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财会金融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3. ⼗九⼤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从全⾯建成⼩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运⽤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对其进⾏分析论述。[华南理⼯⼤学2018年研]【答案】(1)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和形式。量变与质变的相互作⽤、相互转化构成了量变质变规律。质是⼀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数量关系表⽰的规定性。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表现为: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个量变的积累过程,只有量的积累达到⼀定程度,为质变做好准备,质变才会发⽣。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的变化本⾝就意味着对质的某种离异的倾向,具有潜在的破坏质的趋势。当量变达到临界点时,这种趋势或可能性就变成现实性。所以,事物质变的发⽣绝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④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事物的发展总是先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临界点超出了度,就导致质变,这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这是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限循环往复,由低级到⾼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2)分析“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九⼤报告指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建成⼩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九⼤对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集中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九⼤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发展要分两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中国取得的发展进步都是⼀点⼀点的量变。当这些量变积累到⼀定程度,就会促成质变,中国的发展也就迈上了⼀个新的台阶。②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在中国分两步⾛的过程中,每⼀阶段的进步都是量变,但在这些量变的过程中,也存在部分质变。在质变的基础上,也有部分的量变。正是这些质变和量变共同作⽤,才能实现两个阶段的⽬标。③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限循环往复,由低级到⾼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量变和质变发展过程中实现的。当发展到⼀定阶段后,又会在新的基础上进⾏新的量变,从⽽推动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

答案:12

解析:null(1)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和形式。量变与质变的相互作⽤、相互转化构成了量变质变规律。质是⼀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数量关系表⽰的规定性。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表现为: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个量变的积累过程,只有量的积累达到⼀定程度,为质变做好准备,质变才会发⽣。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的变化本⾝就意味着对质的某种离异的倾向,具有潜在的破坏质的趋势。当量变达到临界点时,这种趋势或可能性就变成现实性。所以,事物质变的发⽣绝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④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事物的发展总是先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临界点超出了度,就导致质变,这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这是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限循环往复,由低级到⾼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2)分析“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九⼤报告指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建成⼩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九⼤对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集中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九⼤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发展要分两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中国取得的发展进步都是⼀点⼀点的量变。当这些量变积累到⼀定程度,就会促成质变,中国的发展也就迈上了⼀个新的台阶。②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在中国分两步⾛的过程中,每⼀阶段的进步都是量变,但在这些量变的过程中,也存在部分质变。在质变的基础上,也有部分的量变。正是这些质变和量变共同作⽤,才能实现两个阶段的⽬标。③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限循环往复,由低级到⾼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量变和质变发展过程中实现的。当发展到⼀定阶段后,又会在新的基础上进⾏新的量变,从⽽推动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10. 简述⼈民的历史选择性?[河北⼤学2018年研]【答案】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也是⼈们⾃⼰的社会⾏动的规律。⼈们历史选择性是指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它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向、⽬标、⽅式的选择,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选择的⽅向、⽬标和⽅式是否正确只能由实践来检验。⼈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意思:(1)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2)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个合⽬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的过程。⼈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们的历史选择活动总要受到⾃⼰⽬的的驱使和制约;⼈们的历史选择活动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实现。这就决定了在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历史主体的选择性活动,必然是⼀个合⽬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的过程。(3)⼈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民群众的选择性。⼈们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最终取决于⼈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民群众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正是在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参与社会变⾰实现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aa6e-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 简述共产主义远⼤理想和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华南理⼯⼤学2018年研]【答案】(1)共产主义远⼤理想与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阶段性理想和最终理想的关系。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理想有着内在联系。共产主义远⼤理想也就是最终理想,它的实现需要许多代⼈的艰苦奋⽃,在这个艰苦奋⽃的过程中,需要阶段性的理想。(2)共产主义理想是建⽴在科学基础上的社会理想,是⼈类历史上最崇⾼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的远⼤理想和最⾼纲领。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是全体中国⼈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的远⼤理想与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统⼀的。①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必须以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基础,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必须要经历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中华民族⾛向共产主义必须⾛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必须做好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每⼀项⼯作。②实现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必须树⽴共产主义远⼤理想。因为,实现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必须以共产主义理想为导引,实现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必须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精神⽀柱,实现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必须树⽴共产主义理想为其精神动⼒。