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比武竞赛
>
知识竞赛试题库(800道)
搜索
知识竞赛试题库(800道)
题目内容
(
判断题
)
( )33、气体混合物中可燃气体浓度处在上限以上,系统是绝对安全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这道判断题的题干是关于气体混合物中可燃气体浓度的安全性问题。我们来逐步分析这个问题。
### 题干解析
题干提到“气体混合物中可燃气体浓度处在上限以上”,这里的“上限”通常指的是可燃气体的爆炸下限(LEL)和上限(UEL)。可燃气体的浓度在这两个限值之间时,才有可能发生燃烧或爆炸。
- **爆炸下限(LEL)**:这是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能够形成可燃混合物的最低浓度。如果浓度低于这个值,混合物就不会燃烧。
- **爆炸上限(UEL)**:这是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能够形成可燃混合物的最高浓度。如果浓度高于这个值,虽然有可燃气体,但由于氧气不足,混合物也不会燃烧。
### 结论
根据题干的描述,如果可燃气体的浓度处在上限以上,意味着浓度已经超过了可燃气体的上限(UEL)。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气体浓度很高,但由于氧气不足,混合物不会燃烧,因此在理论上看似“安全”。然而,实际上,这种状态并不绝对安全,因为:
1. **气体泄漏**:如果有其他可燃气体泄漏,可能会导致浓度下降到可燃范围内,从而引发燃烧或爆炸。
2. **环境变化**:温度、压力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气体的行为,导致意外的安全隐患。
3. **设备故障**:设备的故障或操作失误可能导致气体浓度的变化,从而引发危险。
因此,答案是 **B:错误**。因为即使可燃气体浓度处在上限以上,系统仍然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做饭,使用的是液化气(如丙烷或丁烷)。如果你打开了气罐,但没有点火,气体会在空气中扩散。如果气体浓度在某个地方达到了上限以上,虽然不会燃烧,但如果你不小心让气体泄漏到一个封闭的空间,或者有火源出现,那就可能引发爆炸。
再比如,想象一个气球里充满了氢气。氢气的浓度如果超过了上限,气球虽然不会立刻爆炸,但如果气球破裂,周围的氧气和氢气混合在一起,就可能引发剧烈的燃烧。
### 总结

Scan me!
知识竞赛试题库(800道)
( )34、有机过氧化物受外来撞击或摩擦时,很容易引起燃烧爆炸,因此对这类物质在搬运时要轻拿轻放,切忌摔、碰、拖、拉、抛、掷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a1-9e43-5dd2-c015-900268486b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 )35、气体混合物中可燃气体浓度处在爆炸范围内,只要遇到点火源系统就会发生爆炸。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a1-9e43-a438-c015-900268486b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 )36、潮湿的木屑、干草、饲料、鱼粉等物质长期堆积在一起,当通风不良时也会发生自燃。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a1-9e43-e822-c015-900268486b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 )37、可燃物和氧反应的能力越强,燃烧速度越快。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a1-9e44-2c02-c015-900268486b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 )38、物质的爆炸下限越低,泄漏后越易达到爆炸浓度,因而危险性就越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a1-9e44-705e-c015-900268486b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 )39、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点火后使火焰蔓延的最低浓度,称为该可燃气体的爆炸上限。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a1-9e44-b395-c015-900268486b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 )40、乙炔在0.14MPa压力下,温度为173℃能发生分解爆炸,当压力增加分解爆炸的温度也增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a1-9e44-f7ec-c015-900268486b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 )41、毒物是指较小剂量就能引起生物体损害的那些化学物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a1-9e45-3a15-c015-900268486b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 )42、生产中毒物进入人体内的最重要途径是消化道。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a1-9e45-7c37-c015-900268486b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 )43、氯氟烃进人大气会破坏同温层的臭氧,臭氧减少导致地面接收的紫外线辐射量增加,从而导致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大量增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a1-9e45-c04a-c015-900268486b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比武竞赛
>
知识竞赛试题库(800道)
题目内容
(
判断题
)
手机预览
Scan me!
