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财会金融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2017年10⽉18⽇,习近平同志在⼗九⼤报告中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盾已经转化为“⼈民⽇益增长的美好⽣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盾”。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盾新论断的指导意义。[杭州电⼦科技⼤学2018年研]【答案】(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内容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和发展的。实践的需要决定认识的产⽣,⼈们改造世界的实践需要产⽣了认识世界的需要。我国对于社会主义⽭盾的认识来源于我国的实践,⽽不是凭空产⽣的。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实践不断给⼈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并提供解决新课题的经验材料,不断给⼈们提供⽇益完备的认识⼿段和物质条件,不断推动⼈的认识能⼒的提⾼。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在深度和⼴度上不断发展之根本。此外,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还体现在社会实践不断为⼈们提供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段、认识⼯具。中国共产党对于我国社会主要⽭盾变化的认识,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出来的,是中国特⾊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2)我国社会主要⽭盾新论断的指导意义当前,我国国情和社情不断呈现新的变化,在全⾯建成⼩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社会主义进⼊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对全国⼈民的期待,⾯对国际社会的关注,习近平同志在⼗九⼤报告中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盾做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表述,指出:“中国特⾊社会主义进⼊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盾已经转化为⼈民⽇益增长的美好⽣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盾。”⼗九⼤报告对社会主要⽭盾作出新的重⼤判断,牢牢把握住了新时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重⼤意义。①我国社会主要⽭盾的变化需要我们及时调整⼯作的着⼒点。着⼒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全⾯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国社会主要⽭盾已经发⽣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已转向⾼质量发展阶段,不再是追求⾼速度增长的阶段。这是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着⼒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推动⼈的全⾯发展。要坚持以⼈民为中⼼的发展思想,着眼于⼈民⽇益增长的美好⽣活需要,着眼于促进⼈民素质的提⾼,着眼于改善⼈民⽣活的社会环境,为⼈的全⾯发展创造良好条件。②我国社会主要⽭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九⼤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我们必须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推进和落实各项⼯作。”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需要⼤⼒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尽管经济建设仍是中⼼⼯作,但在新时代更要注重抓全⾯发展,⽽不是单纯的“⽣产⼒”增长。要深⼊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实现更⾼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③我国社会主要⽭盾的变化及其引起的⼯作着⼒点调整,对世界形势和格局,也将产⽣积极意义。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铁的输出、“⼀带⼀路”倡议的实施、亚投⾏的运⾏,已经对世界产⽣重要影响。作为世界第⼆⼤经济体,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深⼊推进,着⼒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会持续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平提⾼,带动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设施完善,推动新型外交关系建⽴,构建⼈类命运共同体

