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比武竞赛
>
知识竞赛试题库(800道)
搜索
知识竞赛试题库(800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 )23、氮气属于危险化学品中第2类的哪一项气体?()

A、 液化气体

B、 毒性气体

C、 非易燃无毒气体

答案:C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对氮气的性质及其在危险化学品分类中的理解。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并深入理解氮气的特性。
### 题干分析
题干问的是氮气属于危险化学品中第2类的哪一项气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气体通常分为几类,包括液化气体、毒性气体和非易燃无毒气体等。
### 选项解析
- **A: 液化气体**
- 液化气体是指在常温下可以被压缩成液体的气体。氮气在常温下是气体,但在高压下可以液化,因此它可以被称为液化气体,但在常温常压下并不属于这一类。
- **B: 毒性气体**
- 毒性气体是指对生物体有毒害作用的气体。氮气本身是无毒的,虽然在高浓度下可能会导致窒息,但这并不是因为氮气本身有毒,而是因为它会取代空气中的氧气。因此,氮气不属于毒性气体。
- **C: 非易燃无毒气体**
- 非易燃无毒气体是指那些在常规条件下不会燃烧且对生物体没有毒害作用的气体。氮气正好符合这一特性,它是空气的主要成分(约78%),在常温常压下既不易燃也无毒。
### 正确答案
因此,正确答案是 **C: 非易燃无毒气体**。
### 深入理解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来联想:
1. **氮气的日常应用**:
- 想象一下你在超市买的包装食品,很多时候为了延长保质期,包装中会充入氮气。这是因为氮气不与食品发生反应,能够有效防止氧化,保持食品的新鲜。
2. **氮气与氧气的关系**:
- 在我们的呼吸中,空气中有大约21%的氧气和78%的氮气。氮气虽然不参与呼吸,但它的存在是为了稀释氧气,防止氧气浓度过高而引发火灾或爆炸。
3. **氮气的安全性**:
- 在工业上,氮气常用于保护性气氛,比如在焊接过程中,氮气可以防止金属氧化。因为它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在很多高温作业中,氮气是一个非常安全的选择。

Scan me!
知识竞赛试题库(800道)
( )24、下面哪个不是燃烧反应的特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1c-5cc8-7430-c00f-1b92f616e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 )25、下面哪个不是燃烧必须的条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1c-5cc8-cb2b-c00f-1b92f616e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 )26、可燃液体既有燃点也有闪点,两者哪个高?()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1c-5cc9-2db4-c00f-1b92f616e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 )27、在常温下,不会发生自热自燃的物质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1c-5cc9-7fc8-c00f-1b92f616e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 )28、煤气爆炸是属于下列()爆炸。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1c-5cc9-d6b2-c00f-1b92f616e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 )29、下面()物质燃烧一般不产生火焰。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1c-5cca-29dd-c00f-1b92f616e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 )30、在爆炸性混合气中可燃气浓度处在爆炸上限以上,系统安全性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1c-5cca-7eea-c00f-1b92f616e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 )31、油脂类物质的自燃是由于()反应引起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1c-5cca-d2da-c00f-1b92f616e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 )32、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是()参数划分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1c-5ccb-2a1c-c00f-1b92f616e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 )33、在含有可燃气体、液体的设备若可能有硫化铁存在时,打开之前应采取()措施防止硫化铁白燃而引起火灾爆炸。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1c-5ccb-82fd-c00f-1b92f616ec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比武竞赛
>
知识竞赛试题库(800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Scan me!
知识竞赛试题库(800道)

( )23、氮气属于危险化学品中第2类的哪一项气体?()

