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0mm
B、 5mm
C、 2mm
D、 1mm
答案:B
A、 10mm
B、 5mm
C、 2mm
D、 1mm
答案:B
A. 10MPa/s
B. 2MPa/s
C. 1MPa/s
D. 0.5MPa/s
A. ≤0.6mm
B. ≤0.10mm
C. ≤0.14mm
D. ≤0.16mm
解析:### 1. 残余变形的概念
残余变形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材料或结构发生变形后,去除外力后仍然保持的变形。对于机械连接接头来说,残余变形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2. 机械连接接头的分类
在机械连接中,接头的等级(如I级、II级等)通常是根据其承载能力和适用场合来划分的。I级接头一般用于承受较大载荷的场合,因此对其残余变形的要求也相对严格。
### 3. 公称直径的影响
公称直径20mm的接头在设计和使用中,通常会有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来确保其性能。不同直径的接头,其残余变形的标准值可能会有所不同。
### 4. 选项分析
根据题目提供的选项:
- A: ≤0.6mm
- B: ≤0.10mm
- C: ≤0.14mm
- D: ≤0.16mm
在这些选项中,B选项(≤0.10mm)是最严格的标准,符合I级机械连接接头的要求。
### 5. 答案解析
根据相关的机械设计标准和规范,公称直径20mm的I级机械连接接头在进行单向拉伸时,残余变形的规定值确实是≤0.10mm。因此,正确答案是B。
### 6.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玩一个弹簧玩具。当你拉伸这个弹簧时,它会变长,但如果你放开手,弹簧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然而,如果你拉得太久,弹簧可能会留下一个小的变形,这就是残余变形。对于机械连接接头来说,过大的残余变形就像是弹簧变形后无法恢复,这可能导致连接不牢固,甚至在使用中出现故障。
### 7. 总结
A. ≤0.6mm
B. ≤0.10mm
C. ≤0.14mm
D. ≤0.16mm
解析:### 1. 残余变形的概念
残余变形是指在外力作用去除后,材料或结构仍然保持的变形。对于机械连接接头来说,残余变形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过大的残余变形可能导致连接失效或结构不稳定。
### 2. Ⅱ级机械连接接头
Ⅱ级机械连接接头通常指的是在一定的负载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要求的连接方式。它们常用于承受较大载荷的场合,因此对残余变形的要求也相对严格。
### 3. 题目中的选项分析
题目给出了四个选项,分别是:
- A: ≤0.6mm
- B: ≤0.10mm
- C: ≤0.14mm
- D: ≤0.16mm
根据相关的标准和规范,针对公称直径为18mm的Ⅱ级机械连接接头,残余变形的规定值确实是≤0.14mm。因此,正确答案是C。
### 4. 理解和联想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
想象一下,你在玩一个弹簧玩具。你用力拉伸这个弹簧,弹簧会变长,这是正常的变形。当你松手后,弹簧会恢复到原来的长度,这叫做弹性变形。然而,如果你用力拉得太久,弹簧可能会留下一个小凹痕,即使你松手后它也无法完全恢复,这就是残余变形。
在机械连接中,类似的情况也会发生。如果连接接头在使用过程中承受了过大的拉力,可能会导致连接部位的材料发生塑性变形,留下残余变形。为了确保连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工程师们会设定一个允许的残余变形值,确保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连接不会出现过大的变形。
### 5. 结论
A. 3.1~3.7
B. 2.3~3.0
C. 1.6~2.2
D. 0.7~1.5
解析:这道题目涉及到砂的细度模数(Fineness Modulus, FM),这是一个用于评估砂粒粗细程度的重要指标。细度模数是通过将不同粒径的砂颗粒的累计百分比(按重量)与100的比值进行计算得出的。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的颗粒越粗;反之,细度模数越小,表示砂的颗粒越细。
根据相关标准,砂的细度模数通常分为四个等级:
1. **细砂**:细度模数范围为1.6~2.2
2. **中砂**:细度模数范围为2.3~3.0
3. **粗砂**:细度模数范围为3.1~3.7
4. **特粗砂**:细度模数范围为3.8及以上
在这道题中,题干问的是细砂的细度模数范围。根据上述分类,细砂的细度模数确实是1.6~2.2,因此正确答案是 **C: 1.6~2.2**。
### 深入理解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细度模数的概念,我们可以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沙滩上,沙子有不同的颗粒大小。你用一个筛子来筛沙子,筛子上的孔越大,筛出来的沙子颗粒就越粗;筛子上的孔越小,筛出来的沙子颗粒就越细。细度模数就像是一个衡量工具,告诉你这个沙滩上的沙子是粗是细。
- **细砂**(1.6~2.2)就像是沙滩上那些细腻的沙子,适合用来做精细的建筑,比如说制作高质量的混凝土。
- **中砂**(2.3~3.0)则像是沙滩上稍微粗一点的沙子,适合用来做一般的建筑材料。
- **粗砂**(3.1~3.7)就像是沙滩上那些颗粒较大的沙子,适合用来做基础工程。