知识竞赛试题库(800道)

( )33、气体混合物中可燃气体浓度处在上限以上,系统是绝对安全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这道判断题的题干是关于气体混合物中可燃气体浓度的安全性问题。我们来逐步分析这个问题。
### 题干解析
题干提到“气体混合物中可燃气体浓度处在上限以上”,这里的“上限”通常指的是可燃气体的爆炸下限(LEL)和上限(UEL)。可燃气体的浓度在这两个限值之间时,才有可能发生燃烧或爆炸。
- **爆炸下限(LEL)**:这是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能够形成可燃混合物的最低浓度。如果浓度低于这个值,混合物就不会燃烧。
- **爆炸上限(UEL)**:这是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能够形成可燃混合物的最高浓度。如果浓度高于这个值,虽然有可燃气体,但由于氧气不足,混合物也不会燃烧。
### 结论
根据题干的描述,如果可燃气体的浓度处在上限以上,意味着浓度已经超过了可燃气体的上限(UEL)。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气体浓度很高,但由于氧气不足,混合物不会燃烧,因此在理论上看似“安全”。然而,实际上,这种状态并不绝对安全,因为:
1. **气体泄漏**:如果有其他可燃气体泄漏,可能会导致浓度下降到可燃范围内,从而引发燃烧或爆炸。
2. **环境变化**:温度、压力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气体的行为,导致意外的安全隐患。
3. **设备故障**:设备的故障或操作失误可能导致气体浓度的变化,从而引发危险。
因此,答案是 **B:错误**。因为即使可燃气体浓度处在上限以上,系统仍然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做饭,使用的是液化气(如丙烷或丁烷)。如果你打开了气罐,但没有点火,气体会在空气中扩散。如果气体浓度在某个地方达到了上限以上,虽然不会燃烧,但如果你不小心让气体泄漏到一个封闭的空间,或者有火源出现,那就可能引发爆炸。
再比如,想象一个气球里充满了氢气。氢气的浓度如果超过了上限,气球虽然不会立刻爆炸,但如果气球破裂,周围的氧气和氢气混合在一起,就可能引发剧烈的燃烧。
### 总结

Scan me!
知识竞赛试题库(800道)
相关题目
( )34、有机过氧化物受外来撞击或摩擦时,很容易引起燃烧爆炸,因此对这类物质在搬运时要轻拿轻放,切忌摔、碰、拖、拉、抛、掷等。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这道判断题的题干提到有机过氧化物在受到外来撞击或摩擦时容易引起燃烧爆炸,因此在搬运时需要小心轻放。我们来逐步分析这个知识点。
### 有机过氧化物的特性
1. **化学结构**:有机过氧化物是一类含有过氧基(-O-O-)的有机化合物。这个过氧基是非常不稳定的,容易分解,释放出氧气,并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
2. **反应性**:有机过氧化物的反应性很强,尤其是在高温、撞击或摩擦的情况下。它们可能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导致火灾或爆炸。
### 安全搬运的必要性
由于有机过氧化物的这些特性,在搬运时需要特别小心。以下是一些生动的例子来帮助理解:
- **想象一个气球**:如果你用力挤压一个充满气的气球,它可能会爆炸。同样地,过氧化物在受到撞击或摩擦时也会“爆炸”,而不是像气球那样只是放气。这个比喻可以帮助你理解为什么要轻拿轻放。
- **搬运易碎物品**:就像搬运易碎的玻璃器皿一样,我们需要小心翼翼,避免摔碰。对于有机过氧化物,任何不小心的动作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 结论
因此,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有机过氧化物确实在受到外来撞击或摩擦时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所以在搬运时必须小心轻放,避免摔、碰、拖、拉、抛、掷等行为。
### 答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a1-9e43-5dd2-c015-900268486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 )35、气体混合物中可燃气体浓度处在爆炸范围内,只要遇到点火源系统就会发生爆炸。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 知识点解析
**气体混合物**:气体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可燃气体包括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氢气、丙烷等。
**爆炸范围**:每种可燃气体都有一个特定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范围)。这个范围通常由下限(LEL)和上限(UEL)组成。只有当可燃气体的浓度在这个范围内时,才有可能发生爆炸。
- **下限(LEL)**:气体浓度低于这个值时,混合物太稀薄,无法支持燃烧。
- **上限(UEL)**:气体浓度高于这个值时,混合物太浓厚,同样无法支持燃烧。
**点火源**:点火源可以是火焰、电火花、热表面等任何能够引发燃烧的东西。
### 例子帮助理解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做饭,打开了天然气灶具。此时,如果天然气泄漏,厨房里的空气中就会有天然气的浓度增加。如果这个浓度达到了爆炸范围(即在LEL和UEL之间),那么只要有一个小火花,比如你打开电器时产生的火花,或者一个点燃的火柴,就可能引发爆炸。
再举一个例子,想象一个工厂的储气罐,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泄漏,气体浓度逐渐升高。当浓度达到爆炸范围时,任何一点火源(如机器运转时产生的热量)都可能引发一场灾难性的爆炸。
### 总结
因此,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在气体混合物中,只要可燃气体浓度处于爆炸范围内,遇到点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强调了在处理可燃气体时,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安全措施的重要性,以防止气体浓度达到危险水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a1-9e43-a438-c015-900268486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 )36、潮湿的木屑、干草、饲料、鱼粉等物质长期堆积在一起,当通风不良时也会发生自燃。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 自燃的原理
自燃是指某些物质在没有外部火源的情况下,由于自身的化学反应或生物分解而产生足够的热量,导致温度升高,最终引发燃烧。对于潮湿的木屑、干草、饲料、鱼粉等有机物质来说,它们在堆积时,尤其是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容易发生自燃。