(3)忽视远⼤理想与共同理想的紧密联系和相互统⼀,就会导致共产主义“渺茫论”和“空想论”,在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就会迷失⽅向,失去前进的动⼒,我们应该⽴⾜当前,把握未来,在实现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实践中,进⼀步树⽴和坚定共产主义远⼤理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3b84-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 简答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宁夏⼤学2017年研]【答案】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1)⼀切从实际出发“⼀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针、政策、办法来。”在当代中国,坚持⼀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以我国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的实际就是我国⽬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切从实际出发,必须要做到主观承认并尊重客观、全⾯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从现象到本质。(2)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于应⽤马克思主义的⽴场、观点和⽅法,从对中国历史和现实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对各⽅⾯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既重视理论的指导作⽤,吃透理论,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搞清实际,从⽽把对实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把握,找出其中的规律。在当代中国的改⾰开放实践中,既要做到看准了的就⼤胆地试、⼤胆地闯,又要做到在这⼀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看准问题和正确总结经验,都需要有科学理论作指导。(3)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貌认识事物把握事物,做到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的。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也是检验党的路线、⽅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标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个重要特征是实践性,这⼀特征赋予了它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内在动⼒,使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当原有理论中的某些结论同新的实践产⽣⽭盾的时候,就不能固守原先的某些结论,⽽应该敢于抛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实践的发展来推进理论的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82eb-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 2016年7⽉1⽇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95周年⼤会上发表讲话,该讲话站在历史与未来、国内与国际的交汇点上,⾼度评价了我们党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历史贡献,科学概括了历史给予我们的深刻启⽰,号召全党同志在回顾历史中增强开拓前进的勇⽓和⼒量,在⾯向未来中坚持不忘初⼼、继续前进。“坚持不忘初⼼、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同时,⾯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临着进⼀步中国化、时代化、⼤众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阻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科学理论作为⾃⼰的⾏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切政治⼒量追求⾃⾝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私⽆畏的博⼤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命、建设、改⾰,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全党要坚定道路⾃信、理论⾃信、制度⾃信、⽂化⾃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信的。有了‘⾃信⼈⽣⼆百年,会当⽔击三千⾥’的勇⽓,我们就能毫⽆畏惧⾯对⼀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习近平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民⽇益增长的物质⽂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产之间的⽭盾这⼀社会主要⽭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我们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对中国经济发展进⼊新常态、世界经济发展进⼊转型期、世界科技发展酝酿新突破的发展格局,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发展质量和效益,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不断壮⼤我国经济实⼒和综合国⼒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4ede-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8. 如何理解实现共产主义是⼈类最伟⼤的事业?[⼭东⼤学2018年研]【答案】共产主义社会是⼈类最理想最美好的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但又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必须正确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1)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产阶级政党把共产主义作为崇⾼理想是⼴⼤⼈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反映。共产主义⼀定能够实现,但是⼀个长期的过程。在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中就包含着⽆产阶级和⼴⼤⼈民群众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这种愿望来⾃⼈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需要,也来⾃他们对现实⽣活的感受。(2)共产主义的实现是⼈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①⼈类社会的发展是⼀个⾃然历史过程,具有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共产主义的实现,是⼈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②⼈类社会由低级向⾼级不断发展的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只是⼈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个特定历史阶段,它终将要被更⾼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③⼈类社会由低级向⾼级不断发展的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必将⾛向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建⽴之后,它还要向⼈类最理想、最美好的共产主义的⾼级阶段发展。随着条件的逐渐具备,社会主义社会终将实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这是⼈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是任何⼒量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3)⽆产阶级的解放与全⼈类的解放是完全⼀致的。⽆产阶级只有解放全⼈类,才能最后获得⾃⾝的彻底解放。⼈类解放是以消灭阶级、使全⼈类获得⾃由为⽬标的,因此,这是⼀种最为全⾯和彻底的解放。正如个⼈的⾃由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实现,没有全⼈类的彻底解放,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个⼈的解放。这就决定了⽆产阶级只有消灭阶级差别和对⽴,只有解放全⼈类,才能最后解放⽆产阶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f6de-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833c-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 试述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利与弊。[⼭东⼤学2018年研]【答案】(1)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好处⼀⽅⾯,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机遇主要有:①有利于吸引和利⽤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由于经济全球化实现了⼈才、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中国能够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国情进⾏管理创新。事实上,进⼊中国的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已经给了⼈们很多启迪和借鉴。②有利于加速中国⼯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能更快地纳⼊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充分利⽤发达国家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将其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主业或⽣产环节转移过来,加速中国⼯业化进程。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出⼜商品结构,强化经济竞争⼒。③有利于深⼊地参与国际分⼯,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较优势,拓展海外市场。经济全球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在更⼴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可以通过发挥⽐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拓展海外市场,提⾼企业的竞争⼒。④可以抓住新技术⾰命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发展⾼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科技⼈才、跨国公司、国家之间以及民间的全球性科技活动⽇趋活跃,如能加以有效地利⽤和积极参与,就能有效地促进中国技术⽔平的提⾼。