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指挥长
B、 带队中队指挥员
C、 布置侦察任务的指挥员
答案:C
解析: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侦察小队进入灾区前,应当考虑退路被堵后采取的措施,规定返回的时间,并用灾区电话与井下基地保持联络。小队应当按规定时间原路返回,如果不能按原路返回,应当经布置侦察任务的指挥员同意。答案C的选择符合了规程的要求,保证了侦察小队在执行任务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确保安全顺利完成任务。
A、 指挥长
B、 带队中队指挥员
C、 布置侦察任务的指挥员
答案:C
解析: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侦察小队进入灾区前,应当考虑退路被堵后采取的措施,规定返回的时间,并用灾区电话与井下基地保持联络。小队应当按规定时间原路返回,如果不能按原路返回,应当经布置侦察任务的指挥员同意。答案C的选择符合了规程的要求,保证了侦察小队在执行任务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确保安全顺利完成任务。
A. 复杂、极复杂的
B. 简单、中等、复杂和极复杂的
C. 简单、中等、复杂和极复杂的
解析: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的煤矿应当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答案选择A的原因是根据规程的规定,只有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的情况下才需要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
A. 正确
B. 错误
A. 正确
B. 错误
A. 1年
B. 2年
C. 3年
解析:题目解析 氧气瓶必须符合国家压力容器规定标准,每3年必须进行除锈清洗、水压实验,达不到标准的不得使用。答案C之所选正确,是因为按照题目所述,氧气瓶的除锈清洗、水压实验应当每3年进行一次。
A. 10m
B. 20m
C. 25m
解析: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或者其开关安设地点附近的甲烷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答案选择B. 20m 是正确的,因为这是规定的安全距离,超过这个距离可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A. 氢氧化钠
B. 活性氧化铝
C. 活性硅胶
解析:CO检测管是以活性硅胶为载体,吸附化学试剂碘酸钾和发烟硫酸作为指示胶。答案C 解析:CO检测管需要一个合适的载体来吸附化学试剂,并且能够可靠地显示出颜色变化。在这里,活性硅胶作为载体,能够有效地吸附化学试剂碘酸钾和发烟硫酸,使其能够进行准确的CO浓度检测。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发生外伤出血用止血带止血时,止血带的压力要尽可能大,以实现可靠阻断血流。 答案解析: 此题的答案是B,即"错误"。虽然止血带的确需要适当的压力来阻断血流,但过大的压力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组织损伤,因此止血带的压力应该是适度的,而不是尽可能大。
A. 0.7%
B. 0.75%
C. 1%
解析: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总回风巷或者一翼回风巷中甲烷或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75%时,必须立即查明原因,进行处理。答案:B 解析:答案B正确,因为规程规定了甲烷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75%时需要采取措施,所以选择B作为答案。
A. 固定抱索器最大运行坡度不得超过30°,可摘挂抱索器最大运行坡度不得超过18°。
B. 各乘人站设上下人平台,乘人平台处钢丝绳距巷道壁不小于1m,路面应当进行防滑处理。
C. 架空乘人装置必须装设超速、打滑、全程急停、防脱绳、变坡点防掉绳、张紧力下降、越位等保护,安全保护装置发生保护动作后,故障消除,可以自动复位。
D. 每周至少对整个装置进行1次检查,每年至少对整个装置进行1次安全检测检验。
解析:下列关于架空乘人装置运送人员时的规定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是()。 A. 固定抱索器最大运行坡度不得超过30°,可摘挂抱索器最大运行坡度不得超过18°。 B. 各乘人站设上下人平台,乘人平台处钢丝绳距巷道壁不小于1m,路面应当进行防滑处理。 C. 架空乘人装置必须装设超速、打滑、全程急停、防脱绳、变坡点防掉绳、张紧力下降、越位等保护,安全保护装置发生保护动作后,故障消除,可以自动复位。 D. 每周至少对整个装置进行1次检查,每年至少对整个装置进行1次安全检测检验。 答案:B 解析: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关于架空乘人装置运送人员的规定是:各乘人站设上下人平台,乘人平台处钢丝绳距巷道壁不小于1m,路面应当进行防滑处理。因此答案为B。
A. 0.5%
B. 1%
C. 1.5%
解析: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排放瓦斯过程中,排出的瓦斯与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的甲烷和二氧化碳浓度均不得超过1.5%,且混合风流经过的所有巷道内必须停电撤人,其他地点的停电撤人范围应当在措施中明确规定。答案选择C. 1.5% 是正确的,因为这是规定的安全浓度限制,超过这个浓度会增加瓦斯爆炸的风险,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