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B
解析: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银行的久期缺口都为正值。此时,如果市场利率下降,则资产与负债的价值都会增加,但资产价值增加的幅度比负债价值增加的幅度大,银行的市场价值将增加;如果市场利率上升,则资产与负债的价值都将减少,但资产价值减少的幅度比负债价值减少的幅度大,银行的市场价值将减少
答案:B
解析: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银行的久期缺口都为正值。此时,如果市场利率下降,则资产与负债的价值都会增加,但资产价值增加的幅度比负债价值增加的幅度大,银行的市场价值将增加;如果市场利率上升,则资产与负债的价值都将减少,但资产价值减少的幅度比负债价值减少的幅度大,银行的市场价值将减少
解析:根据2023年12月2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令2023年第5号)第十七条银行保险机构应当要求其并表管理范围内的境内金融附属机构、金融科技类附属机构建立符合集团风险偏好,与其业务范围、风险特征、经营规模及监管要求相适应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三道防线,制定操作风险管理制度。境外附属机构除满足前款要求外,还应当符合所在地监管要求。
A. 信用风险限额
B. 市场风险限额
C. 操作风险限额
D. 流动性风险限额
E. 国别风险限额
解析:按约束的风险类型,限额主要分为信用风险限额、市场风险(包括银行账簿和交易账簿)限额、操作风险限额、流动性风险限额、国别风险限额。
A. 是银行持股人的永久性资本投入
B. 是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者权益
C. 等于银行资产负债表上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余额
D. 反映商业银行应该拥有的资本水平
E. 是对银行资本的动态反映
解析:DE两项,账面资本是银行资本金的静态反映,反映了银行实际拥有的资本水平。
A.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B.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
C.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
D.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解析: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监测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正常类贷款迁徙率、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和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解析:《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第十四条内部审计部门应当至少每三年开展一次操作风险管理专项审计,覆盖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操作风险管理情况,审计评价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向董事会报告
A. 管理能力和行业地位
B. 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C. 技术实力和服务质量
D. 财务稳健性
E. 风险控制系统
解析:商业银行在进行外包活动时还应当对服务提供商进行尽职调查,尽职调查应当包括:管理能力和行业地位;财务稳健性;经营声誉和企业文化;技术实力和服务质量;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对银行业的熟悉程度;对其他商业银行提供服务的情况;商业银行认为重要的其他事项;外包活动涉及多个服务提供商时,应当对这些服务提供商进行关联关系的调查
A. 违约债项可以核销
B. 一笔贷款不良,则该客户的所有贷款均劣变为不良
C. 一笔贷款违约,则该客户违约
D. 违约贷款等于不良贷款
解析:不良不是违约的判断标准,不良不代表一定违约。一笔贷款违约,不代表客户违约,不代表客户所有的贷款均劣变为不良。
A. 死亡率模型
B. Logit模型
C. 线性概率模型
D. 线性辨别模型
解析: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信用评分模型有线性概率模型、Logit模型、Probit模型和线性辨别模型。在信用风险管理领域,通常市场上和理论上比较常用的违约概率模型包括RiskCalc模型、KMV的CreditMonitor模型、KPMG风险中性定价模型、死亡率模型等。死亡率模型属于违约概率模型。
A. 巴塞尔协议Ⅱ
B. 巴塞尔协议Ⅰ
C. 巴塞尔协议Ⅲ
D. 巴塞尔协议框架的改进(巴塞尔协议2.5)
解析:杠杆率监管覆盖表外资产,弥补了巴塞尔协议Ⅱ资本监管下表外资产风险计提不足的问题,减少了银行向表外转移资产进行监管套利的可能性。
A. 全面性
B. 及时性
C. 客观性
D. 前瞻性
E. 重要性
解析:操作风险自评工作要坚持下列原则:一是全面性。自我评估范围应包括各级行的操作风险相关机构,原则上覆盖所有业务品种。二是及时性。自我评估工作应及时开展,评估结果应及时报送,管理行动应及时实施,对实施效果应及时追踪。三是客观性。自我评估工作应当谨慎、客观,从而保证作出恰当的决策并采取适当的管理行动。四是前瞻性。自我评估应当充分考虑本行内、外部环境变化因素。五是重要性。自我评估应以操作风险管理薄弱或者风险易发、高发环节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