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财会金融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1. 【材料1】2010年“五⼀”前⼣,胡锦涛同志提出“让⼴⼤劳动群众实现体⾯劳动”的⽬标。【材料2】党的⼗⼋⼤报告指出:“努⼒实现居民收⼊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产率提⾼同步,提⾼居民收⼊在国民收⼊分配中的⽐重,提⾼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重。”“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资制度改⾰,推⾏企业⼯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规范收⼊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增加低收⼊者收⼊,调节过⾼收⼊,取缔⾮法收⼊。”【材料3】⼗⼋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竞相迸发,让⼀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民。”【材料4】体⾯:体统,⾝份;光荣,光彩;好看,美丽。——《现代汉语词典》【材料5】1999年6⽉,国际劳⼯组织新任局长索马维亚在第87届国际劳⼯⼤会上⾸次提出了decent work“体⾯的劳动”新概念,明确指出:所谓“体⾯的劳动”,意味着⽣产性的劳动,包括劳动者的权利得到保护、有⾜够的收⼊、充分的社会保护和⾜够的⼯作岗位。为了保证“体⾯劳动”这⼀战略⽬标的实现,必须从整体上平衡⽽统⼀地推进“促进⼯作中的权利”“就业”“社会保护”“社会对话”等四个⽬标。问题:综合以上材料试述企业、政府和⼯会在“体⾯劳动”实现过程中发挥的作⽤。[中传2017年研]【答案】(1)体⾯劳动国际劳⼯局把体⾯劳动的概念定义为:“促进男⼥在⾃由、公平、安定和尊重⼈格的条件下获得⽣产性体⾯⼯作机会。”并对这⼀概念做了六个⽅⾯的阐述:①⼯作机会是指每个⼈(男⼈和⼥⼈)都有参加⼯作的需求,⼯作包括各种形式的经济活动,正规和⾮正规部门中⾃谋职业,家庭从业和有薪就业。②⾃由是指每个⼈可以⾃由地选择职业,⽽不是被迫接受不可以接受的⼯作,像奴役劳动和童⼯等。③⽣产性是指⼯⼈获得的⼯作可以养家糊⼜,还为企业和国家提⾼竞争⼒和持续发展做贡献。④公平是指⼯⼈在找⼯作和⼯作中不受歧视并享有平等待遇,有能⼒处理好⼯作与家庭⽣活的关系。⑤安定是指⼯⼈需要在健康⽣活和就业⽅⾯得到保护,退休领到养⽼⾦。⑥尊重⼈格是指⼯⼈在⼯作中受到尊重,能够参与企业决策,⾃由参加对⾃⼰有利的组织。(2)企业在“体⾯劳动”中的作⽤①认识上,确⽴理解⼈、关爱⼈、培养⼈、发展⼈、成就⼈作为企业发展的最终⽬的,把⼈当⼈看、把⼈当⼈爱、把⼈当⼈⽤,在政治上关⼼、分配上倾斜、⼯作上⼤⼒⽀持、素质上提⾼、利益上共享发展成果。②机制上,建⽴完善职代会提案落实机制。对职⼯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详细的实施⽅案,跟踪督办,召开专题发布会,接受职⼯群众监督,优化劳模评选宣传机制。本着劳模群众评、选出的典型⼤家学的原则,坚持⾃我推荐、接受评审、公开投票,努⼒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的浓厚氛围。通过形势报告会,发布⼚情,落实和保护好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做到领导开明、⼚务透明、⼯会思明、员⼯⼼明。坚持开展以“述学、述职、述廉”为主要内容的民主评议活动,进⼀步完善民主监督机制,为员⼯实现⾃我价值创造条件。让员⼯⼈⼈都有成长渠道。⼈⼈都有培训机会、⼈⼈都有发展平台。员⼯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相互促进。③优化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积极创造条件,在⽣产车间安排休息室,同时改善⽣产操作室和休息室的条件。落实各项劳保和福利措施。在全体员⼯中推⾏医疗修养制度,成⽴职⼯互助基⾦会,解决弱势群体的⽣活困难。(3)⼯会在“体⾯劳动”中的作⽤①倡导体⾯劳动②宣传体⾯劳动。当党和国家领导⼈对于体⾯劳动给予积极的回应时,⼯会要积极宣传体⾯劳动,引导社会对体⾯劳动有更加全⾯和深刻的理解。③积极推动党政和企业采取各种措施和⼿段,以职⼯为本,努⼒实现劳动者的体⾯劳动。④体⾯劳动需要党政和企事业单位主导,在这种情况下,⼯会对于党政和企事业单位实现体⾯劳动和举措给予监督,充分反映职⼯群众的意愿和要求。(4)政府在“体⾯劳动”中的作⽤①制定有利于扩⼤就业的社会经济政策,千⽅百计扩⼤就业。就业是民⽣之本,⼯作岗位是社会成员分享发展成果和参与社会分配的根本依托。政府应把千⽅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作为⼯作的重中之重。⼀是制定实施有利于扩⼤就业机会的社会经济政策,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促进劳动者就业。⼆是政府要充分利⽤好社会公共领域的就业资源,在公共事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挖掘就业潜⼒,为⼴⼤劳动者创造就业机会。三是政府要从政策和实践上彻底消除就业歧视,在城乡之间和各种所有制企业之间建⽴起统⼀、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市场,使劳动⼒资源能够平等地参与就业竞争和职业选择,从⽽保证⾮正规就业群体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②加强完善各种法律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要保障⼈民群众在政治、经济、⽂化、社会等⽅⾯的权利,引导公民依法⾏使权利、履⾏义务,就必须加紧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作⽤的制度建设,这就需要政府进⼀步出台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安排,需要加快收⼊分配改⾰,需要公平公正的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社会政策的落实。③建⽴健全劳动者培训机构,提⾼劳动者的素质。当今世界的综合国⼒竞争,归根到底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不断提⾼⼴⼤劳动群众的综合素质,是实现⼈的全⾯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体⾯劳动的实现的关键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答案: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概念题

