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表外损失和表内损失
B、 账面损失和实际损失
C、 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D、 声誉损失和经济损失
答案:C
解析:操作风险损失一般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A、 表外损失和表内损失
B、 账面损失和实际损失
C、 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D、 声誉损失和经济损失
答案:C
解析:操作风险损失一般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A. 风险管理主要是事后管理
B. 风险管理应当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合理平衡
C. 风险管理应当以客户为中心
D. 风险管理主要是控制风险
解析:通过风险管理,商业银行了解和认识外部环境、内部状况和业务开展的不确定性,分析和预测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性的风险因素,从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管理潜在风险,为提高收益制定相关策略,将风险控制在“与风险管理能力相匹配的水平”,最终实现风险-收益的合理平衡。
A. 股权投资
B. 对我国其他商业银行的债权
C. 自用不动产
D. 租赁资产余值
解析:权重法下的资产大致可以分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对我国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债权;对我国公共部门实体的债权;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债权;持有我国中央政府投资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债权;对我国其他商业银行的债权;对我国其他金融机构的债权;对境外主权和金融机构债权;对多边开发银行、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债权;对一般企业的债权;对微型和小型企业的债权;对个人的债权;租赁资产余值;股权投资;非自用不动产;其他资产等。
A. 放置
B. 离析
C. 评估
D. 融合
解析:一个典型和完整的洗钱过程包括放置、离析、融合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特点和运行模式。
A. 信用风险压力测试
B. 全面风险压力测试
C. 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
D. 市场风险压力测试
解析:《山西省农商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法人机构应定期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压力测试,以有效评估市场异常变化甚至极端情况下的流动性风险承担水平。
A.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部门
B. 风险管理委员会
C. 法律部门
D. 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
解析:《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第八章第六十二条:商业银行所有信息科技外包合同应由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部门、法律部门和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A. 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局,中国银保监会及各地方监管局
B. 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C. 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局,中国证监会及各地方监管局
D. 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
解析:商业银行办理的单笔交易或者在规定期限内的累计交易超过规定金额或者发现可疑交易的,应当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接受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监督检查
A. 银行应根据本行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参数量化的特点,采取基准测试、返回检验等不同的验证方法
B. 验证过程和结果应接受统一检查,负责检查的部门应与验证工作的设计和实施部门统一
C. 验证频率应能够保证内部评级和风险参数量化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
D. 银行内部评级风险参数量化的方法、数据或实施发生重大改变时,相关验证活动应尽快实施
解析:验证过程和结果应接受独立检查,负责检查的部门应独立于验证工作的设计和实施部门
A. 治理架构
B. 风险偏好和限额、政策制度
C. 方法工具和信息系统
D. 内部控制
解析:根据2023年12月4日印发的《山西省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基本制度》(晋农商发【2023】18号)第六十条各类别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单类风险的治理架构、风险偏好和限额、政策制度、管理流程、方法工具、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等,明确单类风险管理三道防线部门及职责。风险管理流程各环节的风控措施应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和工具化。
A. 展期
B. 利息转为本金
C. 置换
D. 增加担保
解析:《山西省农商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实施办法》第二十二条合同调整包括以下情形:(一)展期;(二)宽限本息偿还计划;(三)新增或延长宽限期;(四)利息转为本金;(五)降低利率,使债务人获得比公允利率更优惠的利率;(六)允许债务人减少本金、利息或相关费用的偿付;(七)释放部分押品,或用质量较差的押品置换现有押品;(八)置换;
A. 信用风险量化结果可应用在客户准入、审查审批、贷后(投后)管理、不良处置、风险定价、限额管理等方面
B. 信用风险职能风险管理流程应包括信用风险政策、风险偏好和限额、风险评估、风险计量、压力测试、风险报告、拨备政策等
C. 信用风险业务风险管理流程应包括客户分类、客户准入、授信调查、审查审批、审核发放、押品管理、组合监控、风险预警、贷后(投后)检查、风险分类、拨备计提、不良统计管理、不良处置等
D. 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只包括零售评分、对公评级,不包括债项评级、同业评级
解析:《山西省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基本制度》第六十一条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职能风险管理流程应包括信用风险政策、风险偏好和限额、风险评估(含新产品)、风险计量、压力测试、风险报告、拨备政策等;(二)业务风险管理流程应包括客户分类、客户准入、授信调查、审查审批、审核发放、押品管理、组合监控、风险预警、贷后(投后)检查、风险分类、拨备计提、不良统计管理、不良处置等。针对具体业务产品,应根据产品或客户群体特征,制定差异化的产品全流程操作标准;(三)建立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研发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模型、决策规则和应用策略,包括零售评分、对公评级、同业评级、债项评级、反欺诈、外部评级使用、模型验证、压力测试等,建立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搭建信用风险数据集市,强化数据质量管控。推进信用风险量化结果在客户准入、审查审批、贷后(投后)管理、不良处置、风险定价、限额管理等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