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8:00-9:00;17:00-18:00
B、 5:00-6:00;18:00-19:00
答案:A
解析:
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单选题。
题目是关于内辐射探伤作业的时间安排,目的是为了避免与人员出入CISS(假设这是一个特定的区域或设施)的高峰期发生冲突。题目要求我们选择辐射源不得在哪些时间段进出CISS基地。
首先,我们来看选项A:8:00-9:00和17:00-18:00。这两个时间段通常被认为是工作日的上下班高峰期,因为很多人会在早上8点到9点之间上班,然后在下午5点到6点之间下班。因此,如果辐射源在这两个时间段进出CISS基地,可能会与大量人员出入产生冲突。
接下来是选项B:5:00-6:00和18:00-19:00。这两个时间段相对较为特殊。5:00-6:00可能是早晨的较早时间,可能不是大多数人的上班时间,而18:00-19:00则是晚上的时间,通常不是下班高峰期。但是,由于题目没有提供具体的CISS基地的工作时间表,我们无法确定这两个时间段是否真的避免了与人员出入的高峰期冲突。
现在,让我们用一些生动的例子来帮助理解。想象一下,你是一个工厂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安排辐射探伤作业。你不想在员工上下班的高峰时间进行这项作业,因为这可能会引起混乱,甚至可能对员工的安全构成威胁。因此,你会选择在员工不太可能在这个时间段内的时间进行辐射探伤作业。
基于这个逻辑,选项A中的时间段(8:00-9:00和17:00-18:00)更符合避免高峰期的要求,因为它们与大多数人的工作时间相吻合。所以,正确答案是A。
A、 8:00-9:00;17:00-18:00
B、 5:00-6:00;18:00-19:00
答案:A
解析:
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单选题。
题目是关于内辐射探伤作业的时间安排,目的是为了避免与人员出入CISS(假设这是一个特定的区域或设施)的高峰期发生冲突。题目要求我们选择辐射源不得在哪些时间段进出CISS基地。
首先,我们来看选项A:8:00-9:00和17:00-18:00。这两个时间段通常被认为是工作日的上下班高峰期,因为很多人会在早上8点到9点之间上班,然后在下午5点到6点之间下班。因此,如果辐射源在这两个时间段进出CISS基地,可能会与大量人员出入产生冲突。
接下来是选项B:5:00-6:00和18:00-19:00。这两个时间段相对较为特殊。5:00-6:00可能是早晨的较早时间,可能不是大多数人的上班时间,而18:00-19:00则是晚上的时间,通常不是下班高峰期。但是,由于题目没有提供具体的CISS基地的工作时间表,我们无法确定这两个时间段是否真的避免了与人员出入的高峰期冲突。
现在,让我们用一些生动的例子来帮助理解。想象一下,你是一个工厂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安排辐射探伤作业。你不想在员工上下班的高峰时间进行这项作业,因为这可能会引起混乱,甚至可能对员工的安全构成威胁。因此,你会选择在员工不太可能在这个时间段内的时间进行辐射探伤作业。
基于这个逻辑,选项A中的时间段(8:00-9:00和17:00-18:00)更符合避免高峰期的要求,因为它们与大多数人的工作时间相吻合。所以,正确答案是A。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 解析
**压力管道的定义**:压力管道是指在一定压力下输送流体的管道系统,常见于工业、化工、能源等领域。由于其承载高压流体,安全性至关重要。
**停用或报废的必要性**:当压力管道不再使用或达到报废标准时,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这是因为:
1. **安全隐患**:停用或报废的压力管道可能会因为腐蚀、老化等原因导致泄漏或爆炸,给周围环境和人员带来危险。
2. **法律法规**: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压力管道的管理有严格的法律法规,要求使用单位在停用或报废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保护公众安全和环境。
###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你家里有一根老旧的水管,已经使用了很多年,表面有锈迹,时不时会滴水。如果你决定不再使用这根水管,但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比如拆除或封堵,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管可能会因为压力变化而破裂,导致水漫金山,甚至影响到邻居的家。这种情况就像是停用的压力管道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 联想
我们可以把压力管道比作一个“气球”。当气球充满空气时,它是安全的,但如果气球被放置在阳光下,或者被尖锐物体刺破,就会发生意外。同样,压力管道在停用或报废后,如果不采取措施,可能会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出现问题。
### 总结
A. 全面负责
B. 负责监督检查
C. 负责日常检查
D. 负责指挥作业
解析:这道题目涉及到《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特别是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职责。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并深入理解这个知识点。
