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是否己经通过部署安全控制措施消灭了风险C.是否建立了具有自适应能力的信息安全模型
B、 是否可以抵抗大部分风险D.是否已经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C、 是否建立了具有自适应能力的信息安全模型
D、 是否已经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答案:D
解析:解析:解释:判断风险控制的标准是风险是否控制在接受范围内。
A、 是否己经通过部署安全控制措施消灭了风险C.是否建立了具有自适应能力的信息安全模型
B、 是否可以抵抗大部分风险D.是否已经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C、 是否建立了具有自适应能力的信息安全模型
D、 是否已经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答案:D
解析:解析:解释:判断风险控制的标准是风险是否控制在接受范围内。
A. 信息安全法律环境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中的必要环节
B. 明确违反信息安全的行为,并对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以打击信息安全犯罪活动
C. 信息安全主要是技术问题,技术漏洞是信息犯罪的根源
D. 信息安全产业的逐渐形成,需要成熟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技术体系
解析:解析:解释:信息安全问题是多方面存在的,不能认为主要为技术问题,同时技术漏洞不是犯罪的根源所在。
A. 24万
B. 0.09万
C. 37.5万
D. 9万
解析:解析:解释:计算公式为100万*24%*(3/8)=9万
A. 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
B. 电子签名适用于民事活动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单证等文书
C. 电子签名需要第三方认证的,由依法设立的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提供认证服务
D. 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用于电子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和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共有
解析:解析:解释:电子签名不可以与认证服务提供者共有。
A. 过程质量管理
B. 成本效益管理
C. 跟踪系统自身或所处环境的变化
D. 协调内外部组织机构风险管理活动
解析:解析:解释:D答案属于沟通咨询工作,ABC属于风险管理的监控审查工作。风险管理过程包括背景建立、风险评估、风险处理、批准监督,以及沟通咨询和监控审查。
A. 适用于一般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有一定影响,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
B. 适用于一定程度上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一般信息和信息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一般损害
C. 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D. 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重要信息和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解析:解析:解释:定级原理122-234-345,题目中B为等级保护三级,该考点为等级保护定级指南。A一级,B三级,C四级,D五级。
A. 设置网络连接时限
B. 记录并分析系统错误日志
C. 记录并分析用户和管理员操作日志
D. 启用时钟同步
解析:解析:解释:A属于防护措施;BCD属于检测措施,可以用来检测未经授权的信息处理活动。
A. 严重违反保密规定行为只要发生,无论产生泄密实际后果,都要依法追究责任
B. 非法获取国家秘密,不会构成刑事犯罪,不需承担刑事责任
C.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不会构成刑事犯罪,不需承担刑事责任
D. 承担了刑事责任,无需再承担行政责任和/或其他处分
解析:解析:解释:略
A. 信息安全事件,是指由于自然或者人为以及软硬件本身缺陷或故障的原因,对信息系统造成危害,或在信息系统内发生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
B. 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有效管理和响应,最小化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是组织信息安全战略的一部分
C. 应急响应是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的重要内容
D. 通过部署信息安全策略并配合部署防护措施,能够对信息及信息系统提供保护,杜绝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
解析:解析:解释:安全事件无法杜绝。
A. 是多余的,因为它们完成了同样的功能,但要求更多的开销
B. 是必须的,可以为预防控制的功效提供检测
C. 是可选的,可以实现深度防御
D. 在一个人工系统中是需要的,但在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则是不需要的,因为预防控制功能已经足够
解析:解析:解释:略
A. 立足国情,以我为主,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
B. 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以安全保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
C.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强化基础工作
D. 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保护公众利益,维护国家安全
解析:解析:解释:D描述的是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目标;ABC描述的是信息安全保障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