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岩石抗压强度
B、 岩石坚固性
C、 压碎值指标
D、 碱活性
答案:AC
A、 岩石抗压强度
B、 岩石坚固性
C、 压碎值指标
D、 碱活性
答案:AC
A. 标准试样一律来用公称粒级为 10.0~20.0mm 的颗粒,并在风干状态下进行试 验。
B. 对多种岩石组成的卵石,当其公称粒径大于 20.0mm 颗粒的岩石矿物成分与 10.0~20.0mm 粒级有显著差异时,应将大于 20.0mm 的颗粒应经人工破碎后,筛 取 10.0~20.0mm 标准粒级另外进行压碎值指标试验。
C. 将缩分后的样品先筛除试样中公称粒径 10.0mm 以下及 20.0mm 以上的颗粒, 再用针状和片状规准仪剔除针状和片状颗粒
D. 称取每份 3kg 的试样 3 份备用。
A. 置圆筒于底盘上,取试样一份,分二层装入圆筒。
B. 每装完一层试样后,在底盘下面垫放一直径为 10mm 的圆钢筋,将筒按住,左右 交替颠击地面各 25 下。第二层颠实后,试样表面距盘底的高度应控制为 100mm 左右。
C. 整平筒内试样表面,把加压头装好,放到试验机上在 160~300s 内均匀地加荷 到 200kN,稳定 5s,然后卸荷,取出测定筒。
D. 倒出简中的试样并称其质量,用公称直径为 2.50mm 的方孔筛筛除被压碎的细 粒,称量剩留在筛上的试样质量。
A. 按规定的粒级用规准仪逐粒对试样进行鉴定,凡颗粒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上 相对应的间距的,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相应孔宽的,为片状颗粒。
B. 公称粒径大于40mm 的可用卡尺鉴定其针片状颗粒;
C. 称取由各粒级挑出的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质量;
D. 碎石或卵石中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含量应精确至 0.1%;
解析:这道多选题涉及到JGJ 52-2006标准中关于碎石和卵石的针状和片状颗粒的鉴定方法。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并通过生动的例子帮助你理解这些概念。
### 选项解析
**A: 按规定的粒级用规准仪逐粒对试样进行鉴定,凡颗粒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上相对应的间距的,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相应孔宽的,为片状颗粒。**
这个选项是正确的。根据标准,针状和片状颗粒的鉴定是通过专门的规准仪来进行的。想象一下,针状颗粒就像是细长的针,而片状颗粒则像是薄薄的片子。通过测量它们的长度和厚度,我们可以准确地将它们分类。
**B: 公称粒径大于40mm 的可用卡尺鉴定其针片状颗粒;**
这个选项也是正确的。对于较大的颗粒(公称粒径大于40mm),我们可以使用卡尺来进行测量。这就像用尺子量一个大苹果的长度和宽度一样,简单直接。
**C: 称取由各粒级挑出的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质量;**
这个选项也是正确的。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需要将不同粒级的针状和片状颗粒分开,并称取它们的总质量。这就像在厨房里准备食材时,我们会分别称量面粉、糖和其他材料,以确保每种成分的量都准确。
**D: 碎石或卵石中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含量应精确至 0.1%;**
这个选项是错误的。虽然在实验中我们需要精确测量,但通常情况下,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含量并不需要精确到0.1%。在实际操作中,通常会有一个允许的误差范围。
### 总结
A. 计算试样在实际使用状态下的承压高度(H)与最小水平尺寸(B)之比 H/B ≥0.4 时,可直接进行试件制备。
B. 试验时,将制备好的试件放在试验机下压板上,尽量保证试件的重心与试验 机压板中心重合。
C. 试验时,块材的开孔方向应与试验机加压方向垂直。实心块材测试时,摆放 的方向需与实际使用时一致。
D. 试验机加荷应均匀平稳,不应发生冲击或振动,加荷速度以4kN/s~6 kN/s 为宜,均匀加荷至试件破坏,记录最大破坏荷载 P。
解析:这道多选题涉及到混凝土砌块和砖的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具体是根据 GB/T 4111-2013 标准进行的。我们逐项分析选项,帮助你理解每个选项的正确性和相关知识点。
### 选项分析
**A: 计算试样在实际使用状态下的承压高度(H)与最小水平尺寸(B)之比 H/B ≥0.4 时,可直接进行试件制备。**
- **解析**:这个选项是错误的。根据标准,H/B 的比值是一个重要的参数,但并不是说当 H/B ≥0.4 时就可以直接进行试件制备。通常情况下,试件的制备需要遵循更严格的标准和条件。
**B: 试验时,将制备好的试件放在试验机下压板上,尽量保证试件的重心与试验机压板中心重合。**
- **解析**: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在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时,确保试件的重心与压板中心重合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避免因偏心加载而导致的试验误差。想象一下,如果你在用手压一个不平衡的物体,它可能会倾斜或翻倒,导致测量不准确。
