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有限空间作业未履行“作业审批制度”
B、B.有限空间作业未对施工人员进行专项安全教育培训
C、C.有限空间作业未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原则
D、D.有限空间作业有限空间作业时现场未有专人负责监护工作
E、E.有限空间作业未佩戴防毒面具
答案:ABCD
A、A.有限空间作业未履行“作业审批制度”
B、B.有限空间作业未对施工人员进行专项安全教育培训
C、C.有限空间作业未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原则
D、D.有限空间作业有限空间作业时现场未有专人负责监护工作
E、E.有限空间作业未佩戴防毒面具
答案:ABCD
A. A.有限空间作业人员未佩戴安全帽
B. B.有限空间作业未佩戴防毒面具
C. C.有限空间作业区域未设置灭火器
D. D.有限空间作业未对施工人员进行专项安全教育培训
E. E.有限空间作业未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原则
A. A.拆除施工作业顺序不符合规范和施工方案要求
B. B.暗挖工程作业面带水施工未采取相关措施
C. C.暗挖工程地下水控制措施失效且继续施工
D. D.暗挖工程施工时出现涌水、涌沙、局部坍塌,支护结构扭曲变形或出现裂缝,且有不断增大趋势,未及时采取措施
E. E.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可能影响工程施工安全,尚无国家、行业及地方技术标准的分部分项工程
A. A.1
B. B.2
C. C.3
D. D.4
E. E.5
A. A.当上层作业高度2m≤hb≤5m时,高处作业坠落半径为3m
B. B.当上层作业高度2m≤hb≤5m时,高处作业坠落半径为4m
C. C.当上层作业高度5m<hb≤15m时,高处作业坠落半径为3m
D. D.当上层作业高度5m<hb≤15m时,高处作业坠落半径为4m
E. E.当上层作业高度15m<hb≤30m时,高处作业坠落半径为4m
解析:
好的,让我们一起来深入理解这个关于《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中的知识点。
首先,高处作业坠落半径是指在建筑施工中,为了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需要设置的安全区域半径。这个半径是根据作业高度来确定的,因为随着高度的增加,坠落时的冲击力和潜在伤害也会增加。
现在,我们来分析每个选项:
A. 当上层作业高度2m≤hb≤5m时,高处作业坠落半径为3m。
B. 当上层作业高度2m≤hb≤5m时,高处作业坠落半径为4m。
根据规范,当作业高度在这个范围内时,坠落半径应该是3m,所以选项A是正确的,而选项B是错误的。
C. 当上层作业高度5m
E. 当上层作业高度15m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坠落半径的确定与作业高度直接相关。随着高度的增加,为了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坠落半径也需要相应增大。这样的规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并遵守安全规范,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所以,正确的答案是AD。
A. A.当上层作业高度5m<hb≤15m时,高处作业坠落半径为4m
B. B.当上层作业高度5m<hb≤15m时,高处作业坠落半径为5m
C. C.当上层作业高度15m<hb≤30m时,高处作业坠落半径为4m
D. D.当上层作业高度15m<hb≤30m时,高处作业坠落半径为5m
E. E.当上层作业高度hb>30m,高处作业坠落半径为6m
A. A.当上层作业高度5m<hb≤15m时,高处作业坠落半径为4m
B. B.当上层作业高度15m<hb≤30m时,高处作业坠落半径为5m
C. C.当上层作业高度15m<hb≤30m时,高处作业坠落半径为6m
D. D.当上层作业高度hb>30m,高处作业坠落半径为5m
E. E.当上层作业高度hb>30m,高处作业坠落半径为6m
A. A. 采用二级配电系统
B. B. 采用三级配电系统
C. C. 采用TN-C接零保护系统
D. D. 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E. E. 采用三级漏电保护系统
A. A. 采用三级配电系统
B. B. 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C. C. 采用TT接地保护系统
D. D. 采用二级漏电保护系统
E. E. 采用三级漏电保护系统
A. A. 采用二级配电系统
B. B. 采用三级配电系统
C. C. 采用二级漏电保护系统
D. D. 采用三级漏电保护系统
E. E. 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A. A. 采用二级配电系统
B. B. 采用二级漏电保护系统
C. C. 采用三级漏电保护系统
D. D. 采用TN-C接零保护系统
E. E. 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