### 题干解析
题干提到的是“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根据《安全生产法》,主要负责人是指企业或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他们在安全生产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 选项分析
- **A: 全面负责**
- 这个选项是正确的。根据《安全生产法》,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有全面责任。这意味着他们需要对所有安全生产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单位的安全生产措施得以落实。
- **B: 负责监督检查**
- 这个选项虽然也涉及到主要负责人的职责,但它并不全面。监督检查是主要负责人的一部分工作,但并不是全部责任。
- **C: 负责日常检查**
- 这个选项同样不够全面。日常检查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部分,但主要负责人不仅仅局限于日常检查,他们还需要制定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措施。
- **D: 负责指挥作业**
- 这个选项强调的是指挥作业的责任,虽然主要负责人需要对作业进行指导,但这并不是他们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全面责任。
### 知识点总结
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有“全面负责”的职责。这意味着他们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包括制定安全生产计划、落实安全生产措施、组织安全培训、进行安全检查等。
### 生动例子
想象一下,一个大型建筑工地的项目经理(主要负责人)。他不仅要确保工人们在施工时佩戴安全帽、使用安全带,还要制定整个工地的安全生产计划,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检查施工设备的安全性,确保所有的安全规章制度都得到遵守。如果发生了安全事故,项目经理将承担主要责任,因为他对整个工地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负责”的。
A. 不得使用
B. 经主管部门同意的可以使用
C. 经主管领导同意的可以使用
解析:这道题目涉及到生产经营单位在使用工艺和设备时的安全规定,特别是关于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使用的设备。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并帮助你理解这个知识点。
### 题干解析
题干提到“生产经营单位()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这里的关键点是“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使用”,这意味着这些工艺和设备被认为是对生产安全构成威胁的。
### 选项分析
- **A: 不得使用**
这个选项直接表明,生产经营单位不能使用那些被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的工艺和设备。这是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因为使用这些设备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危害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营。
- **B: 经主管部门同意的可以使用**
这个选项暗示如果有主管部门的同意,就可以使用这些被禁止的设备。然而,既然国家已经明令淘汰和禁止,主管部门的同意也无法改变这些设备的危险性,因此这个选项是不合理的。
- **C: 经主管领导同意的可以使用**
这个选项与B类似,强调了主管领导的同意。然而,安全生产的原则是绝对的,不能因为某个领导的同意而忽视国家的法律法规。
### 正确答案
因此,正确答案是 **A: 不得使用**。这不仅是法律的要求,也是保护员工安全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必要措施。
### 深入理解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联想一个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一家工厂工作,这家工厂使用一种老旧的机器来生产产品。这个机器在过去曾经非常流行,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安全标准的提高,国家已经明令淘汰这种机器,因为它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比如容易发生火灾或机械故障。
如果工厂继续使用这个机器,可能会导致工人受伤,甚至发生更严重的事故。为了保护工人的安全和公司的声誉,工厂管理层必须遵循国家的规定,停止使用这个机器。即使有个别领导认为可以继续使用,但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来看,这都是不可接受的。
### 总结
A. 作业单位
B. 生产车间(装置)操作人员和作业单位人员共同
C. 监护人员
D. 作业人员
解析:
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首先,题目是关于工业安全操作规程的,具体涉及到盲板抽堵作业的标识和确认流程。
题干描述的是在进行盲板抽堵作业时,需要对每个盲板进行标识,并且标牌编号要与图上的编号一致,同时需要有人逐个确认并记录。
