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银行应根据本行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参数量化的特点,采取基准测试、返回检验等不同的验证方法
B、 验证过程和结果应接受统一检查,负责检查的部门应与验证工作的设计和实施部门统一
C、 验证频率应能够保证内部评级和风险参数量化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
D、 银行内部评级风险参数量化的方法、数据或实施发生重大改变时,相关验证活动应尽快实施
答案:B
解析:验证过程和结果应接受独立检查,负责检查的部门应独立于验证工作的设计和实施部门
A、 银行应根据本行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参数量化的特点,采取基准测试、返回检验等不同的验证方法
B、 验证过程和结果应接受统一检查,负责检查的部门应与验证工作的设计和实施部门统一
C、 验证频率应能够保证内部评级和风险参数量化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
D、 银行内部评级风险参数量化的方法、数据或实施发生重大改变时,相关验证活动应尽快实施
答案:B
解析:验证过程和结果应接受独立检查,负责检查的部门应独立于验证工作的设计和实施部门
A. 经营活动
B. 投资活动
C. 筹资活动
D. 三者均是
解析:企业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属于投资活动现金流出.
A. 逻辑回归模型是我国商业银行建立违约概率模型的主流方法之一
B. 采用一组财务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来预测客户的违约概率
C. 基本原理是客户违约发生或不发生
D. 要求样本数据满足正态分布
解析:逻辑(Logistic)回归模型是我国商业银行建立违约概率(PD)模型的主流方法之一,该方法采用一组财务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来预测客户的违约概率。逻辑回归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客户违约发生或不发生,因此模型的因变量是取值为0和1的二值变量;不要求样本数据满足正态分布,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不为线性关系。逻辑回归模型可以将违约概率与自变量建立起联系,将客户的违约概率表示为P,则正常的概率为1-P。
A. 抵债资产
B. 按规定程序和标准认定为次级、可疑、损失类的贷款
C. 个人贷款
D. 已核销的账销案存资产
解析:金融企业批量转让不良资产的范围包括金融企业在经营中形成的以下不良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①按规定程序和标准认定为次级.可疑.损失类的贷款;②已核销的账销案存资产;③抵债资产;④其他不良资产。
A. 组织银团贷款
B. 联合贷款
C. 贷款转让
D. 变更贷款主体
解析:《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第十二条当一个集团客户授信需求超过一家银行风险的承受能力时,商业银行应当采取组织银团贷款、联合贷款和贷款转让等措施分散风险。
解析:若借款人提供了足额的抵押物,扣除风险缓释后,银行实际风险敞口为0,不意味着银行完全不承担任何风险。
A. 它们是反现信用风险水平的两个维度
B. 同一个债务人的不同债项可以有不同的债项评级
C. 客户评级主要由债务人的信用水平决定
D. 同一个债务人通常有多个客户评级
解析:债项评级是对交易本身的特定风险进行计量和评价,反映客户违约后估计的债项损失大小。特定风险因素包括抵押.优先性.产品类别.地区.行业等。债项评级既可以只反映债项本身的交易风险,也可以同时反映客户的信用风险和债项交易风险。客户信用评级与债项评级是反映信用风险水平的两个维度,客户信用评级主要针对交易主体,其等级主要由债务人的信用水平决定;而债项评级是在假设客户已经违约的情况下,针对每笔债项本身的特点预测债项可能的损失率。根据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一个债务人通常有一个客户信用评级。而同一债务人的不同交易可能会有不同的债项评级
A. 该项金融工具不可赎回
B. 该项金融工具不属于发行方的债务
C. 对发行方资产或收入具有剩余索取权
D. 发行方的年销售额不超过3亿元人民币
E. 持有该项金融工具获取收益的主要来源是未来资本利得,而不是随时间所产生的收益
解析:股权风险暴露是指商业银行直接或间接持有的股东权益。纳入股权风险暴露的金融工具应同时满足如下条件:①持有该项金融工具获取收益的主要来源是未来资本利得,而不是随时间所产生的收益。②该项金融工具不可赎回,不属于发行方的债务。③对发行方资产或收入具有剩余索取权。
A. 余额3250万元
B. 余额1000万元
C. 缺口1000万元
D. 余额2250万元
解析:特定时段内的流动性缺口计算公式为:特定时段内的流动性缺口=最好情景的概率×最好状况的预计头寸剩余或不足+正常情景的概率×正常状况的预计头寸剩余或不足+最坏情景的概率×最坏状况的预计头寸剩余或不足。因此该商业银行预期在短期内的流动性余缺为:5000×25%+3000×50%-2000×25%=2250(万元
A. 组织管理
B. 经营管理
C. 全面风险管理
D. 内部资本充足评估
解析:《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应按照本办法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架构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
A. 股东会
B. 董事会
C. 监事会
D. 高管层
解析:《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董事会对关联交易管理承担最终责任,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涉及业务部门、风险审批及合规审查的部门负责人对关联交易的合规性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