### 为什么会自燃?
1. **堆积的热量**:当这些有机物质堆积在一起时,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会释放热量。如果通风不良,热量就无法散发出去,导致温度逐渐升高。
2. **氧气的缺乏**: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氧气的供应不足,微生物的分解速度减慢,但在某些情况下,堆积物内部的温度仍然会升高,达到自燃的临界点。
3. **化学反应**:某些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热量,进一步加剧温度的上升。
###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家里堆放了一些干草和木屑,放在一个封闭的角落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物质开始腐烂,微生物在里面“开派对”,不断分解这些有机物。由于缺乏氧气,热量无法散发出去,温度逐渐升高。最终,可能会达到一个临界点,导致自燃。
再比如,农田里如果农作物的残余物(如稻草)没有及时处理,堆积在一起,尤其是在潮湿的天气条件下,也可能会因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而自燃,造成火灾。
### 结论
因此,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潮湿的木屑、干草、饲料、鱼粉等物质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确实有可能发生自燃。这提醒我们在处理这些有机物质时,要注意通风和适当的存放方式,以防止潜在的火灾风险。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a1-9e43-e822-c015-900268486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 )37、可燃物和氧反应的能力越强,燃烧速度越快。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这道判断题的题干是:“可燃物和氧反应的能力越强,燃烧速度越快。”我们需要分析这个说法的正确性。
### 解析
首先,我们来理解几个关键概念:
1. **可燃物**:指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并释放热量的物质,比如木材、煤炭、汽油等。
2. **氧气**:是支持燃烧的气体,通常是空气中的氧气。
3. **燃烧速度**:指可燃物与氧气反应的快慢程度,通常用燃烧的速率来衡量。
根据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应,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的性质、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可燃物和氧气反应的能力越强,意味着它们之间的反应越容易发生,反应速率也就越快。
### 举个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野外生火。你用干燥的树枝(可燃物)和氧气(空气)来点火。如果你用的是湿树枝,燃烧会很慢,甚至可能无法点燃。而如果你用的是干燥的树枝,火焰会迅速蔓延,燃烧速度很快。这是因为干燥的树枝与氧气的反应能力更强。
再比如,汽油和木材的燃烧速度也有很大差异。汽油是一种挥发性很强的液体,容易与氧气反应,因此它的燃烧速度非常快。而木材则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开始燃烧,反应速度相对较慢。
### 结论
因此,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可燃物和氧反应的能力越强,燃烧速度越快。所以,答案是 **A:正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a1-9e44-2c02-c015-900268486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 )38、物质的爆炸下限越低,泄漏后越易达到爆炸浓度,因而危险性就越大。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 爆炸下限的定义
爆炸下限(Lower Explosive Limit, LEL)是指在空气中,某种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后,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换句话说,只有当可燃物质的浓度达到或超过这个下限时,才有可能发生爆炸。
### 题干分析
题干中提到“物质的爆炸下限越低,泄漏后越易达到爆炸浓度,因而危险性就越大。”我们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来理解:
1. **爆炸下限越低**:这意味着在空气中,某种物质的可燃浓度较低就能引发爆炸。例如,甲烷的爆炸下限大约是5%(体积比),而氢气的爆炸下限则低至4%。这意味着氢气在空气中只需要4%的浓度就能引发爆炸,而甲烷则需要5%。
2. **泄漏后越易达到爆炸浓度**:如果某种物质的爆炸下限较低,泄漏后在空气中达到这个浓度的可能性就更高。比如,如果氢气泄漏到空气中,由于其爆炸下限低,稍微的泄漏就可能迅速达到爆炸浓度,从而引发危险。
### 结论
因此,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物质的爆炸下限越低,泄漏后越容易达到爆炸浓度,因而其危险性就越大。
###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厨房里做饭,打开了一个装有氢气的气罐。氢气的爆炸下限非常低,假设你不小心让气罐泄漏,厨房里的空气中很快就会有足够的氢气浓度达到爆炸下限。这就像是点燃了一根火柴,瞬间可能引发一场大火。而如果你在同样的情况下使用的是甲烷,虽然也有危险,但由于甲烷的爆炸下限稍高,可能需要更多的泄漏量才能达到爆炸浓度。
