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在校教育
>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考试大纲及题库
搜索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考试大纲及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120.(案例题)①文化是庞大的集合体,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按社区分, 中国传统文化分乡镇文 化、山林文化、江湖文化和都市文化。 ②乡镇文化指从农村生活方式中生长出来的文化形态,数千年来注重礼教伦常就是乡 镇文化的结晶, 从中分离出来的是山林文化。 ③山林是隐士栖身所在。逍遥自在、复归自然,是他们的中心口号,佛老思想为这种 人类态度提供了思辩外壳,不过,人总要生存, 衣食住行须来自一定的生产方式。因此,隐 士仍要卷入现实社会关系之中, 这常给隐士心态造成二重性。 ④江湖文化大体由乡镇文化的下层脱胎而出,指浮浪人特别是游侠的活动。侠没有固定 职业, 受雇于人,用暴力替雇主完成使命,战国时代常成为贵族政争的工具,构成与国家政 权对峙的社会势力。汉曾大力摧抑。唐宋以后,侠逐渐分化, 一批人以城市为基础,结成帮 会, 鱼肉平民; 另一批人则占据草泽,打家劫舍。因其与封建政教法令相抗,有时成为民众 反抗压迫的表现形式;而盲目效忠恩主, 讲求江湖义气的思想也易为统治势力所利用。“言 必信, 行必果”,“重然诺, 轻生死”,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已升华为社会道德,与士大 夫文人宣泄抑郁不平之气的愿望结合起来。汉魏盛唐诗歌有关游侠的题咏,是这种士人心态 幻化的结晶。宋明理学兴起, 任侠带异端嫌疑,侠义传统却在传奇小说、宋之话本、明清演 义中获得发展, 表明游侠风气向市民心曲过渡,跟鬼神、清官故事一样,是市民阶级软弱的 正义感的显影。 ⑤都市文化是异质环境里生成的文化形态。中国古代都市常是封建政府所在地,市民阶 级十分软弱。追逐财利, 物质欲望是都市文化的出发点。利欲观念又会不断演进, 财利可提 高政治权利,物欲可扩展到性欲、情欲。中国城市文化在后一方面表现得比较充分,前一方 面不很明显。市民色彩最浓的话本、戏曲, 鼓吹发财致富, 称扬自由情爱以至露骨的性描写, 比比皆是, 而民权则付阙如, 要有也仅限于对侵害人身、财产、婚姻等现象的揭露,未提到 法权原则上来, 更谈不上争取参政权、执政权了。 (节选自陈伯海《中国的传统文化》)
以下是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与相关知识进行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国古代都市是封建政府所在地, 市民阶级十分软弱, 因此,都市文化必然的具有媚欲
性,《金瓶梅》、《红楼梦》就是这种土壤中产生的文学。

B、  “侠士 ”讲求江湖义气,中国古代作品中描写其侠肝义胆, 敢作敢为,正好迎合了市民
心理, 因而诸如荆轲、鲁智深、李逵等形象深为人们喜爱。

C、  宋明时代, 由于理学的兴起, 促进了传奇、话本、演义小说的兴盛与发展。

D、  任何一种文化都会多少作用于社会,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都注重礼教伦常的传统, 就是乡
镇文化的教化作用使然。