- **特粗砂**(3.8及以上)则是那些大颗粒的沙子,可能用于特殊的工程需求。
A. 0.01%
B. 0.1%
C. 0.5%
D. 1%
解析:这道题目涉及到砂的筛分析试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筛余百分率的精确度。我们来逐步分析这个问题,并通过生动的例子帮助你理解。
### 筛分析试验的背景
筛分析试验是土木工程和材料科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确定颗粒材料(如砂、砾石等)的粒径分布。通过将样品通过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网,可以得到不同粒径范围内的颗粒量。这对于评估材料的性质、适用性以及在工程中的表现至关重要。
### 筛余百分率的计算
筛余百分率是指通过某个筛网的颗粒量与总样品量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公式为:
\[ \text{筛余百分率} = \left( \frac{\text{某筛的筛余量}}{\text{试样总量}} \right) \times 100\% \]
### 精确度的要求
根据GB/T 14684-2022标准,筛余百分率的精确度要求是0.1%。这意味着在进行筛分析时,我们需要确保我们的测量结果能够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工程应用中,材料的粒径分布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因此需要较高的精度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 选项解析
- **A: 0.01%** - 这个精度太高了,通常在筛分析中不需要这么精细。
- **B: 0.1%** - 这是标准要求的精度,符合实际应用的需要。
- **C: 0.5%** - 这个精度相对较低,可能无法满足某些工程的严格要求。
- **D: 1%** - 这个精度太粗糙,无法反映出材料的细微差别。
###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做蛋糕,想要确保每种成分的比例都非常准确。假设你需要100克的面粉,如果你只称量到1克的误差,可能会导致蛋糕的口感和结构大打折扣。同样,在筛分析中,如果我们不够精确,可能会导致对材料性能的错误评估,进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 总结
A. 0.01、0.10
B. 0.1、1.0
C. 0.01、 2.0
D. 0.1、 0.20
解析:### 题干解析
1. **砂的筛分析试验**:这是土木工程和建筑材料领域中常用的一种试验方法,用于确定砂的颗粒大小分布。通过将砂样品通过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网,可以得到不同粒径的砂的质量分布。
2. **算术平均值**:在进行两次试验后,我们通常会计算这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定值。这是为了减少偶然误差,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3. **精确度**:题目中提到“精确至(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确定最终结果的有效数字。
4. **细度模数之差**:细度模数是用来表示砂的颗粒大小分布的一个指标。如果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某个值,就需要重新取样进行试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 选项分析
- **A: 0.01、0.10**
- **B: 0.1、1.0**
- **C: 0.01、2.0**
- **D: 0.1、0.20**
根据《JGJ 52-2006》的相关规定,砂的筛分析试验结果的精确度通常是0.1,而当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需要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因此,正确答案是 **D: 0.1、0.20**。
### 知识点联想与生动例子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帮助记忆。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做蛋糕,你需要将面粉筛过,以确保没有结块。你用一个筛子筛了两次,每次得到的面粉量略有不同。为了确保蛋糕的口感一致,你决定取这两次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面粉量。
如果你发现两次筛出的面粉量差异很大,比如第一次是200克,第二次是220克,这时你可能会怀疑是不是筛子的问题,或者面粉的湿度影响了结果。根据经验,如果差异超过一定的范围(比如20克),你就会选择重新筛一次,以确保面粉的质量。
在砂的筛分析中,类似的道理适用。通过设定精确度和重测条件,我们能够确保最终结果的可靠性,从而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质量得到保证。
### 总结
A. 2.50mm
B. 1.25mm
C. 630 μmm
D. 315 μmm
解析:这道题目涉及到砂的颗粒级配和筛分标准,具体是根据公称直径的筛孔累计筛余量来划分砂的级配区。我们来逐步分析这个问题。