答案:第⼆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概念题

解析:null(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内容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和发展的。实践的需要决定认识的产⽣,⼈们改造世界的实践需要产⽣了认识世界的需要。我国对于社会主义⽭盾的认识来源于我国的实践,⽽不是凭空产⽣的。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实践不断给⼈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并提供解决新课题的经验材料,不断给⼈们提供⽇益完备的认识⼿段和物质条件,不断推动⼈的认识能⼒的提⾼。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在深度和⼴度上不断发展之根本。此外,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还体现在社会实践不断为⼈们提供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段、认识⼯具。中国共产党对于我国社会主要⽭盾变化的认识,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出来的,是中国特⾊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2)我国社会主要⽭盾新论断的指导意义当前,我国国情和社情不断呈现新的变化,在全⾯建成⼩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社会主义进⼊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对全国⼈民的期待,⾯对国际社会的关注,习近平同志在⼗九⼤报告中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盾做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表述,指出:“中国特⾊社会主义进⼊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盾已经转化为⼈民⽇益增长的美好⽣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盾。”⼗九⼤报告对社会主要⽭盾作出新的重⼤判断,牢牢把握住了新时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重⼤意义。①我国社会主要⽭盾的变化需要我们及时调整⼯作的着⼒点。着⼒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全⾯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国社会主要⽭盾已经发⽣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已转向⾼质量发展阶段,不再是追求⾼速度增长的阶段。这是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着⼒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推动⼈的全⾯发展。要坚持以⼈民为中⼼的发展思想,着眼于⼈民⽇益增长的美好⽣活需要,着眼于促进⼈民素质的提⾼,着眼于改善⼈民⽣活的社会环境,为⼈的全⾯发展创造良好条件。②我国社会主要⽭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九⼤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我们必须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推进和落实各项⼯作。”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需要⼤⼒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尽管经济建设仍是中⼼⼯作,但在新时代更要注重抓全⾯发展,⽽不是单纯的“⽣产⼒”增长。要深⼊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实现更⾼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③我国社会主要⽭盾的变化及其引起的⼯作着⼒点调整,对世界形势和格局,也将产⽣积极意义。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铁的输出、“⼀带⼀路”倡议的实施、亚投⾏的运⾏,已经对世界产⽣重要影响。作为世界第⼆⼤经济体,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深⼊推进,着⼒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会持续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平提⾼,带动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设施完善,推动新型外交关系建⽴,构建⼈类命运共同体。第⼆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概念题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3.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产在“发展社会劳动的⽣产⼒”的同时,也“不⾃觉地创造着⼀种更⾼级的⽣产形式的物质条件”。这表明:( )。[考研政治2021年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6f7a-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 简述经济⽂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的原因。[西南科技⼤学2018年研]【答案】⽆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经济⽂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后,为开展⼤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阔的前景,但是,必须充分认识这个历史过程的长期性、艰巨性。其原因表现在:(1)⽣产⼒发展状况的制约。在经济⽂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发展⽣产⼒,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是⼀个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表现在⽣产关系对⽣产⼒发展的适应和促进上,因此解放⽣产⼒、发展⽣产⼒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必须把⼤⼒发展⽣产⼒作为根本任务,要赶上并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实现的⼯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等,这需要长期、艰苦的努⼒。(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在经济⽂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充分显⽰社会主义优越性,也将是⼀个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3)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经济⽂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环境下,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曲折前进的,⾯临着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4)经济⽂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的执政党和⼴⼤⼈民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需要⼀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1545-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 简述经济全球化为什么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武汉理⼯⼤学2019年研]【答案】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分⼯不断深化、⽣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的情况下产⽣的,它包括⽣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三⽅⾯的内容。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既促进了现代⽣产⼒巨⼤发展,又对世界经济产⽣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说其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就是其发展是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1)经济全球化的动因①国际政治格局的急剧变迁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前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国际政治发⽣了深刻的变化,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世界各国开始将关注的焦点放在经济发展⽅⾯,⽽且经济安全、社会安定、⽣态环境已⽇益成为国际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各国逐步认识到进⾏经济合作、寻求共同发展的必要性。②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集⽣产、贸易、投资、⾦融、技术开发和转移于⼀体的经营实体,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体现者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efc9-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 社会历史与⾃然界有何不同?[北京交通⼤学2007年研]【答案】社会历史与⾃然界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个⽅⾯:(1)⾃然规律是⾃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然规律是作为⼀种盲⽬的⽆意识的⼒量起作⽤,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定⽬的和意图的⼈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3)⾃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且⼈作为历史主体的能动性和选择性在社会规律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定作⽤。⼈需要⾃⼰做出选择,选择的⽅向、⽬标和⽅式是否正确,只能由实践来检验。实践是⾃然界和社会历史区分和统⼀的基础。认识社会规律⽐认识⾃然规律困难得多。社会⽭盾的成熟程度以及⼈们认识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也影响着⼈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是⼀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往往要经过反复实践、反复探索,才能达到正确认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5776-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9. 把不同事物区分开来的是(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89d9-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 试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东师范⼤学2018年研]【答案】任何⼀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都必然要经历⼀个漫长⽽曲折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也是⼀个相当长的、充满着复杂的⽭盾和⽃争的历史过程。(1)资本主义基本⽭盾运动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决定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随着资本主义社会⽣产⼒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盾将不断深化,但这种⽭盾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直线的,⽽是呈现出⼀种错综复杂、迂回曲折的态势,因为⽣产⼒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资本主义在不触动私有制的前提下,不断调整⽣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从⽽使资本主义基本⽭盾得到暂时缓和,并表现出时⽽尖锐、时⽽缓和的特点,延缓了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进程。(2)资本主义⽣产关系还能继续容纳社会⽣产⼒的发展,决定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产关系虽然阻碍了⽣产⼒的发展,但它还是可以在⼀定范围内通过调整,在⼀定程度上适应社会化⼤⽣产的要求。最为重要的是,资本主义⽣产关系的这种调整尚未穷尽,它还在不断寻找新的途径,为⽣产⼒的加速发展提供可能。所以,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肯定要⽐马克思主义创始⼈所预想的要复杂得多、曲折得多,时间也要长得多。