中国企业可以利⽤国外的技术或在外国产品的技术基础上进⾏创新,建⽴和发展⾼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2)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弊端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是⼀种全⽅位的影响,在经济、政治、⽂化和社会⽣活的各个领域中具有各⾃不同的表现⽅式和特点。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的挑战表现在以下⽅⾯:①从经济⽅⾯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市场经济机制,直接、全⾯和深刻地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和政治稳定。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世界市场的全球化,世界市场按照⾃由竞争原则,⾃发地调节各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关系。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通过世界市场和中国市场的链接,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盾及其国际经济政治的风险、⽭盾和危机,直接引导到中国社会中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稳定发展。②从政治⽅⾯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政府宏观控制和对话协商机制来实现各国政治稳定与发展。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打着⾃由化、民主化、私有化的招牌,主张通过“⾃由民主市场模式”,⿎吹和采取政府管制经济⾃由化政策,来消融中国政府管制经济机制,制约我国政府管理⾏为过程,直接影响我国的政策稳定和政局稳定。此外,西⽅国家通过操纵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组织、世界银⾏等国际经济组织,强调⼀切按照所谓的国际惯例和国际法办事,甚⾄奉⾏单边主义,把本国法律凌驾于国际关系准则之上,企图迫使中国就范。这种不正当⼲预我国经济政治事务的“合法”⼿段,对我国政治稳定的隐性影响更⼤更深。可见,政府宏观调控、协商对话和国际合作是全球化条件下维护政治稳定的关键。③从⽂化⽅⾯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国际⼤众⽂化传播媒介及其渗透整合机制,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我国公众的政治思想稳定和民⼼稳定。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西⽅的物质⽂明,也带来了西⽅的精神⽂明,对我国公众社会政治⼼理的稳定状态也产⽣了巨⼤的影响。当今时代是⼀个信息时代,但世界主要⼤众传播⼯具却被西⽅发达国家⽀配着,少数全球性传媒公司垄断着全球信息的发布权和控制权,这实际上使我国公众处在⼀种信息不平等和信息不对称的格局之中。发达国家借此推⾏⽂化霸权主义,推销“西⽅价值”,妖魔化中国等活动,这对我国社会公众的思想统⼀和⼼理稳定,产⽣和形成了⽆形的渗透影响和强⼤的舆论压⼒。④从社会⽅⾯看,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交往普遍化和⽣活⽅式⼀体化,也是影响我国社会政治不稳定的⽅式之⼀。改⾰开放以来,我国⼈民通过各种世界交往⽅式,同世界各国⼈民形成了越来越密切的经济与社会联系,⽆论是在⼴度还是深度⽅⾯,都已经⼗分普遍地扩⼤了,我国社会公众⽣活⽅式也呈现出不断国际化与全球化的趋向。由于中国与各国之间存在⼀定的经济与⽂化差距,⼈们在融⼊全球⼀体化的社会⽣活过程中,产⽣了这样那样的不适应性,造成各种各样的⽭盾和不稳定因素,从⽽有可能产⽣和加剧我国社会政治的不稳定状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fd20-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 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作⽤。【答案】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之所系,是全国各族⼈民的根本利益和幸福之所系。党章总纲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这是我们党总结领导⾰命、建设和改⾰的历史经验特别是长期执政实践得出的基本结论。(1)政治领导党的政治领导,包括两⽅⾯内容:①根据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确定政治⽬标、政治任务、政治⽅向,制定路线⽅针政策,确保党和⼈民的事业沿着正确⽅向前进。②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发挥领导核⼼作⽤。在执政条件下,党通过在国家政权机关、⼈民团体中设⽴党组,由党组对党委报告⼯作并接受监督,保证党的路线⽅针政策和重⼤⼯作部署得到贯彻执⾏;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员,运⽤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集中统⼀。(2)思想领导党的思想领导,就是坚持不懈⽤马克思列宁主义、⽑泽东思想、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积极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争,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主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作、舆论引导⼯作、思想政治⼯作,⼴泛深⼊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针政策,把党的主张变成全党全国⼈民的⾃觉⾏动;运⽤⼈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式⽅法,开展科学⽂化教育、道德教育、精神⽂明创建活动,引导全体⼈民树⽴起正确世界观、价值观、⼈⽣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党的思想领导,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步引向深⼊,组织⼴⼤党员深⼊学、系统学、跟进学、拓展学,深刻领会讲话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不断提⾼运⽤讲话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作、改造⾃我的⾃觉性。(3)组织领导党的组织领导,也包括两⽅⾯内容:①坚持党管⼲部原则,制定⼲部路线,确定选⼈⽤⼈标准,组织⼲部接受培训、经受实践锻炼,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建设⾼素质⼲部队伍。坚持党管⼈才原则,营造⼈⼈皆可成长和青年优秀⼈才脱颖⽽出的社会环境。②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堡垒作⽤和党员先锋模范作⽤,把党的路线⽅针政策和重⼤⼯作部署落实到基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0bc1-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845年“断裂”前是意识形态阶段,1845年“断裂”后是科学阶段。他认为在1845年以前,⼈道主义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占据⽀配地位。在1845年之后,马克思同⼀切把历史和政治归结为⼈的本质的理论彻底决裂,制定出建⽴在崭新概念基础上的历史理论和政治理论。但是这个“认识论断裂”不是⼀下⼦完成的,⽽是逐步展开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5b4d-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9. 如何评价历史⼈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河北⼤学2018年研]相关试题:历史⼈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是什么?[浙江财⼤2021年研]【答案】社会发展是⼀个⾃然历史过程,是作为历史主体的⼈民群众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发展过程,任何个⼈或历史⼈物的作⽤都应当放到这⼀过程中加以考察。(1)历史⼈物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过重⼤作⽤的个⼈,按其发挥作⽤的性质,可分为杰出⼈物和反⾯⼈物。历史⼈物对历史事件具有深刻影响,甚⾄有时能够决定个别历史事件,使历史过程发⽣某种重⼤变化。任何历史⼈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趋势决定的,历史⼈物在历史上发挥的作⽤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他们的思想和⾏为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民群众的意愿,才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作⽤。(2)杰出⼈物的历史作⽤①在阶级社会⾥,杰出⼈物是⼀定阶级的代表,他们是从属于⼀定阶级的,他们的历史作⽤同他们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历史作⽤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对杰出⼈物作阶级分析。②杰出⼈物的出现及其历史作⽤,都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因此,必须⽤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的观点分析杰出⼈物的历史作⽤。③任何杰出⼈物都既有巨⼤的历史功绩,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对他们的历史作⽤要作全⾯的分析与评价,既不要肯定⼀切,也不要否定⼀切。(2)辩证地理解个⼈的历史作⽤①任何历史⼈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时势造英雄,杰出⼈物的出现具有必然性。②历史⼈物的作⽤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等的制约。③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和⼈民群众的意愿,历史⼈物才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作⽤。(3)评价个⼈的历史作⽤评价历史⼈物时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①评价历史⼈物时⼀定要把⼈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来进⾏,决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②⼀般来讲,历史⼈物是⽣活在阶级社会之中的,因此,对历史⼈物还应进⾏科学的阶级性的分析。这就要求评价历史⼈物时,既要看历史⼈物的出⾝,更要看历史⼈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对哪个阶级有利,同时还应注意历史⼈物的杂性,绝不能简单化。③评价历史⼈物要⽤⽭盾的眼光看待历史⼈物,要重视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等。