### 总结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a1-9e44-705e-c015-900268486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 )39、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点火后使火焰蔓延的最低浓度,称为该可燃气体的爆炸上限。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 1. 定义概念
- **爆炸下限(LEL, Lower Explosive Limit)**:这是指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中,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如果浓度低于这个值,混合物就不会发生爆炸。
- **爆炸上限(UEL, Upper Explosive Limit)**:这是指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中,能够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如果浓度高于这个值,混合物同样不会发生爆炸。
### 2. 题干分析
题干中提到“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点火后使火焰蔓延的最低浓度”,这实际上是指“爆炸下限”,而不是“爆炸上限”。因此,题干的表述是错误的。
### 3.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做饭,使用的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如果你打开燃气灶,但没有点火,空气中会有一定浓度的天然气。假设这个浓度低于爆炸下限,那么即使有火源,气体也不会爆炸,因为浓度不足。
反之,如果你把燃气灶打开,浓度逐渐增加,直到达到爆炸下限时,火焰就会蔓延,可能导致爆炸。如果你继续增加浓度,直到达到爆炸上限,虽然混合物的浓度很高,但由于氧气不足,火焰也不会蔓延。
### 4. 总结
因此,题目的答案是 **B:错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点火后使火焰蔓延的最低浓度是“爆炸下限”,而不是“爆炸上限”。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对于安全处理可燃气体非常重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a1-9e44-b395-c015-900268486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 )40、乙炔在0.14MPa压力下,温度为173℃能发生分解爆炸,当压力增加分解爆炸的温度也增加。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这道题目涉及到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别是关于乙炔(C₂H₂)的分解反应。我们来逐步分析这个问题。
### 乙炔的分解反应
乙炔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如高温、高压)会发生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的过程可以表示为:
\[ 2C_2H_2 \rightarrow 4C + H_2 \]
在这个反应中,乙炔分解成碳和氢气。分解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意味着在反应过程中会释放热量。
### 压力与温度的关系
根据热力学的原理,压力和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在封闭系统中,增加压力会导致气体的温度升高。这是因为气体分子在高压下的碰撞频率增加,从而使得分子运动的能量增加。
然而,在乙炔的分解反应中,虽然增加压力可能会影响反应的速率和反应平衡,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分解爆炸的温度会随之增加。实际上,乙炔的分解温度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而不是单纯由压力决定的。
### 题目分析
题干中提到“当压力增加分解爆炸的温度也增加”,这并不准确。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压力的增加可能会影响反应的速率,但并不意味着分解的温度会随之增加。因此,题目的答案是 **B:错误**。
### 生动的例子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想象一下,你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房间里有一个气球。随着你不断向气球里充气(增加压力),气球的表面会变得越来越紧绷。虽然气球内的气体压力增加,但气球的破裂温度并不会因为压力的增加而提高。气球的材料有其特定的耐热和耐压极限,超过这个极限,气球就会破裂。
同样,乙炔的分解反应也有其特定的分解温度,增加压力并不会改变这一点。
### 总结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a1-9e44-f7ec-c015-900268486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 )41、毒物是指较小剂量就能引起生物体损害的那些化学物质。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这道判断题的题干是关于“毒物”的定义。我们来逐步分析这个概念。
### 1. 毒物的定义
毒物通常是指那些即使在较小剂量下也能对生物体造成损害的化学物质。这个定义强调了两个关键点:
- **剂量**:毒物的危害性与其剂量密切相关。即使是一些常见物质,在高剂量下也可能变得有毒。
- **生物体的损害**:毒物的作用是对生物体造成伤害,这种伤害可以是急性的(短时间内发生)或慢性的(长期影响)。
