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矿井应当必须在避灾路线上设置自救器补给站。补给站应当有清晰、醒目的标识。()
解析:题目解析
矿井应当必须在避灾路线上设置自救器补给站。补给站应当有清晰、醒目的标识。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的答案是错误。题目中使用了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应该改为肯定句来理解。正确表述应该是:矿井应当在避灾路线上设置自救器补给站,补给站应当有清晰、醒目的标识。所以答案应该是A,即正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bc05-bc83-55ce-c072-b4f64fcd9d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采区避灾路线上应当敷设供水管路,在供气阀门附近安装供水阀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bc05-bc83-9f8c-c072-b4f64fcd9d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临时避难硐室必须设置向内开启的密闭门,接入矿井压风管路,设置与矿调度室直通的电话,配备足量的饮用水及自救器。()
解析:题目解析
临时避难硐室必须设置向内开启的密闭门,接入矿井压风管路,设置与矿调度室直通的电话,配备足量的饮用水及自救器。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的答案是错误。根据题目描述,临时避难硐室应当具备多项设备和条件,包括密闭门、电话、饮用水和自救器等。因此,答案应该是A,即正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bc05-bc83-eada-c072-b4f64fcd9d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矿山救护中队应当由3个救护小队组成,每个救护小队应当由不少于9人组成。()
解析:题目解析
矿山救护中队应当由3个救护小队组成,每个救护小队应当由不少于9人组成。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的答案是错误。根据题目描述,矿山救护中队应该由3个救护小队组成,并且每个救护小队应该由不少于9人组成。所以,答案应该是A,即正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bc05-bc84-35bd-c072-b4f64fcd9d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救护中队指挥员不应超过45岁,救护队员不应超过40岁,其中35岁以下队员应当保持在2/3以上。()
解析:《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救护中队指挥员不应超过45岁,救护队员不应超过40岁,其中35岁以下队员应当保持在2/3以上。答案:B
解析:答案为B,即错误。因为题目中提到的年龄限制在《煤矿安全规程》中是正确的,救护中队指挥员的年龄限制是不应超过45岁,救护队员的年龄限制是不应超过40岁,并且35岁以下的队员应当保持在2/3以上,所以这一规定是符合法规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bc05-bc84-80ff-c072-b4f64fcd9d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指战员每年应当进行1次身体检查,对身体检查不合格或者超龄人员应当及时进行调整。()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bc05-bc84-cb2d-c072-b4f64fcd9d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新招收的矿山救护队员必须通过3个月的基础培训,并经综合考评合格后,才能成为正式队员。()
解析:新招收的矿山救护队员必须通过3个月的基础培训,并经综合考评合格后,才能成为正式队员。答案:B
解析:答案为B,即错误。题目中提到新招收的矿山救护队员必须通过3个月的基础培训并经综合考评合格后才能成为正式队员,这是一个正确的规定,所以答案应为A,即正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bc05-bc85-142c-c072-b4f64fcd9d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技术装备不得露天存放,救援车辆必须专车专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bc05-bc85-5b63-c072-b4f64fcd9d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煤矿企业应当建立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台账,健全其储存、维护保养和应急调用等管理制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bc05-bc85-a594-c072-b4f64fcd9d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煤矿发生灾害事故后,矿山救护队指挥员必须作为救援指挥部成员,参与制定救援方案等重大决策,具体负责指挥矿山救护队实施救援工作。()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bc05-bc85-ef3b-c072-b4f64fcd9d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