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建立现金流测算和分析框架
B、 操作风险管理流程和方法应包括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操作风险控制与缓释、内部控制要求、业务连续性管理、数据安全管理、业务外包管理、风险监测、操作风险管理报告、重大事件报告、变更管理、压力测试等
C、 根据操作风险偏好,识别内外部固有风险,评估控制、缓释措施的有效性,分析剩余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划定操作风险等级,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并有效分配管理资源
D、 研发和运用操作风险管理工具,开展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控制、缓释,包括: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操作风险自评估、关键风险指标等
答案:BCD
解析:《山西省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基本制度》第六十三条操作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操作风险管理流程和方法应包括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操作风险控制与缓释、内部控制要求、业务连续性管理、数据安全管理、业务外包管理、风险监测、操作风险管理报告、重大事件报告、变更管理、压力测试等;(二)根据操作风险偏好,识别内外部固有风险,评估控制、缓释措施的有效性,分析剩余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划定操作风险等级,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并有效分配管理资源;(三)结合风险识别、评估的结果,实施控制、缓释措施,将操作风险控制在风险偏好内;根据风险等级,对业务、产品、流程以及相关管理活动的风险实施接受、降低、转移、规避等控制、缓释策略;持续监督控制、缓释措施的执行情况,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四)建立操作风险内部定期报告机制,明确报告格式、内容和频率,采取矩阵式报告路径,业务部门应分别向上级对口管理部门和本级操作风险牵头管理部门报告;重大操作风险事件应根据相关规定及时向董(理)事会、高级管理层和相关管理部门报告;(五)针对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和关键岗位完善内控措施,强化内控执行和检查整改,包括:厘清职责分工,避免利益冲突;财产盘点、账实核对、交易复核、账户对账、环节制衡、岗位控制(轮岗、强制休假和离岗审计)、员工行为管理等;(六)研发和运用操作风险管理工具,开展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控制、缓释等,包括: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操作风险自评估、关键风险指标等。
A、 建立现金流测算和分析框架
B、 操作风险管理流程和方法应包括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操作风险控制与缓释、内部控制要求、业务连续性管理、数据安全管理、业务外包管理、风险监测、操作风险管理报告、重大事件报告、变更管理、压力测试等
C、 根据操作风险偏好,识别内外部固有风险,评估控制、缓释措施的有效性,分析剩余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划定操作风险等级,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并有效分配管理资源
D、 研发和运用操作风险管理工具,开展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控制、缓释,包括: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操作风险自评估、关键风险指标等
答案:BCD
解析:《山西省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基本制度》第六十三条操作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操作风险管理流程和方法应包括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操作风险控制与缓释、内部控制要求、业务连续性管理、数据安全管理、业务外包管理、风险监测、操作风险管理报告、重大事件报告、变更管理、压力测试等;(二)根据操作风险偏好,识别内外部固有风险,评估控制、缓释措施的有效性,分析剩余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划定操作风险等级,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并有效分配管理资源;(三)结合风险识别、评估的结果,实施控制、缓释措施,将操作风险控制在风险偏好内;根据风险等级,对业务、产品、流程以及相关管理活动的风险实施接受、降低、转移、规避等控制、缓释策略;持续监督控制、缓释措施的执行情况,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四)建立操作风险内部定期报告机制,明确报告格式、内容和频率,采取矩阵式报告路径,业务部门应分别向上级对口管理部门和本级操作风险牵头管理部门报告;重大操作风险事件应根据相关规定及时向董(理)事会、高级管理层和相关管理部门报告;(五)针对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和关键岗位完善内控措施,强化内控执行和检查整改,包括:厘清职责分工,避免利益冲突;财产盘点、账实核对、交易复核、账户对账、环节制衡、岗位控制(轮岗、强制休假和离岗审计)、员工行为管理等;(六)研发和运用操作风险管理工具,开展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控制、缓释等,包括: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操作风险自评估、关键风险指标等。
A. 逻辑回归模型是我国商业银行建立违约概率模型的主流方法之一
B. 采用一组财务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来预测客户的违约概率
C. 基本原理是客户违约发生或不发生
D. 要求样本数据满足正态分布
解析:逻辑(Logistic)回归模型是我国商业银行建立违约概率(PD)模型的主流方法之一,该方法采用一组财务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来预测客户的违约概率。逻辑回归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客户违约发生或不发生,因此模型的因变量是取值为0和1的二值变量;不要求样本数据满足正态分布,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不为线性关系。逻辑回归模型可以将违约概率与自变量建立起联系,将客户的违约概率表示为P,则正常的概率为1-P。
A. 保险回收
B. 非保险回收
C. 主动回收
D. 被动回收
解析:操作风险总损失是指计算各类回收之前的损失。净损失是指剔除回收之后的损失。回收是与原始损失事件有关但不是同时发生、从外部获得资金或经济利益流入的事件,包括保险回收和非保险回收,但不包括应收账款和税收影响。
A. 交叉传染性
B. 突发性
C. 复杂性
D. 波及范围广
E. 负外部性强
解析:与单个金融机构风险或个体风险相比,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复杂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初始积累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传染渠道的多样性和关联性,以及金融体系结构的复杂性,使得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一种复杂的风险类型。二是突发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通常会带来剧烈的短期风险,可能引发市场参与者恐慌性反应。三是交叉传染性快,波及范围广。四是负外部性强。负的外部性以及对整个实体经济的巨大溢出效应是系统性金融风险最重要的特征。
A. 贷款损失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
B. 贷款损失准备/无抵押的不良贷款
C. 贷款损失准备/各项贷款余额
D. (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各项贷款余额
解析:拨备覆盖率即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指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即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100%。
解析:风险偏好是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董事会在考虑利益相关者期望、外部经营环境以及自身实际的基础上,最终确定的风险管理的底线。
A. 必须严格执行的指令性限额,柔性控制的指导性限额
B. 体现监管要求的限额,体现管理人自身风险偏好的限额
C. 由高管层审批的限额,由业务部门自行审批的限额
D. 针对管理人全部产品的限额,针对单一资产管理产品的限额
解析:按执行刚性程度划分,资产管理业务风险限额可分为必须严格执行的指令性限额和柔性控制的指导性限额。
A. -1.5
B. -1
C. 1.5
D. 1
解析:久期缺口=资产加权平均久期-(总负债/总资产)×负债加权平均久期=6-(900/1000)x5=1.5
A. 识别评估对象
B. 绘制流程图
C. 收集评估背景信息
D. 提出优化方案
解析:操作风险评估包括准备、评估和报告三个步骤:①准备阶段,包括制定评估计划、识别评估对象、绘制流程图、收集评估背景信息;②评估阶段,包括识别主要风险点、召开会议、开展评估、制度改进方案;③报告阶段,包括整合结果和双线报告。
A. 期权风险
B. 重新定价风险
C. 收益率曲线风险
D. 基准风险
解析:缺口分析只考虑了由于重新定价期限的不同而带来的利率风险(即重新定价风险),而未考虑当利率水平变化时,各种金融产品因基准利率的调整幅度不同产生的利率风险(即基准风险)。同时,缺口分析也未考虑因利率环境改变而引起的支付时间的变化,例如忽略了具有期权性风险的头寸在收入方面的变化。
A.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资本+操作风险资本
B.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资本+操作风险资本)x8%]x12.5
C.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资本+操作风险资本)x12.5
D.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资本+操作风险资本)x8
解析:资本充足率=(总资本-对应资本扣减项)/[信用风险加权资产+12.5x(市场风险资本要求)+(操作风险资本要求)]x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