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在校教育
>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考试大纲及题库
搜索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考试大纲及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85.(案例题)既罢, 归国,以相如功大, 拜为上卿, 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 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而蔺相如徒以 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 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 望见廉颇, 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 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 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 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 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不若也。”相如曰:“夫 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 强秦之所以 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 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 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 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 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本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是( )。

A、  张岱

B、  司马迁

C、  韩愈

D、  柳宗元
文言文阅读

答案:B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考试大纲及题库
19.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d05-bb66-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8.下列人物不是唐宋八大家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dbf-5893-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15.(案例题)①青年来到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怎样成为社会机器中一个更有效的齿轮, 为 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梭罗说,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适合。 ( ) ②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 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不过是 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让青年如何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来思考,才是大学 的要义。一个人读大学, 不是为了被各种事实 头脑,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 培 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 ③相应的, 大学精神也就 了, 那就是自由、通识及德性。 ④有人曾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大学之独立 自由, 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相当脆弱的。 的权力是它的敌人, 巧言令色的功利是 它的对手, 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蔡元培深刻认识此点,故说: “思想自由之通则, 正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5aca-3c2a-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4.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杜鹃花开遍山野, 香飘万里。 (2)姑娘银铃般的笑声也跟着响起来。 (3)不读书, 无以知窗外的精彩;不读书,无以知世界的宽广; 不读书,无以知文化的力 量。 (4)微风唤醒了沉睡的种子。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d68-bde6-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5.下列选项中,诗句与所描写的节日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e15-a314-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5.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de2-80b8-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4.下列作家作品及体裁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吴承恩- 《西游记》-小说 ②汤显祖-《牡丹亭》-诗歌 ③李白-《蜀道难》 -诗歌 ④王实甫-《汉宫秋》 -戏曲 ⑤蒲松龄- 《聊斋志异》 -小说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ddd-754d-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2.对贾宝玉“摔玉”这一举动的思想意义,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e3c-4193-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3.(案例题)①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 的意外。一是当局者 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 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 临难 如是之从容。 ②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 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 但看那干练坚决, 百折不 回的气概, 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 为中国女子的勇毅, 虽遭阴谋秘计, 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 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③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 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 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④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纪念刘和珍君! 对第③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58bc-d951-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6.本文节选自(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e69-4c5b-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在校教育
>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考试大纲及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考试大纲及题库

85.(案例题)既罢, 归国,以相如功大, 拜为上卿, 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 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而蔺相如徒以 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 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 望见廉颇, 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 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 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 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 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不若也。”相如曰:“夫 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 强秦之所以 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 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 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 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 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本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是( )。

A、  张岱

B、  司马迁

C、  韩愈

D、  柳宗元
文言文阅读

答案:B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考试大纲及题库
相关题目
19.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A

B.  B

C.  C

D.  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d05-bb66-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8.下列人物不是唐宋八大家的是( )。

A.  曾巩

B.   欧阳修

C.  柳宗元

D.  秦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dbf-5893-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15.(案例题)①青年来到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怎样成为社会机器中一个更有效的齿轮, 为 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梭罗说,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适合。 ( ) ②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 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不过是 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让青年如何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来思考,才是大学 的要义。一个人读大学, 不是为了被各种事实 头脑,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 培 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 ③相应的, 大学精神也就 了, 那就是自由、通识及德性。 ④有人曾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大学之独立 自由, 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相当脆弱的。 的权力是它的敌人, 巧言令色的功利是 它的对手, 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蔡元培深刻认识此点,故说: “思想自由之通则, 正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文首先阐述了大学的历史意义, 又旁征博引地论证了大学的三种精神, 最后针对现实呼
吁建成真正的大学。

B.   文章①至③段,从大学精神的自由、通识及德性三个方面, 通过引证具体论述了它们的内
涵,及对于大学的重要作用。

C.   文章第④段, 指出中国的大学现状距离真正的大学精神甚远,并呼吁早日建立和养成大学
精神, 让大学成为国家社会的“轴心组织”。

D.   文章①至③段,从青年来到大学的目的入手,论述大学的要义是让青年掌握一定的思维方
式,并概括了大学的三种精神。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5aca-3c2a-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4.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杜鹃花开遍山野, 香飘万里。 (2)姑娘银铃般的笑声也跟着响起来。 (3)不读书, 无以知窗外的精彩;不读书,无以知世界的宽广; 不读书,无以知文化的力 量。 (4)微风唤醒了沉睡的种子。

A.  比喻、 夸张、 排比、 拟人

B.  拟人、 夸张、 排比、 比喻

C.  夸张、 拟人、 排比、 比喻

D.  夸张、 比喻、 排比、 拟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d68-bde6-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5.下列选项中,诗句与所描写的节日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宵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B.  乞巧节——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C.  重阳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  清明节——风雨端阳生晦冥,泪罗无处吊英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e15-a314-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5.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离骚》 —屈原—春秋 《高老头》—法国— 巴尔扎克

B.   《喻世明言》 —冯梦龙— 明朝 《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挪威

C.   《世说新语》 —刘义庆—南朝 《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俄国

D.   《长生殿》—孔尚任—清代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英国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de2-80b8-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4.下列作家作品及体裁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吴承恩- 《西游记》-小说 ②汤显祖-《牡丹亭》-诗歌 ③李白-《蜀道难》 -诗歌 ④王实甫-《汉宫秋》 -戏曲 ⑤蒲松龄- 《聊斋志异》 -小说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ddd-754d-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2.对贾宝玉“摔玉”这一举动的思想意义,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体现了贾宝玉背叛封建社会、渴望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的性格。

B.  体现了贾宝玉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世俗观念的挑战。

C.  体现了贾宝玉对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迷信的反叛精神。

D.  体现了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叛逆性格和对林黛玉的爱慕之情。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e3c-4193-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3.(案例题)①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 的意外。一是当局者 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 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 临难 如是之从容。 ②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 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 但看那干练坚决, 百折不 回的气概, 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 为中国女子的勇毅, 虽遭阴谋秘计, 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 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③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 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 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④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纪念刘和珍君! 对第③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对刘和珍等烈士死难意义的高度评价,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对苟活者来说, 会使他
们日益觉醒,对革命者来说,会使他们受到鼓舞。

B.   苟活者只能看到一点点的微茫希望,真正的猛士将更加奋勇前进。

C.   苟活者是作者自谦的说法,这里是说自己在淡红的血色中,看到一线希望,只有革命者
才能更加奋勇前进。

D.   作者将苟活者和真正的勇士加以对比, 苟活者将看到希望, 真的猛士将受到激励。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58bc-d951-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6.本文节选自( )。

A.   《论语》

B.   《战国策》

C.   《史记》

D.   《后汉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e69-4c5b-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