答案:D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考试大纲及题库
101.(案例题)①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 的意外。一是当局者 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 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 临难 如是之从容。 ②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 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 但看那干练坚决, 百折不 回的气概, 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 为中国女子的勇毅, 虽遭阴谋秘计, 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 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③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 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 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④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纪念刘和珍君! 填入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586b-0a07-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99.(案例题)新修滕王阁记 韩 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 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及得三王① 所为序、 赋、记等, 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 以忘吾忧; 系官于朝, 愿莫之遂。十四年, 以 言 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 以天子进大号, 加恩区内, 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 以为当得躬诣大府, 受约束于下执事, 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② 为 御史中丞, 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 便及所愿欲 而 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 小者立变。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 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 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 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 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 人吏浃和③ ,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 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 “此屋不修, 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 适理新之, 公所为文, 实书在壁; 今三十年而公来为 邦伯, 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公应曰: “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 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 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 公以众饮, 而以书命愈曰: “子其为我记之! ”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 窃喜 载名其上, 词列三王之 次 ,有荣耀 焉 。 乃 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 登望之乐, 虽老矣, 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注】 ①三王: 写《滕王阁序》的王勃,写《滕王阁赋》的王绪, 写《重修滕王阁记》 的王仲舒。②中书舍人太原王公:王仲舒。③浃和:和睦。 文中加着重号的句子: 周朴园为什么不直接说出他所要的衣服,而反问“要哪一件?”
下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57a0-2f79-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中的“屠苏 ”指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dfe-9f1b-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3.下列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d62-074f-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4.(案例题)①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 的意外。一是当局者 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 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 临难 如是之从容。 ②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 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 但看那干练坚决, 百折不 回的气概, 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 为中国女子的勇毅, 虽遭阴谋秘计, 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 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③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 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 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④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纪念刘和珍君! “惨象, 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流言, 尤使我耳不忍闻。”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58e7-1323-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 , , , ,玉树 既是“三江源头”, 也是“藏獒之乡”和“虫草之乡”。 ①东南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毗连 ②是长江落差最大的标志点 ③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地相通 ④平均海拔 4000 米以上,最高点 6621 米 ⑤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 ⑥气候高寒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dab-8157-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2.下列古代科技著作中,被誉为“ 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e03-89f7-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95.(案例题)新修滕王阁记 韩 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 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及得三王① 所为序、 赋、记等, 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 以忘吾忧; 系官于朝, 愿莫之遂。十四年, 以 言 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 以天子进大号, 加恩区内, 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 以为当得躬诣大府, 受约束于下执事, 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② 为 御史中丞, 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 便及所愿欲 而 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 小者立变。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 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 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 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 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 人吏浃和③ ,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 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 “此屋不修, 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 适理新之, 公所为文, 实书在壁; 今三十年而公来为 邦伯, 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公应曰: “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 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 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 公以众饮, 而以书命愈曰: “子其为我记之! ”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 窃喜 载名其上, 词列三王之 次 ,有荣耀 焉 。 乃 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 登望之乐, 虽老矣, 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注】 ①三王: 写《滕王阁序》的王勃,写《滕王阁赋》的王绪, 写《重修滕王阁记》 的王仲舒。②中书舍人太原王公:王仲舒。③浃和:和睦。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5524-ca0b-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0.下列不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dc8-f738-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5.下面对《红楼梦》主题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e55-9615-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在校教育
>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考试大纲及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考试大纲及题库