### 题干解析
题干提到“除特细砂外,砂的颗粒级配可按公称直径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分成三个级配区。”这说明我们需要了解不同颗粒直径的砂在筛分时的特性,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特性来分类。
### 筛分标准
在建筑和土木工程中,砂的颗粒级配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根据《JGJ 52-2006》标准,砂的颗粒级配通常是通过筛分试验来确定的。筛分试验是将砂通过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网,测量每个筛网下的砂的质量,从而计算出累计筛余量。
### 选项分析
我们来看一下选项:
- A: 2.50mm
- B: 1.25mm
- C: 630 μm
- D: 315 μm
根据标准,特细砂的定义通常是指颗粒直径小于0.15mm的砂,而在这里我们需要找出适合的公称直径。
### 正确答案
根据《JGJ 52-2006》的规定,砂的颗粒级配通常是以630微米(即0.63mm)作为一个重要的分界点。因此,选项C(630 μm)是正确的答案。
### 深入理解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
想象一下你在沙滩上玩沙子。沙滩上的沙子颗粒大小不一,有的很细,有的比较粗。你想要做一个沙堡,细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塑形,而粗沙则可能让沙堡不够稳固。为了得到理想的沙子,你可能会用筛子筛选沙子,筛掉过大的颗粒,留下适合的细沙。
在这个过程中,筛子的孔径就相当于我们提到的公称直径。通过不同孔径的筛子,我们可以将沙子分成不同的级配区,确保最终得到的沙子既有足够的细度,又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 总结
A. 2%
B. 3%
C. 4%
D. 5%
解析:### 题干解析
题干提到“当试样含泥量超过 ( ) 时,应先将试样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进行筛分。”这说明在进行砂的筛分析之前,如果砂中含有过多的泥土(即细小颗粒),可能会影响筛分的结果,因此需要先进行处理。
### 选项分析
- **A: 2%**
- **B: 3%**
- **C: 4%**
- **D: 5%**
根据《JGJ 52-2006》标准,含泥量超过5%时,确实需要先进行水洗和烘干处理。这是因为泥土会粘附在砂粒上,影响筛分的准确性。
### 正确答案
因此,正确答案是 **D: 5%**。
### 知识点深入理解
1. **筛分析试验的目的**:
筛分析是用来确定砂的颗粒分布情况,通常用于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砂的颗粒大小和分布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
2. **泥土的影响**:
泥土含量过高会导致以下问题:
- **粘附性**:泥土会粘附在砂粒上,影响颗粒的有效筛分。
- **强度降低**:过多的泥土会降低砂的强度,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性能。
- **水泥用量增加**:泥土的存在会影响水泥的结合效果,可能需要增加水泥用量来弥补强度损失。
3.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做沙滩城堡,沙子里夹杂着很多泥土,城堡的结构就会变得松软,容易倒塌。相反,如果沙子干净且颗粒均匀,城堡就会更加稳固。同样的道理,建筑材料中的砂如果含有过多的泥土,最终的建筑物也会因为基础不牢而出现问题。
### 总结
A. 2%
B. 3%
C. 5%
D. 10%
解析:### 题干解析
题干提到“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累计筛余”,这里的“颗粒级配”指的是砂粒的大小分布情况,而“累计筛余”则是通过筛分试验得到的不同粒径的砂的剩余量。题目中提到的“公称粒径”是指在筛分过程中使用的标准筛网的孔径。
根据题目,除了5.00mm和630μm的累计筛余外,其余公称粒径的累计筛余可以稍微超出分界线,但总超出量不应大于某个百分比。
### 选项分析
选项分别是:
- A: 2%
- B: 3%
- C: 5%
- D: 10%
根据建筑行业标准(JGJ 52-2006),对于砂的颗粒级配,通常允许的超出量是为了保证砂的质量和混凝土的性能。超出量过大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下降。
### 正确答案
根据标准,允许的超出量通常是5%。因此,正确答案是 **C: 5%**。
### 知识点联想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
想象一下你在制作一杯完美的果汁。你需要不同种类的水果,比如苹果、橙子和香蕉。每种水果的比例都很重要,如果你放入的苹果太多,果汁可能会变得过于酸;如果橙子太多,果汁可能会变得过于甜。为了确保果汁的口感平衡,你可能会设定一个比例范围,比如苹果占30%-40%,橙子占20%-30%,香蕉占10%-20%。
在这个例子中,水果的比例就像砂的颗粒级配一样,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而“超出量”就像是你在制作果汁时,允许的水果比例的微小偏差。为了确保果汁的口感不受影响,你可能会设定一个最大偏差,比如不超过5%。
### 总结
A. 筛分析
B. 含泥量
C. 泥块含量
D. 表观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