解析:null(1)体⾯劳动国际劳⼯局把体⾯劳动的概念定义为:“促进男⼥在⾃由、公平、安定和尊重⼈格的条件下获得⽣产性体⾯⼯作机会。”并对这⼀概念做了六个⽅⾯的阐述:①⼯作机会是指每个⼈(男⼈和⼥⼈)都有参加⼯作的需求,⼯作包括各种形式的经济活动,正规和⾮正规部门中⾃谋职业,家庭从业和有薪就业。②⾃由是指每个⼈可以⾃由地选择职业,⽽不是被迫接受不可以接受的⼯作,像奴役劳动和童⼯等。③⽣产性是指⼯⼈获得的⼯作可以养家糊⼜,还为企业和国家提⾼竞争⼒和持续发展做贡献。④公平是指⼯⼈在找⼯作和⼯作中不受歧视并享有平等待遇,有能⼒处理好⼯作与家庭⽣活的关系。⑤安定是指⼯⼈需要在健康⽣活和就业⽅⾯得到保护,退休领到养⽼⾦。⑥尊重⼈格是指⼯⼈在⼯作中受到尊重,能够参与企业决策,⾃由参加对⾃⼰有利的组织。(2)企业在“体⾯劳动”中的作⽤①认识上,确⽴理解⼈、关爱⼈、培养⼈、发展⼈、成就⼈作为企业发展的最终⽬的,把⼈当⼈看、把⼈当⼈爱、把⼈当⼈⽤,在政治上关⼼、分配上倾斜、⼯作上⼤⼒⽀持、素质上提⾼、利益上共享发展成果。②机制上,建⽴完善职代会提案落实机制。对职⼯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详细的实施⽅案,跟踪督办,召开专题发布会,接受职⼯群众监督,优化劳模评选宣传机制。本着劳模群众评、选出的典型⼤家学的原则,坚持⾃我推荐、接受评审、公开投票,努⼒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的浓厚氛围。通过形势报告会,发布⼚情,落实和保护好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做到领导开明、⼚务透明、⼯会思明、员⼯⼼明。坚持开展以“述学、述职、述廉”为主要内容的民主评议活动,进⼀步完善民主监督机制,为员⼯实现⾃我价值创造条件。让员⼯⼈⼈都有成长渠道。⼈⼈都有培训机会、⼈⼈都有发展平台。员⼯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相互促进。③优化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积极创造条件,在⽣产车间安排休息室,同时改善⽣产操作室和休息室的条件。落实各项劳保和福利措施。在全体员⼯中推⾏医疗修养制度,成⽴职⼯互助基⾦会,解决弱势群体的⽣活困难。(3)⼯会在“体⾯劳动”中的作⽤①倡导体⾯劳动②宣传体⾯劳动。当党和国家领导⼈对于体⾯劳动给予积极的回应时,⼯会要积极宣传体⾯劳动,引导社会对体⾯劳动有更加全⾯和深刻的理解。③积极推动党政和企业采取各种措施和⼿段,以职⼯为本,努⼒实现劳动者的体⾯劳动。④体⾯劳动需要党政和企事业单位主导,在这种情况下,⼯会对于党政和企事业单位实现体⾯劳动和举措给予监督,充分反映职⼯群众的意愿和要求。(4)政府在“体⾯劳动”中的作⽤①制定有利于扩⼤就业的社会经济政策,千⽅百计扩⼤就业。就业是民⽣之本,⼯作岗位是社会成员分享发展成果和参与社会分配的根本依托。政府应把千⽅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作为⼯作的重中之重。⼀是制定实施有利于扩⼤就业机会的社会经济政策,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促进劳动者就业。⼆是政府要充分利⽤好社会公共领域的就业资源,在公共事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挖掘就业潜⼒,为⼴⼤劳动者创造就业机会。三是政府要从政策和实践上彻底消除就业歧视,在城乡之间和各种所有制企业之间建⽴起统⼀、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市场,使劳动⼒资源能够平等地参与就业竞争和职业选择,从⽽保证⾮正规就业群体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②加强完善各种法律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要保障⼈民群众在政治、经济、⽂化、社会等⽅⾯的权利,引导公民依法⾏使权利、履⾏义务,就必须加紧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作⽤的制度建设,这就需要政府进⼀步出台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安排,需要加快收⼊分配改⾰,需要公平公正的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社会政策的落实。③建⽴健全劳动者培训机构,提⾼劳动者的素质。当今世界的综合国⼒竞争,归根到底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不断提⾼⼴⼤劳动群众的综合素质,是实现⼈的全⾯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体⾯劳动的实现的关键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概念题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6. 为什么说物质⽣产⽅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量?[杭州电⼦科技⼤学2018年研]【答案】物质⽣产⽅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量,原因主要有:(1)物质资料的⽣产⽅式是⼈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类其他⼀切活动的⾸要前提。⼈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活,为了⽣活,⾸先就需要⾐、⾷、住及其他东西。因此,⼈类历史的第⼀个历史活动就是⽣产满⾜这些需要的物质资料本⾝。任何⼀个民族,如果停⽌⽣产劳动,不⽤说⼀年,就是⼏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个简单的事实和起码的真理。发现并承认这⼀真理,是历史观的⼀个伟⼤⾰命。(2)物质资料的⽣产⽅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貌。有什么样的⽣产⽅式便有什么样的社会形态。⼑耕⽕种和农耕⽣活和机械化的农耕⽣活决定了农村的不同的⽣产⽅式和⽣产⾯貌,⽽机械化⼤⽣产也使得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同时也迅速改变着乡村的⽣存形态。马克思说:“⼿推磨产⽣的是封建主为⾸的社会,蒸汽磨产⽣的是⼯业资本家为⾸的社会。”(3)物质资料的⽣产⽅式发展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形态更替。在物质资料的⽣产⽅式中,⽣产⼒是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它总是要向前发展的,⽽⽣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随着⽣产⼒的发展,原有的⽣产关系便由⽣产⼒发展的形式变成⽣产⼒发展的桎梏,由适合⽣产⼒的发展变成阻碍⽣产⼒的发展。只有变⾰⽣产关系,才能解放和发展⽣产⼒。随着⽣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全部的、庞⼤的上层建筑也会或迟或早地发展变⾰,从⽽引起社会形态的更替。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9373-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 休谟说:“感觉是⼈和世界的屏障。”这是(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85f6-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 简述⼈民的历史选择性?[河北⼤学2018年研]【答案】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也是⼈们⾃⼰的社会⾏动的规律。⼈们历史选择性是指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它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向、⽬标、⽅式的选择,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选择的⽅向、⽬标和⽅式是否正确只能由实践来检验。⼈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意思:(1)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2)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个合⽬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的过程。⼈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们的历史选择活动总要受到⾃⼰⽬的的驱使和制约;⼈们的历史选择活动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实现。这就决定了在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历史主体的选择性活动,必然是⼀个合⽬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的过程。(3)⼈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民群众的选择性。⼈们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最终取决于⼈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民群众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正是在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参与社会变⾰实现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aa6e-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说明我国全⾯建成⼩康社会的艰巨性。[青岛⼤学2017年研]【答案】(1)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这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根本内容。事物发展的总⽅向、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事物发展的过程是辩证的否定过程。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次否定都是⼀次扬弃,它不仅舍弃了以前发展阶段中过时的消极的东西,⽽且保留和发展了其中积极的成果。每⼀次辩证否定,不仅把事物推向更⾼阶段,⽽且为事物的进⼀步发展开辟了道路。②事物发展的道路又是迂回曲折的。事物发展的形式有起有伏,⽃争的过程有反有复。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由于⽭盾双⽅经过两次否定造成的。同时,也是由于事物⽭盾双⽅⼒量对⽐和相互消长的不平衡性,以及⽭盾⽃争所处的条件变化和复杂性所决定的。③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对待⼀切事物,反对肯定⼀切和否定⼀切的形⽽上学否定观。(2)我国全⾯建成⼩康社会的艰巨性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因此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实现⼩康社会的历程是前进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向⼩康社会奋进的过程中,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是有困难有阻碍的,是艰巨的,因此我们应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对困难阻碍时我们应该坚持不懈,积极⾯对努⼒克服,要坚信全⾯建设⼩康社会的光明前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ac7f-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 简谈对“劳动⼒的使⽤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于它⾃⾝价值的源泉”的理解。[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答案】劳动⼒是指⼈的劳动能⼒,是存在于⼈的⾝体中、进⾏劳动时运⽤的体⼒和脑⼒的总和。(1)劳动⼒商品的价值像任何商品⼀样,劳动⼒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价值。劳动⼒商品的价值,是由⽣产和再⽣产劳动⼒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产劳动⼒所必需的劳动时间也就是⽣产⽣活资料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它包括三个部分:①维持劳动者本⼈⽣存所必需的⽣活资料的价值;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存所必需的⽣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出的费⽤。(2)劳动⼒商品的使⽤价值劳动⼒商品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它的使⽤价值上。⼀般商品在消费或使⽤后,它的使⽤价值就会消失,其价值也随之消失或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劳动⼒的使⽤价值是劳动者进⾏⽣产劳动的能⼒,它的使⽤或消费过程就是⼯⼈的劳动过程。⼯⼈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创造使⽤价值,作为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因此,劳动⼒商品的使⽤价值就是⼀般商品价值的源泉。劳动⼒的使⽤不仅能创造新价值,⽽且还能创造出⽐⾃⾝价值更⼤的价值。资本家购买劳动⼒商品,看中的正是劳动⼒商品的这种特殊使⽤价值。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edd5-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 简答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宁夏⼤学2017年研]【答案】(1)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习近平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民幸福。”①国家富强,指我国综合国⼒进⼀步增强,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进⼀步发展和完善。②民族振兴,就是通过⾃⾝的不断发展与强⼤,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化以及先进的⽂明成果,进⽽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昂的姿态屹⽴于世界民族之林,也会更好地造福世界⼈民,共创世界美好的未来。③⼈民幸福,就是⼈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得享共同发展。④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实现中国梦的路径①实现中国梦必须⾛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要增强对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道路⾃信、理论⾃信制度⾃信、⽂化⾃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②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的民族精神和以改⾰创新为核⼼的时代精神。要弘扬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振奋全民族的精⽓神,不断增强团结⼀⼼的精神纽带、⾃强不息的精神动⼒,永远朝⽓蓬勃迈向未来。③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量,这就是全国各族⼈民⼤团结的⼒量。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是海内外中华⼉⼥的共同梦想。需要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与内地⼈民坚持守望相助、携⼿共进。⑤实⼲才能梦想成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是⼀项光荣⽽艰巨的事业,需要每⼀个⼈付出艰苦努⼒,⽤实⼲托起中国梦。⑥实现中国梦任重⽽道远,需要锲⽽不舍、驰⽽不息的艰苦努⼒。⑦实现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2686-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 请联系实际谈谈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命政党”?[西南⼤学2012年研]相关试题: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命政党?[简答题,⼭东⼤学2016年研;华侨⼤学2014年研]【答案】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命政党,具体原因如下:(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运动相结合的产物①政党是代表⼀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意志,有独⽴的纲领、路线、策略,为参与或掌握政权⽽⽃争的政治组织。②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代表⼀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意志,有独⽴的纲领,路线,策略,为参与或掌握政权⽽⽃争的政治组织。③⼯⼈运动在⾃⾝发展的过程中,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适应这⼀需要,经过艰苦的实践⽃争和理论⼯作,创⽴了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阶级的先锋队①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由⼯⼈阶级先进分⼦组成的。⼯⼈阶级是先进⽣产⼒的代表者。⼯⼈阶级是随着⼤⼯业的兴起⽽出现的⼀个阶级,是最先进最⾰命的阶级,是社会主义⾰命的领导阶级。它肩负着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社会主义制度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阶级的先进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②马克思主义政党以⼯⼈阶级为基础,它不等同于⼯⼈阶级本⾝,也与⼯⼈阶级的群众性组织有明确的区别。把党和阶级混淆起来,必然会降低党员标准,从⽽丧失党的先锋队性质。③马克思主义政党由⼯⼈阶级先进分⼦组成,但并不排斥那些虽然来⾃于其他阶级和阶层但符合党员条件的⼈⼊党。吸收来⾃于其他阶级和阶层的具备了党员条件的⼈⼊党,并不影响党的先进性,反⽽能扩⼤党的队伍,为党增加新鲜⾎液,是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奋⽃的党①马克思主义是⼯⼈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也是⼯⼈阶段政党的指导思想;②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具有鲜明的政治纲领的党,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的党;③能够真正实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地解决本国的⾰命、建设和改⾰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根本标志。