A、 液化气体

B、 毒性气体

C、 非易燃无毒气体

答案:C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对氮气的性质及其在危险化学品分类中的理解。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并深入理解氮气的特性。
### 题干分析
题干问的是氮气属于危险化学品中第2类的哪一项气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气体通常分为几类,包括液化气体、毒性气体和非易燃无毒气体等。
### 选项解析
- **A: 液化气体**
- 液化气体是指在常温下可以被压缩成液体的气体。氮气在常温下是气体,但在高压下可以液化,因此它可以被称为液化气体,但在常温常压下并不属于这一类。
- **B: 毒性气体**
- 毒性气体是指对生物体有毒害作用的气体。氮气本身是无毒的,虽然在高浓度下可能会导致窒息,但这并不是因为氮气本身有毒,而是因为它会取代空气中的氧气。因此,氮气不属于毒性气体。
- **C: 非易燃无毒气体**
- 非易燃无毒气体是指那些在常规条件下不会燃烧且对生物体没有毒害作用的气体。氮气正好符合这一特性,它是空气的主要成分(约78%),在常温常压下既不易燃也无毒。
### 正确答案
因此,正确答案是 **C: 非易燃无毒气体**。
### 深入理解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来联想:
1. **氮气的日常应用**:
- 想象一下你在超市买的包装食品,很多时候为了延长保质期,包装中会充入氮气。这是因为氮气不与食品发生反应,能够有效防止氧化,保持食品的新鲜。
2. **氮气与氧气的关系**:
- 在我们的呼吸中,空气中有大约21%的氧气和78%的氮气。氮气虽然不参与呼吸,但它的存在是为了稀释氧气,防止氧气浓度过高而引发火灾或爆炸。
3. **氮气的安全性**:
- 在工业上,氮气常用于保护性气氛,比如在焊接过程中,氮气可以防止金属氧化。因为它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在很多高温作业中,氮气是一个非常安全的选择。

Scan me!
知识竞赛试题库(800道)
相关题目
( )24、下面哪个不是燃烧反应的特征?()

A.  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B.  发出光

C.  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燃烧反应的特征。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
### 选项分析
**A: 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 燃烧反应通常涉及氧气与可燃物质的反应,释放出能量(热和光)。在这个过程中,氧气被还原,而可燃物质被氧化,因此可以说燃烧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B: 发出光**
- 燃烧反应通常伴随着光的释放,比如我们看到的火焰。火焰的颜色和亮度取决于燃烧的物质和反应条件。因此,燃烧反应确实会发出光,这个选项也是正确的。
**C: 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 这个选项表述上是正确的,因为燃烧反应确实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然而,题目要求我们找出“不是燃烧反应的特征”的选项。虽然这个选项在化学上是正确的,但在题目中它并不符合“特征”的定义,因为它没有强调燃烧反应的独特性。
### 正确答案
因此,正确答案是 **C**,因为尽管燃烧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但题目要求的是“不是燃烧反应的特征”,而这个选项并没有突出燃烧反应的特性。
### 深入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燃烧反应,我们可以联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1. **蜡烛燃烧**:当你点燃蜡烛时,蜡烛的蜡(主要成分是碳和氢)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光和热。这是一个典型的燃烧反应,蜡烛的燃烧不仅发出光,还释放出热量。
2. **汽车发动机**:汽车发动机通过燃烧汽油(碳氢化合物)来产生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汽油与氧气反应,释放出能量,推动汽车前进。
3. **森林火灾**:森林中的树木和植物在干燥的条件下容易燃烧,产生大量的热和光,甚至可以引发大规模的火灾。这也是燃烧反应的一个极端例子。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1c-5cc8-7430-c00f-1b92f616e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 )25、下面哪个不是燃烧必须的条件?()

