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缺口风险
B、 相关性风险
C、 期权性风险
D、 基准风险
答案:ACD
解析:利率风险按照来源不同,分为缺口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
A、 缺口风险
B、 相关性风险
C、 期权性风险
D、 基准风险
答案:ACD
解析:利率风险按照来源不同,分为缺口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
A. 为监管部门了解本机构风险管理情况提供相关材料。
B. 作为董(理)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其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或其他议事机构的议案来源之一
C. 作为各级机构、各部门风险管理能力考核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
D. 作为提示或通报辖内机构相关风险管理状况的依据
解析:根据2023年12月4日印发的《山西省农商银行风险管理报告管理办法》(晋农商发【2023】14号)第三十三条风险管理报告的应用 (一)为董(理)事会、高级管理层了解本机构风险管理状况、制订风险政策及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为监管部门了解本机构风险管理情况提供相关材料。 (三)作为董(理)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其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或其他议事机构的议案来源之一。 (四)作为各级机构、各部门风险管理能力考核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作为提示或通报辖内机构相关风险管理状况的依据,指导、督促辖内机构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A. 市场风险
B. 转移风险
C. 汇率风险
D. 主权风险
解析:转移风险是国别风险的主要类型之一,是指借款人或债务人由于本国外汇储备不足或外汇管制等原因,无法获得所需外汇以偿还其境外债务的风险。
A. 家庭财产状况
B. 经营项目的效益
C. 贷款担保情况
D. 履约记录及客户经理对借款人的主观评价
解析:《山西省农商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实施办法》第三十六条对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时,根据额度大小确定分类方法。其中:(一)100万元以下的自然人其他贷款参照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进行分类。(二)100万元(含)以上的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时应对借款人的家庭财产状况、经营项目的效益、贷款担保情况、履约记录及客户经理对借款人的主观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自然人其他贷款综合分析指标表》(附件3)打分,根据分值区间,得出综合分析认定结果,在不超过《自然人其他贷款限制性指标条款表》(附件4)最高分类等级限制标准的情况下,确定最终分类等级
解析:《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第四章第二十三条:商业银行应确保设立物理安全保护区域,包括计算机中心或数据中心、存储机密信息或放置网络设备等重要信息科技设备的区域,明确相应的职责,采取必要的预防、检测和恢复控制措施。
A.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不低于25%
B. 商业银行根据外部监督要求和内部管理规定,制定各类资产的合理比率指标
C.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应当不低于150%
D. 商业银行可根据自身业务规模和特色设定多种流动性比率/指标,满足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需要
解析: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应当不低于100%。
解析:操作风险损失是指操作风险事件造成的直接损失和成本金额,也即事件直接导致的对银行收益或股东权益造成的负面影响,或直接导致的运营成本或费用的额外增加
A. 授信类关联交易
B. 资产转移类关联交易
C. 服务类关联交易
D. 其他类型关联交易
解析:关联交易是指本行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利益转移事项。包括授信类、资产转移类、服务类、其他类型关联交易。
A. 能够完全对冲以规避风险
B. 交易方面不受任何限制,可以随时平盘
C. 能够准确估值,且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当期损益
D. 能够进行积极的管理
解析:交易账簿中的金融工具和商品头寸原则上应满足以下条件:①在交易方面不受任何限制,可以随时平盘;②能够完全对冲以规避风险;③能够准确估值;④能够进行积极的管理。除交易账簿之外的其他表内外业务划入银行账簿。
A. 开发新业务、新产品
B. 新设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
C. 业务流程、信息科技系统等发生变更
D. 拓展新业务范围、形成新商业模式
解析:根据2023年12月2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令2023年第5号)第三十六条银行保险机构存在以下重大变更情形的,应当强化操作风险的事前识别、评估等工作: (一)开发新业务、新产品; (二)新设境内外分支机构、附属机构; (三)拓展新业务范围、形成新商业模式; (四)业务流程、信息科技系统等发生重大变更; (五)其他重大变更情形。
A. 超限额处理
B. 风险限额监测
C. 风险限额对冲
D. 风险限额设定
解析:风险限额作为传导风险偏好的重要工具,在限额制定、实施、监控、预警、调整和超限额处理方面,必须有严格的制度保证。通常,风险限额管理包括风险限额设定、风险限额监测和超限额处理三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