(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①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民服务的新型政党,它的根本宗旨是为⼈民群众谋利益。过去的⼀切运动都是少数⼈的或为少数⼈谋利益的运动。②马克思主义政党为⼈民群众谋利益的根本宗旨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的根本⽬标是完全⼀致的。共产党⼈之所以不懈地追求共产主义理想,是因为这个理想是⼯⼈阶级和⼴⼤劳动群众根本利益在奋⽃⽬标上的最⾼体现,是因为这个理想是⼯⼈阶级解放与全⼈类解放的统⼀。(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的党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是民主与集中的统⼀。党内民主是党的⽣命,集中统⼀是党的⼒量保证。②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团结统⼀的党。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个原则,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团结是党保持强⼤⼒量、战胜⼀切敌⼈的法宝。③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有严格纪律和战⽃精神的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0f8e-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 试论述在全⾯深化改⾰的新时期如何正确处理改⾰、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答案】当前我国全⾯深化改⾰在实践中需要处理好改⾰、发展、稳定的关系。改⾰、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点,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动⼒,发展是解决⼀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发展的前提。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社会⽭盾凸显期,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发展尤为重要。要增强改⾰措施、发展措施、稳定措施的协调性,把握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个⼈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既着⼒解决关系群众切⾝利益的问题,又着⼒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坚持把改⾰的⼒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起来,把改善⼈民⽣活作为正确处理改⾰、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发展,通过改⾰发展促进社会稳定。(1)改⾰总揽全局,但改⾰乃是为了发展,为了更⼤更长远的稳定当改⾰、发展和稳定作为相辅相成、缺⼀不可的因果链条时,结合实践的具体进程,辩证地理清它们之间的深刻关系,是⼗分必要的。中国的改⾰不是空⽳来风、⽆的放⽮,不是为改⾰⽽改⾰,⽽恰恰是为了发展、为了稳定。在实践的具体进程中,改⾰统揽全局。但改⾰本⾝不是⽬的,⽽是为着发展,为着更⼤更长远的稳定。改⾰是发展和稳定的希望所在。(2)“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改⾰的⽬的,是稳定的基础发展是⼈类社会历史的普遍法则,更是当今社会主义中国紧迫⽽特殊的问题,在邓⼩平理论科学体系中,始终贯穿着⼀条主线,这就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邓⼩平同志的⼀个重要思想,是⼀个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科学命题。⼗⼀届三中全会以来的40多年,锐意改⾰是为着发展,强调稳定也是为着发展,发展始终是⽬的,是关键,是根本任务,是⾸要问题。发展是判断改⾰成效的尺度,是衡量稳定之内涵质量的尺度。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处理三者关系⾸先应着眼于发展,⽴⾜于发展。改⾰必须适应与服从发展的需要,稳定必须建⽴在发展的基础上。(3)“稳定压倒⼀切”是实践提出的特殊问题维护稳定,就是政治,就是⼤局。没有⼀个安全稳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就谈不上改⾰和发展,就不能保证正常的⽣活秩序和⽣产秩序,就不能保证投资者的信⼼,从⽽不利于深化改⾰、扩⼤开放,使⼈民对改⾰的承受能⼒下降。重发展,轻稳定,其结果是发展不能持久,到⼀定阶段引起⽭盾激化,最终导致混乱。因此,必须⾼度重视稳定问题,在具体决策、规划、组织实施时,应⾸先考虑到稳定。当然,也不应因噎废⾷。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3f9a-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 简述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河北⼤学2018年研]【答案】帝国主义是指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阶段。它是在资本主义⽣产⼒和⽣产关系的⽭盾进⼀步发展的基础上,在⽣产和资本加速集中的过程中,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起来的。列宁根据他所处时代的实践曾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进⽽发展到帝国主义,便具有五个基本特征:(1)垄断组织在经济⽣活中起决定作⽤。垄断又称独占,是指少数⼤企业或若⼲企业联合起来,独占⽣产和市场以获取⾼额垄断利润。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由竞争为垄断所代替,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经济上的基本现象。(2)在⾦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融寡头的统治。⾦融寡头是掌握庞⼤⾦融资本的⼤垄断资本家,是帝国主义国家的最⾼统治者。(3)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融寡头为了获得最⼤限度的利润,不仅在国内实⾏垄断统治,残酷的压榨剥削本国⼈民,⽽且还必然把垄断统治的魔⽖伸到国外,疯狂地进⾏掠夺和侵略。(4)⽠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随着资本输出的增加,随着各国最⼤的垄断组织的国际联系,以及势⼒范围的扩张,各国之间必然在世界上为争夺资本输出场所、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进⾏激烈的⽃争。最⼤的垄断组织在势均⼒敌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在⽃争中两败俱伤,就谋求妥协、订⽴协议,形成了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共同⽠分世界。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表明全世界资本集中和⽣产集中发展到⼀个新的更⾼的阶段,列宁把它称之为“超级垄断”。(5)最⼤资本主义⼤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分完毕。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帝国主义⽠分世界是依据资本实⼒的⼤⼩,按⼤鱼吃⼩鱼、弱⾁强⾷的原则进⾏的。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些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极其迅速,往往很快赶上另⼀些⽼牌帝国主义国家,各国⼒量对⽐发⽣了变化,就必然要求重新划分世界领⼟。由于世界领⼟已被⽠分完毕,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扩张其势⼒范围,就只能从⽼牌的帝国主义⼿中争夺。因此,争夺霸权的⽃争,最后只能靠战争解决问题。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e4a3-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 根据中国建⽴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实,说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们的历史选择性的统⼀。[赣南师范⼤学2018年研]【答案】社会形态发展的统⼀性与多样性,根源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过程。(1)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们历史选择性的区别。①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盾运动的结果,它的发展是⼀个⾃然历史过程,不同社会现象中的重复性和常规性,即规律性。②社会基本⽭盾运动的规律性,从根本上规定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们历史选择性是指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它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向、⽬标、⽅式的选择,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选择的⽅向、⽬标和⽅式是否正确只能由实践来检验。(2)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们历史选择性的联系。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也是⼈们⾃⼰的社会⾏动的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并不排斥⼈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①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②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个合⽬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的过程。⼈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们的历史选择活动总要受到⾃⼰⽬的的驱使和制约;⼈们的历史选择活动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实现。这就决定了在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历史主体的选择性活动,必然是⼀个合⽬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的过程。③⼈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民群众的选择性。⼈们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最终取决于⼈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民群众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正是在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参与社会变⾰实现的。(3)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充分说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们的历史选择性的统⼀。⾸先,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是社会基本⽭盾运动的结果。在旧中国,社会基本⽭盾达到了极其尖锐的程度,⽣产关系严重阻碍着⽣产⼒的发展,上层建筑严重阻碍着经济基础的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进⾏⾰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起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其次,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正确选择的结果。在20世纪40年代末,在中国进⾏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前途和两种命运的⼤决战。以国民党反动派为代表的⼤地主、⼤资产阶级,妄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则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取得了胜利。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又体现了主体选择的作⽤。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ae56-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财会金融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手机预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1. 【材料1】2010年“五⼀”前⼣,胡锦涛同志提出“让⼴⼤劳动群众实现体⾯劳动”的⽬标。【材料2】党的⼗⼋⼤报告指出:“努⼒实现居民收⼊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产率提⾼同步,提⾼居民收⼊在国民收⼊分配中的⽐重,提⾼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重。”“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资制度改⾰,推⾏企业⼯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规范收⼊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增加低收⼊者收⼊,调节过⾼收⼊,取缔⾮法收⼊。”【材料3】⼗⼋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竞相迸发,让⼀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民。”【材料4】体⾯:体统,⾝份;光荣,光彩;好看,美丽。——《现代汉语词典》【材料5】1999年6⽉,国际劳⼯组织新任局长索马维亚在第87届国际劳⼯⼤会上⾸次提出了decent work“体⾯的劳动”新概念,明确指出:所谓“体⾯的劳动”,意味着⽣产性的劳动,包括劳动者的权利得到保护、有⾜够的收⼊、充分的社会保护和⾜够的⼯作岗位。为了保证“体⾯劳动”这⼀战略⽬标的实现,必须从整体上平衡⽽统⼀地推进“促进⼯作中的权利”“就业”“社会保护”“社会对话”等四个⽬标。问题:综合以上材料试述企业、政府和⼯会在“体⾯劳动”实现过程中发挥的作⽤。[中传2017年研]【答案】(1)体⾯劳动国际劳⼯局把体⾯劳动的概念定义为:“促进男⼥在⾃由、公平、安定和尊重⼈格的条件下获得⽣产性体⾯⼯作机会。”并对这⼀概念做了六个⽅⾯的阐述:①⼯作机会是指每个⼈(男⼈和⼥⼈)都有参加⼯作的需求,⼯作包括各种形式的经济活动,正规和⾮正规部门中⾃谋职业,家庭从业和有薪就业。②⾃由是指每个⼈可以⾃由地选择职业,⽽不是被迫接受不可以接受的⼯作,像奴役劳动和童⼯等。③⽣产性是指⼯⼈获得的⼯作可以养家糊⼜,还为企业和国家提⾼竞争⼒和持续发展做贡献。④公平是指⼯⼈在找⼯作和⼯作中不受歧视并享有平等待遇,有能⼒处理好⼯作与家庭⽣活的关系。⑤安定是指⼯⼈需要在健康⽣活和就业⽅⾯得到保护,退休领到养⽼⾦。⑥尊重⼈格是指⼯⼈在⼯作中受到尊重,能够参与企业决策,⾃由参加对⾃⼰有利的组织。(2)企业在“体⾯劳动”中的作⽤①认识上,确⽴理解⼈、关爱⼈、培养⼈、发展⼈、成就⼈作为企业发展的最终⽬的,把⼈当⼈看、把⼈当⼈爱、把⼈当⼈⽤,在政治上关⼼、分配上倾斜、⼯作上⼤⼒⽀持、素质上提⾼、利益上共享发展成果。②机制上,建⽴完善职代会提案落实机制。对职⼯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详细的实施⽅案,跟踪督办,召开专题发布会,接受职⼯群众监督,优化劳模评选宣传机制。本着劳模群众评、选出的典型⼤家学的原则,坚持⾃我推荐、接受评审、公开投票,努⼒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的浓厚氛围。通过形势报告会,发布⼚情,落实和保护好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做到领导开明、⼚务透明、⼯会思明、员⼯⼼明。坚持开展以“述学、述职、述廉”为主要内容的民主评议活动,进⼀步完善民主监督机制,为员⼯实现⾃我价值创造条件。让员⼯⼈⼈都有成长渠道。⼈⼈都有培训机会、⼈⼈都有发展平台。员⼯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相互促进。③优化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积极创造条件,在⽣产车间安排休息室,同时改善⽣产操作室和休息室的条件。落实各项劳保和福利措施。在全体员⼯中推⾏医疗修养制度,成⽴职⼯互助基⾦会,解决弱势群体的⽣活困难。(3)⼯会在“体⾯劳动”中的作⽤①倡导体⾯劳动②宣传体⾯劳动。当党和国家领导⼈对于体⾯劳动给予积极的回应时,⼯会要积极宣传体⾯劳动,引导社会对体⾯劳动有更加全⾯和深刻的理解。③积极推动党政和企业采取各种措施和⼿段,以职⼯为本,努⼒实现劳动者的体⾯劳动。④体⾯劳动需要党政和企事业单位主导,在这种情况下,⼯会对于党政和企事业单位实现体⾯劳动和举措给予监督,充分反映职⼯群众的意愿和要求。(4)政府在“体⾯劳动”中的作⽤①制定有利于扩⼤就业的社会经济政策,千⽅百计扩⼤就业。就业是民⽣之本,⼯作岗位是社会成员分享发展成果和参与社会分配的根本依托。政府应把千⽅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作为⼯作的重中之重。⼀是制定实施有利于扩⼤就业机会的社会经济政策,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促进劳动者就业。⼆是政府要充分利⽤好社会公共领域的就业资源,在公共事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挖掘就业潜⼒,为⼴⼤劳动者创造就业机会。三是政府要从政策和实践上彻底消除就业歧视,在城乡之间和各种所有制企业之间建⽴起统⼀、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市场,使劳动⼒资源能够平等地参与就业竞争和职业选择,从⽽保证⾮正规就业群体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②加强完善各种法律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要保障⼈民群众在政治、经济、⽂化、社会等⽅⾯的权利,引导公民依法⾏使权利、履⾏义务,就必须加紧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作⽤的制度建设,这就需要政府进⼀步出台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安排,需要加快收⼊分配改⾰,需要公平公正的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社会政策的落实。③建⽴健全劳动者培训机构,提⾼劳动者的素质。当今世界的综合国⼒竞争,归根到底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不断提⾼⼴⼤劳动群众的综合素质,是实现⼈的全⾯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体⾯劳动的实现的关键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答案: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概念题