120.(案例题)①文化是庞大的集合体,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按社区分, 中国传统文化分乡镇文 化、山林文化、江湖文化和都市文化。 ②乡镇文化指从农村生活方式中生长出来的文化形态,数千年来注重礼教伦常就是乡 镇文化的结晶, 从中分离出来的是山林文化。 ③山林是隐士栖身所在。逍遥自在、复归自然,是他们的中心口号,佛老思想为这种 人类态度提供了思辩外壳,不过,人总要生存, 衣食住行须来自一定的生产方式。因此,隐 士仍要卷入现实社会关系之中, 这常给隐士心态造成二重性。 ④江湖文化大体由乡镇文化的下层脱胎而出,指浮浪人特别是游侠的活动。侠没有固定 职业, 受雇于人,用暴力替雇主完成使命,战国时代常成为贵族政争的工具,构成与国家政 权对峙的社会势力。汉曾大力摧抑。唐宋以后,侠逐渐分化, 一批人以城市为基础,结成帮 会, 鱼肉平民; 另一批人则占据草泽,打家劫舍。因其与封建政教法令相抗,有时成为民众 反抗压迫的表现形式;而盲目效忠恩主, 讲求江湖义气的思想也易为统治势力所利用。“言 必信, 行必果”,“重然诺, 轻生死”,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已升华为社会道德,与士大 夫文人宣泄抑郁不平之气的愿望结合起来。汉魏盛唐诗歌有关游侠的题咏,是这种士人心态 幻化的结晶。宋明理学兴起, 任侠带异端嫌疑,侠义传统却在传奇小说、宋之话本、明清演 义中获得发展, 表明游侠风气向市民心曲过渡,跟鬼神、清官故事一样,是市民阶级软弱的 正义感的显影。 ⑤都市文化是异质环境里生成的文化形态。中国古代都市常是封建政府所在地,市民阶 级十分软弱。追逐财利, 物质欲望是都市文化的出发点。利欲观念又会不断演进, 财利可提 高政治权利,物欲可扩展到性欲、情欲。中国城市文化在后一方面表现得比较充分,前一方 面不很明显。市民色彩最浓的话本、戏曲, 鼓吹发财致富, 称扬自由情爱以至露骨的性描写, 比比皆是, 而民权则付阙如, 要有也仅限于对侵害人身、财产、婚姻等现象的揭露,未提到 法权原则上来, 更谈不上争取参政权、执政权了。 (节选自陈伯海《中国的传统文化》)
以下是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与相关知识进行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国古代都市是封建政府所在地, 市民阶级十分软弱, 因此,都市文化必然的具有媚欲
性,《金瓶梅》、《红楼梦》就是这种土壤中产生的文学。

B、  “侠士 ”讲求江湖义气,中国古代作品中描写其侠肝义胆, 敢作敢为,正好迎合了市民
心理, 因而诸如荆轲、鲁智深、李逵等形象深为人们喜爱。

C、  宋明时代, 由于理学的兴起, 促进了传奇、话本、演义小说的兴盛与发展。

D、  任何一种文化都会多少作用于社会,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都注重礼教伦常的传统, 就是乡
镇文化的教化作用使然。

答案:D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考试大纲及题库
相关题目
101.(案例题)①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 的意外。一是当局者 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 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 临难 如是之从容。 ②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 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 但看那干练坚决, 百折不 回的气概, 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 为中国女子的勇毅, 虽遭阴谋秘计, 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 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③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 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 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④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纪念刘和珍君! 填入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竟至 竟会 竟能

B.   竟能 竟会 竟至

C.   竟会 竟至 竟能

D.   竟能 竟至 竟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586b-0a07-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99.(案例题)新修滕王阁记 韩 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 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及得三王① 所为序、 赋、记等, 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 以忘吾忧; 系官于朝, 愿莫之遂。十四年, 以 言 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 以天子进大号, 加恩区内, 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 以为当得躬诣大府, 受约束于下执事, 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② 为 御史中丞, 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 便及所愿欲 而 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 小者立变。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 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 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 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 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 人吏浃和③ ,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 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 “此屋不修, 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 适理新之, 公所为文, 实书在壁; 今三十年而公来为 邦伯, 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公应曰: “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 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 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 公以众饮, 而以书命愈曰: “子其为我记之! ”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 窃喜 载名其上, 词列三王之 次 ,有荣耀 焉 。 乃 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 登望之乐, 虽老矣, 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注】 ①三王: 写《滕王阁序》的王勃,写《滕王阁赋》的王绪, 写《重修滕王阁记》 的王仲舒。②中书舍人太原王公:王仲舒。③浃和:和睦。 文中加着重号的句子: 周朴园为什么不直接说出他所要的衣服,而反问“要哪一件?”
下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忘记了要哪一件, 所以问鲁侍萍。

B.  他当时在思考其他的问题,注意力不集中。

C.   鲁侍萍的话引起了他的警觉, 他在想: 这个女人怎么会熟知他箱子里的衣服?

D.   他在认真思考要哪一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57a0-2f79-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中的“屠苏 ”指的是( )。