评价历史⼈物应注意其个性特点,如品质、⽓节、修养、性格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a867-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财会金融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手机预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3. ⼗九⼤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从全⾯建成⼩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运⽤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对其进⾏分析论述。[华南理⼯⼤学2018年研]【答案】(1)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和形式。量变与质变的相互作⽤、相互转化构成了量变质变规律。质是⼀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数量关系表⽰的规定性。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表现为: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个量变的积累过程,只有量的积累达到⼀定程度,为质变做好准备,质变才会发⽣。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的变化本⾝就意味着对质的某种离异的倾向,具有潜在的破坏质的趋势。当量变达到临界点时,这种趋势或可能性就变成现实性。所以,事物质变的发⽣绝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④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事物的发展总是先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临界点超出了度,就导致质变,这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这是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限循环往复,由低级到⾼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2)分析“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九⼤报告指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建成⼩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九⼤对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集中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九⼤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发展要分两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中国取得的发展进步都是⼀点⼀点的量变。当这些量变积累到⼀定程度,就会促成质变,中国的发展也就迈上了⼀个新的台阶。②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在中国分两步⾛的过程中,每⼀阶段的进步都是量变,但在这些量变的过程中,也存在部分质变。在质变的基础上,也有部分的量变。正是这些质变和量变共同作⽤,才能实现两个阶段的⽬标。③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限循环往复,由低级到⾼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量变和质变发展过程中实现的。当发展到⼀定阶段后,又会在新的基础上进⾏新的量变,从⽽推动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

答案:12

解析:null(1)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和形式。量变与质变的相互作⽤、相互转化构成了量变质变规律。质是⼀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数量关系表⽰的规定性。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表现为: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个量变的积累过程,只有量的积累达到⼀定程度,为质变做好准备,质变才会发⽣。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的变化本⾝就意味着对质的某种离异的倾向,具有潜在的破坏质的趋势。当量变达到临界点时,这种趋势或可能性就变成现实性。所以,事物质变的发⽣绝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④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事物的发展总是先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临界点超出了度,就导致质变,这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这是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限循环往复,由低级到⾼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2)分析“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九⼤报告指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建成⼩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九⼤对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集中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九⼤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发展要分两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中国取得的发展进步都是⼀点⼀点的量变。当这些量变积累到⼀定程度,就会促成质变,中国的发展也就迈上了⼀个新的台阶。②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在中国分两步⾛的过程中,每⼀阶段的进步都是量变,但在这些量变的过程中,也存在部分质变。在质变的基础上,也有部分的量变。正是这些质变和量变共同作⽤,才能实现两个阶段的⽬标。③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限循环往复,由低级到⾼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量变和质变发展过程中实现的。当发展到⼀定阶段后,又会在新的基础上进⾏新的量变,从⽽推动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相关题目
10. 简述⼈民的历史选择性?[河北⼤学2018年研]【答案】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也是⼈们⾃⼰的社会⾏动的规律。⼈们历史选择性是指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它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向、⽬标、⽅式的选择,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选择的⽅向、⽬标和⽅式是否正确只能由实践来检验。⼈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意思:(1)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2)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个合⽬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的过程。⼈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们的历史选择活动总要受到⾃⼰⽬的的驱使和制约;⼈们的历史选择活动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实现。这就决定了在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历史主体的选择性活动,必然是⼀个合⽬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的过程。(3)⼈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民群众的选择性。⼈们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最终取决于⼈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民群众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正是在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参与社会变⾰实现的。

解析:null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也是⼈们⾃⼰的社会⾏动的规律。⼈们历史选择性是指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它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向、⽬标、⽅式的选择,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选择的⽅向、⽬标和⽅式是否正确只能由实践来检验。⼈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意思:(1)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2)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个合⽬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的过程。⼈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们的历史选择活动总要受到⾃⼰⽬的的驱使和制约;⼈们的历史选择活动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实现。这就决定了在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历史主体的选择性活动,必然是⼀个合⽬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的过程。(3)⼈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民群众的选择性。⼈们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最终取决于⼈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民群众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正是在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参与社会变⾰实现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aa6e-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 简述共产主义远⼤理想和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华南理⼯⼤学2018年研]【答案】(1)共产主义远⼤理想与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阶段性理想和最终理想的关系。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理想有着内在联系。共产主义远⼤理想也就是最终理想,它的实现需要许多代⼈的艰苦奋⽃,在这个艰苦奋⽃的过程中,需要阶段性的理想。(2)共产主义理想是建⽴在科学基础上的社会理想,是⼈类历史上最崇⾼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的远⼤理想和最⾼纲领。