。
A. 建立现金流测算和分析框架
B. 操作风险管理流程和方法应包括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操作风险控制与缓释、内部控制要求、业务连续性管理、数据安全管理、业务外包管理、风险监测、操作风险管理报告、重大事件报告、变更管理、压力测试等
C. 根据操作风险偏好,识别内外部固有风险,评估控制、缓释措施的有效性,分析剩余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划定操作风险等级,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并有效分配管理资源
D. 研发和运用操作风险管理工具,开展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控制、缓释,包括: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操作风险自评估、关键风险指标等
解析:《山西省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基本制度》第六十三条操作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操作风险管理流程和方法应包括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操作风险控制与缓释、内部控制要求、业务连续性管理、数据安全管理、业务外包管理、风险监测、操作风险管理报告、重大事件报告、变更管理、压力测试等;(二)根据操作风险偏好,识别内外部固有风险,评估控制、缓释措施的有效性,分析剩余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划定操作风险等级,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并有效分配管理资源;(三)结合风险识别、评估的结果,实施控制、缓释措施,将操作风险控制在风险偏好内;根据风险等级,对业务、产品、流程以及相关管理活动的风险实施接受、降低、转移、规避等控制、缓释策略;持续监督控制、缓释措施的执行情况,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四)建立操作风险内部定期报告机制,明确报告格式、内容和频率,采取矩阵式报告路径,业务部门应分别向上级对口管理部门和本级操作风险牵头管理部门报告;重大操作风险事件应根据相关规定及时向董(理)事会、高级管理层和相关管理部门报告;(五)针对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和关键岗位完善内控措施,强化内控执行和检查整改,包括:厘清职责分工,避免利益冲突;财产盘点、账实核对、交易复核、账户对账、环节制衡、岗位控制(轮岗、强制休假和离岗审计)、员工行为管理等;(六)研发和运用操作风险管理工具,开展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控制、缓释等,包括: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操作风险自评估、关键风险指标等。
A. 声誉风险管理部门
B. 声誉风险审计部门
C. 声誉风险监测部门
D. 声誉风险评估部门
解析:声誉风险管理部门处在声誉风险管理的第一线,应当随时了解各类利益持有者所关注的问题,并且正确预测他们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政策或运营调整可能产生的反应。
A. 整合结果
B. 双线报告
C. 开展评估
D. 绘制流程图
E. 召开会议
解析:操作风险评估报告阶段:(1)整合结果;(2)双线报告。开展评估、召开会议为评估阶段的内容,绘制流程图为准备阶段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