解析:null(1)体⾯劳动国际劳⼯局把体⾯劳动的概念定义为:“促进男⼥在⾃由、公平、安定和尊重⼈格的条件下获得⽣产性体⾯⼯作机会。”并对这⼀概念做了六个⽅⾯的阐述:①⼯作机会是指每个⼈(男⼈和⼥⼈)都有参加⼯作的需求,⼯作包括各种形式的经济活动,正规和⾮正规部门中⾃谋职业,家庭从业和有薪就业。②⾃由是指每个⼈可以⾃由地选择职业,⽽不是被迫接受不可以接受的⼯作,像奴役劳动和童⼯等。③⽣产性是指⼯⼈获得的⼯作可以养家糊⼜,还为企业和国家提⾼竞争⼒和持续发展做贡献。④公平是指⼯⼈在找⼯作和⼯作中不受歧视并享有平等待遇,有能⼒处理好⼯作与家庭⽣活的关系。⑤安定是指⼯⼈需要在健康⽣活和就业⽅⾯得到保护,退休领到养⽼⾦。⑥尊重⼈格是指⼯⼈在⼯作中受到尊重,能够参与企业决策,⾃由参加对⾃⼰有利的组织。(2)企业在“体⾯劳动”中的作⽤①认识上,确⽴理解⼈、关爱⼈、培养⼈、发展⼈、成就⼈作为企业发展的最终⽬的,把⼈当⼈看、把⼈当⼈爱、把⼈当⼈⽤,在政治上关⼼、分配上倾斜、⼯作上⼤⼒⽀持、素质上提⾼、利益上共享发展成果。②机制上,建⽴完善职代会提案落实机制。对职⼯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详细的实施⽅案,跟踪督办,召开专题发布会,接受职⼯群众监督,优化劳模评选宣传机制。本着劳模群众评、选出的典型⼤家学的原则,坚持⾃我推荐、接受评审、公开投票,努⼒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的浓厚氛围。通过形势报告会,发布⼚情,落实和保护好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做到领导开明、⼚务透明、⼯会思明、员⼯⼼明。坚持开展以“述学、述职、述廉”为主要内容的民主评议活动,进⼀步完善民主监督机制,为员⼯实现⾃我价值创造条件。让员⼯⼈⼈都有成长渠道。⼈⼈都有培训机会、⼈⼈都有发展平台。员⼯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相互促进。③优化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积极创造条件,在⽣产车间安排休息室,同时改善⽣产操作室和休息室的条件。落实各项劳保和福利措施。在全体员⼯中推⾏医疗修养制度,成⽴职⼯互助基⾦会,解决弱势群体的⽣活困难。(3)⼯会在“体⾯劳动”中的作⽤①倡导体⾯劳动②宣传体⾯劳动。当党和国家领导⼈对于体⾯劳动给予积极的回应时,⼯会要积极宣传体⾯劳动,引导社会对体⾯劳动有更加全⾯和深刻的理解。③积极推动党政和企业采取各种措施和⼿段,以职⼯为本,努⼒实现劳动者的体⾯劳动。④体⾯劳动需要党政和企事业单位主导,在这种情况下,⼯会对于党政和企事业单位实现体⾯劳动和举措给予监督,充分反映职⼯群众的意愿和要求。(4)政府在“体⾯劳动”中的作⽤①制定有利于扩⼤就业的社会经济政策,千⽅百计扩⼤就业。就业是民⽣之本,⼯作岗位是社会成员分享发展成果和参与社会分配的根本依托。政府应把千⽅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作为⼯作的重中之重。⼀是制定实施有利于扩⼤就业机会的社会经济政策,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促进劳动者就业。⼆是政府要充分利⽤好社会公共领域的就业资源,在公共事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挖掘就业潜⼒,为⼴⼤劳动者创造就业机会。三是政府要从政策和实践上彻底消除就业歧视,在城乡之间和各种所有制企业之间建⽴起统⼀、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市场,使劳动⼒资源能够平等地参与就业竞争和职业选择,从⽽保证⾮正规就业群体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②加强完善各种法律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要保障⼈民群众在政治、经济、⽂化、社会等⽅⾯的权利,引导公民依法⾏使权利、履⾏义务,就必须加紧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作⽤的制度建设,这就需要政府进⼀步出台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安排,需要加快收⼊分配改⾰,需要公平公正的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社会政策的落实。③建⽴健全劳动者培训机构,提⾼劳动者的素质。当今世界的综合国⼒竞争,归根到底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不断提⾼⼴⼤劳动群众的综合素质,是实现⼈的全⾯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体⾯劳动的实现的关键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概念题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21版
相关题目
6. 为什么说物质⽣产⽅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量?[杭州电⼦科技⼤学2018年研]【答案】物质⽣产⽅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量,原因主要有:(1)物质资料的⽣产⽅式是⼈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类其他⼀切活动的⾸要前提。⼈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活,为了⽣活,⾸先就需要⾐、⾷、住及其他东西。因此,⼈类历史的第⼀个历史活动就是⽣产满⾜这些需要的物质资料本⾝。任何⼀个民族,如果停⽌⽣产劳动,不⽤说⼀年,就是⼏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个简单的事实和起码的真理。发现并承认这⼀真理,是历史观的⼀个伟⼤⾰命。(2)物质资料的⽣产⽅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貌。有什么样的⽣产⽅式便有什么样的社会形态。⼑耕⽕种和农耕⽣活和机械化的农耕⽣活决定了农村的不同的⽣产⽅式和⽣产⾯貌,⽽机械化⼤⽣产也使得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同时也迅速改变着乡村的⽣存形态。马克思说:“⼿推磨产⽣的是封建主为⾸的社会,蒸汽磨产⽣的是⼯业资本家为⾸的社会。”(3)物质资料的⽣产⽅式发展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形态更替。在物质资料的⽣产⽅式中,⽣产⼒是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它总是要向前发展的,⽽⽣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随着⽣产⼒的发展,原有的⽣产关系便由⽣产⼒发展的形式变成⽣产⼒发展的桎梏,由适合⽣产⼒的发展变成阻碍⽣产⼒的发展。只有变⾰⽣产关系,才能解放和发展⽣产⼒。随着⽣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全部的、庞⼤的上层建筑也会或迟或早地发展变⾰,从⽽引起社会形态的更替。

