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50%
B、 100%
C、 150%
D、 200%
答案:B
解析: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中,对符合审慎要求的房地产开发风险暴露权重为100%
A、 50%
B、 100%
C、 150%
D、 200%
答案:B
解析: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中,对符合审慎要求的房地产开发风险暴露权重为100%
解析:市值重估是指对交易账簿头寸重新估算其市场价值。市值重估应当由与前台相独立的中台、后台部门负责。
A. 董事会
B. 高级管理层
C. 监事会
D. 风险管理部门
解析:《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第八条明确,商业银行的董事会承担对市场风险管理实施监控的最终责任,确保商业银行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的各类市场风险。
A. 易货交易
B. 发生处理方式异常的交易
C. 资金以股本权益性投资的方式供单位长期使用
D. 互为提供担保或连环提供担保
E. 与特定顾客或供应商发生大额交易
解析:商业银行发现企业客户下列行为/情况时,应当着重分析其是否属于某个企业集团内部的关联方,以及其行为/情况是否属于关联方之间的关联交易: (1)与无正常业务关系的单位或个人发生重大交易; (2)进行价格、利率、租金及付款等条件异常的交易; (3)与特定客户或供应商发生大额交易;(4)进行实质与形式不符的交易;(5)易货交易;(6)进行明显缺乏商业理由的交易;(7)发生处理方式异常的交易;(8)资产负债表日前后发生的重大交易;(9)互为提供担保或连环提供担保;(10)存在有关控制权的秘密协议;(11)除股本权益性投资外,资金以各种方式供单位或个人长期使用。
A. 黄金
B. 上市公司发行的企业债券
C. 商业银行承兑的汇票
D. 人民银行发行的票据
解析:信用风险缓释是指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监管资本时,运用合格的抵(质)押品、净额结算、保证和信用衍生工具等方式转移或降低信用风险。ACD三项都属于内部评级法初级法下的合格的抵(质)押品中的金融质押品。
A. 贷款损失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
B. 贷款损失准备/无抵押的不良贷款
C. 贷款损失准备/各项贷款余额
D. (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各项贷款余额
解析:拨备覆盖率即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指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即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100%。
A. 贷款违约风险
B. 信息系统失效风险
C. 商品价格风险
D. 声誉风险
解析:近年来由于信用衍生产品不断创新和发展,风险对冲策略也被广泛应用于信用风险管理领域。
A. 3
B. 2
C. 2.5
D. 5
解析:商业银行采用初级内部评级法,除回购类交易有效期限是0.5年外,其他非零售风险暴露的有效期限为2.5年。商业银行采用高级内部评级法,应将有效期限视为独立的风险因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债项的有效期限越短,信用风险就越小。
A. 非系统性风险较高
B. 固有风险
C. 剩余风险
D. 系统性风险
解析: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是主流的操作风险评估工具,旨在防患于未然,对操作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适当程度及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估。商业银行对自身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操作风险点进行识别,评估固有风险,再通过分析现有控制活动的有效性,评估剩余风险,进而提出控制优化措施的工作。剩余风险是指在实施了旨在改变风险可能性和影响强度的管理控制活动后,仍然保留的风险。
A. 增加普通股权益资本
B. 降低总的风险加权资产
C. 银行并购和重组
D. 增加风险权重低的资产
解析:商业银行要提高资充足率,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增加资本;二是降低总的风险加权资产。前者称为分子对策,后者称为分母对策。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分子对策,包括增加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一级资本的来源最常用的方式是发行普通股和提高留存利润。二级资本主要来源于超额贷款损失准备、次级债券、可转换债券等。
解析:《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第五章第五十六条:商业银行在开发新业务产品时,应当同步考虑是否将其纳入业务连续性管理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