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改变授信过程中“搭便车”、“垒大户”等现象
B、 推动提升集中度风险管理水平,降低客户授信集中度
C、 改善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上市公司信贷可获得性
D、 引导回归本源,专注主业,降低系统性风险
答案:ABD
解析:《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旨在形成统一、规范的大额风险暴露监管规则。该办法对商业银行加强大额风险暴露管理提出一整套安排和要求,有助于推动商业银行提升集中度风险管理水平,降低客户授信集中度;提高单家银行对单个同业客户风险暴露的监管要求,有助于引导银行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弱化对同业业务的依赖,将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明确单家银行对单个企业或集团的授信总量上限,有助于改变授信过程中"搭便车”“垒大户"等现象,提高中小企业信贷可获得性,改善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系统性风险。
A、 改变授信过程中“搭便车”、“垒大户”等现象
B、 推动提升集中度风险管理水平,降低客户授信集中度
C、 改善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上市公司信贷可获得性
D、 引导回归本源,专注主业,降低系统性风险
答案:ABD
解析:《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旨在形成统一、规范的大额风险暴露监管规则。该办法对商业银行加强大额风险暴露管理提出一整套安排和要求,有助于推动商业银行提升集中度风险管理水平,降低客户授信集中度;提高单家银行对单个同业客户风险暴露的监管要求,有助于引导银行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弱化对同业业务的依赖,将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明确单家银行对单个企业或集团的授信总量上限,有助于改变授信过程中"搭便车”“垒大户"等现象,提高中小企业信贷可获得性,改善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系统性风险。
A. (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各项贷款余额×100%
B. (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损失类贷款×100%
C. (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余额×100%
D. (逾期贷款余额+呆滞贷款余额+呆账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
解析:贷款拨备率是指贷款损失准备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即贷款拨备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各项贷款余额]x100%
A. 本行章程
B. 《巴赛尔协议Ⅲ》
C. 《公司法》
D.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
解析:《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规定,监事会是商业银行的内部监督机构,对股东大会负责。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和商业银行章程履行职责外,在风险管理方面,对本行经营决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进行监督检查并督促整改。
A. 识别
B. 计量
C. 监测
D. 控制
解析:《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第一章第五条: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实现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促进商业银行安全、持续、稳健运行,推动业务创新,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A. 违约概率
B. 贷款不良率
C. 违约损失率
D. 违约频率
解析:违约频率可用于对信用风险计量模型的事后检验,但不能作为内部评级的直接依据。违约概率和违约频率通常情况下是不相等的,两者之间的对比分析是事后检验的一项重要内容。
A. 包括内部评级模型
B. 包括应用策略
C. 包括管理信息系统
D. 不包括数据质量管控
解析:根据2023年12月4日印发的《山西省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基本制度》(晋农商发【2023】18号) 第六十一条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建立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研发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模型、决策规则和应用策略,包括零售评分、对公评级、同业评级、债项评级、反欺诈、外部评级使用、模型验证、压力测试等,建立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搭建信用风险数据集市,强化数据质量管控。推进信用风险量化结果在客户准入、审查审批、贷后(投后)管理、不良处置、风险定价、限额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A. 逻辑回归模型是我国商业银行建立违约概率模型的主流方法之一
B. 采用一组财务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来预测客户的违约概率
C. 基本原理是客户违约发生或不发生
D. 要求样本数据满足正态分布
解析:逻辑(Logistic)回归模型是我国商业银行建立违约概率(PD)模型的主流方法之一,该方法采用一组财务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来预测客户的违约概率。逻辑回归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客户违约发生或不发生,因此模型的因变量是取值为0和1的二值变量;不要求样本数据满足正态分布,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不为线性关系。逻辑回归模型可以将违约概率与自变量建立起联系,将客户的违约概率表示为P,则正常的概率为1-P。
A.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B.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
C.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
D.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解析: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监测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正常类贷款迁徙率、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和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A. 应阐明测试对象、承压指标、压力情景、数据基础,并描述传导机制,同时详细说明各项假设条件和参数
B. 应阐明压力测试反映的当前风险管理中的相关风险点,薄弱环节和不足,并制订改进措施
C. 一般应包括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情况,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指标情况、各类损失的大小和频率
D. 应描述并分析压力测试结果,重点评估不同情景下可能的资产质量、损失和资本充足变化等
解析:压力测试完成后应撰写压力测试报告,报告一般应包括背景分析、压力测试目标与数据的说明、压力情景及阈值的设置、传导模型的说明、测试结果与分析、改进措施等内容,故“一般应包括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情况、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指标情况、各类损失的大小和频率”错误。压力测试报告应根据重要性程度,设置不同级别,并按照不同汇报路线报告不同层级管理人员。应阐明测试对象、承压指标、压力情景、数据基础,并描述传导机制,同时详细说明各项假设条件和参数;应阐明压力测试反映的当前风险管理中的相关风险点、薄弱环节和不足,并制订改进措施;应描述并分析压力测试结果,重点评估不同情景下可能的资产质量、损失和资本充足变化等。
A. 管理架构与职责分工;管理政策与工作流程
B. 客户范围及关联客户认定标准
C. 风险暴露计算方法;内部限额与监督审计
D. 统计报告及信息披露要求。
解析:《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第三十条商业银行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制度,定期对制度开展评估,必要时应及时修订。制度内容应至少包括:(一)管理架构与职责分工;(二)管理政策与工作流程;(三)客户范围及关联客户认定标准;(四)风险暴露计算方法;(五)内部限额与监督审计;(六)统计报告及信息披露要求。
A. 技术外包
B. 程序外包
C. 业务营销外包
D. 资金交易业务外包
解析:商业银行可以将某些业务外包给具有较高技能和规模的其他机构来管理,用以转移操作风险。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种类包括:①技术外包②程序外包③业务营销外包④专业性服务外包⑤后勤性事务外包。账务系统、资金交易等关键过程和核心业务不应外部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