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是全体中国⼈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的远⼤理想与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统⼀的。①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必须以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基础,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必须要经历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中华民族⾛向共产主义必须⾛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必须做好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每⼀项⼯作。②实现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必须树⽴共产主义远⼤理想。因为,实现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必须以共产主义理想为导引,实现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必须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精神⽀柱,实现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必须树⽴共产主义理想为其精神动⼒。(3)忽视远⼤理想与共同理想的紧密联系和相互统⼀,就会导致共产主义“渺茫论”和“空想论”,在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就会迷失⽅向,失去前进的动⼒,我们应该⽴⾜当前,把握未来,在实现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实践中,进⼀步树⽴和坚定共产主义远⼤理想。

解析:null(1)共产主义远⼤理想与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阶段性理想和最终理想的关系。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理想有着内在联系。共产主义远⼤理想也就是最终理想,它的实现需要许多代⼈的艰苦奋⽃,在这个艰苦奋⽃的过程中,需要阶段性的理想。(2)共产主义理想是建⽴在科学基础上的社会理想,是⼈类历史上最崇⾼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的远⼤理想和最⾼纲领。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是全体中国⼈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的远⼤理想与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统⼀的。①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必须以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基础,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必须要经历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中华民族⾛向共产主义必须⾛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必须做好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每⼀项⼯作。②实现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必须树⽴共产主义远⼤理想。因为,实现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必须以共产主义理想为导引,实现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必须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精神⽀柱,实现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必须树⽴共产主义理想为其精神动⼒。(3)忽视远⼤理想与共同理想的紧密联系和相互统⼀,就会导致共产主义“渺茫论”和“空想论”,在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就会迷失⽅向,失去前进的动⼒,我们应该⽴⾜当前,把握未来,在实现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实践中,进⼀步树⽴和坚定共产主义远⼤理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3b84-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 简答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宁夏⼤学2017年研]【答案】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1)⼀切从实际出发“⼀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针、政策、办法来。”在当代中国,坚持⼀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以我国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的实际就是我国⽬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切从实际出发,必须要做到主观承认并尊重客观、全⾯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从现象到本质。(2)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于应⽤马克思主义的⽴场、观点和⽅法,从对中国历史和现实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对各⽅⾯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既重视理论的指导作⽤,吃透理论,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搞清实际,从⽽把对实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把握,找出其中的规律。在当代中国的改⾰开放实践中,既要做到看准了的就⼤胆地试、⼤胆地闯,又要做到在这⼀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看准问题和正确总结经验,都需要有科学理论作指导。(3)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貌认识事物把握事物,做到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的。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也是检验党的路线、⽅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标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个重要特征是实践性,这⼀特征赋予了它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内在动⼒,使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当原有理论中的某些结论同新的实践产⽣⽭盾的时候,就不能固守原先的某些结论,⽽应该敢于抛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实践的发展来推进理论的发展。

解析:null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1)⼀切从实际出发“⼀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针、政策、办法来。”在当代中国,坚持⼀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以我国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的实际就是我国⽬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切从实际出发,必须要做到主观承认并尊重客观、全⾯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从现象到本质。(2)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于应⽤马克思主义的⽴场、观点和⽅法,从对中国历史和现实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对各⽅⾯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既重视理论的指导作⽤,吃透理论,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搞清实际,从⽽把对实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把握,找出其中的规律。在当代中国的改⾰开放实践中,既要做到看准了的就⼤胆地试、⼤胆地闯,又要做到在这⼀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看准问题和正确总结经验,都需要有科学理论作指导。(3)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貌认识事物把握事物,做到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的。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也是检验党的路线、⽅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标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个重要特征是实践性,这⼀特征赋予了它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内在动⼒,使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当原有理论中的某些结论同新的实践产⽣⽭盾的时候,就不能固守原先的某些结论,⽽应该敢于抛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实践的发展来推进理论的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82eb-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 2016年7⽉1⽇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95周年⼤会上发表讲话,该讲话站在历史与未来、国内与国际的交汇点上,⾼度评价了我们党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历史贡献,科学概括了历史给予我们的深刻启⽰,号召全党同志在回顾历史中增强开拓前进的勇⽓和⼒量,在⾯向未来中坚持不忘初⼼、继续前进。“坚持不忘初⼼、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同时,⾯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临着进⼀步中国化、时代化、⼤众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阻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科学理论作为⾃⼰的⾏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切政治⼒量追求⾃⾝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私⽆畏的博⼤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命、建设、改⾰,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全党要坚定道路⾃信、理论⾃信、制度⾃信、⽂化⾃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信的。