现在,我们来逐个分析选项:
A: 作业单位
这个选项指的是执行作业的团队或单位。虽然作业单位负责整个作业的执行,但题干中强调的是确认和记录的具体操作,所以这个选项可能不是最佳答案。
B: 生产车间(装置)操作人员和作业单位人员共同
这个选项提到了操作人员和作业单位人员共同参与。这符合题干中的要求,因为作业的执行和确认通常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和协作。这个选项看起来是正确的。
C: 监护人员
监护人员通常负责监督作业的安全进行,但题干中提到的确认和记录工作可能不仅仅是监护人员的职责。
D: 作业人员
作业人员负责执行具体的作业任务,但题干中提到的确认和记录工作可能需要更广泛的参与。
通过以上分析,选项B“生产车间(装置)操作人员和作业单位人员共同”最符合题干的要求,因为它强调了作业执行和确认过程中的多方面参与。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
想象一下,在一个化工厂中,有一个复杂的管道系统,需要进行盲板抽堵作业以进行维修。作业单位负责整个维修过程,包括操作人员和监护人员。在作业开始前,操作人员会按照图上的编号对每个盲板进行标识,并设置标牌。然后,操作人员和监护人员共同检查每个盲板的标牌编号是否与图上的编号一致,并记录下来。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作业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所以,正确答案是B。
A. 事故发生的地点和类型
B. 报警者的姓名
C. 人员伤亡的数量,受伤的状况和类型
D. 着火的化学品类型,泄漏的化学品种类,如果发生液体液漏或者气体泄漏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 1. **理解LD50和LC50**
- **LD50(致死剂量50)**:这是一个衡量物质毒性的指标,表示在实验中,给定剂量的物质能够导致50%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单位是mg/kg,表示每千克体重所需的毒性物质的毫克数。LD50值越小,表示物质的毒性越强。
- **LC50(致死浓度50)**: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空气中某种物质的浓度能够导致50%实验动物死亡的浓度。单位是mg/l,表示每升空气中所含的毒性物质的毫克数。
### 2. **题干分析**
题干中提到的条件是:
- **经口固体LD50≤200mg/kg**
- **粉尘、烟雾吸入LC50≤50mg/l**
根据毒性物质的标准,LD50≤200mg/kg通常被认为是“有毒”的物质,而LC50≤50mg/l则是“极毒”的物质。因此,题干中的描述并不完全符合毒性物质的定义。
### 3. **判断题的答案**
根据上述分析,题干中的定义并不准确,因此答案是 **B:错误**。
### 4. **生动的例子**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准备做一顿美味的晚餐。你有两种调料:一种是盐,另一种是某种强烈的化学物质(比如某种农药)。盐的LD50大约是3000mg/kg,而那种化学物质的LD50可能只有50mg/kg。
- **盐**:即使你不小心吃了很多盐,可能只会感到口渴或不适,但不会致命。
- **化学物质**:如果你误食了少量,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中毒,甚至死亡。
A. 能量隔离
B. 预先吹扫排空
C. 个人防护用品
D. 合格的安全监护
解析:### A: 能量隔离
**解析**:能量隔离是指在进行维护或检修工作时,确保所有能量源(如电力、气体、液体等)被切断或隔离,以防止意外启动或释放能量。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安全措施,尤其是在工业环境中。
**例子**:想象一下,一个工人在工厂里修理一台机器。如果没有进行能量隔离,机器可能会在他工作时意外启动,导致严重的伤害。因此,工人在开始工作前,必须确保机器的电源被切断,并且有明确的标识。
### B: 预先吹扫排空
**解析**:预先吹扫排空是指在处理有害物质之前,先将容器或管道中的有害气体或液体排空,以降低风险。这可以防止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泄漏或爆炸。
**例子**:想象一个化学实验室,研究人员在处理某种易燃化学品之前,先用惰性气体(如氮气)将反应器内的空气排空。这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氧气与化学品反应,降低爆炸的风险。
### C: 个人防护用品
**解析**:个人防护用品(PPE)是指在接触有害物质时,工作人员需要穿戴的保护装备,如手套、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这些装备可以有效减少有害物质对人体的直接接触。
**例子**:想象一个农民在喷洒农药时,他穿上了防护服、手套和口罩。这些个人防护用品可以保护他免受农药的伤害,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有害气体。
### D: 合格的安全监护
**解析**:合格的安全监护是指在进行有害物质操作时,必须有经过培训的安全监护人员在场,确保所有操作符合安全标准,并能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
**例子**:在一个大型化工厂中,安全监护人员会在现场监督工人的操作,确保他们遵循安全规程。如果发生意外,安全监护人员能够迅速采取措施,保护工人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 总结
接触有害物质的安全措施是保障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能量隔离、预先吹扫排空、个人防护用品和合格的安全监护都是不可或缺的措施。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这道题的核心在于理解化学品的危害及其控制方法。我们来逐步分析这个判断题。