解析:null物质⽣产⽅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量,原因主要有:(1)物质资料的⽣产⽅式是⼈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类其他⼀切活动的⾸要前提。⼈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活,为了⽣活,⾸先就需要⾐、⾷、住及其他东西。因此,⼈类历史的第⼀个历史活动就是⽣产满⾜这些需要的物质资料本⾝。任何⼀个民族,如果停⽌⽣产劳动,不⽤说⼀年,就是⼏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个简单的事实和起码的真理。发现并承认这⼀真理,是历史观的⼀个伟⼤⾰命。(2)物质资料的⽣产⽅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貌。有什么样的⽣产⽅式便有什么样的社会形态。⼑耕⽕种和农耕⽣活和机械化的农耕⽣活决定了农村的不同的⽣产⽅式和⽣产⾯貌,⽽机械化⼤⽣产也使得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同时也迅速改变着乡村的⽣存形态。马克思说:“⼿推磨产⽣的是封建主为⾸的社会,蒸汽磨产⽣的是⼯业资本家为⾸的社会。”(3)物质资料的⽣产⽅式发展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形态更替。在物质资料的⽣产⽅式中,⽣产⼒是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它总是要向前发展的,⽽⽣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随着⽣产⼒的发展,原有的⽣产关系便由⽣产⼒发展的形式变成⽣产⼒发展的桎梏,由适合⽣产⼒的发展变成阻碍⽣产⼒的发展。只有变⾰⽣产关系,才能解放和发展⽣产⼒。随着⽣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全部的、庞⼤的上层建筑也会或迟或早地发展变⾰,从⽽引起社会形态的更替。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9373-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 休谟说:“感觉是⼈和世界的屏障。”这是( )。[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

