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明确了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的职责,使二者分工更清晰、结合更紧密
B、 把监管重心转移到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质量的评估上
C、 明确监管的风险导向,提高银行管理层对风险管理的关注程度
D、 更多借鉴内部管理和外部审计的结果,减少低风险业务的测试量和重复劳动,提高现场工作效率
E、 通过事前对风险的有效识别,可根据每个机构的风险特点设计、检查和监管方案
答案:ABCDE
解析:除ABCDE五项以外,采用风险为本的监管发挥的重要作用还有:通过对机构信息的收集、对业务和各类风险及风险管理程序的评估能更好地了解机构的风险状况和管理素质,及早识别出即将形成的风险,具有前瞻性。
A、 明确了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的职责,使二者分工更清晰、结合更紧密
B、 把监管重心转移到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质量的评估上
C、 明确监管的风险导向,提高银行管理层对风险管理的关注程度
D、 更多借鉴内部管理和外部审计的结果,减少低风险业务的测试量和重复劳动,提高现场工作效率
E、 通过事前对风险的有效识别,可根据每个机构的风险特点设计、检查和监管方案
答案:ABCDE
解析:除ABCDE五项以外,采用风险为本的监管发挥的重要作用还有:通过对机构信息的收集、对业务和各类风险及风险管理程序的评估能更好地了解机构的风险状况和管理素质,及早识别出即将形成的风险,具有前瞻性。
解析:《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包风险管理指引》第三章第二十一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定期对外包活动进行全面审计与评价。
A. 全覆盖
B. 独立性
C. 有效性
D. 匹配性
解析:根据2023年12月4日印发的《山西省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基本制度》(晋农商发【2023】18号)第五条全面风险管理应遵循全覆盖、匹配性、独立性、有效性原则。 (一)全覆盖原则。应覆盖本机构各业务条线、分支机构、部门、岗位和人员;覆盖所有风险种类和不同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部管理环节。 (二)匹配性原则。应与本机构风险状况相适应,并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三)独立性原则。应赋予本机构风险管理条线足够的授权、人力资源及其他资源配置,建立科学合理的报告渠道,确保风险条线的独立性,与业务条线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 (四)有效性原则。应将风险管理结果应用于本机构经营管理,根据风险状况、市场和宏观经济情况评估资本和流动性的充足性,有效抵御所承担的总体风险和各类风险。
A. 技术外包
B. 程序外包
C. 业务营销外包
D. 资金交易业务外包
解析:商业银行可以将某些业务外包给具有较高技能和规模的其他机构来管理,用以转移操作风险。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种类包括:①技术外包②程序外包③业务营销外包④专业性服务外包⑤后勤性事务外包。账务系统、资金交易等关键过程和核心业务不应外部出去。
解析:根据2023年12月4日印发的《山西省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基本制度》(晋农商发【2023】18号)第十二条全面风险管理应覆盖本机构全面风险、各类别风险、各业务风险和各产品风险等各维度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报告、控制和缓释的全流程。
A. 内部评级法
B. 标准法
C. 内部模型法
D. 简化标准法
解析:《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明确市场风险资本计量的方法包括标准法、内部模型法、简化标准法。
A. 实体资产证券化
B. 证券资产证券化
C. 信贷资产证券化
D. 现金资产证券化
解析:信贷资产证券化,即狭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计的未来现金流的资产(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账款等),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的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重新组合、打包,进而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并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解析:一起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可能涉及多个损失事件类型,如内外勾结作案形成的操作风险损失就涉及内部欺诈事件、外部欺诈事件两个事件类型。
A. 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持市场信心
B. 限制业务过度扩张和承担风险,增强银行系统的稳定性
C. 为银行发放贷款(尤其是长期贷款)和进行投资提供资金来源
D. 在持续经营条件下吸收损失,弥补银行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损失
E. 在清算条件下吸收损失,为高级债权人和存款人提供保护
解析:银行资本的核心功能是吸收损失,一是在银行清算条件下吸收损失,其功能是为高级债权人和存款人提供保护;二是在持续经营条件下吸收损失,体现为随时用来弥补银行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损失。
A. 140
B. 150
C. 120
D. 230
解析:累计总敞口头寸法,总头寸为90+40+60+40+20+30+160=440; 净总敞口头寸法:90+40+160-40-60-20-30=140; 短边法:90+40+160=290。
A. 前瞻性
B. 全面性
C. 审慎性
D. 有效性
解析:根据2023年12月2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令2023年第5号)第四条操作风险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审慎性原则。操作风险管理应当坚持风险为本的理念,充分重视风险苗头和潜在隐患,有效识别影响风险管理的不利因素,配置充足资源,及时采取措施,提升前瞻性。 (二)全面性原则。操作风险管理应当覆盖各业务条线、各分支机构,覆盖所有部门、岗位、员工和产品,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部过程,充分考量其他内外部风险的相关性和传染性。 (三)匹配性原则。操作风险管理应当体现多层次、差异化的要求,管理体系、管理资源应当与机构发展战略、经营规模、复杂性和风险状况相适应,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 (四)有效性原则。机构应当以风险偏好为导向,有效识别、评估、计量、控制、缓释、监测、报告所面临的操作风险,将操作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