### 2. 正确与错误的判断
根据上述定义,题干中的说法“毒物是指较小剂量就能引起生物体损害的那些化学物质”是正确的。因此,选择 **A:正确** 是合适的。
### 3. 生活中的例子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印象:
- **盐**:盐(氯化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但如果摄入过量(例如,几百克),它会导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这说明了剂量的重要性。

- **咖啡因**:咖啡因在适量时可以提神醒脑,但如果摄入过多(例如,超过400毫克),可能会导致心悸、失眠等不适症状。
- **某些植物**:例如,某些种类的蘑菇(如毒蝇伞)即使只吃一小口也可能导致严重的中毒,甚至死亡。
### 4. 结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a1-9e45-3a15-c015-900268486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 )42、生产中毒物进入人体内的最重要途径是消化道。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 解析
在生产环境中,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呼吸道**:这是最常见的途径之一。许多有毒物质以气体、蒸气或粉尘的形式存在,容易被吸入。例如,工人在喷漆或使用化学溶剂时,如果没有佩戴适当的防护口罩,毒物就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
2. **皮肤接触**:某些化学物质能够通过皮肤直接吸收,尤其是溶剂和某些重金属。例如,工人在处理化学品时,如果不穿戴防护手套,毒物可能通过皮肤进入体内。
3. **消化道**:虽然毒物也可以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但这通常不是最主要的途径。消化道的暴露一般发生在不小心误食或饮用被污染的食物和水时。
###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化工厂工作,周围有很多化学品。你在进行喷漆作业时,如果没有佩戴口罩,喷雾中的有害物质就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你的肺部,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的疾病。这种情况下,呼吸道就是最主要的毒物进入途径。
再想象一下,如果你在处理某种强酸时,没有戴手套,酸液可能会通过皮肤渗透,造成皮肤灼伤或其他健康问题。这说明皮肤接触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而如果你在工厂的餐厅吃饭,误食了被化学品污染的食物,这才是通过消化道进入的情况,但相对来说,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较低。
### 总结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a1-9e45-7c37-c015-900268486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 )43、氯氟烃进人大气会破坏同温层的臭氧,臭氧减少导致地面接收的紫外线辐射量增加,从而导致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大量增加。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 解析
**氯氟烃(CFCs)**是一类含氯、氟和碳的化合物,广泛用于制冷剂、泡沫塑料的发泡剂以及清洁剂等。它们的一个重要特性是稳定性很高,能够在大气中存在很长时间。
当氯氟烃释放到大气中后,它们会逐渐上升到平流层(同温层),在紫外线的作用下,氯氟烃分解,释放出氯原子。每个氯原子能够破坏数千个臭氧分子。臭氧(O₃)在平流层中形成臭氧层,能够有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部分紫外线(UV),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 臭氧层的作用
臭氧层就像是地球的“防护罩”,它吸收了大部分有害的紫外线辐射。如果臭氧层被破坏,紫外线辐射就会增加,直接影响到地面生物,尤其是人类。
### 影响
1. **皮肤癌**:紫外线辐射的增加会导致皮肤细胞的DNA损伤,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紫外线下,皮肤癌的发病率会显著上升。

2. **白内障**:紫外线也会影响眼睛,导致晶状体混浊,形成白内障,影响视力。
###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臭氧层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阳伞,保护我们免受太阳的强烈紫外线照射。如果这个阳伞有洞(即臭氧层被破坏),那么阳光就会直接照射到我们身上。就像在夏天的海滩上,如果没有遮阳伞,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我们的皮肤会被晒伤,甚至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皮肤问题。
### 总结
因此,氯氟烃的释放确实会导致臭氧层的破坏,进而增加地面接收的紫外线辐射量,导致皮肤癌和白内障等健康问题的发病率增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关注和减少氯氟烃等物质的使用,以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健康。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1c9a1-9e45-c04a-c015-900268486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