**C: 试验时,块材的开孔方向应与试验机加压方向垂直。实心块材测试时,摆放的方向需与实际使用时一致。**
- **解析**:这个选项是错误的。对于开孔块材,确实需要确保开孔方向与加压方向垂直,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而实心块材的摆放方向不一定需要与实际使用时一致,关键是要保证试验条件的统一性。
**D: 试验机加荷应均匀平稳,不应发生冲击或振动,加荷速度以4kN/s~6 kN/s 为宜,均匀加荷至试件破坏,记录最大破坏荷载 P。**
- **解析**:这个选项是正确的。试验机的加荷过程必须均匀且平稳,以避免由于冲击或振动造成的误差。加荷速度的范围也是标准规定的,确保在这个范围内进行加荷可以获得可靠的试验结果。
### 总结
综上所述,正确的选项是 **B** 和 **D**。选项 **A** 和 **C** 的说法不符合标准要求。
### 深入理解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联想:
想象你在进行一个科学实验,试图测量一个鸡蛋的抗压强度。你需要将鸡蛋放在一个平坦的表面上,然后用一个重物(比如书本)慢慢地放在鸡蛋上。如果你将书本放得不稳,或者用力过猛,鸡蛋可能会因为受力不均而破裂,这样的实验结果就不可靠了。
同样,在混凝土砌块的抗压试验中,确保试件的重心与压板中心重合、加荷均匀平稳,都是为了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避免因不当操作导致的误差。
A. 烧结多孔砖
B. 烧结空心砖;
C. 混凝土砌块
D. 烧结普通砖。
A. 烧结空心砖与空心砌块是以粘土、页岩、煤矸石、粉煤灰为主要原料。
B. 烧结空心砖与空心砌块分为粘土砖与砌块(N)、页岩砖与砌块(Y)、煤矸石砖 与砌块(M)、粉煤灰砖与砌块(F),淤泥砖与砌块(U),建筑渣土砖与砌块(Z), 固体废弃物砖与砌块(G)
C. 烧结空心砖可以用于建筑物的承重部位。
D. 烧结空心砖与空心砌块的体积密度分为 800 级、900 级、1000 级、1100 级。
A. 试件数量为五块,
B. 将抗折支座置于试验机承压板上,调整钢棒轴线之间的距离,使其等于试件 长度为公称长度减两个公称肋厚;
C. 使抗折支座的中线与试验机压板的压力中心重合,将试件的置于抗折支座上, 试件的上部二分之一长度处放置一根加压钢棒,加压棒的中线与试验机的压力中 心重合。
D. 以 50N/s 的速度加荷至试验机开始有读数时立即停止加荷,然后确定支座及 试件和加压棒放置位置满足要求后,以(250±50)N/s 的速度加荷直至破坏。
A. 试样表面平整,无需进行找平处理方式。
B. 将试样锯成两个半截砖,两个半截砖用于叠合部分的长度不得小于 100mm。
C. 两半截砖切断口相反叠放,叠合部分不得小于 100mm。
D. 试样制备后在不低于 10℃的不通风室内养护 4h 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解析:这道多选题涉及到《砌墙砖试验方法》中关于砌墙砖抗压强度试验的非成型制样要求。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并帮助你理解相关知识点。
### 选项解析
**A: 试样表面平整,无需进行找平处理方式。**
- **解析**:在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时,试样的表面平整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试样表面不平整,可能会导致试验结果的不准确。因此,选项A是错误的,因为试样表面需要平整,通常需要进行找平处理。
**B: 将试样锯成两个半截砖,两个半截砖用于叠合部分的长度不得小于 100mm。**
- **解析**:这个选项描述了试样的制备过程。根据标准,试样需要被锯成两个半截砖,并且叠合部分的长度要求是合理的,以确保试验的有效性。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C: 两半截砖切断口相反叠放,叠合部分不得小于 100mm。**
- **解析**:这个选项进一步说明了试样的叠放方式。为了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切断口相反叠放是必要的,这样可以避免因切口不平整而影响试验结果。因此,选项C也是正确的。
**D: 试样制备后在不低于 10℃的不通风室内养护 4h 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 **解析**:这个选项提到的养护条件是非常重要的,但根据标准,养护时间和条件可能会有具体的要求。在一些情况下,养护时间可能需要更长。因此,选项D可能是错误的,具体要参考标准的详细规定。
### 正确答案
综上所述,正确的选项是 **B** 和 **C**。
### 知识点联想与例子
为了更好地理解砌墙砖抗压强度试验的相关知识点,我们可以联想一下建筑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想象一下,你正在建造一座房子,墙体的强度直接关系到房子的安全性。如果砌墙砖的强度不够,墙体可能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甚至倒塌。因此,在施工前,确保每一块砌墙砖的抗压强度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时,试样的制备就像是为一场比赛做准备。试样的表面需要平整,就像运动员在比赛前需要做好热身,确保状态最佳。叠合部分的长度要求就像是运动员的起跑线,只有在合适的位置,才能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A. 压力试验机、搅拌机
B. 钢直尺、电子天平
C. 取芯机、游标卡尺
D. 成型制样模具、振动台
A. 尺寸偏差
B. 外观质量
C. 强度等级
D. 放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