(3)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着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资本主义各国间经济政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特别是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种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更为明显,有的已经进⼊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有的正向垄断资本主义⽅向发展,有的则正⾛上资本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命有可能在资本主义链条中的某些薄弱环节,在⼀国或数国⾸先发⽣,⽽另外⼀些资本主义国家则可能继续存在和发展,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将是⼀个从个别国家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4)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和完善的长期性,决定着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制度作为⼀种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剥削社会的制度,更是会遭到强⼤的、所有剥削阶级的反抗。⽽且,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先是在经济⽂化落后国家产⽣的,低下的⽣产⼒发展⽔平,使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实⼒上与发达国家存在相当⼤的差距,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同时,社会主义制度作为⼀种全新的社会制度,没有可供选择的现成模式,它需要通过⾃⾝的实践不断探索。这⼀切都决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发展和完善是⼀个长期的过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dff4-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 如何正确处理真理与谬误的关系?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标准?相关试题:真理在⼀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谬误( )[⼴东财经⼤学2021年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50bc-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 恩格斯指出:“所谓的‘社会主义社会’不是⼀种⼀成不变的东西,⽽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的社会。”这段话的核⼼意思是(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a19e-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857年以后的说法,把这⼀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阶段,1840~1844年,这⼀阶段是马克思思想的青年时期;第⼆阶段,1845年,这⼀阶段是马克思思想的断裂阶段;第三阶段,1845~1857年,这⼀阶段是马克思思想的成长阶段;第四阶段,1857~1883年,这⼀阶段是马克思思想的成熟阶段。( )“认识论断裂”观点的评价①“认识论断裂”观点的积极评价a.展⽰了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全新的科学主义解读⽅法,为我们不陷于某种固定的理论框架、理论范式、理论思路,⽽从不同⾓度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启⽰,开辟了⼀条新路径。b.揭⽰了马克思不同时期著作的不同特点,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看待马克思本⼈及其思想,杜绝把马克思神圣化和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绝对化、教条化的倾向,对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具有积极意义。c.阐述了马克思前期对⼈道主义的超越和后期对⼈道主义的认同和传承,有助于我们看到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连续性,防⽌把马克思思想的发展绝对的割裂开来,⽚⾯的强调前者或者⽚⾯的强调后者的⼀孔之见。②“认识论断裂”观点的消极评价阿尔都塞“认识论断裂”观点具有⽚⾯性,具体表现在:a.将马克思主义割裂开来,破坏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连续性。事实上,马克思的思想发展是前后相继的,始终遵循着⼀条不断补充、不断创新的发展路径。例如,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已经含有了⼈道主义的思想,在成熟时期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依然存在,并且发展到更⾼的⽔平。b.将科学与意识形态向对⽴起来,表明他没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种科学,⽽且是⼀种⽆产阶级为解放⾃⾝⽽⽃争的意识形态和理论⼯具。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5d67-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6.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中央财经⼤学2018年研]【答案】由于各国的历史情况和现实条件的差异,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又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①各国⽣产⼒的发展状况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经济原因已经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化都⽐较落后,各国之间也有较⼤差别。每个国家都必须根据本国⽣产⼒的发展状况,制定相应发展战略,采取不同的⽅式进⾏社会主义建设。②各国历史⽂化传统的差异性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历史原因各个民族的历史⽂化传统,是⼈们进⾏活动的既定前提和基础,每个国家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成功。马克思指出:“⼈们⾃⼰创造⾃⼰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5]③时代的不断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每个国家应该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要求,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机活⼒、永远⽴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2)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①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是⼯⼈阶级的世界观,只有在它的指导下,才能正确分析本国的情况,把握本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也没有提出现成的⽅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绝不是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已有结论,⽽是要求⼈们依据它的基本原则和⽅法,不断结合变化了的情况,探索并解决社会主义新问题。②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本国实际出发,⾛⾃⼰的路,是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的⼀条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各国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必须“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路。只有这样,才能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根本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③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类⼀切⽂明成果。社会主义事业是⼀项前⽆古⼈的空前伟⼤的创造性事业。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个国家要想发展,都不能闭关⾃守,让⾃⼰孤⽴于世界之外。社会主义事业是⼀项前⽆古⼈的崭新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社会主义各国要想探索⼀条保证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的发展之路,必须合理学习和借鉴别国发展模式的优长。但是,借鉴不等于脱离本国国情照抄照搬。不同国家试图⽤“⼀条道路”、⼀种模式发展社会主义是⾏不通的,照搬别国模式从来不能成功,这是⼀个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f4b3-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财会金融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手机预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2017年10⽉18⽇,习近平同志在⼗九⼤报告中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盾已经转化为“⼈民⽇益增长的美好⽣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盾”。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盾新论断的指导意义。[杭州电⼦科技⼤学2018年研]【答案】(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内容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和发展的。实践的需要决定认识的产⽣,⼈们改造世界的实践需要产⽣了认识世界的需要。我国对于社会主义⽭盾的认识来源于我国的实践,⽽不是凭空产⽣的。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实践不断给⼈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并提供解决新课题的经验材料,不断给⼈们提供⽇益完备的认识⼿段和物质条件,不断推动⼈的认识能⼒的提⾼。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在深度和⼴度上不断发展之根本。此外,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还体现在社会实践不断为⼈们提供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段、认识⼯具。中国共产党对于我国社会主要⽭盾变化的认识,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出来的,是中国特⾊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2)我国社会主要⽭盾新论断的指导意义当前,我国国情和社情不断呈现新的变化,在全⾯建成⼩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社会主义进⼊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对全国⼈民的期待,⾯对国际社会的关注,习近平同志在⼗九⼤报告中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盾做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表述,指出:“中国特⾊社会主义进⼊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盾已经转化为⼈民⽇益增长的美好⽣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盾。”⼗九⼤报告对社会主要⽭盾作出新的重⼤判断,牢牢把握住了新时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重⼤意义。①我国社会主要⽭盾的变化需要我们及时调整⼯作的着⼒点。着⼒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全⾯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国社会主要⽭盾已经发⽣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已转向⾼质量发展阶段,不再是追求⾼速度增长的阶段。这是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着⼒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推动⼈的全⾯发展。要坚持以⼈民为中⼼的发展思想,着眼于⼈民⽇益增长的美好⽣活需要,着眼于促进⼈民素质的提⾼,着眼于改善⼈民⽣活的社会环境,为⼈的全⾯发展创造良好条件。②我国社会主要⽭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九⼤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我们必须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推进和落实各项⼯作。”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需要⼤⼒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尽管经济建设仍是中⼼⼯作,但在新时代更要注重抓全⾯发展,⽽不是单纯的“⽣产⼒”增长。要深⼊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实现更⾼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③我国社会主要⽭盾的变化及其引起的⼯作着⼒点调整,对世界形势和格局,也将产⽣积极意义。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铁的输出、“⼀带⼀路”倡议的实施、亚投⾏的运⾏,已经对世界产⽣重要影响。作为世界第⼆⼤经济体,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深⼊推进,着⼒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会持续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平提⾼,带动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设施完善,推动新型外交关系建⽴,构建⼈类命运共同体