A.  可燃物

B.  生产过程中

C.  助燃物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燃烧的基本条件。燃烧是一个化学反应,通常涉及到可燃物、助燃物和热量。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帮助你理解燃烧的条件。
### 燃烧的基本条件
燃烧通常需要三个要素,这被称为“燃烧三角”或“火三角”:
1. **可燃物**:这是指能够燃烧的物质,比如木材、煤、汽油等。
2. **助燃物**:通常是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是最常见的助燃物。没有助燃物,燃烧就无法进行。
3. **热量**:这是指引发燃烧所需的温度,通常是点燃的温度。
### 选项分析
- **A: 可燃物**:这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没有可燃物,燃烧就无法发生。
- **B: 生产过程中**:这个选项并不是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可以在很多环境中发生,不仅限于生产过程。比如,家里的炉子、野外的篝火等,都是燃烧的实例。
- **C: 助燃物**:这是燃烧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没有助燃物,燃烧也无法进行。
### 正确答案
因此,答案是 **B**,因为“生产过程中”并不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 生动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野外露营,想要生火做饭。你需要准备以下三样东西:
1. **可燃物**:你找到了干燥的树枝和树叶。
2. **助燃物**:你知道空气中有氧气,能够帮助火焰燃烧。
3. **热量**:你用打火机点燃了树枝。
如果你没有找到树枝(可燃物),或者没有氧气(助燃物),或者没有打火机(热量),那么火就无法燃烧。
### 联想
可以把燃烧想象成一个派对,只有当三位主角(可燃物、助燃物和热量)都到场时,派对才能开始。如果缺少任何一位,派对就无法进行。比如,如果你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缺少助燃物),即使你有食物和火柴,派对也无法开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1c-5cc8-cb2b-c00f-1b92f616e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 )26、可燃液体既有燃点也有闪点,两者哪个高?()

A.  燃点>闪点

B.  燃点<闪点

C.  闪点与燃点一样高

解析:### 燃点与闪点的定义
1. **闪点**:闪点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通常是标准大气压下),可燃液体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能够被点燃的最低温度。换句话说,闪点是液体开始释放足够蒸气以形成可燃混合物的温度。
2. **燃点**:燃点是指可燃液体在空气中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就是说,燃点是液体在被点燃后,能够持续燃烧的温度。
### 两者的关系
根据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闪点通常低于燃点**。这是因为闪点是液体开始释放蒸气并形成可燃混合物的温度,而燃点则是液体在被点燃后能够持续燃烧的温度。因此,闪点是一个较低的温度,而燃点则需要更高的温度来维持燃烧。
### 答案解析
根据上述定义和关系,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 **选项A:燃点 > 闪点** 是正确的,因为燃点确实高于闪点。
- 选项B和C都是错误的。
### 生动的例子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做饭,正在加热一锅油。油的闪点可能在某个温度(比如160°C)时,油的蒸气会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物。如果你在这个温度下用火柴点燃油蒸气,可能会看到一瞬间的火焰(这就是闪点)。但是,如果你继续加热油,直到它的燃点(比如200°C),油会持续燃烧,产生稳定的火焰。
### 总结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1c-5cc9-2db4-c00f-1b92f616e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 )27、在常温下,不会发生自热自燃的物质是()。

A.  硝化棉

B.  硫化铁

C.  丙酮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物质的自热自燃特性。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帮助你理解这个知识点。
### 选项分析:
1. **硝化棉(A)**:
- 硝化棉是一种非常易燃的材料,通常用于制作火药和其他爆炸物。在常温下,硝化棉容易发生自热自燃,因为它在氧气的存在下会迅速氧化,释放热量,进而可能导致自燃。
2. **硫化铁(B)**:
- 硫化铁是一种矿物,通常在常温下是相对稳定的。它在常温下不会发生自热自燃,主要是因为其化学性质相对惰性,不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硫化铁在高温或特定条件下可能会与氧气反应,但在常温下是安全的。
3. **丙酮(C)**:
- 丙酮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具有较低的闪点(约为20°C),这意味着它在常温下就容易挥发,并且与空气混合后可能形成可燃气体。因此,丙酮在常温下也是有自燃风险的。
### 正确答案:
根据以上分析,正确答案是 **B: 硫化铁**,因为它在常温下不会发生自热自燃。
### 知识点深入理解:
自热自燃是指物质在没有外部火源的情况下,由于自身的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而引起的燃烧现象。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我们可以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做饭,桌子上放着一堆干燥的木屑。如果你把这些木屑放在一个封闭的容器里,随着时间的推移,木屑可能会因为微生物的分解或氧化反应而产生热量,最终导致自燃。这就是自热自燃的一个例子。
而硫化铁就像是一个“乖孩子”,在常温下它不容易“发脾气”,不会轻易自燃;而硝化棉和丙酮则像是“火药桶”,只要有一点点火星就可能引发大火。
### 总结: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1c-5cc9-7fc8-c00f-1b92f616e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 )28、煤气爆炸是属于下列()爆炸。

