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在校教育
>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考试大纲及题库
搜索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考试大纲及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51.下列作家、作品、时代(或国别)及体裁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 《荷塘月色》——茅盾——现代——散文

B、 《窦娥冤》 ——关汉卿——元朝——戏剧

C、 《致橡树》 ——舒婷——现代——诗歌

D、 《景泰蓝的制作》——叶圣陶——现代——说明文

答案:A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考试大纲及题库
2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d22-153a-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1.从下面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黛玉关于自己读书的事前后说法矛盾。下列解说中不正确的 一项是( )。 (甲)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 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乙)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 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 “不曾读, 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e36-f29a-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8.(案例题)①古之 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 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 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 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 而 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 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 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 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圣人之所以 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 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 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呜呼! 师道之不复, 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君子 不 齿,今其智乃反不 能及, 其可怪也欤! ③圣人无 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④李氏子蟠, 年十七, 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 道,作《师说》以 贻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5143-5daf-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2.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教育家孔子,面对子路、冉有等弟子提出的类似问题,就有不同的解释。 ②这是因为人的性格不同、诉求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对幸福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 ③时下,“你幸福吗”这个问题大热,不过, 如果猛然一问, 很多人会被问住。 ④个人的临时情绪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综合幸福指数的判断。 ⑤“幸福是什么”向来见仁见智,连先贤也不能给出标准化的答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d9f-b2e4-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d74-698e-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4.下列作家作品及体裁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吴承恩- 《西游记》-小说 ②汤显祖-《牡丹亭》-诗歌 ③李白-《蜀道难》 -诗歌 ④王实甫-《汉宫秋》 -戏曲 ⑤蒲松龄- 《聊斋志异》 -小说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ddd-754d-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3.(案例题)既罢, 归国,以相如功大, 拜为上卿, 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 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而蔺相如徒以 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 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 望见廉颇, 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 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 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 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 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不若也。”相如曰:“夫 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 强秦之所以 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 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 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 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 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f68-cc8e-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3.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它们,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②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③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 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④最后要学会做点读书笔记, 可以抄名言, 写摘要,作批注, 列提纲, 制卡片, 画图表, 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⑤还要注意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读精彩部分和难点部 分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da5-ae57-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14.(案例题)①青年来到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怎样成为社会机器中一个更有效的齿轮, 为 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梭罗说,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适合。 ( ) ②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 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不过是 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让青年如何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来思考,才是大学 的要义。一个人读大学, 不是为了被各种事实 头脑,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 培 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 ③相应的, 大学精神也就 了, 那就是自由、通识及德性。 ④有人曾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大学之独立 自由, 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相当脆弱的。 的权力是它的敌人, 巧言令色的功利是 它的对手, 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蔡元培深刻认识此点,故说: “思想自由之通则, 正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5a9b-1851-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4.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杜鹃花开遍山野, 香飘万里。 (2)姑娘银铃般的笑声也跟着响起来。 (3)不读书, 无以知窗外的精彩;不读书,无以知世界的宽广; 不读书,无以知文化的力 量。 (4)微风唤醒了沉睡的种子。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d68-bde6-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在校教育
>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考试大纲及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考试大纲及题库

51.下列作家、作品、时代(或国别)及体裁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 《荷塘月色》——茅盾——现代——散文

B、 《窦娥冤》 ——关汉卿——元朝——戏剧

C、 《致橡树》 ——舒婷——现代——诗歌

D、 《景泰蓝的制作》——叶圣陶——现代——说明文

答案:A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考试大纲及题库
相关题目
2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从咿呀学语,到走入学校,再到进入社会, 学习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

B.  语文课程对于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C.  《写字》教材进入海南中小学课堂,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

D.  科学研究表明: 人们在生活中获取信息,大约 85%左右是通过视觉得到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d22-153a-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1.从下面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黛玉关于自己读书的事前后说法矛盾。下列解说中不正确的 一项是( )。 (甲)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 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乙)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 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 “不曾读, 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A.  听了贾母的话,黛玉自觉失言, 因而小心更正。

