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横墙上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增加
B、 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
C、 横墙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
D、 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
E、 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
答案:BCDE
A、 横墙上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增加
B、 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
C、 横墙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
D、 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
E、 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
答案:BCDE
A. 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圈梁应上下搭接
B. 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圈梁紧靠板底
C. 圈梁在要求的间距内无横墙时,应利用梁或板缝中配筋替代圈梁
D. 纵墙承重时每层均应设置圈梁,且抗震横墙上的圈梁间距应比要求适当加密
E. 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配筋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A. 8度和9度时,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通长钢筋
B. 9度时其他各层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6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其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10,纵向钢筋不应少于2φ10
C. 8度和9度时,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
D. 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
E. 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500m
A. 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
B. 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C. 芯柱的竖向插筋应贯通墙身且与圈梁连接;插筋不应小于1φ12,7度时超过五层,8度时超过四层和9度时,插筋不应小于1φ14
D. 芯柱应伸入室外地面下300mm或与埋深小于3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E. 为提高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而设置的芯柱,宜在墙体内均匀布置,最大净距不宜大于2.0m
解析:答案解析:
B: 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这是因为芯柱作为支撑结构的一部分,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荷载。
C: 芯柱的竖向插筋应贯通墙身且与圈梁连接,插筋数量和直径的要求是为了确保芯柱的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
E: 为提高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而设置的芯柱,应该在墙体内均匀布置,最大净距不宜大于2.0m,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墙体的整体抗震性能。
生动例子:
想象一座高楼大厦,如果其中的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20,就像大厦的支柱不够坚固,无法支撑整个建筑物的重量,会导致建筑物不稳定。而芯柱的插筋要求就好比是大厦的钢筋骨架,如果插筋不够或者布置不合理,就像大厦的骨架不牢固,无法抵御外部的风雨侵袭。另外,芯柱的布置要均匀且距离不宜过大,就像大厦的支柱要均匀分布,才能确保整座建筑在遭受地震等外部力量时能够保持稳定。
A. 与构造柱相邻的砌块孔洞,6度时宜填实,7度时应填实,8度时应填实并插筋
B. 沿墙高每隔600mm应设拉结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0.5m
C.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D.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E. 内墙转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A. 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B. 抗震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C. 托墙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D. 过渡层墙体的砌体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
E. 过渡层墙体的砌体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10
A.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部位,应根据房屋的总层数按多层黏土砖房有关构造柱抗震措施规定设置。过渡层尚应在底部框架柱对应位置处设置构造柱
B. 构造柱的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
C. 构造柱的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φ14,箍筋间距不宜大于300mm
D. 过渡层构造柱的纵向钢筋,7度时不宜少于4φ16,8度时不宜少于6φ16
E. 一般情况下,纵向钢筋应锚入下部的框架柱内;当纵向钢筋锚固在框架梁内时,框架梁的相应位置应加强
A. 员工
B. 临时工作人员
C. 附近居民
D. 合同方人员
E. 访问者
A. 管理目标基本一致
B. 需要满足的对象相同
C. 管理原理基本相同
D. 不规定具体绩效标准
E. 规定具体绩效标准
A. 防止和尽可能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B. 保护产品生产者的健康与安全
C. 建立健全劳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D. 保障工作人员的工伤劳动功能
E.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免受损失
A. 各种粉尘
B. 气候条件
C. 废水、废气
D. 固体废弃物
E. 噪声、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