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
B、1%
C、1.5%
答案:B
解析: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掘进的工作面每次爆破前,必须派专人和瓦斯检查工共同到停掘的工作面检查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瓦斯浓度超限时,必须先停止在掘工作面的工作,然后处理瓦斯,只有在2个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甲烷浓度都在()以下时,掘进的工作面方可爆破。 答案解析:答案选项B,即“1%”,是正确的。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掘进的工作面在爆破前需要检查瓦斯浓度,如果瓦斯浓度超过1%,则必须先停工处理瓦斯,只有在两个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甲烷浓度都在1%以下时,才能进行爆破,以确保爆破的安全。
A、0.5%
B、1%
C、1.5%
答案:B
解析: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掘进的工作面每次爆破前,必须派专人和瓦斯检查工共同到停掘的工作面检查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瓦斯浓度超限时,必须先停止在掘工作面的工作,然后处理瓦斯,只有在2个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甲烷浓度都在()以下时,掘进的工作面方可爆破。 答案解析:答案选项B,即“1%”,是正确的。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掘进的工作面在爆破前需要检查瓦斯浓度,如果瓦斯浓度超过1%,则必须先停工处理瓦斯,只有在两个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甲烷浓度都在1%以下时,才能进行爆破,以确保爆破的安全。
A. 中队指挥员
B. 小队长
C. 中队或者中队以上指挥员
解析: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山救护队执行灾区侦察任务和实施救援时,必须至少有1名中队或者中队以上指挥员带队。答案C的选择符合了规程的要求,保证了救护队在执行任务时有足够的指挥人员保障。
A. 使伤口与外界环境隔离,以减少污染机会
B. 加压包扎可用以止血
C. 脱出的内脏纳回伤口再包扎,以免内脏暴露在外加重损伤
解析:目的解析:创伤包扎的目的是在处理伤口时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并止血。选项A指出了隔离伤口与外界环境以减少污染机会,选项B提到了加压包扎可用以止血,这都是创伤包扎的目的。选项C中提到将脱出的内脏纳回伤口再包扎,这不是创伤包扎的标准目的,因此答案C是正确的。
A. 10
B. 20
C. 30
解析:建造木板密闭墙时木板采用搭接方式,下板压上板,压接长度不少于()mm。 A.10 B.20 C.30 答案:B 解析:在建造木板密闭墙时,采用搭接方式可以提高墙体的稳固性。下板压上板时,压接长度不少于20mm可以确保连接牢固,保证墙体的稳定性。
A. 正确
B. 错误
A. 每周
B. 每班
C. 每月
解析: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密闭外的甲烷浓度应该每周至少检查1次。答案选项A是正确的,因为规程规定需要每周检查,以确保密闭外的环境中甲烷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A. 正确
B. 错误
A. 正确
B. 错误
A. 先搬运后止血
B. 先固定后搬运
C. 先送医院后处置,
解析:创伤急救时,对骨折伤员应该先固定后搬运(答案:B) 解析:选择答案B的原因是在创伤急救中,对骨折伤员应该先固定骨折部位,以避免进一步损伤神经、血管等组织,并减轻患者的疼痛。如果直接搬运骨折伤员而不进行固定,可能会引起骨折的恶化,甚至使伤者的状况恶化。因此,先固定后搬运是更安全和合理的处理顺序。
A. 具体场所
B. 某类事故
C. 具体装置
D. 具体设施
E. 某一种危险源
解析: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定,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生产安全事故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答案选择ACD是因为这三个选项分别代表了不同方面:A. 具体场所,C. 具体装置,D. 具体设施。不同类型的生产安全事故可能需要不同的现场处置方案,因此需要针对这些不同方面进行制定。
A. 固定抱索器最大运行坡度不得超过30°,可摘挂抱索器最大运行坡度不得超过18°。
B. 各乘人站设上下人平台,乘人平台处钢丝绳距巷道壁不小于1m,路面应当进行防滑处理。
C. 架空乘人装置必须装设超速、打滑、全程急停、防脱绳、变坡点防掉绳、张紧力下降、越位等保护,安全保护装置发生保护动作后,故障消除,可以自动复位。
D. 每周至少对整个装置进行1次检查,每年至少对整个装置进行1次安全检测检验。
解析:下列关于架空乘人装置运送人员时的规定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是()。 A. 固定抱索器最大运行坡度不得超过30°,可摘挂抱索器最大运行坡度不得超过18°。 B. 各乘人站设上下人平台,乘人平台处钢丝绳距巷道壁不小于1m,路面应当进行防滑处理。 C. 架空乘人装置必须装设超速、打滑、全程急停、防脱绳、变坡点防掉绳、张紧力下降、越位等保护,安全保护装置发生保护动作后,故障消除,可以自动复位。 D. 每周至少对整个装置进行1次检查,每年至少对整个装置进行1次安全检测检验。 答案:B 解析: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关于架空乘人装置运送人员的规定是:各乘人站设上下人平台,乘人平台处钢丝绳距巷道壁不小于1m,路面应当进行防滑处理。因此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