A. 唯物主义的观点

B. 辩证法的观点

C. 可知论的观点

D. 不可知论的观点

解析:【解析】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当然反映有对的有错的,这需要由实践来检验。认为感觉是⼈与世界之间的屏障,其本质特点是否认了感觉与客观世界的统⼀性,认为存在和思维没有同⼀性,所以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85f6-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 简述⼈民的历史选择性?[河北⼤学2018年研]【答案】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也是⼈们⾃⼰的社会⾏动的规律。⼈们历史选择性是指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它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向、⽬标、⽅式的选择,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选择的⽅向、⽬标和⽅式是否正确只能由实践来检验。⼈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意思:(1)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2)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个合⽬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的过程。⼈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们的历史选择活动总要受到⾃⼰⽬的的驱使和制约;⼈们的历史选择活动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实现。这就决定了在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历史主体的选择性活动,必然是⼀个合⽬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的过程。(3)⼈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民群众的选择性。⼈们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最终取决于⼈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民群众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正是在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参与社会变⾰实现的。

解析:null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也是⼈们⾃⼰的社会⾏动的规律。⼈们历史选择性是指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它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向、⽬标、⽅式的选择,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选择的⽅向、⽬标和⽅式是否正确只能由实践来检验。⼈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意思:(1)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2)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个合⽬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的过程。⼈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们的历史选择活动总要受到⾃⼰⽬的的驱使和制约;⼈们的历史选择活动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实现。这就决定了在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历史主体的选择性活动,必然是⼀个合⽬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的过程。(3)⼈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民群众的选择性。⼈们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最终取决于⼈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民群众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正是在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参与社会变⾰实现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aa6e-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说明我国全⾯建成⼩康社会的艰巨性。[青岛⼤学2017年研]【答案】(1)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这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根本内容。事物发展的总⽅向、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事物发展的过程是辩证的否定过程。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次否定都是⼀次扬弃,它不仅舍弃了以前发展阶段中过时的消极的东西,⽽且保留和发展了其中积极的成果。每⼀次辩证否定,不仅把事物推向更⾼阶段,⽽且为事物的进⼀步发展开辟了道路。②事物发展的道路又是迂回曲折的。事物发展的形式有起有伏,⽃争的过程有反有复。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由于⽭盾双⽅经过两次否定造成的。同时,也是由于事物⽭盾双⽅⼒量对⽐和相互消长的不平衡性,以及⽭盾⽃争所处的条件变化和复杂性所决定的。③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对待⼀切事物,反对肯定⼀切和否定⼀切的形⽽上学否定观。(2)我国全⾯建成⼩康社会的艰巨性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因此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实现⼩康社会的历程是前进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向⼩康社会奋进的过程中,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是有困难有阻碍的,是艰巨的,因此我们应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对困难阻碍时我们应该坚持不懈,积极⾯对努⼒克服,要坚信全⾯建设⼩康社会的光明前途。

解析:null(1)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这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根本内容。事物发展的总⽅向、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事物发展的过程是辩证的否定过程。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次否定都是⼀次扬弃,它不仅舍弃了以前发展阶段中过时的消极的东西,⽽且保留和发展了其中积极的成果。每⼀次辩证否定,不仅把事物推向更⾼阶段,⽽且为事物的进⼀步发展开辟了道路。②事物发展的道路又是迂回曲折的。事物发展的形式有起有伏,⽃争的过程有反有复。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由于⽭盾双⽅经过两次否定造成的。同时,也是由于事物⽭盾双⽅⼒量对⽐和相互消长的不平衡性,以及⽭盾⽃争所处的条件变化和复杂性所决定的。③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对待⼀切事物,反对肯定⼀切和否定⼀切的形⽽上学否定观。(2)我国全⾯建成⼩康社会的艰巨性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因此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实现⼩康社会的历程是前进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向⼩康社会奋进的过程中,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是有困难有阻碍的,是艰巨的,因此我们应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对困难阻碍时我们应该坚持不懈,积极⾯对努⼒克服,要坚信全⾯建设⼩康社会的光明前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ac7f-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 简谈对“劳动⼒的使⽤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于它⾃⾝价值的源泉”的理解。[南京航空航天⼤学2018研]【答案】劳动⼒是指⼈的劳动能⼒,是存在于⼈的⾝体中、进⾏劳动时运⽤的体⼒和脑⼒的总和。(1)劳动⼒商品的价值像任何商品⼀样,劳动⼒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价值。劳动⼒商品的价值,是由⽣产和再⽣产劳动⼒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产劳动⼒所必需的劳动时间也就是⽣产⽣活资料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它包括三个部分:①维持劳动者本⼈⽣存所必需的⽣活资料的价值;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存所必需的⽣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出的费⽤。(2)劳动⼒商品的使⽤价值劳动⼒商品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它的使⽤价值上。⼀般商品在消费或使⽤后,它的使⽤价值就会消失,其价值也随之消失或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劳动⼒的使⽤价值是劳动者进⾏⽣产劳动的能⼒,它的使⽤或消费过程就是⼯⼈的劳动过程。⼯⼈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创造使⽤价值,作为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因此,劳动⼒商品的使⽤价值就是⼀般商品价值的源泉。劳动⼒的使⽤不仅能创造新价值,⽽且还能创造出⽐⾃⾝价值更⼤的价值。资本家购买劳动⼒商品,看中的正是劳动⼒商品的这种特殊使⽤价值。

解析:null劳动⼒是指⼈的劳动能⼒,是存在于⼈的⾝体中、进⾏劳动时运⽤的体⼒和脑⼒的总和。(1)劳动⼒商品的价值像任何商品⼀样,劳动⼒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价值。劳动⼒商品的价值,是由⽣产和再⽣产劳动⼒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产劳动⼒所必需的劳动时间也就是⽣产⽣活资料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它包括三个部分:①维持劳动者本⼈⽣存所必需的⽣活资料的价值;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存所必需的⽣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出的费⽤。(2)劳动⼒商品的使⽤价值劳动⼒商品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它的使⽤价值上。⼀般商品在消费或使⽤后,它的使⽤价值就会消失,其价值也随之消失或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劳动⼒的使⽤价值是劳动者进⾏⽣产劳动的能⼒,它的使⽤或消费过程就是⼯⼈的劳动过程。⼯⼈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创造使⽤价值,作为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因此,劳动⼒商品的使⽤价值就是⼀般商品价值的源泉。劳动⼒的使⽤不仅能创造新价值,⽽且还能创造出⽐⾃⾝价值更⼤的价值。资本家购买劳动⼒商品,看中的正是劳动⼒商品的这种特殊使⽤价值。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2-edd5-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 简答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宁夏⼤学2017年研]【答案】(1)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习近平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民幸福。”①国家富强,指我国综合国⼒进⼀步增强,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进⼀步发展和完善。②民族振兴,就是通过⾃⾝的不断发展与强⼤,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化以及先进的⽂明成果,进⽽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昂的姿态屹⽴于世界民族之林,也会更好地造福世界⼈民,共创世界美好的未来。③⼈民幸福,就是⼈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得享共同发展。④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实现中国梦的路径①实现中国梦必须⾛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要增强对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道路⾃信、理论⾃信制度⾃信、⽂化⾃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②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的民族精神和以改⾰创新为核⼼的时代精神。要弘扬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振奋全民族的精⽓神,不断增强团结⼀⼼的精神纽带、⾃强不息的精神动⼒,永远朝⽓蓬勃迈向未来。③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量,这就是全国各族⼈民⼤团结的⼒量。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是海内外中华⼉⼥的共同梦想。需要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与内地⼈民坚持守望相助、携⼿共进。⑤实⼲才能梦想成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是⼀项光荣⽽艰巨的事业,需要每⼀个⼈付出艰苦努⼒,⽤实⼲托起中国梦。⑥实现中国梦任重⽽道远,需要锲⽽不舍、驰⽽不息的艰苦努⼒。⑦实现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

解析:null(1)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习近平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民幸福。”①国家富强,指我国综合国⼒进⼀步增强,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进⼀步发展和完善。②民族振兴,就是通过⾃⾝的不断发展与强⼤,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化以及先进的⽂明成果,进⽽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昂的姿态屹⽴于世界民族之林,也会更好地造福世界⼈民,共创世界美好的未来。③⼈民幸福,就是⼈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得享共同发展。④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实现中国梦的路径①实现中国梦必须⾛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要增强对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道路⾃信、理论⾃信制度⾃信、⽂化⾃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②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的民族精神和以改⾰创新为核⼼的时代精神。要弘扬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振奋全民族的精⽓神,不断增强团结⼀⼼的精神纽带、⾃强不息的精神动⼒,永远朝⽓蓬勃迈向未来。③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量,这就是全国各族⼈民⼤团结的⼒量。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是海内外中华⼉⼥的共同梦想。需要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与内地⼈民坚持守望相助、携⼿共进。⑤实⼲才能梦想成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是⼀项光荣⽽艰巨的事业,需要每⼀个⼈付出艰苦努⼒,⽤实⼲托起中国梦。⑥实现中国梦任重⽽道远,需要锲⽽不舍、驰⽽不息的艰苦努⼒。⑦实现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2686-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 请联系实际谈谈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命政党”?[西南⼤学2012年研]相关试题: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命政党?[简答题,⼭东⼤学2016年研;华侨⼤学2014年研]【答案】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命政党,具体原因如下:(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运动相结合的产物①政党是代表⼀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意志,有独⽴的纲领、路线、策略,为参与或掌握政权⽽⽃争的政治组织。②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代表⼀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意志,有独⽴的纲领,路线,策略,为参与或掌握政权⽽⽃争的政治组织。③⼯⼈运动在⾃⾝发展的过程中,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适应这⼀需要,经过艰苦的实践⽃争和理论⼯作,创⽴了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阶级的先锋队①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由⼯⼈阶级先进分⼦组成的。⼯⼈阶级是先进⽣产⼒的代表者。⼯⼈阶级是随着⼤⼯业的兴起⽽出现的⼀个阶级,是最先进最⾰命的阶级,是社会主义⾰命的领导阶级。它肩负着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社会主义制度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阶级的先进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②马克思主义政党以⼯⼈阶级为基础,它不等同于⼯⼈阶级本⾝,也与⼯⼈阶级的群众性组织有明确的区别。把党和阶级混淆起来,必然会降低党员标准,从⽽丧失党的先锋队性质。③马克思主义政党由⼯⼈阶级先进分⼦组成,但并不排斥那些虽然来⾃于其他阶级和阶层但符合党员条件的⼈⼊党。吸收来⾃于其他阶级和阶层的具备了党员条件的⼈⼊党,并不影响党的先进性,反⽽能扩⼤党的队伍,为党增加新鲜⾎液,是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奋⽃的党①马克思主义是⼯⼈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也是⼯⼈阶段政党的指导思想;②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具有鲜明的政治纲领的党,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的党;③能够真正实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地解决本国的⾰命、建设和改⾰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根本标志。(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①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民服务的新型政党,它的根本宗旨是为⼈民群众谋利益。过去的⼀切运动都是少数⼈的或为少数⼈谋利益的运动。②马克思主义政党为⼈民群众谋利益的根本宗旨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的根本⽬标是完全⼀致的。共产党⼈之所以不懈地追求共产主义理想,是因为这个理想是⼯⼈阶级和⼴⼤劳动群众根本利益在奋⽃⽬标上的最⾼体现,是因为这个理想是⼯⼈阶级解放与全⼈类解放的统⼀。(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的党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是民主与集中的统⼀。党内民主是党的⽣命,集中统⼀是党的⼒量保证。②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团结统⼀的党。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个原则,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团结是党保持强⼤⼒量、战胜⼀切敌⼈的法宝。③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有严格纪律和战⽃精神的党。

