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A
解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识别包括事前识别和事后识别。事前识别是操作风险事件还没有发生时,在内含风险暴露基础上进行的识别,主要通过对每个产品线的操作流程以及银行的人员、技术、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找出存在潜在风险的环节和部位。事后识别是在操作风险事件发生后,根据银行的操作风险定义和事件分类标准,确定风险事件是否为操作风险及其所属类别,并分析发生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
答案:A
解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识别包括事前识别和事后识别。事前识别是操作风险事件还没有发生时,在内含风险暴露基础上进行的识别,主要通过对每个产品线的操作流程以及银行的人员、技术、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找出存在潜在风险的环节和部位。事后识别是在操作风险事件发生后,根据银行的操作风险定义和事件分类标准,确定风险事件是否为操作风险及其所属类别,并分析发生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
解析: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对银行业务活动中的潜在风险点进行的识别,包括内部流程、人员、技术中的弱点和不足,也包括外部环境可能对经营活动产生的潜在不利影响。银行通常会对所有重要产品、活动、程序和系统中内含的潜在操作风险进行定期识别。在引进新产品、采取新程序和系统之前,或者上述内容发生重大变化时,须对其潜在操作风险进行单独识别。已暴露风险的识别主要是针对已发生的风险事件所做的鉴别分析,识别的内容不仅包括事件的性质,还包括事件是否会造成影响,可能造成什么影响,是直接损失还是间接损失,以及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解析:操作风险定性分析需要依靠有经验的风险管理专家对操作风险的发生频率和影响程度作出评估
解析:操作风险定量分析主要基于对内部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和外部数据进行分析。随着时间的变化,商业银行还应当根据内部损失的实际结果、相关的外部数据,以及所做的适度调整,对操作风险评估流程和评估结果进行验证。
解析:键风险指标法可选择已经识别出来的主要操作风险因素,并结合商业银行的内部、外部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数据形成统计分析指标,用于评估商业银行整体的操作风险水平。这一方法的难点在于对各项关键指标设定合理的阈值,即风险指标处于何种范围之内可以被认为是处于较低风险水平、中等风险水平或较高风险水平,并针对不同评估结果采取何种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
解析:案件风险率=业内案件涉案金额/年初总资产和年末总资产的平均数x100%,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于稽查检查和案件管理制度另有规定的,则从其规定。
解析:操作风险损失率=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损失金额总和/近三年平均营业收入x100%
解析:操作风险损失是指操作风险事件造成的直接损失和成本金额,也即事件直接导致的对银行收益或股东权益造成的负面影响,或直接导致的运营成本或费用的额外增加
解析:判断是否应纳入操作风险损失的决定因素是:损失和成本是否直接由操作风险事件导致,或者与操作风险事件直接相关,且是真正的经济损失,而不是预期收入的减少。例如,被窃的金额、内外勾结骗取贷款的金额、由于管理不善丧失的抵(质)押权利价值、对外赔偿的金额、各种罚金或罚款等;聘请外部人员处理事件发生的支出、外部律师费、修理费、重置受损资产的支出等。
解析:按照商业银行损失数据的识别、收集和处理的具体要求,商业银行应建立损失数据库,并制定完善的政策和程序,明确总损失定义、损失事件相关日期和损失分类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