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信息安全管理是组织整体管理的重要、固有组成部分,它是组织实现其业务目标的重要保障
B、 信息安全管理是一个不断演进、循环发展的动态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
C、 信息安全建设中,技术是基础,管理是拔高,既有效的管理依赖于良好的技术基础
D、 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原则,是我国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主要原则之一
答案:C
解析:解析:解释:C是片面的,应为技管并重。
A、 信息安全管理是组织整体管理的重要、固有组成部分,它是组织实现其业务目标的重要保障
B、 信息安全管理是一个不断演进、循环发展的动态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
C、 信息安全建设中,技术是基础,管理是拔高,既有效的管理依赖于良好的技术基础
D、 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原则,是我国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主要原则之一
答案:C
解析:解析:解释:C是片面的,应为技管并重。
A.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
B.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C. NISTSP800
D. ISO270000系统
解析:解析:解释: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重点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
A. 第一个观点
B. 第二个观点
C. 第三个观点
D. 第四个观点
解析:解析:解释:背景建立是根据政策、法律、标准、业务、系统、组织等现状来开展。
A. 减少威胁源,采用法律的手段制裁计算机的犯罪,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从而有效遏制威胁源的动机
B. 签订外包服务合同,将有计算难点,存在实现风险的任务通过签订外部合同的方式交予第三方公司完成,通过合同责任条款来应对风险
C. 减低威胁能力,采取身份认证措施,从而抵制身份假冒这种威胁行为的能力
D. 减少脆弱性,及时给系统打补丁,关闭无用的网络服务端口,从而减少系统的脆弱性,降低被利用的可能性
解析:解析:解释:B属于转移风险。
A. 资产识别是指对需求保护的资产和系统等进行识别和分类
B. 威胁识别是指识别与每项资产相关的可能威胁和漏洞及其发生的可能性
C. 脆弱性识别以资产为核心,针对每一项需求保护的资产,识别可能被威胁利用的弱点,并对脆弱性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D. 确认已有的安全措施仅属于技术层面的工作,牵涉到具体方面包括:物理平台、系统平台、网络平台和应用平台
解析:解析:解释:安全措施既包括技术层面,也包括管理层面。
A. 检查评估可依据相关标准的要求,实施完整的风险评估过程;也可在自评估的基础上,对关键环节或重点内容实施抽样评估
B. 检查评估可以由上级管理部门组织,也可以由本级单位发起,其重点是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和评测
C. 检查评估可以由上级管理部门组织,并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技术机构实施
D. 检查评估是通过行政手段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具有强制性的特点
解析:解析:解释:检查评估由上级管理部门组织发起;本级单位发起的为自评估。
A. 《风险评估方案》
B. 《需要保护的资产清单》
C. 《风险计算报告》
D. 《风险程度等级列表》
解析:解析:解释:风险要素包括资产、威胁、脆弱性、安全措施。
A. 制定并颁发信息安全方针,为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指明方向并提供总体纲领,明确总体要求
B. 确保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目标和相应的计划得以制定,目标应明确、可度量,计划应具体、可事实
C. 向组织传达满足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传达满足信息安全要求、达成信息安全目标、符合信息安全方针、履行法律责任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性
D.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制度,明确安全风险管理作用,实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过程、确保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技术选择合理、计算正确
解析:解析:解释:D不属于管理者的职责。
A.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都很重要,都是促进ISMS持续改进的重要动力,也都应当按照一定的周期实施
B. 内部审核实施方式多采用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的形式,而管理评审的实施方式多采用召开管理评审会议形式进行
C. 内部审核实施主体组织内部的ISMS内审小组,而管理评审的实施主体是由国家政策指定的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
D. 组织的信息安全方针、信息安全目标和有关ISMS文件等,在内部审核中作为审核标准使用,但在管理评审总,这些文件时被审对象
解析:解析:解释:管理评审的实施主体由用户的管理者来进行选择。
A. 风险处理措施确定以后,应编制详细的残余风险清单,并获得管理层对残余风险的书面批准,这也是风险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过程
B. 管理层确认接收残余风险,是对风险评估工作的一种肯定,表示管理层已经全面了解了组织所面临的风险,并理解在风险一旦变为现实后,组织能够且承担引发的后果
C. 接收残余风险,则表明没有必要防范和加固所有的安全漏洞,也没有必要无限制的提高安全保护措施的强度,对安全保护措施的选择要考虑到成本和技术等因素的限制
D. 如果残余风险没有降低到可接受的级别,则只能被动的选择接受风险,即对风险不进行下一步的处理措施,接受风险可能带来的结果。
解析:解析:解释:如果残余风险没有降低到可接受的级别,则会被动的选择接受残余风险,但需要对残余风险进行进一步的关注、监测和跟踪。
A. 组织为避免所有业务功能因重大事件而中断,减少业务风此案而建立的一个控制过程。
B. 组织为避免关键业务功能因重大事件而中断,减少业务风险而建立的一个控制过程。
C. 组织为避免所有业务功能因各种事件而中断,减少业务风此案而建立的一个控制过程
D. 组织为避免信息系统功能因各种事件而中断,减少信息系统风险建立的一个控制过程
解析:解析:解释:业务连续性计划(BCP)是解决关键业务不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