A.   庄稼

B.   房屋

C.   苏州

D.   酒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dfe-9f1b-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3.下列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 )。

A.  额头上一会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B.  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C.  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

D.  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d62-074f-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4.(案例题)①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 的意外。一是当局者 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 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 临难 如是之从容。 ②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 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 但看那干练坚决, 百折不 回的气概, 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 为中国女子的勇毅, 虽遭阴谋秘计, 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 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③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 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 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④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纪念刘和珍君! “惨象, 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流言, 尤使我耳不忍闻。”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

A.   夸张

B.   拟人

C.   排比

D.   对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58e7-1323-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 , , , ,玉树 既是“三江源头”, 也是“藏獒之乡”和“虫草之乡”。 ①东南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毗连 ②是长江落差最大的标志点 ③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地相通 ④平均海拔 4000 米以上,最高点 6621 米 ⑤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 ⑥气候高寒

A.  ②④⑥⑤①③

B.  ③①②⑤⑥④

C.  ⑤③①④②⑥

D.  ④⑥⑤①③②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dab-8157-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2.下列古代科技著作中,被誉为“ 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的是( )。

A.   《梦溪笔谈》

B.  《本草纲目》

C.  《农政全书》

D.  《天工开物》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e03-89f7-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95.(案例题)新修滕王阁记 韩 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 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及得三王① 所为序、 赋、记等, 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 以忘吾忧; 系官于朝, 愿莫之遂。十四年, 以 言 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 以天子进大号, 加恩区内, 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 以为当得躬诣大府, 受约束于下执事, 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② 为 御史中丞, 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 便及所愿欲 而 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 小者立变。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 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 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 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 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 人吏浃和③ ,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 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 “此屋不修, 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 适理新之, 公所为文, 实书在壁; 今三十年而公来为 邦伯, 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公应曰: “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 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 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 公以众饮, 而以书命愈曰: “子其为我记之! ”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 窃喜 载名其上, 词列三王之 次 ,有荣耀 焉 。 乃 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 登望之乐, 虽老矣, 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注】 ①三王: 写《滕王阁序》的王勃,写《滕王阁赋》的王绪, 写《重修滕王阁记》 的王仲舒。②中书舍人太原王公:王仲舒。③浃和:和睦。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仅用数语记叙重修滕王阁之事, 其余几乎均围绕向往登滕王阁而不得来抒写,既抒
写自己向往之情,也颂扬了王仲舒的政绩。

B.   文章三次写自己没有游滕王阁的原因, 其中写前两次不得游是第三次不得游的衬笔。

C.   作者写第三次不得游滕王阁, 实际上又是叙王仲舒政绩的衬笔,将王仲舒的政绩不经意
中叙入。

D.   韩愈极力倡导古文, 却称赞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壮其文辞”,以能“词列三王之次”
为荣, 可见,韩愈还是认为古文不如骈文的。
现代文阅读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5524-ca0b-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0.下列不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 )。

A.  关汉卿

B.  王实甫

C.  白朴

D.  郑光祖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dc8-f738-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5.下面对《红楼梦》主题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 以封建叛逆者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 剧为线索,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败、罪恶的社会现象和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揭示了我国 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B.  小说通过贾府由极盛到衰败的过程,表现富贵如过眼云烟、万事转头空的哲理。

C.   《红楼梦》通过描绘一批纯洁少女的悲惨遭遇, 揭示了封建社会妇女的苦难,表现了红 颜薄命的普遍现象。

D.   《红楼梦》通过贾府由盛转衰, 再归复崛起的叙述, 真实地表现了世间万物“物极必反” 的朴素真理。 文言文阅读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 摄乎大国之间, 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 之,比及三年,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 尔何知? ” 对曰: “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 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 以俟 君子。” “赤, 尔何如? ” 对曰: “非曰能之, 愿学焉。宗庙之事, 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 尔何如? ” 鼓瑟希,铿尔, 舍瑟而作,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4c0-4e55-9615-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