### 题干解析
题干提到“生产过程中若没有燃烧、爆炸、有毒物质,就失去了火灾、爆炸、中毒的基础”,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那些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的化学品,那么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相关的危险和事故。
### 选项分析
- **A: 正确**:这个选项认为不使用危险化学品是控制和预防危害的最佳方法。
- **B: 错误**:这个选项则认为即使不使用这些化学品,仍然可能存在其他的危险。
### 正确答案
选择 **A** 是正确的。因为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完全不使用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的化学品,那么就从根本上消除了这些化学品可能引发的火灾、爆炸和中毒的风险。
### 深入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来联想。
#### 例子1:厨房的油烟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做饭。如果你使用的是普通的食用油,虽然有可能会产生油烟,但如果你不使用油,或者使用的是不易燃的材料(比如水煮),那么就不会有油烟引起的火灾风险。这就类似于不使用易燃化学品,能够有效避免火灾的发生。
#### 例子2:化学实验室
在化学实验室中,许多实验需要使用危险化学品,比如强酸、强碱或易燃溶剂。如果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选择不使用这些危险化学品,而是使用安全性更高的替代品(比如水溶液),那么就可以大大降低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的风险。
### 总结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 氨与矿物润滑油的相溶性
1. **氨的性质**:
- 氨(NH₃)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它在水中溶解性很好,但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较差。
- 氨是一种极性分子,具有较强的氢键能力。
2. **矿物润滑油的性质**:
- 矿物润滑油通常是由石油提炼而来的,主要成分是烃类化合物,属于非极性物质。
- 矿物润滑油的分子结构相对较大,且大多数是非极性分子,缺乏极性基团。
3. **相溶性原则**:
- 一般来说,极性物质与极性物质相溶,非极性物质与非极性物质相溶。这个原则可以用“相似相溶”来概括。
- 由于氨是极性物质,而矿物润滑油是非极性物质,因此它们之间的相溶性较差。
###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做沙拉,准备将油和醋混合。油是非极性的,而醋是极性的。你会发现,油和醋混合在一起后,油会漂浮在醋的上面,无法完全融合。这就像氨和矿物润滑油一样,氨无法与矿物润滑油很好地混合。
再想象一下,如果你把水和糖混合,糖会完全溶解在水中,因为它们都是极性的。这说明了极性物质之间的良好相溶性。
### 结论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
当然,我会尽力帮助你理解这个知识点。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这个判断题。题干说的是“现场发生化学品泄漏,只要撤离到最近的集合点就可以了。”这个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所以答案是B,错误。
现在,让我们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来深入理解这个知识点。想象一下,一个工厂发生了化学品泄漏。如果工人只是简单地撤离到最近的集合点,可能会有几个问题:
1. **风向问题**:化学品可能会随着风向扩散。如果工人没有考虑到风向,他们可能会被泄漏的化学品吹向更危险的地方。
2. **泄漏范围**:化学品泄漏可能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点。如果工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可能没有避开泄漏的边缘区域。
3. **安全措施**:撤离时,工人可能需要采取额外的安全措施,比如穿戴防护服、使用防毒面具等。如果他们没有这样做,可能会受到化学品的伤害。
举个例子,如果工厂发生的是氨气泄漏,氨气比空气轻,会向上扩散。如果工人只是简单地跑到最近的集合点,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正走在氨气云下面,这可能会导致吸入氨气,造成呼吸道伤害。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在撤离时,工人应该:
- **了解风向**:确定泄漏物质的风向,并选择逆风方向撤离。
- **评估泄漏范围**:尽量避开泄漏区域,不要仅仅因为距离近就选择撤离点。
- **采取防护措施**:在撤离过程中,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