A.  物理爆炸

B.  简单分解爆炸

C.  爆炸性混合物爆炸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对爆炸类型的理解,特别是煤气爆炸的性质。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并通过生动的例子帮助你理解。
### 选项分析
1. **A: 物理爆炸**
- 物理爆炸通常是指由于物理变化(如压力、温度变化等)导致的爆炸。例如,气球被过度充气后爆炸,或者锅炉因压力过高而爆炸。这种爆炸与化学反应无关。
2. **B: 简单分解爆炸**
- 简单分解爆炸是指某些化合物在加热或其他条件下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并释放出大量气体和热量。例如,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气,这种反应会产生气体并可能导致爆炸。
3. **C: 爆炸性混合物爆炸**
- 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是指两种或多种物质(通常是气体)混合后,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迅速释放出大量气体和热量,导致爆炸。煤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与空气混合后,如果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就是典型的爆炸性混合物爆炸。
### 正确答案
根据以上分析,煤气爆炸属于 **C: 爆炸性混合物爆炸**。因为煤气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的混合气体在遇到火源时会迅速反应,释放出大量能量,导致爆炸。
###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做饭,打开了煤气灶,但不小心忘记点火。此时,煤气慢慢泄漏到空气中,形成了一个煤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如果你在此时用火柴点燃,瞬间就会发生剧烈的爆炸。这是因为煤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在遇到火源时,发生了快速的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和气体,导致爆炸。
### 总结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1c-5cc9-d6b2-c00f-1b92f616e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 )29、下面()物质燃烧一般不产生火焰。

A.  煤气

B.  焦炭

C.  木材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不同燃料在燃烧时的特性,特别是它们是否会产生火焰。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并深入理解这个知识点。
### 选项分析
1. **A: 煤气**
- 煤气是一种气体燃料,主要成分是甲烷(CH₄)。当煤气燃烧时,会与氧气反应,产生明亮的火焰。煤气的燃烧是典型的气体燃烧,火焰明显。
2. **B: 焦炭**
- 焦炭是煤经过干馏后得到的一种固体燃料,主要用于高温冶炼等工业过程。焦炭的燃烧主要是通过表面反应进行的,燃烧时不会产生明显的火焰,而是以红热的形式发光。焦炭的燃烧过程类似于炭火,虽然它会释放热量,但火焰不明显。
3. **C: 木材**
- 木材在燃烧时会产生明显的火焰。木材中的水分和挥发性物质在加热时会蒸发并燃烧,形成明亮的火焰。因此,木材的燃烧是非常典型的火焰燃烧。
### 正确答案
根据以上分析,答案是 **B: 焦炭**,因为焦炭燃烧时一般不产生明显的火焰。
### 知识点深入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联想一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
- **煤气灶**:当你打开煤气灶时,煤气与空气混合后点燃,会看到蓝色的火焰,这就是煤气燃烧的结果。

- **炭火**:想象一下在户外烧烤时,使用木炭。木炭在燃烧时,表面会发红,但并不会像木材那样产生明亮的火焰。炭火的热量很高,但火焰却不明显。
- **篝火**:在露营时,篝火是用木材点燃的,火焰高高跃起,温暖而明亮,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1c-5cca-29dd-c00f-1b92f616e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 )30、在爆炸性混合气中可燃气浓度处在爆炸上限以上,系统安全性是()。