答案:第⼆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概念题

解析:null(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内容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和发展的。实践的需要决定认识的产⽣,⼈们改造世界的实践需要产⽣了认识世界的需要。我国对于社会主义⽭盾的认识来源于我国的实践,⽽不是凭空产⽣的。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实践不断给⼈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并提供解决新课题的经验材料,不断给⼈们提供⽇益完备的认识⼿段和物质条件,不断推动⼈的认识能⼒的提⾼。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在深度和⼴度上不断发展之根本。此外,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还体现在社会实践不断为⼈们提供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段、认识⼯具。中国共产党对于我国社会主要⽭盾变化的认识,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出来的,是中国特⾊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2)我国社会主要⽭盾新论断的指导意义当前,我国国情和社情不断呈现新的变化,在全⾯建成⼩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社会主义进⼊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对全国⼈民的期待,⾯对国际社会的关注,习近平同志在⼗九⼤报告中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盾做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表述,指出:“中国特⾊社会主义进⼊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盾已经转化为⼈民⽇益增长的美好⽣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盾。”⼗九⼤报告对社会主要⽭盾作出新的重⼤判断,牢牢把握住了新时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重⼤意义。①我国社会主要⽭盾的变化需要我们及时调整⼯作的着⼒点。着⼒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全⾯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国社会主要⽭盾已经发⽣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已转向⾼质量发展阶段,不再是追求⾼速度增长的阶段。这是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着⼒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推动⼈的全⾯发展。要坚持以⼈民为中⼼的发展思想,着眼于⼈民⽇益增长的美好⽣活需要,着眼于促进⼈民素质的提⾼,着眼于改善⼈民⽣活的社会环境,为⼈的全⾯发展创造良好条件。②我国社会主要⽭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九⼤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我们必须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推进和落实各项⼯作。”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需要⼤⼒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尽管经济建设仍是中⼼⼯作,但在新时代更要注重抓全⾯发展,⽽不是单纯的“⽣产⼒”增长。要深⼊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实现更⾼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③我国社会主要⽭盾的变化及其引起的⼯作着⼒点调整,对世界形势和格局,也将产⽣积极意义。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铁的输出、“⼀带⼀路”倡议的实施、亚投⾏的运⾏,已经对世界产⽣重要影响。作为世界第⼆⼤经济体,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深⼊推进,着⼒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会持续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平提⾼,带动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设施完善,推动新型外交关系建⽴,构建⼈类命运共同体。第⼆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概念题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相关题目
3.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产在“发展社会劳动的⽣产⼒”的同时,也“不⾃觉地创造着⼀种更⾼级的⽣产形式的物质条件”。这表明:( )。[考研政治2021年研]