B.  反映了黛玉的机警、聪明和细心。

C.  反映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状态。

D.  对贾母之言出自亲情,对宝玉之言出自谦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e36-f29a-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8.(案例题)①古之 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 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 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 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 而 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 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 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 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圣人之所以 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 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 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呜呼! 师道之不复, 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君子 不 齿,今其智乃反不 能及, 其可怪也欤! ③圣人无 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④李氏子蟠, 年十七, 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 道,作《师说》以 贻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A

B.  B

C.  C

D.  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5143-5daf-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2.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教育家孔子,面对子路、冉有等弟子提出的类似问题,就有不同的解释。 ②这是因为人的性格不同、诉求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对幸福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 ③时下,“你幸福吗”这个问题大热,不过, 如果猛然一问, 很多人会被问住。 ④个人的临时情绪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综合幸福指数的判断。 ⑤“幸福是什么”向来见仁见智,连先贤也不能给出标准化的答案。

A.   ⑤②①④③

B.  ⑤①③②④

C.  ③②⑤①④

D.   ③⑤①②④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d9f-b2e4-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分为“风”“雅” “颂”三部分。

B.  《藤野先生》《孔乙己》和《故乡》都是鲁迅先生的作品, 都选自小说集《呐喊》。

C.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成功塑造了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夏洛克和聪明机 智、见义勇为的鲍西娅等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D.   《骆驼祥子》通过祥子由老实、健壮、坚韧变得麻木、潦倒、自暴自弃的经历, 折射出 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现实。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d74-698e-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4.下列作家作品及体裁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吴承恩- 《西游记》-小说 ②汤显祖-《牡丹亭》-诗歌 ③李白-《蜀道难》 -诗歌 ④王实甫-《汉宫秋》 -戏曲 ⑤蒲松龄- 《聊斋志异》 -小说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ddd-754d-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3.(案例题)既罢, 归国,以相如功大, 拜为上卿, 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 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而蔺相如徒以 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 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 望见廉颇, 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 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 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 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 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不若也。”相如曰:“夫 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 强秦之所以 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 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 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 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 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渑池之会中, 蔺相如以非凡的胆识和忠勇的行为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所以回国后被赵
王重用,官位居廉颇之上。

B.   廉颇认为自己作为将军,有攻城略地的赫赫战功,蔺相如凭借个人的口才获得赵王的提
拔,根本没有立什么功劳。

C.   蔺相如对廉颇的谦让之举,引起了门客不满,而他善于作比,委婉劝解, 他的话传至廉
颇耳中,深深地打动了廉颇。

D.   廉颇容不得“贫贱 ”出身的蔺相如在官位上高过他,加上气量小、居功自傲,难免作出
偏激的事情来。但他毕竟忠于国家, 知错能改,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f68-cc8e-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3.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它们,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②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③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 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④最后要学会做点读书笔记, 可以抄名言, 写摘要,作批注, 列提纲, 制卡片, 画图表, 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⑤还要注意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读精彩部分和难点部 分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

A.   ①②③⑤④

B.   ①③②⑤④

C.   ③②⑤④①

D.   ③②④⑤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da5-ae57-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14.(案例题)①青年来到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怎样成为社会机器中一个更有效的齿轮, 为 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梭罗说,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适合。 ( ) ②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 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不过是 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让青年如何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来思考,才是大学 的要义。一个人读大学, 不是为了被各种事实 头脑,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 培 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 ③相应的, 大学精神也就 了, 那就是自由、通识及德性。 ④有人曾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大学之独立 自由, 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相当脆弱的。 的权力是它的敌人, 巧言令色的功利是 它的对手, 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蔡元培深刻认识此点,故说: “思想自由之通则, 正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读大学, 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在适合的大学环境中, 训练自己的思维。

B.   大学的要义是让学生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C.   金耀基曾强调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 就是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

D.   大学里的师生都在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所以大学成为了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
本营, 这就是中国大学的现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5a9b-1851-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4.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杜鹃花开遍山野, 香飘万里。 (2)姑娘银铃般的笑声也跟着响起来。 (3)不读书, 无以知窗外的精彩;不读书,无以知世界的宽广; 不读书,无以知文化的力 量。 (4)微风唤醒了沉睡的种子。

A.  比喻、 夸张、 排比、 拟人

B.  拟人、 夸张、 排比、 比喻

C.  夸张、 拟人、 排比、 比喻

D.  夸张、 比喻、 排比、 拟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d68-bde6-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