A.  绝对安全

B.  密闭安全

C.  非常危险

解析:这道题目涉及到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安全性问题,尤其是可燃气体浓度的影响。我们来逐一分析题干和选项。
### 题干解析
题干提到“在爆炸性混合气中可燃气浓度处在爆炸上限以上”,这意味着气体的浓度已经超过了能够引发爆炸的最高浓度。爆炸上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时,混合气体能够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
### 选项分析
- **A: 绝对安全**
这个选项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如果可燃气体浓度超过了爆炸上限,意味着混合气体已经处于一个极其危险的状态,绝对不可能是安全的。
- **B: 密闭安全**
这个选项的意思是说在密闭环境中,虽然可燃气体浓度超过了爆炸上限,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由于缺乏氧气或其他因素,暂时不会引发爆炸。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系统是安全的,因为一旦有氧气进入或其他条件变化,爆炸的风险会急剧增加。
- **C: 非常危险**
这个选项虽然也有一定道理,但它没有准确反映出在密闭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特殊情况。因此,虽然非常危险,但并不完全符合题意。
### 正确答案
根据上述分析,正确答案是 **B: 密闭安全**。虽然可燃气体浓度超过了爆炸上限,但在密闭环境中,可能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使得爆炸不会立即发生。
### 深入理解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房间里有很多蜡烛(代表可燃气体),而且你把窗户和门都关上了(代表密闭环境)。如果你点燃了这些蜡烛,房间里的氧气会被消耗掉,最终可能会导致蜡烛熄灭。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房间里有很多蜡烛(可燃气体),但由于缺乏氧气,房间并不会立刻发生火灾或爆炸。
然而,如果你打开窗户(引入氧气),那么蜡烛就会重新燃烧,甚至可能引发火灾。因此,在密闭环境中,虽然可燃气体浓度超过了安全上限,但由于缺乏氧气等因素,暂时可能不会引发爆炸,这就是“密闭安全”的含义。
### 总结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1c-5cca-7eea-c00f-1b92f616e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 )31、油脂类物质的自燃是由于()反应引起的。

A.  氧化反应

B.  吸附反应

C.  聚合反应

解析:### 解析
1. **油脂的组成**:
油脂主要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常温下通常是液体(如植物油)或固体(如动物脂肪)。
2. **自燃现象**:
自燃是指物质在没有外部火源的情况下,因自身的化学反应而引发燃烧。油脂类物质的自燃通常是由于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3. **氧化反应**:
在油脂的自燃过程中,氧化反应是主要的化学反应。油脂在高温或与空气接触的情况下,氧气会与油脂中的碳氢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热量。这个热量可能会导致油脂的温度进一步升高,形成一个正反馈循环,最终导致自燃。
###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用油炸食物。油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如果油温过高,油中的脂肪酸就会开始与氧气反应,产生热量和烟雾。如果这个过程没有被及时控制(比如油温过高或有杂质),油就可能会突然自燃,产生火焰。
另一个例子是,想象你在户外露营,使用了一些植物油来烹饪食物。如果你把剩下的油倒在了干燥的树叶上,树叶可能会吸附油脂。随着时间的推移,树叶和油脂的接触会导致氧化反应加速,最终可能会引发火灾。
### 其他选项的分析
- **B: 吸附反应**:吸附反应是指分子或离子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过程,这与油脂的自燃没有直接关系。

- **C: 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是指小分子结合形成大分子的过程,这在油脂自燃中也不是主要机制。
### 总结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1c-5cca-d2da-c00f-1b92f616e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 )32、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是()参数划分的。

