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同业客户授信集中度
B、 押品集中度
C、 行业集中度
D、 关联方授信集中度
答案:ABCD
解析:信用风险授信集中度管理,主要包括同业客户授信集中度、押品集中度、行业集中度、关联方授信集中度、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等。
A、 同业客户授信集中度
B、 押品集中度
C、 行业集中度
D、 关联方授信集中度
答案:ABCD
解析:信用风险授信集中度管理,主要包括同业客户授信集中度、押品集中度、行业集中度、关联方授信集中度、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等。
A. 人员因素
B. 内部流程
C. 系统缺陷
D. 外部事件
E. 企业文化
解析:从操作风险的定义来看,操作风险的产生可分为人员因素、内部流程、系统缺陷和外部事件四大原因,表现形式主要有:员工方面表现为职员欺诈、失职违规、违反用工法律等;内部流程方面表现为流程不健全、流程执行失败、控制和报告不力、文件或合同缺陷、担保品管理不当、产品服务缺陷、泄密、与客户纠纷等;系统方面表现为信息科技系统和一般配套设备不完善;外部事件表现为外部欺诈、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外包商不履职等
A. 全面性
B. 及时性
C. 客观性
D. 前瞻性
E. 重要性
解析:操作风险自评工作要坚持下列原则:一是全面性。自我评估范围应包括各级行的操作风险相关机构,原则上覆盖所有业务品种。二是及时性。自我评估工作应及时开展,评估结果应及时报送,管理行动应及时实施,对实施效果应及时追踪。三是客观性。自我评估工作应当谨慎、客观,从而保证作出恰当的决策并采取适当的管理行动。四是前瞻性。自我评估应当充分考虑本行内、外部环境变化因素。五是重要性。自我评估应以操作风险管理薄弱或者风险易发、高发环节为主。
A. 交易量
B. 客户满意度
C. 市场变动
D. 产品复杂程度
E. 自动化水平
解析:操作风险关键风险指标通常包括:交易量、员工水平、技能水平、客户满意度、市场变动、产品成熟度、地区数量、变动水平、产品复杂程度、自动化水平。
A. 设置关键风险指标
B. 监测分析
C. 报告关键风险指标
D. 更新关键风险指标
解析:关键风险指标监测由设置关键风险指标,监测分析、报告关键风险指标,更新关键风险指标等步骤组成。
A. 重要性
B. 准确性
C. 统一性
D. 全面性
E. 谨慎性
解析:损失数据收集应遵循:重要性、准确性、统一性、谨慎性、全面性原则。
A. 损失的定义
B. 损失形态
C. 统计标准
D. 职责分工
E. 报告路径
解析:损失收集工作要明确损失的定义、损失形态、统计标准、职责分工和报告路径等内容,保障损失数据统计工作的规范性。
A. 明确损失数据口径
B. 建立适当的数据阈值
C. 分析不同数据采集时点的差异
D. 明确合并及分拆规则
解析:为确保数据收集的审慎性、准确性和适当性,银行须从以下方面进一步规范数据管理工作。 第一,明确损失数据口径,包括总损失、回收后净损失、保险缓释后净损失。第二,建立适当的数据阈值,可就数据收集和建模制定不同阈值,但应避免建模阈值大大高于收集阈值,并就阈值情况进行合理解释说明。第三,分析不同数据采集时点的差异,包括发生日、发现日、核算日(准备计提日)等。第四,明确合并及分拆规则,如一次事件多次损失、有因果关系的多次损失等。
A. 保险回收
B. 非保险回收
C. 主动回收
D. 被动回收
解析:操作风险总损失是指计算各类回收之前的损失。净损失是指剔除回收之后的损失。回收是与原始损失事件有关但不是同时发生、从外部获得资金或经济利益流入的事件,包括保险回收和非保险回收,但不包括应收账款和税收影响。
A. 授信
B. 资金业务
C. 存款业务
D. 中间业务
E. 会计
解析:操作风险具有普遍性和非盈利性,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广泛存在于授信、资金业务、存款业务、中间业务、会计、计算机等领域。
A. 柜员为无证件或未获得相关批文的客户开立账户
B. 管库员单人出入库房
C. 客户利用虚假挂失诈骗资金
D. 现金库房、ATM密码未及时更换
E. 在空白有价单证、重要空白凭证上预先加盖印章
解析:五项均属于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示例,客户利用虚假挂失诈骗资金为操作风险中的外部欺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