解析:null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命政党,具体原因如下:(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运动相结合的产物①政党是代表⼀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意志,有独⽴的纲领、路线、策略,为参与或掌握政权⽽⽃争的政治组织。②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代表⼀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意志,有独⽴的纲领,路线,策略,为参与或掌握政权⽽⽃争的政治组织。③⼯⼈运动在⾃⾝发展的过程中,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适应这⼀需要,经过艰苦的实践⽃争和理论⼯作,创⽴了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阶级的先锋队①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由⼯⼈阶级先进分⼦组成的。⼯⼈阶级是先进⽣产⼒的代表者。⼯⼈阶级是随着⼤⼯业的兴起⽽出现的⼀个阶级,是最先进最⾰命的阶级,是社会主义⾰命的领导阶级。它肩负着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社会主义制度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阶级的先进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②马克思主义政党以⼯⼈阶级为基础,它不等同于⼯⼈阶级本⾝,也与⼯⼈阶级的群众性组织有明确的区别。把党和阶级混淆起来,必然会降低党员标准,从⽽丧失党的先锋队性质。③马克思主义政党由⼯⼈阶级先进分⼦组成,但并不排斥那些虽然来⾃于其他阶级和阶层但符合党员条件的⼈⼊党。吸收来⾃于其他阶级和阶层的具备了党员条件的⼈⼊党,并不影响党的先进性,反⽽能扩⼤党的队伍,为党增加新鲜⾎液,是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奋⽃的党①马克思主义是⼯⼈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也是⼯⼈阶段政党的指导思想;②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具有鲜明的政治纲领的党,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的党;③能够真正实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地解决本国的⾰命、建设和改⾰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根本标志。(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①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民服务的新型政党,它的根本宗旨是为⼈民群众谋利益。过去的⼀切运动都是少数⼈的或为少数⼈谋利益的运动。②马克思主义政党为⼈民群众谋利益的根本宗旨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的根本⽬标是完全⼀致的。共产党⼈之所以不懈地追求共产主义理想,是因为这个理想是⼯⼈阶级和⼴⼤劳动群众根本利益在奋⽃⽬标上的最⾼体现,是因为这个理想是⼯⼈阶级解放与全⼈类解放的统⼀。(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的党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是民主与集中的统⼀。党内民主是党的⽣命,集中统⼀是党的⼒量保证。②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团结统⼀的党。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个原则,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团结是党保持强⼤⼒量、战胜⼀切敌⼈的法宝。③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有严格纪律和战⽃精神的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0f8e-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 试论述在全⾯深化改⾰的新时期如何正确处理改⾰、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答案】当前我国全⾯深化改⾰在实践中需要处理好改⾰、发展、稳定的关系。改⾰、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点,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动⼒,发展是解决⼀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发展的前提。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社会⽭盾凸显期,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发展尤为重要。要增强改⾰措施、发展措施、稳定措施的协调性,把握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个⼈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既着⼒解决关系群众切⾝利益的问题,又着⼒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坚持把改⾰的⼒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起来,把改善⼈民⽣活作为正确处理改⾰、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发展,通过改⾰发展促进社会稳定。(1)改⾰总揽全局,但改⾰乃是为了发展,为了更⼤更长远的稳定当改⾰、发展和稳定作为相辅相成、缺⼀不可的因果链条时,结合实践的具体进程,辩证地理清它们之间的深刻关系,是⼗分必要的。中国的改⾰不是空⽳来风、⽆的放⽮,不是为改⾰⽽改⾰,⽽恰恰是为了发展、为了稳定。在实践的具体进程中,改⾰统揽全局。但改⾰本⾝不是⽬的,⽽是为着发展,为着更⼤更长远的稳定。改⾰是发展和稳定的希望所在。(2)“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改⾰的⽬的,是稳定的基础发展是⼈类社会历史的普遍法则,更是当今社会主义中国紧迫⽽特殊的问题,在邓⼩平理论科学体系中,始终贯穿着⼀条主线,这就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邓⼩平同志的⼀个重要思想,是⼀个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科学命题。⼗⼀届三中全会以来的40多年,锐意改⾰是为着发展,强调稳定也是为着发展,发展始终是⽬的,是关键,是根本任务,是⾸要问题。发展是判断改⾰成效的尺度,是衡量稳定之内涵质量的尺度。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处理三者关系⾸先应着眼于发展,⽴⾜于发展。改⾰必须适应与服从发展的需要,稳定必须建⽴在发展的基础上。(3)“稳定压倒⼀切”是实践提出的特殊问题维护稳定,就是政治,就是⼤局。没有⼀个安全稳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就谈不上改⾰和发展,就不能保证正常的⽣活秩序和⽣产秩序,就不能保证投资者的信⼼,从⽽不利于深化改⾰、扩⼤开放,使⼈民对改⾰的承受能⼒下降。重发展,轻稳定,其结果是发展不能持久,到⼀定阶段引起⽭盾激化,最终导致混乱。因此,必须⾼度重视稳定问题,在具体决策、规划、组织实施时,应⾸先考虑到稳定。当然,也不应因噎废⾷。