A.  闪点

B.  自燃点

C.  爆炸下限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参数的划分。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并深入理解每个概念。
### 选项解析:
1. **闪点 (Flash Point)**:
- **定义**:闪点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液体表面产生的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后,能够被点燃的最低温度。换句话说,闪点是液体开始释放足够蒸气以形成可燃混合物的温度。
- **重要性**:闪点是评估液体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液体越容易在常温下形成可燃蒸气,从而增加火灾风险。
- **例子**:比如,汽油的闪点大约在-40°C,这意味着在非常低的温度下,汽油就可能释放出可燃蒸气,容易引发火灾。
2. **自燃点 (Autoignition Temperature)**:
- **定义**:自燃点是指在没有外部火源的情况下,物质能够自行点燃的最低温度。
- **重要性**:虽然自燃点也与火灾危险性有关,但它主要关注的是物质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而不是在常温下的易燃性。
- **例子**:例如,某些油脂的自燃点可能在200°C以上,这意味着在高温环境下,它们可能会自行点燃,但在常温下则不容易引发火灾。
3. **爆炸下限 (Lower Explosive Limit, LEL)**:
- **定义**:爆炸下限是指在空气中,某种气体或蒸气的浓度达到最低限度时,能够发生爆炸的条件。
- **重要性**:爆炸下限主要用于气体的安全评估,而不是液体。它与液体的闪点没有直接关系。
- **例子**:例如,某些气体的爆炸下限可能在5%浓度时,这意味着当气体浓度低于这个值时,不会发生爆炸。
### 正确答案的选择:
根据以上分析,**闪点**是评估易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关键参数,因此正确答案是 **A:闪点**。
### 深入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可以想象一下在厨房里烹饪的场景。假设你正在用油煎炸食物:
- 如果你使用的油的闪点很低(比如说是某种易燃的植物油),那么在加热过程中,油可能会在较低的温度下释放出可燃蒸气。如果这个蒸气接触到明火(比如炉灶的火焰),就可能引发火灾。

- 相反,如果你使用的是闪点较高的油(比如某些高温油),即使在高温下,它也不容易释放出可燃蒸气,因此相对安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1c-5ccb-2a1c-c00f-1b92f616e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 )33、在含有可燃气体、液体的设备若可能有硫化铁存在时,打开之前应采取()措施防止硫化铁白燃而引起火灾爆炸。

A.  防止硫化铁产生

B.  加强设备密闭性

C.  设备温度降至常温

解析:这道题目涉及到化学安全和设备操作的知识,特别是在处理可燃气体和液体时,如何防止潜在的火灾和爆炸风险。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并深入理解这个知识点。
### 题干解析
题干提到的“硫化铁”是一种化合物,通常在某些工业环境中会出现,尤其是在处理含硫的物质时。硫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可能会发生白燃,即在氧气的作用下燃烧,释放出热量和有害气体,从而引发火灾或爆炸。
### 选项分析
- **A: 防止硫化铁产生**
- 这个选项看似合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完全防止硫化铁的产生可能并不现实,尤其是在某些化学反应中。因此,这个选项并不是最佳选择。
- **B: 加强设备密闭性**
- 加强设备的密闭性是一个重要的安全措施,可以防止可燃气体的泄漏,但它并不能直接防止硫化铁的白燃。因此,这个选项虽然有助于安全,但并不是针对硫化铁白燃的直接措施。
- **C: 设备温度降至常温**
- 这是正确的答案。将设备温度降至常温可以有效防止硫化铁的白燃,因为高温是引发化学反应和燃烧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降低温度,可以降低反应的活性,从而减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 知识点深入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联想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1. **火锅与油锅的温度控制**:
- 想象一下你在家里做火锅,如果锅里的水温过高,可能会导致汤料溅出,甚至引发火灾。同样地,在工业设备中,控制温度是防止意外发生的关键。
2. **冰箱的冷藏原理**:
- 冰箱通过降低内部温度来保持食物的新鲜。类似地,在处理化学物质时,降低温度可以减缓反应速度,从而降低危险。
3. **灭火器的使用**:
- 当火灾发生时,使用灭火器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要迅速降低火源的温度,才能有效扑灭火焰。这个原理在处理硫化铁时同样适用。
### 总结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1c-5ccb-82fd-c00f-1b92f616ec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