A. 资本主义⽣产⽅式能够⽆限制解放和发展社会⽣产⼒

B. 资本越发展越有利于巩固资本主义

C. 资本越扩张越不利于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D. 资本主义⽣产是⼀种历史的、过渡性的⽣产⽅式

解析:【解析】资本主义⽣产⽅式极⼤提⾼了⽣产⼒的⽔平,但是,随着⽣产⼒不断提⾼,资本主义内⽣性⽭盾会不断凸显,最终推动资本主义⾛向灭亡,并不能⽆限制解放和发展社会⽣产⼒。故AB两项错误。资本主义⽣产⽅式下,⽣产⼒得到极⼤释放,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但也会带来负⾯效应,如贫富两极分化等社会问题。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产⽅式极⼤提⾼了⽣产⼒⽔平,随着⽣产⼒不断得到解放,资本主义的⽣产关系会越来越不适应⽣产⼒的发展,最终⽣产⼒与⽣产关系的⽭盾运动会推动资本主义⾛向解体,⼈类社会会进⼊到更⾼级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因此说资本主义是⼀种过渡性的⽣产⽅式。故D项正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6f7a-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 简述经济⽂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的原因。[西南科技⼤学2018年研]【答案】⽆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经济⽂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后,为开展⼤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阔的前景,但是,必须充分认识这个历史过程的长期性、艰巨性。其原因表现在:(1)⽣产⼒发展状况的制约。在经济⽂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发展⽣产⼒,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是⼀个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表现在⽣产关系对⽣产⼒发展的适应和促进上,因此解放⽣产⼒、发展⽣产⼒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必须把⼤⼒发展⽣产⼒作为根本任务,要赶上并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实现的⼯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等,这需要长期、艰苦的努⼒。(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在经济⽂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充分显⽰社会主义优越性,也将是⼀个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3)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经济⽂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环境下,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曲折前进的,⾯临着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4)经济⽂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的执政党和⼴⼤⼈民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需要⼀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解析:null⽆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经济⽂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后,为开展⼤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阔的前景,但是,必须充分认识这个历史过程的长期性、艰巨性。其原因表现在:(1)⽣产⼒发展状况的制约。在经济⽂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发展⽣产⼒,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是⼀个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表现在⽣产关系对⽣产⼒发展的适应和促进上,因此解放⽣产⼒、发展⽣产⼒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必须把⼤⼒发展⽣产⼒作为根本任务,要赶上并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实现的⼯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等,这需要长期、艰苦的努⼒。(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在经济⽂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充分显⽰社会主义优越性,也将是⼀个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3)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经济⽂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环境下,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曲折前进的,⾯临着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4)经济⽂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的执政党和⼴⼤⼈民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需要⼀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1545-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 简述经济全球化为什么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武汉理⼯⼤学2019年研]【答案】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分⼯不断深化、⽣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的情况下产⽣的,它包括⽣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三⽅⾯的内容。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既促进了现代⽣产⼒巨⼤发展,又对世界经济产⽣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说其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就是其发展是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1)经济全球化的动因①国际政治格局的急剧变迁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前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国际政治发⽣了深刻的变化,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世界各国开始将关注的焦点放在经济发展⽅⾯,⽽且经济安全、社会安定、⽣态环境已⽇益成为国际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各国逐步认识到进⾏经济合作、寻求共同发展的必要性。②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集⽣产、贸易、投资、⾦融、技术开发和转移于⼀体的经营实体,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体现者

解析:null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分⼯不断深化、⽣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的情况下产⽣的,它包括⽣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三⽅⾯的内容。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既促进了现代⽣产⼒巨⼤发展,又对世界经济产⽣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说其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就是其发展是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1)经济全球化的动因①国际政治格局的急剧变迁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前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国际政治发⽣了深刻的变化,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世界各国开始将关注的焦点放在经济发展⽅⾯,⽽且经济安全、社会安定、⽣态环境已⽇益成为国际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各国逐步认识到进⾏经济合作、寻求共同发展的必要性。②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集⽣产、贸易、投资、⾦融、技术开发和转移于⼀体的经营实体,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体现者。近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efc9-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 社会历史与⾃然界有何不同?[北京交通⼤学2007年研]【答案】社会历史与⾃然界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个⽅⾯:(1)⾃然规律是⾃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然规律是作为⼀种盲⽬的⽆意识的⼒量起作⽤,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定⽬的和意图的⼈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3)⾃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且⼈作为历史主体的能动性和选择性在社会规律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定作⽤。⼈需要⾃⼰做出选择,选择的⽅向、⽬标和⽅式是否正确,只能由实践来检验。实践是⾃然界和社会历史区分和统⼀的基础。认识社会规律⽐认识⾃然规律困难得多。社会⽭盾的成熟程度以及⼈们认识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也影响着⼈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是⼀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往往要经过反复实践、反复探索,才能达到正确认识。

