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装设防雷电装置。
B、 对金属体设置不少于1处的良好的集中接地。
C、 对金属体设置不少于2处的良好的集中接地。
答案:C
解析: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上、下必须装设防雷电装置,由地面直接入井的轨道、金属架构及露天架空引入(出)井的管路,必须在井口附近() A. 装设防雷电装置。 B. 对金属体设置不少于1处的良好的集中接地。 C. 对金属体设置不少于2处的良好的集中接地。 答案:C 解析: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地面直接入井的轨道、金属架构及露天架空引入(出)井的管路,必须在井口附近设置不少于2处的良好的集中接地,所以选择答案C。
A、 装设防雷电装置。
B、 对金属体设置不少于1处的良好的集中接地。
C、 对金属体设置不少于2处的良好的集中接地。
答案:C
解析: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上、下必须装设防雷电装置,由地面直接入井的轨道、金属架构及露天架空引入(出)井的管路,必须在井口附近() A. 装设防雷电装置。 B. 对金属体设置不少于1处的良好的集中接地。 C. 对金属体设置不少于2处的良好的集中接地。 答案:C 解析: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地面直接入井的轨道、金属架构及露天架空引入(出)井的管路,必须在井口附近设置不少于2处的良好的集中接地,所以选择答案C。
A. 0.50.8
B. 0.60.8
C. 0.81
解析: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硐室内各种设备与墙壁之间应当留出()m以上的通道,各种设备之间留出()m以上的通道。对不需从两侧或者后面进行检修的设备,可以不留通道。 A. 0.5 0.8 B. 0.6 0.8 C. 0.8 1 答案:A 解析: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硐室内各种设备与墙壁之间应当留出0.5m以上的通道,各种设备之间留出0.8m以上的通道,所以选择答案A。
A. 被控开关的负荷侧。
B. 专用电源。
C. 被控开关的电源侧或者专用电源,严禁接在被控开关的负荷侧。
解析:题目解析 答案解析: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安全监控设备的供电电源可以取自被控开关的电源侧或者专用电源,但严禁接在被控开关的负荷侧。选项C包括了这两种情况,符合规程的规定,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
A. 每周
B. 每15天
C. 每月
解析:题目解析 答案解析: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安全监控设备必须每月定期调校、测试至少1次。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
A. 15
B. 7
C. 10
D. 30
解析:题目解析 答案解析: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每15天至少调校1次。因此,选项A是正确答案。
A. 10
B. 15
C. 30
D. 60
解析:题目解析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监控系统的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功能每15天至少测试1次。选项B的“15天”符合规程规定。
A. 矿总工程师
B. 矿总工程师和矿长
C. 矿长
D. 矿调度室主任
解析:题目解析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调度室值班人员应当监视监控信息,填写运行日志,打印安全监控日报表,并报矿总工程师和矿长审阅。选项B的“矿总工程师和矿长”符合规程规定。
A. 1%
B. 1.5%
C. 2%
D. 2.5%
解析:题目解析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甲烷传感器瓦斯断电浓度为1.5%。选项B的“1.5%”符合规程规定。
A. 风速
B. 风门开关
C. 风向
D. 瓦斯
解析:题目解析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主要风门应当设置风门开关传感器。答案B的选择是因为风门开关传感器可以监测风门的状态,及时反馈给系统,确保风门的正常运行和控制,从而保障煤矿的安全运营。
A. 矿长
B. 安全副矿长
C. 矿总工程师
解析:题目解析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安全避险系统应当随采掘工作面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每年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开展有效性评估。答案C的选择是因为矿总工程师在煤矿企业中担任了安全技术管理的职责,负责组织和协调相关工作,因此由矿总工程师来组织安全避险系统的评估是符合规程要求的。
A. 1
B. 2
C. 3
解析:题目解析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应急演练制度。应急演练计划、方案、记录和总结评估报告等资料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答案B的选择是因为规程规定了应急演练相关资料的最低保存期限是2年,保证了煤矿企业能够及时查阅和总结以往的演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