解析:null当前我国全⾯深化改⾰在实践中需要处理好改⾰、发展、稳定的关系。改⾰、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点,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动⼒,发展是解决⼀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发展的前提。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社会⽭盾凸显期,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发展尤为重要。要增强改⾰措施、发展措施、稳定措施的协调性,把握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个⼈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既着⼒解决关系群众切⾝利益的问题,又着⼒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坚持把改⾰的⼒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起来,把改善⼈民⽣活作为正确处理改⾰、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发展,通过改⾰发展促进社会稳定。(1)改⾰总揽全局,但改⾰乃是为了发展,为了更⼤更长远的稳定当改⾰、发展和稳定作为相辅相成、缺⼀不可的因果链条时,结合实践的具体进程,辩证地理清它们之间的深刻关系,是⼗分必要的。中国的改⾰不是空⽳来风、⽆的放⽮,不是为改⾰⽽改⾰,⽽恰恰是为了发展、为了稳定。在实践的具体进程中,改⾰统揽全局。但改⾰本⾝不是⽬的,⽽是为着发展,为着更⼤更长远的稳定。改⾰是发展和稳定的希望所在。(2)“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改⾰的⽬的,是稳定的基础发展是⼈类社会历史的普遍法则,更是当今社会主义中国紧迫⽽特殊的问题,在邓⼩平理论科学体系中,始终贯穿着⼀条主线,这就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邓⼩平同志的⼀个重要思想,是⼀个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科学命题。⼗⼀届三中全会以来的40多年,锐意改⾰是为着发展,强调稳定也是为着发展,发展始终是⽬的,是关键,是根本任务,是⾸要问题。发展是判断改⾰成效的尺度,是衡量稳定之内涵质量的尺度。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处理三者关系⾸先应着眼于发展,⽴⾜于发展。改⾰必须适应与服从发展的需要,稳定必须建⽴在发展的基础上。(3)“稳定压倒⼀切”是实践提出的特殊问题维护稳定,就是政治,就是⼤局。没有⼀个安全稳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就谈不上改⾰和发展,就不能保证正常的⽣活秩序和⽣产秩序,就不能保证投资者的信⼼,从⽽不利于深化改⾰、扩⼤开放,使⼈民对改⾰的承受能⼒下降。重发展,轻稳定,其结果是发展不能持久,到⼀定阶段引起⽭盾激化,最终导致混乱。因此,必须⾼度重视稳定问题,在具体决策、规划、组织实施时,应⾸先考虑到稳定。当然,也不应因噎废⾷。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4-3f9a-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 简述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河北⼤学2018年研]【答案】帝国主义是指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阶段。它是在资本主义⽣产⼒和⽣产关系的⽭盾进⼀步发展的基础上,在⽣产和资本加速集中的过程中,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起来的。列宁根据他所处时代的实践曾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进⽽发展到帝国主义,便具有五个基本特征:(1)垄断组织在经济⽣活中起决定作⽤。垄断又称独占,是指少数⼤企业或若⼲企业联合起来,独占⽣产和市场以获取⾼额垄断利润。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由竞争为垄断所代替,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经济上的基本现象。(2)在⾦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融寡头的统治。⾦融寡头是掌握庞⼤⾦融资本的⼤垄断资本家,是帝国主义国家的最⾼统治者。(3)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融寡头为了获得最⼤限度的利润,不仅在国内实⾏垄断统治,残酷的压榨剥削本国⼈民,⽽且还必然把垄断统治的魔⽖伸到国外,疯狂地进⾏掠夺和侵略。(4)⽠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随着资本输出的增加,随着各国最⼤的垄断组织的国际联系,以及势⼒范围的扩张,各国之间必然在世界上为争夺资本输出场所、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进⾏激烈的⽃争。最⼤的垄断组织在势均⼒敌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在⽃争中两败俱伤,就谋求妥协、订⽴协议,形成了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共同⽠分世界。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表明全世界资本集中和⽣产集中发展到⼀个新的更⾼的阶段,列宁把它称之为“超级垄断”。(5)最⼤资本主义⼤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分完毕。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帝国主义⽠分世界是依据资本实⼒的⼤⼩,按⼤鱼吃⼩鱼、弱⾁强⾷的原则进⾏的。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些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极其迅速,往往很快赶上另⼀些⽼牌帝国主义国家,各国⼒量对⽐发⽣了变化,就必然要求重新划分世界领⼟。由于世界领⼟已被⽠分完毕,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扩张其势⼒范围,就只能从⽼牌的帝国主义⼿中争夺。因此,争夺霸权的⽃争,最后只能靠战争解决问题。

解析:null帝国主义是指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阶段。它是在资本主义⽣产⼒和⽣产关系的⽭盾进⼀步发展的基础上,在⽣产和资本加速集中的过程中,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起来的。列宁根据他所处时代的实践曾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进⽽发展到帝国主义,便具有五个基本特征:(1)垄断组织在经济⽣活中起决定作⽤。垄断又称独占,是指少数⼤企业或若⼲企业联合起来,独占⽣产和市场以获取⾼额垄断利润。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由竞争为垄断所代替,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经济上的基本现象。(2)在⾦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融寡头的统治。⾦融寡头是掌握庞⼤⾦融资本的⼤垄断资本家,是帝国主义国家的最⾼统治者。(3)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融寡头为了获得最⼤限度的利润,不仅在国内实⾏垄断统治,残酷的压榨剥削本国⼈民,⽽且还必然把垄断统治的魔⽖伸到国外,疯狂地进⾏掠夺和侵略。(4)⽠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随着资本输出的增加,随着各国最⼤的垄断组织的国际联系,以及势⼒范围的扩张,各国之间必然在世界上为争夺资本输出场所、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进⾏激烈的⽃争。最⼤的垄断组织在势均⼒敌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在⽃争中两败俱伤,就谋求妥协、订⽴协议,形成了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共同⽠分世界。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表明全世界资本集中和⽣产集中发展到⼀个新的更⾼的阶段,列宁把它称之为“超级垄断”。(5)最⼤资本主义⼤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分完毕。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帝国主义⽠分世界是依据资本实⼒的⼤⼩,按⼤鱼吃⼩鱼、弱⾁强⾷的原则进⾏的。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些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极其迅速,往往很快赶上另⼀些⽼牌帝国主义国家,各国⼒量对⽐发⽣了变化,就必然要求重新划分世界领⼟。由于世界领⼟已被⽠分完毕,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扩张其势⼒范围,就只能从⽼牌的帝国主义⼿中争夺。因此,争夺霸权的⽃争,最后只能靠战争解决问题。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e4a3-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 根据中国建⽴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实,说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们的历史选择性的统⼀。[赣南师范⼤学2018年研]【答案】社会形态发展的统⼀性与多样性,根源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过程。(1)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们历史选择性的区别。①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盾运动的结果,它的发展是⼀个⾃然历史过程,不同社会现象中的重复性和常规性,即规律性。②社会基本⽭盾运动的规律性,从根本上规定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们历史选择性是指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它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向、⽬标、⽅式的选择,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选择的⽅向、⽬标和⽅式是否正确只能由实践来检验。(2)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们历史选择性的联系。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也是⼈们⾃⼰的社会⾏动的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并不排斥⼈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①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②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个合⽬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的过程。⼈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们的历史选择活动总要受到⾃⼰⽬的的驱使和制约;⼈们的历史选择活动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实现。这就决定了在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历史主体的选择性活动,必然是⼀个合⽬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的过程。③⼈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民群众的选择性。⼈们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最终取决于⼈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民群众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正是在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参与社会变⾰实现的。(3)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充分说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们的历史选择性的统⼀。⾸先,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是社会基本⽭盾运动的结果。在旧中国,社会基本⽭盾达到了极其尖锐的程度,⽣产关系严重阻碍着⽣产⼒的发展,上层建筑严重阻碍着经济基础的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进⾏⾰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起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其次,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正确选择的结果。在20世纪40年代末,在中国进⾏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前途和两种命运的⼤决战。以国民党反动派为代表的⼤地主、⼤资产阶级,妄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则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取得了胜利。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又体现了主体选择的作⽤。

解析:null社会形态发展的统⼀性与多样性,根源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过程。(1)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们历史选择性的区别。①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盾运动的结果,它的发展是⼀个⾃然历史过程,不同社会现象中的重复性和常规性,即规律性。②社会基本⽭盾运动的规律性,从根本上规定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们历史选择性是指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它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向、⽬标、⽅式的选择,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选择的⽅向、⽬标和⽅式是否正确只能由实践来检验。(2)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们历史选择性的联系。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也是⼈们⾃⼰的社会⾏动的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并不排斥⼈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①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②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个合⽬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的过程。⼈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们的历史选择活动总要受到⾃⼰⽬的的驱使和制约;⼈们的历史选择活动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实现。这就决定了在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历史主体的选择性活动,必然是⼀个合⽬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的过程。③⼈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民群众的选择性。⼈们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最终取决于⼈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民群众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正是在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参与社会变⾰实现的。(3)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充分说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们的历史选择性的统⼀。⾸先,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是社会基本⽭盾运动的结果。在旧中国,社会基本⽭盾达到了极其尖锐的程度,⽣产关系严重阻碍着⽣产⼒的发展,上层建筑严重阻碍着经济基础的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进⾏⾰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起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其次,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正确选择的结果。在20世纪40年代末,在中国进⾏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前途和两种命运的⼤决战。以国民党反动派为代表的⼤地主、⼤资产阶级,妄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则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取得了胜利。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又体现了主体选择的作⽤。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3655-7f13-ae56-c0a6-5ac6b1259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