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墙上不宜小于100mm
B、 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不宜小于100mm
C、 当利用板端伸出钢筋拉结和混凝土灌缝时,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支承长度可为80mm
D、 当利用板端伸出钢筋拉结和混凝土灌缝时,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板端缝宽不小于80mm
E、 灌缝混凝土不宜低于C20
答案:ADE
解析:答案解析:
A选项中,支撑长度在墙上不宜小于100mm是正确的,因为墙体作为支撑结构需要有足够的长度来承受荷载。
B选项中,支撑长度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不宜小于100mm也是正确的,因为圈梁作为支撑结构同样需要有足够的长度来承受荷载。
C选项中,当利用板端伸出钢筋拉结和混凝土灌缝时,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支承长度可为80mm是正确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板端的支撑长度可以适当减小。
D选项中,当利用板端伸出钢筋拉结和混凝土灌缝时,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板端缝宽不小于80mm也是正确的,因为板端的缝宽需要保证足够的混凝土填充,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E选项中,灌缝混凝土不宜低于C20是不正确的,因为混凝土的等级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来确定,不一定要求达到C20级别。
因此,正确答案为A、D、E。希朥通过以上解析,你能更好地理解这道题目的知识点。
A、 在墙上不宜小于100mm
B、 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不宜小于100mm
C、 当利用板端伸出钢筋拉结和混凝土灌缝时,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支承长度可为80mm
D、 当利用板端伸出钢筋拉结和混凝土灌缝时,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板端缝宽不小于80mm
E、 灌缝混凝土不宜低于C20
答案:ADE
解析:答案解析:
A选项中,支撑长度在墙上不宜小于100mm是正确的,因为墙体作为支撑结构需要有足够的长度来承受荷载。
B选项中,支撑长度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不宜小于100mm也是正确的,因为圈梁作为支撑结构同样需要有足够的长度来承受荷载。
C选项中,当利用板端伸出钢筋拉结和混凝土灌缝时,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支承长度可为80mm是正确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板端的支撑长度可以适当减小。
D选项中,当利用板端伸出钢筋拉结和混凝土灌缝时,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板端缝宽不小于80mm也是正确的,因为板端的缝宽需要保证足够的混凝土填充,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E选项中,灌缝混凝土不宜低于C20是不正确的,因为混凝土的等级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来确定,不一定要求达到C20级别。
因此,正确答案为A、D、E。希朥通过以上解析,你能更好地理解这道题目的知识点。
A. 对砖砌体为4.8m
B. 对砖砌体为6.8m
C. 对砖块和料石砌体为4.2m
D. 对砖块和料石砌体为5.2m
E. 对毛石砌体为3.9m
A. 对240mm厚的砖墙为6m
B. 对180mm厚的砖墙为4.8m
C. 对砌块为4.8m
D. 对120mm厚的砖墙为3.2m
E. 无
A. 对砖砌体为5m
B. 对砖砌体为7m
C. 对砖砌体为9m
D. 对砌块砌体为7.2m
E. 对料石砌体为7.2m
A. 不应在截面长边小于500mm的承重墙体内埋设管线
B. 不应在截面长边小于500mm的独立柱内埋设管线
C. 不应在截面长边小于1000mm的独立柱内埋设管线
D. 不宜在墙体中穿行暗线或预留、开凿沟槽,无法避免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或按削弱后的截面验算墙体的承载力
E. 对受力较小或未灌孔的砌块砌体,允许在墙体的竖向孔洞中设置管线
A. 砌块砌体应分皮错缝搭砌,上下皮搭砌长度不得小于90mm
B. 砌块砌体应分皮平行搭砌,上下皮搭砌长度不得小于120mm
C. 当搭砌长度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少于2φ4的焊接钢筋网片(横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网片每端均应超过该垂直缝,其长度不得小于300mm
D. 砌块墙与后砌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400mm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少于2φ4、横筋间距不大于200mm的焊接钢筋网片
E. 搁栅、檩条和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支承面下,高度不应小于200mm的砌体,如未设圈梁呀混凝土垫块,应采用不低于Cb20灌孔混凝土将孔洞灌实
A. 屋面应设置保温、隔热层
B. 屋面保温(隔热)层或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应设置分隔缝,分隔缝间距不宜大于6m,并与女儿墙隔开,其缝宽不小于30mm
C. 采用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屋盖和瓦材屋盖
D. 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与墙体圈梁的接触面处设置水平滑动层,滑动层可采用两层油毡夹滑石粉或橡胶片等
E. 顶层屋面板下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并沿内外墙拉通,房屋两端圈梁下的墙体内宜适当设置水平圈梁
解析:答案解析:
A选项:屋面应设置保温、隔热层,可以有效防止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对墙体的影响,从而减轻墙体裂缝的可能性。
B选项:屋面保温(隔热)层或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应设置分隔缝,分隔缝间距不宜大于6m,并与女儿墙隔开,其缝宽不小于30mm,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墙体受到屋面变形影响而产生裂缝的可能性。
C选项:采用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屋盖和瓦材屋盖,虽然可以提高屋面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但并不能直接减轻顶层墙体的裂缝。
D选项: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与墙体圈梁的接触面处设置水平滑动层,滑动层可采用两层油毡夹滑石粉或橡胶片等,可以有效减少屋面变形对墙体的影响,减轻墙体裂缝的可能性。
E选项:顶层屋面板下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并沿内外墙拉通,房屋两端圈梁下的墙体内宜适当设置水平圈梁,这样可以增加墙体的稳定性,但并不能直接减轻顶层墙体的裂缝。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ABD。通过以上措施的采取,可以有效防止或减轻多层砌体结构房屋顶层墙体的裂缝。
A. 减小基础圈梁的刚度
B. 增大基础圈梁的刚度
C. 采用钢筋混凝土窗台板,窗台板嵌入窗间墙内不小于500mm
D. 在底层的窗台下墙体灰缝内设置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2φ6钢筋,并伸入两边窗间墙内不小于600mm
E. 采用钢筋混凝土窗台板,窗台板嵌入窗间墙内不小于600mm
A. 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B. 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
C. 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D.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有大差异
E.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构造柱构造要求
A. 横墙上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增加
B. 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
C. 横墙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
D. 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
E. 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
A. 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圈梁应上下搭接
B. 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圈梁紧靠板底
C. 圈梁在要求的间距内无横墙时,应利用梁或板缝中配筋替代圈梁
D. 纵墙承重时每层均应设置圈梁,且抗震横墙上的圈梁间距应比要求适当加密
E. 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配筋应符合规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