解析:null社会历史与⾃然界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个⽅⾯:(1)⾃然规律是⾃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然规律是作为⼀种盲⽬的⽆意识的⼒量起作⽤,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定⽬的和意图的⼈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3)⾃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且⼈作为历史主体的能动性和选择性在社会规律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定作⽤。⼈需要⾃⼰做出选择,选择的⽅向、⽬标和⽅式是否正确,只能由实践来检验。实践是⾃然界和社会历史区分和统⼀的基础。认识社会规律⽐认识⾃然规律困难得多。社会⽭盾的成熟程度以及⼈们认识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也影响着⼈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是⼀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往往要经过反复实践、反复探索,才能达到正确认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5776-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9. 把不同事物区分开来的是(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A. 事物的度

B. 事物的属性

C. 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 事物的量

解析:【解析】事物包括质、量、度三⽅⾯的规定性。质是使事物成为它⾃⾝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在规定性。事物的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质是区别事物的根据,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基础。事物的量和质是统⼀的,量和质的统⼀在度中得到体现。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是质与量的统⼀。度反映了质与量的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度的两端都有极限,叫临界点或关节点,度是两个临界点之间量的活动范围。因此,把不同事物区别开来的是质,也就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89d9-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 试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东师范⼤学2018年研]【答案】任何⼀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都必然要经历⼀个漫长⽽曲折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也是⼀个相当长的、充满着复杂的⽭盾和⽃争的历史过程。(1)资本主义基本⽭盾运动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决定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随着资本主义社会⽣产⼒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盾将不断深化,但这种⽭盾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直线的,⽽是呈现出⼀种错综复杂、迂回曲折的态势,因为⽣产⼒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资本主义在不触动私有制的前提下,不断调整⽣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从⽽使资本主义基本⽭盾得到暂时缓和,并表现出时⽽尖锐、时⽽缓和的特点,延缓了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进程。(2)资本主义⽣产关系还能继续容纳社会⽣产⼒的发展,决定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产关系虽然阻碍了⽣产⼒的发展,但它还是可以在⼀定范围内通过调整,在⼀定程度上适应社会化⼤⽣产的要求。最为重要的是,资本主义⽣产关系的这种调整尚未穷尽,它还在不断寻找新的途径,为⽣产⼒的加速发展提供可能。所以,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肯定要⽐马克思主义创始⼈所预想的要复杂得多、曲折得多,时间也要长得多。(3)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着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资本主义各国间经济政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特别是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种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更为明显,有的已经进⼊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有的正向垄断资本主义⽅向发展,有的则正⾛上资本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命有可能在资本主义链条中的某些薄弱环节,在⼀国或数国⾸先发⽣,⽽另外⼀些资本主义国家则可能继续存在和发展,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将是⼀个从个别国家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4)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和完善的长期性,决定着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制度作为⼀种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剥削社会的制度,更是会遭到强⼤的、所有剥削阶级的反抗。⽽且,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先是在经济⽂化落后国家产⽣的,低下的⽣产⼒发展⽔平,使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实⼒上与发达国家存在相当⼤的差距,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同时,社会主义制度作为⼀种全新的社会制度,没有可供选择的现成模式,它需要通过⾃⾝的实践不断探索。这⼀切都决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发展和完善是⼀个长期的过程。