有了‘⾃信⼈⽣⼆百年,会当⽔击三千⾥’的勇⽓,我们就能毫⽆畏惧⾯对⼀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习近平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民⽇益增长的物质⽂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产之间的⽭盾这⼀社会主要⽭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我们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对中国经济发展进⼊新常态、世界经济发展进⼊转型期、世界科技发展酝酿新突破的发展格局,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发展质量和效益,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不断壮⼤我国经济实⼒和综合国⼒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4ede-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8. 如何理解实现共产主义是⼈类最伟⼤的事业?[⼭东⼤学2018年研]【答案】共产主义社会是⼈类最理想最美好的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但又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必须正确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1)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产阶级政党把共产主义作为崇⾼理想是⼴⼤⼈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反映。共产主义⼀定能够实现,但是⼀个长期的过程。在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中就包含着⽆产阶级和⼴⼤⼈民群众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这种愿望来⾃⼈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需要,也来⾃他们对现实⽣活的感受。(2)共产主义的实现是⼈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①⼈类社会的发展是⼀个⾃然历史过程,具有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共产主义的实现,是⼈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②⼈类社会由低级向⾼级不断发展的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只是⼈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个特定历史阶段,它终将要被更⾼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③⼈类社会由低级向⾼级不断发展的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必将⾛向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建⽴之后,它还要向⼈类最理想、最美好的共产主义的⾼级阶段发展。随着条件的逐渐具备,社会主义社会终将实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这是⼈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是任何⼒量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3)⽆产阶级的解放与全⼈类的解放是完全⼀致的。⽆产阶级只有解放全⼈类,才能最后获得⾃⾝的彻底解放。⼈类解放是以消灭阶级、使全⼈类获得⾃由为⽬标的,因此,这是⼀种最为全⾯和彻底的解放。正如个⼈的⾃由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实现,没有全⼈类的彻底解放,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个⼈的解放。这就决定了⽆产阶级只有消灭阶级差别和对⽴,只有解放全⼈类,才能最后解放⽆产阶级⾃⼰

解析:null共产主义社会是⼈类最理想最美好的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但又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必须正确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1)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产阶级政党把共产主义作为崇⾼理想是⼴⼤⼈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反映。共产主义⼀定能够实现,但是⼀个长期的过程。在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中就包含着⽆产阶级和⼴⼤⼈民群众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这种愿望来⾃⼈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需要,也来⾃他们对现实⽣活的感受。(2)共产主义的实现是⼈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①⼈类社会的发展是⼀个⾃然历史过程,具有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共产主义的实现,是⼈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②⼈类社会由低级向⾼级不断发展的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只是⼈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个特定历史阶段,它终将要被更⾼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③⼈类社会由低级向⾼级不断发展的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必将⾛向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建⽴之后,它还要向⼈类最理想、最美好的共产主义的⾼级阶段发展。随着条件的逐渐具备,社会主义社会终将实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这是⼈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是任何⼒量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3)⽆产阶级的解放与全⼈类的解放是完全⼀致的。⽆产阶级只有解放全⼈类,才能最后获得⾃⾝的彻底解放。⼈类解放是以消灭阶级、使全⼈类获得⾃由为⽬标的,因此,这是⼀种最为全⾯和彻底的解放。正如个⼈的⾃由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实现,没有全⼈类的彻底解放,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个⼈的解放。这就决定了⽆产阶级只有消灭阶级差别和对⽴,只有解放全⼈类,才能最后解放⽆产阶级⾃⼰。⼀、论述题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f6de-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A. 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现成理论

B. ⼀个以中国国情为基础的全新理论

C. ⽤现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直接解答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D.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中国⾰命和建设,并在这⼀过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马克思主义的⽴场、观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命、建设、改⾰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极⼤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在结合中国国情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833c-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 试述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利与弊。[⼭东⼤学2018年研]【答案】(1)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好处⼀⽅⾯,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机遇主要有:①有利于吸引和利⽤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由于经济全球化实现了⼈才、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中国能够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国情进⾏管理创新。事实上,进⼊中国的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已经给了⼈们很多启迪和借鉴。②有利于加速中国⼯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能更快地纳⼊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充分利⽤发达国家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将其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主业或⽣产环节转移过来,加速中国⼯业化进程。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出⼜商品结构,强化经济竞争⼒。③有利于深⼊地参与国际分⼯,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较优势,拓展海外市场。经济全球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在更⼴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可以通过发挥⽐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拓展海外市场,提⾼企业的竞争⼒。④可以抓住新技术⾰命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发展⾼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科技⼈才、跨国公司、国家之间以及民间的全球性科技活动⽇趋活跃,如能加以有效地利⽤和积极参与,就能有效地促进中国技术⽔平的提⾼。中国企业可以利⽤国外的技术或在外国产品的技术基础上进⾏创新,建⽴和发展⾼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2)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弊端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是⼀种全⽅位的影响,在经济、政治、⽂化和社会⽣活的各个领域中具有各⾃不同的表现⽅式和特点。