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融工具和信息系统的复杂性降低了潜在的操作风险
B、 最高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必须确保重大缺陷能够迅速得到修正
C、 必须对所有的业务活动建立相关内部控制,包括建立独立风险管理部门
D、 必须严禁交易人员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建立巨大的风险缺口
答案:A
解析:金融工具和信息系统的复杂性提高了潜在的操作风险。
A、 金融工具和信息系统的复杂性降低了潜在的操作风险
B、 最高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必须确保重大缺陷能够迅速得到修正
C、 必须对所有的业务活动建立相关内部控制,包括建立独立风险管理部门
D、 必须严禁交易人员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建立巨大的风险缺口
答案:A
解析:金融工具和信息系统的复杂性提高了潜在的操作风险。
A. 4.2
B. 9
C. 1.8
D. 6
解析:预期损失(EL)=违约概率(PD)×违约风险暴露(EAD)×违约损失率(LGD)。其中,违约损失率=1-违约回收率,因此该资产的预期损失是2%×300×(1-30%)=4.2(亿)。
A. 监管资本
B. 经济资本
C. 账面资本
D. 结算资本
解析:经济资本本质上是一个风险概念,通过经济资本的计量,可以将银行不同的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并转化为统一的衡量尺度,以便于银行分析风险.考核收益.配置资本和经营决策
A. 关注类
B. 次级类
C. 可疑类
D. 损失类
解析:《山西省农商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债务人无法足额偿付本金、利息或收益,或金融资产已经发生信用减值,应分为次级类。
A. 关注类
B. 次级类
C. 可疑类
D. 损失类
解析:《山西省农商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实施办法(试行)第十五条第四款规定,同一非零售债务人在本行社或其他银行的债务出现不良,应至少分为关注类。
A. 关注类
B. 次级类
C. 可疑类
D. 损失类
解析:《山西省农商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实施办法(试行)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债务人或金融资产的外部评级大幅下调,导致债务人的履约能力显著下降,应至少分为次级类。
A. 30%、70%
B. 20%、10%、70%
C. 30%、20%、50%
D. 50%、50%
解析:授信额度千万元(含)以下的企业单位贷款财务状况评估、现金流量分析、非财务因素分析分值占综合分析权重分别为20%、10%、70%
A. 关注四级
B. 次级一级
C. 次级二级
D. 可疑一级
解析:法人客户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应分类为可疑一级。
A. 应以风险治理为前提
B. 以资本管理为约束
C. 以合规管理为基础
D. 以制度流程、专业队伍和风险文化建设为保障
解析:根据2023年12月4日印发的《山西省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基本制度》(晋农商发【2023】18号)第七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应以风险治理为前提,以内部控制为基础,以合规管理为底线,以资本管理为约束,以制度流程、专业队伍和风险文化建设为保障,在推进全面风险和各类别风险精细化管理的同时,强化对人员和流程风险的管控,压实风险管理第一道防线职责,持续提升风险管理的实效性。
A. 应坚持定量管理为主
B. 应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
C. 应实现流程工具化、工具信息化
D. 应对部分类别风险实行全面、集中管理
解析:根据2023年12月4日印发的《山西省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基本制度》(晋农商发【2023】18号)第十四条各级机构在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坚持定量管理为主,对各类别风险实行全面、集中管理,稳步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工具化、工具信息化,提升风险管理精细化水平,最终实现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最大化。
A. 应以单类风险管理运行为核心
B. 应以全面风险管理运行为统领
C. 应以业务风险管理运行为基础
D. 各层次风险管理运行之间应相互独立
解析:根据2023年12月4日印发的《山西省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基本制度》(晋农商发【2023】18号)第八十二条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应以全面风险管理运行为统领,单类风险管理运行为核心,业务风险管理运行为基础,各层次风险管理运行之间应相互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