解析:null任何⼀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都必然要经历⼀个漫长⽽曲折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也是⼀个相当长的、充满着复杂的⽭盾和⽃争的历史过程。(1)资本主义基本⽭盾运动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决定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随着资本主义社会⽣产⼒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盾将不断深化,但这种⽭盾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直线的,⽽是呈现出⼀种错综复杂、迂回曲折的态势,因为⽣产⼒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资本主义在不触动私有制的前提下,不断调整⽣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从⽽使资本主义基本⽭盾得到暂时缓和,并表现出时⽽尖锐、时⽽缓和的特点,延缓了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进程。(2)资本主义⽣产关系还能继续容纳社会⽣产⼒的发展,决定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产关系虽然阻碍了⽣产⼒的发展,但它还是可以在⼀定范围内通过调整,在⼀定程度上适应社会化⼤⽣产的要求。最为重要的是,资本主义⽣产关系的这种调整尚未穷尽,它还在不断寻找新的途径,为⽣产⼒的加速发展提供可能。所以,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肯定要⽐马克思主义创始⼈所预想的要复杂得多、曲折得多,时间也要长得多。(3)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着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资本主义各国间经济政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特别是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种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更为明显,有的已经进⼊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有的正向垄断资本主义⽅向发展,有的则正⾛上资本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命有可能在资本主义链条中的某些薄弱环节,在⼀国或数国⾸先发⽣,⽽另外⼀些资本主义国家则可能继续存在和发展,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将是⼀个从个别国家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4)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和完善的长期性,决定着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制度作为⼀种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剥削社会的制度,更是会遭到强⼤的、所有剥削阶级的反抗。⽽且,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先是在经济⽂化落后国家产⽣的,低下的⽣产⼒发展⽔平,使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实⼒上与发达国家存在相当⼤的差距,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同时,社会主义制度作为⼀种全新的社会制度,没有可供选择的现成模式,它需要通过⾃⾝的实践不断探索。这⼀切都决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发展和完善是⼀个长期的过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dff4-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 如何正确处理真理与谬误的关系?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标准?相关试题:真理在⼀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谬误( )[⼴东财经⼤学2021年研]

解析:null(1)正确处理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是⼈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们认识世界是为了获得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是⼈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如果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违背客观实际及其规律,就会产⽣谬误,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就会出现失误。谬误则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的歪曲反映。坚持和发展真理,就必须同谬误进真理和谬误⼀直是存在着的,⼆者相互依存,有⼀⽅存在就⼀定会有另⼀⽅的存在,但是⼆者有着明显的区别。①真理与谬误相互对⽴。由于真理和谬误决定于认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因此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的。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又相互转化。也就是说,真理和谬误存在着原则界限。a.真理在⼀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谬误。第⼀,真理都是具体的,适⽤于⼀定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哪怕多⾛⼀⼩步,真理也会变成谬误。第⼆,真理是⼀个过程,真理性的认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如果在变化了的条件下,事物的发展已进⼊新的历史时期,还仍然照搬⽼⼀套,或者历史条件尚不具备,把只有在将来才能实现的原则当作现实,在这两种情况下,都会使真理转化为谬误。第三,真理是全⾯的,作为全⾯的真理性的认识,是⼀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的各个原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如果只把某⼀原理孤零零地抽出来,切断同其他原理的联系,甚⾄把它同其他原理对⽴起来,它也就会丧失原来的真理性⽽变为谬误。b.谬误在⼀定条件下能够向真理转化。当⼈们把超出特定对象、条件、范围的错误认识加以纠正,使之重新与其所应⽤的对象、条件、范围、内在联系相符合时,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③我们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作⽃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马克思主义的⼀条基本原则,这是⼗分重要的。(2)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标准的原因①只有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被实践证实的、与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相符合的认识才是真理,实践最终⼀定能鉴别出认识的真理性,这就是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确定性。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即社会实践。②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是⼀个具体的、历史的过程,⼈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不断地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个过程是永恒发展的。具体的实践活动总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因⽽对于真理的检验都具有⼀定的局限性,往往不能够⼀次完成,这会造成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实践⼀定能够在发展中不断突破这种局限性和不确定性,最终确定⽆疑地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50bc-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 恩格斯指出:“所谓的‘社会主义社会’不是⼀种⼀成不变的东西,⽽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的社会。”这段话的核⼼意思是(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A. 社会主义改⾰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我完善、⾃我发展