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的挑战表现在以下⽅⾯:①从经济⽅⾯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市场经济机制,直接、全⾯和深刻地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和政治稳定。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世界市场的全球化,世界市场按照⾃由竞争原则,⾃发地调节各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关系。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通过世界市场和中国市场的链接,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盾及其国际经济政治的风险、⽭盾和危机,直接引导到中国社会中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稳定发展。②从政治⽅⾯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政府宏观控制和对话协商机制来实现各国政治稳定与发展。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打着⾃由化、民主化、私有化的招牌,主张通过“⾃由民主市场模式”,⿎吹和采取政府管制经济⾃由化政策,来消融中国政府管制经济机制,制约我国政府管理⾏为过程,直接影响我国的政策稳定和政局稳定。此外,西⽅国家通过操纵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组织、世界银⾏等国际经济组织,强调⼀切按照所谓的国际惯例和国际法办事,甚⾄奉⾏单边主义,把本国法律凌驾于国际关系准则之上,企图迫使中国就范。这种不正当⼲预我国经济政治事务的“合法”⼿段,对我国政治稳定的隐性影响更⼤更深。可见,政府宏观调控、协商对话和国际合作是全球化条件下维护政治稳定的关键。③从⽂化⽅⾯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国际⼤众⽂化传播媒介及其渗透整合机制,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我国公众的政治思想稳定和民⼼稳定。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西⽅的物质⽂明,也带来了西⽅的精神⽂明,对我国公众社会政治⼼理的稳定状态也产⽣了巨⼤的影响。当今时代是⼀个信息时代,但世界主要⼤众传播⼯具却被西⽅发达国家⽀配着,少数全球性传媒公司垄断着全球信息的发布权和控制权,这实际上使我国公众处在⼀种信息不平等和信息不对称的格局之中。发达国家借此推⾏⽂化霸权主义,推销“西⽅价值”,妖魔化中国等活动,这对我国社会公众的思想统⼀和⼼理稳定,产⽣和形成了⽆形的渗透影响和强⼤的舆论压⼒。④从社会⽅⾯看,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交往普遍化和⽣活⽅式⼀体化,也是影响我国社会政治不稳定的⽅式之⼀。改⾰开放以来,我国⼈民通过各种世界交往⽅式,同世界各国⼈民形成了越来越密切的经济与社会联系,⽆论是在⼴度还是深度⽅⾯,都已经⼗分普遍地扩⼤了,我国社会公众⽣活⽅式也呈现出不断国际化与全球化的趋向。由于中国与各国之间存在⼀定的经济与⽂化差距,⼈们在融⼊全球⼀体化的社会⽣活过程中,产⽣了这样那样的不适应性,造成各种各样的⽭盾和不稳定因素,从⽽有可能产⽣和加剧我国社会政治的不稳定状况。

解析:null(1)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好处⼀⽅⾯,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机遇主要有:①有利于吸引和利⽤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由于经济全球化实现了⼈才、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中国能够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国情进⾏管理创新。事实上,进⼊中国的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已经给了⼈们很多启迪和借鉴。②有利于加速中国⼯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能更快地纳⼊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充分利⽤发达国家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将其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主业或⽣产环节转移过来,加速中国⼯业化进程。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出⼜商品结构,强化经济竞争⼒。③有利于深⼊地参与国际分⼯,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较优势,拓展海外市场。经济全球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在更⼴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可以通过发挥⽐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拓展海外市场,提⾼企业的竞争⼒。④可以抓住新技术⾰命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发展⾼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科技⼈才、跨国公司、国家之间以及民间的全球性科技活动⽇趋活跃,如能加以有效地利⽤和积极参与,就能有效地促进中国技术⽔平的提⾼。中国企业可以利⽤国外的技术或在外国产品的技术基础上进⾏创新,建⽴和发展⾼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2)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弊端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是⼀种全⽅位的影响,在经济、政治、⽂化和社会⽣活的各个领域中具有各⾃不同的表现⽅式和特点。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的挑战表现在以下⽅⾯:①从经济⽅⾯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市场经济机制,直接、全⾯和深刻地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和政治稳定。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世界市场的全球化,世界市场按照⾃由竞争原则,⾃发地调节各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关系。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通过世界市场和中国市场的链接,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盾及其国际经济政治的风险、⽭盾和危机,直接引导到中国社会中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稳定发展。②从政治⽅⾯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政府宏观控制和对话协商机制来实现各国政治稳定与发展。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打着⾃由化、民主化、私有化的招牌,主张通过“⾃由民主市场模式”,⿎吹和采取政府管制经济⾃由化政策,来消融中国政府管制经济机制,制约我国政府管理⾏为过程,直接影响我国的政策稳定和政局稳定。此外,西⽅国家通过操纵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组织、世界银⾏等国际经济组织,强调⼀切按照所谓的国际惯例和国际法办事,甚⾄奉⾏单边主义,把本国法律凌驾于国际关系准则之上,企图迫使中国就范。这种不正当⼲预我国经济政治事务的“合法”⼿段,对我国政治稳定的隐性影响更⼤更深。可见,政府宏观调控、协商对话和国际合作是全球化条件下维护政治稳定的关键。③从⽂化⽅⾯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国际⼤众⽂化传播媒介及其渗透整合机制,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我国公众的政治思想稳定和民⼼稳定。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西⽅的物质⽂明,也带来了西⽅的精神⽂明,对我国公众社会政治⼼理的稳定状态也产⽣了巨⼤的影响。当今时代是⼀个信息时代,但世界主要⼤众传播⼯具却被西⽅发达国家⽀配着,少数全球性传媒公司垄断着全球信息的发布权和控制权,这实际上使我国公众处在⼀种信息不平等和信息不对称的格局之中。发达国家借此推⾏⽂化霸权主义,推销“西⽅价值”,妖魔化中国等活动,这对我国社会公众的思想统⼀和⼼理稳定,产⽣和形成了⽆形的渗透影响和强⼤的舆论压⼒。④从社会⽅⾯看,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交往普遍化和⽣活⽅式⼀体化,也是影响我国社会政治不稳定的⽅式之⼀。改⾰开放以来,我国⼈民通过各种世界交往⽅式,同世界各国⼈民形成了越来越密切的经济与社会联系,⽆论是在⼴度还是深度⽅⾯,都已经⼗分普遍地扩⼤了,我国社会公众⽣活⽅式也呈现出不断国际化与全球化的趋向。由于中国与各国之间存在⼀定的经济与⽂化差距,⼈们在融⼊全球⼀体化的社会⽣活过程中,产⽣了这样那样的不适应性,造成各种各样的⽭盾和不稳定因素,从⽽有可能产⽣和加剧我国社会政治的不稳定状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fd20-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 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作⽤。【答案】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之所系,是全国各族⼈民的根本利益和幸福之所系。党章总纲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这是我们党总结领导⾰命、建设和改⾰的历史经验特别是长期执政实践得出的基本结论。(1)政治领导党的政治领导,包括两⽅⾯内容:①根据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确定政治⽬标、政治任务、政治⽅向,制定路线⽅针政策,确保党和⼈民的事业沿着正确⽅向前进。②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发挥领导核⼼作⽤。在执政条件下,党通过在国家政权机关、⼈民团体中设⽴党组,由党组对党委报告⼯作并接受监督,保证党的路线⽅针政策和重⼤⼯作部署得到贯彻执⾏;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员,运⽤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集中统⼀。(2)思想领导党的思想领导,就是坚持不懈⽤马克思列宁主义、⽑泽东思想、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积极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争,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主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作、舆论引导⼯作、思想政治⼯作,⼴泛深⼊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针政策,把党的主张变成全党全国⼈民的⾃觉⾏动;运⽤⼈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式⽅法,开展科学⽂化教育、道德教育、精神⽂明创建活动,引导全体⼈民树⽴起正确世界观、价值观、⼈⽣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党的思想领导,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步引向深⼊,组织⼴⼤党员深⼊学、系统学、跟进学、拓展学,深刻领会讲话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不断提⾼运⽤讲话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作、改造⾃我的⾃觉性。(3)组织领导党的组织领导,也包括两⽅⾯内容:①坚持党管⼲部原则,制定⼲部路线,确定选⼈⽤⼈标准,组织⼲部接受培训、经受实践锻炼,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建设⾼素质⼲部队伍。坚持党管⼈才原则,营造⼈⼈皆可成长和青年优秀⼈才脱颖⽽出的社会环境。②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堡垒作⽤和党员先锋模范作⽤,把党的路线⽅针政策和重⼤⼯作部署落实到基层。

