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粒度越小
B、 约束越细致
C、 范围越大
D、 约束范围大
答案:A
解析:解析:解释:数据粒度越细则授权策略越灵活便利。
A、 粒度越小
B、 约束越细致
C、 范围越大
D、 约束范围大
答案:A
解析:解析:解释:数据粒度越细则授权策略越灵活便利。
A. 漏洞是存在于信息系统的某种缺陷。
B. 漏洞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寄生在一定的客体上(如TOE中、过程中等)。
C. 具有可利用性和违规性,它本身的存在虽不会造成破坏,但是可以被攻击者利用,从而给信息系统安全带来威胁和损失。
D. 漏洞都是人为故意引入的一种信息系统的弱点
解析:解析:解释:漏洞是人为故意或非故意引入的弱点。
A.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
B. 病毒传染
C. 口令暴力破解
D. 缓冲区溢出攻击
解析:解析:解释:账号锁定是为了解决暴力破解攻击的。
A. ARP协议是一个无状态的协议
B. 为提高效率,ARP信息在系统中会缓存
C. ARP缓存是动态的,可被改写
D. ARP协议是用于寻址的一个重要协议
解析:解析:解释:D不是导致欺骗的根源。
A. 口令攻击
B. 暴力破解
C. 拒绝服务攻击
D. 社会工程学攻击
解析:解析:解释:D属于社会工程学攻击。
A. 在软件开发的各个周期都要考虑安全因素
B. 软件安全开发生命周期要综合采用技术、管理和工程等手段
C. 测试阶段是发现并改正软件安全漏洞的最佳环节,过早或过晚检测修改漏洞都将增大软件开发成本
D. 在设计阶段就尽可能发现并改正安全隐患,将极大减少整个软件开发成本
解析:解析:解释:设计阶段是发现和改正问题的最佳阶段。
A. 治理,主要是管理软件开发的过程和活动
B. 构造,主要是在开发项目中确定目标并开发软件的过程与活动
C. 验证,主要是测试和验证软件的过程与活动
D. 购置,主要是购买第三方商业软件或者采用开源组件的相关管理过程与活动
解析:解析:解释:SAMM模型四个部分是治理、构造、验证和部署。
A. 系统安全工程旨在了解企业存在的安全风险,建立一组平衡的安全需求,融合各种工程学科的努力将此安全需求转换为贯穿系统整个生存期的工程实施指南。
B. 系统安全工程需对安全机制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做出诠释,证明安全系统的信任度能够达到企业的要求,或系统遗留的安全薄弱性在可容许范围之内。
C. 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SSE-CMM)是一种衡量安全工程实践能力的方法,是一种使用面向开发的方法。
D. 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SSE-CMM)是在原有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基础上,通过对安全工作过程进行管理的途径,将系统安全工程转变为一个完好定义的、成熟的、可测量的先进学科。
解析:解析:解释:SSE-CMM是面向工程过程质量控制的一套方法,CC标准面向开发、评估、交付的标准。
A. BP是基于最新技术而制定的安全参数基本配置
B. 大部分BP是没有经过测试的
C. 一项BP适用于组织的生存周期而非仅适用于工程的某一特定阶段
D. 一项BP可以和其他BP有重叠
解析:解析:解释:A错误,BP是基于最佳的工程过程实践;B错误,BP是经过测试的;D错误,一项BP和其他的BP是不重复。
A. 是否己经通过部署安全控制措施消灭了风险C.是否建立了具有自适应能力的信息安全模型
B. 是否可以抵抗大部分风险D.是否已经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C. 是否建立了具有自适应能力的信息安全模型
D. 是否已经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解析:解析:解释:判断风险控制的标准是风险是否控制在接受范围内。
A. 信息安全法律环境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中的必要环节
B. 明确违反信息安全的行为,并对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以打击信息安全犯罪活动
C. 信息安全主要是技术问题,技术漏洞是信息犯罪的根源
D. 信息安全产业的逐渐形成,需要成熟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技术体系
解析:解析:解释:信息安全问题是多方面存在的,不能认为主要为技术问题,同时技术漏洞不是犯罪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