B. 社会主义改⾰可有可⽆

C. 社会主义改⾰促进社会形态的根本变化

D. 社会主义改⾰是社会发展中的质变

解析:【解析】社会主义社会处于不停地运动变化之中,必须根据形势的需要不断进⾏改⾰,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前进的动⼒。题中恩格斯的话的核⼼意思为:社会主义改⾰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我完善、⾃我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a19e-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857年以后的说法,把这⼀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阶段,1840~1844年,这⼀阶段是马克思思想的青年时期;第⼆阶段,1845年,这⼀阶段是马克思思想的断裂阶段;第三阶段,1845~1857年,这⼀阶段是马克思思想的成长阶段;第四阶段,1857~1883年,这⼀阶段是马克思思想的成熟阶段。( )“认识论断裂”观点的评价①“认识论断裂”观点的积极评价a.展⽰了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全新的科学主义解读⽅法,为我们不陷于某种固定的理论框架、理论范式、理论思路,⽽从不同⾓度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启⽰,开辟了⼀条新路径。b.揭⽰了马克思不同时期著作的不同特点,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看待马克思本⼈及其思想,杜绝把马克思神圣化和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绝对化、教条化的倾向,对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具有积极意义。c.阐述了马克思前期对⼈道主义的超越和后期对⼈道主义的认同和传承,有助于我们看到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连续性,防⽌把马克思思想的发展绝对的割裂开来,⽚⾯的强调前者或者⽚⾯的强调后者的⼀孔之见。②“认识论断裂”观点的消极评价阿尔都塞“认识论断裂”观点具有⽚⾯性,具体表现在:a.将马克思主义割裂开来,破坏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连续性。事实上,马克思的思想发展是前后相继的,始终遵循着⼀条不断补充、不断创新的发展路径。例如,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已经含有了⼈道主义的思想,在成熟时期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依然存在,并且发展到更⾼的⽔平。b.将科学与意识形态向对⽴起来,表明他没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种科学,⽽且是⼀种⽆产阶级为解放⾃⾝⽽⽃争的意识形态和理论⼯具。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5d67-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中央财经⼤学2018年研]【答案】由于各国的历史情况和现实条件的差异,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又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①各国⽣产⼒的发展状况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经济原因已经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化都⽐较落后,各国之间也有较⼤差别。每个国家都必须根据本国⽣产⼒的发展状况,制定相应发展战略,采取不同的⽅式进⾏社会主义建设。②各国历史⽂化传统的差异性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历史原因各个民族的历史⽂化传统,是⼈们进⾏活动的既定前提和基础,每个国家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成功。马克思指出:“⼈们⾃⼰创造⾃⼰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5]③时代的不断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每个国家应该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要求,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机活⼒、永远⽴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2)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①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是⼯⼈阶级的世界观,只有在它的指导下,才能正确分析本国的情况,把握本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也没有提出现成的⽅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绝不是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已有结论,⽽是要求⼈们依据它的基本原则和⽅法,不断结合变化了的情况,探索并解决社会主义新问题。②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本国实际出发,⾛⾃⼰的路,是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的⼀条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各国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必须“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路。只有这样,才能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根本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③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类⼀切⽂明成果。社会主义事业是⼀项前⽆古⼈的空前伟⼤的创造性事业。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个国家要想发展,都不能闭关⾃守,让⾃⼰孤⽴于世界之外。社会主义事业是⼀项前⽆古⼈的崭新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社会主义各国要想探索⼀条保证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的发展之路,必须合理学习和借鉴别国发展模式的优长。但是,借鉴不等于脱离本国国情照抄照搬。不同国家试图⽤“⼀条道路”、⼀种模式发展社会主义是⾏不通的,照搬别国模式从来不能成功,这是⼀个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解析:null由于各国的历史情况和现实条件的差异,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又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①各国⽣产⼒的发展状况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经济原因已经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化都⽐较落后,各国之间也有较⼤差别。每个国家都必须根据本国⽣产⼒的发展状况,制定相应发展战略,采取不同的⽅式进⾏社会主义建设。②各国历史⽂化传统的差异性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历史原因各个民族的历史⽂化传统,是⼈们进⾏活动的既定前提和基础,每个国家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成功。马克思指出:“⼈们⾃⼰创造⾃⼰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5]③时代的不断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每个国家应该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要求,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机活⼒、永远⽴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2)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①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是⼯⼈阶级的世界观,只有在它的指导下,才能正确分析本国的情况,把握本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也没有提出现成的⽅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绝不是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已有结论,⽽是要求⼈们依据它的基本原则和⽅法,不断结合变化了的情况,探索并解决社会主义新问题。②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本国实际出发,⾛⾃⼰的路,是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的⼀条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各国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必须“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路。只有这样,才能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根本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③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类⼀切⽂明成果。社会主义事业是⼀项前⽆古⼈的空前伟⼤的创造性事业。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个国家要想发展,都不能闭关⾃守,让⾃⼰孤⽴于世界之外。社会主义事业是⼀项前⽆古⼈的崭新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社会主义各国要想探索⼀条保证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的发展之路,必须合理学习和借鉴别国发展模式的优长。但是,借鉴不等于脱离本国国情照抄照搬。不同国家试图⽤“⼀条道路”、⼀种模式发展社会主义是⾏不通的,照搬别国模式从来不能成功,这是⼀个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f4b3-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