解析:null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之所系,是全国各族⼈民的根本利益和幸福之所系。党章总纲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这是我们党总结领导⾰命、建设和改⾰的历史经验特别是长期执政实践得出的基本结论。(1)政治领导党的政治领导,包括两⽅⾯内容:①根据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确定政治⽬标、政治任务、政治⽅向,制定路线⽅针政策,确保党和⼈民的事业沿着正确⽅向前进。②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发挥领导核⼼作⽤。在执政条件下,党通过在国家政权机关、⼈民团体中设⽴党组,由党组对党委报告⼯作并接受监督,保证党的路线⽅针政策和重⼤⼯作部署得到贯彻执⾏;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员,运⽤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集中统⼀。(2)思想领导党的思想领导,就是坚持不懈⽤马克思列宁主义、⽑泽东思想、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积极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争,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主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作、舆论引导⼯作、思想政治⼯作,⼴泛深⼊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针政策,把党的主张变成全党全国⼈民的⾃觉⾏动;运⽤⼈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式⽅法,开展科学⽂化教育、道德教育、精神⽂明创建活动,引导全体⼈民树⽴起正确世界观、价值观、⼈⽣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党的思想领导,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步引向深⼊,组织⼴⼤党员深⼊学、系统学、跟进学、拓展学,深刻领会讲话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不断提⾼运⽤讲话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作、改造⾃我的⾃觉性。(3)组织领导党的组织领导,也包括两⽅⾯内容:①坚持党管⼲部原则,制定⼲部路线,确定选⼈⽤⼈标准,组织⼲部接受培训、经受实践锻炼,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建设⾼素质⼲部队伍。坚持党管⼈才原则,营造⼈⼈皆可成长和青年优秀⼈才脱颖⽽出的社会环境。②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堡垒作⽤和党员先锋模范作⽤,把党的路线⽅针政策和重⼤⼯作部署落实到基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0bc1-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845年“断裂”前是意识形态阶段,1845年“断裂”后是科学阶段。他认为在1845年以前,⼈道主义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占据⽀配地位。在1845年之后,马克思同⼀切把历史和政治归结为⼈的本质的理论彻底决裂,制定出建⽴在崭新概念基础上的历史理论和政治理论。但是这个“认识论断裂”不是⼀下⼦完成的,⽽是逐步展开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5b4d-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9. 如何评价历史⼈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河北⼤学2018年研]相关试题:历史⼈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是什么?[浙江财⼤2021年研]【答案】社会发展是⼀个⾃然历史过程,是作为历史主体的⼈民群众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发展过程,任何个⼈或历史⼈物的作⽤都应当放到这⼀过程中加以考察。(1)历史⼈物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过重⼤作⽤的个⼈,按其发挥作⽤的性质,可分为杰出⼈物和反⾯⼈物。历史⼈物对历史事件具有深刻影响,甚⾄有时能够决定个别历史事件,使历史过程发⽣某种重⼤变化。任何历史⼈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趋势决定的,历史⼈物在历史上发挥的作⽤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他们的思想和⾏为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民群众的意愿,才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作⽤。(2)杰出⼈物的历史作⽤①在阶级社会⾥,杰出⼈物是⼀定阶级的代表,他们是从属于⼀定阶级的,他们的历史作⽤同他们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历史作⽤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对杰出⼈物作阶级分析。②杰出⼈物的出现及其历史作⽤,都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因此,必须⽤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的观点分析杰出⼈物的历史作⽤。③任何杰出⼈物都既有巨⼤的历史功绩,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对他们的历史作⽤要作全⾯的分析与评价,既不要肯定⼀切,也不要否定⼀切。(2)辩证地理解个⼈的历史作⽤①任何历史⼈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时势造英雄,杰出⼈物的出现具有必然性。②历史⼈物的作⽤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等的制约。③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和⼈民群众的意愿,历史⼈物才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作⽤。(3)评价个⼈的历史作⽤评价历史⼈物时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①评价历史⼈物时⼀定要把⼈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来进⾏,决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②⼀般来讲,历史⼈物是⽣活在阶级社会之中的,因此,对历史⼈物还应进⾏科学的阶级性的分析。这就要求评价历史⼈物时,既要看历史⼈物的出⾝,更要看历史⼈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对哪个阶级有利,同时还应注意历史⼈物的杂性,绝不能简单化。③评价历史⼈物要⽤⽭盾的眼光看待历史⼈物,要重视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等。评价历史⼈物应注意其个性特点,如品质、⽓节、修养、性格等。

解析:null社会发展是⼀个⾃然历史过程,是作为历史主体的⼈民群众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发展过程,任何个⼈或历史⼈物的作⽤都应当放到这⼀过程中加以考察。(1)历史⼈物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过重⼤作⽤的个⼈,按其发挥作⽤的性质,可分为杰出⼈物和反⾯⼈物。历史⼈物对历史事件具有深刻影响,甚⾄有时能够决定个别历史事件,使历史过程发⽣某种重⼤变化。任何历史⼈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趋势决定的,历史⼈物在历史上发挥的作⽤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他们的思想和⾏为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民群众的意愿,才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作⽤。(2)杰出⼈物的历史作⽤①在阶级社会⾥,杰出⼈物是⼀定阶级的代表,他们是从属于⼀定阶级的,他们的历史作⽤同他们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历史作⽤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对杰出⼈物作阶级分析。②杰出⼈物的出现及其历史作⽤,都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因此,必须⽤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的观点分析杰出⼈物的历史作⽤。③任何杰出⼈物都既有巨⼤的历史功绩,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对他们的历史作⽤要作全⾯的分析与评价,既不要肯定⼀切,也不要否定⼀切。(2)辩证地理解个⼈的历史作⽤①任何历史⼈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时势造英雄,杰出⼈物的出现具有必然性。②历史⼈物的作⽤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等的制约。③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和⼈民群众的意愿,历史⼈物才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作⽤。(3)评价个⼈的历史作⽤评价历史⼈物时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①评价历史⼈物时⼀定要把⼈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来进⾏,决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②⼀般来讲,历史⼈物是⽣活在阶级社会之中的,因此,对历史⼈物还应进⾏科学的阶级性的分析。这就要求评价历史⼈物时,既要看历史⼈物的出⾝,更要看历史⼈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对哪个阶级有利,同时还应注意历史⼈物的杂性,绝不能简单化。③评价历史⼈物要⽤⽭盾的眼光看待历史⼈物,要重视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等。评价历史⼈物应注意其个性特点,如品质、⽓节、修养、性格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a867-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