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01%
B、0.1%
C、0.5%
D、1%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目涉及到砂的筛分析试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筛余百分率的精确度。我们来逐步分析这个问题,并通过生动的例子帮助你理解。
### 筛分析试验的背景
筛分析试验是土木工程和材料科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确定颗粒材料(如砂、砾石等)的粒径分布。通过将样品通过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网,可以得到不同粒径范围内的颗粒量。这对于评估材料的性质、适用性以及在工程中的表现至关重要。
### 筛余百分率的计算
筛余百分率是指通过某个筛网的颗粒量与总样品量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公式为:
\[ \text{筛余百分率} = \left( \frac{\text{某筛的筛余量}}{\text{试样总量}} \right) \times 100\% \]
### 精确度的要求
根据GB/T 14684-2022标准,筛余百分率的精确度要求是0.1%。这意味着在进行筛分析时,我们需要确保我们的测量结果能够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工程应用中,材料的粒径分布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因此需要较高的精度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 选项解析
- **A: 0.01%** - 这个精度太高了,通常在筛分析中不需要这么精细。
- **B: 0.1%** - 这是标准要求的精度,符合实际应用的需要。
- **C: 0.5%** - 这个精度相对较低,可能无法满足某些工程的严格要求。
- **D: 1%** - 这个精度太粗糙,无法反映出材料的细微差别。
###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做蛋糕,想要确保每种成分的比例都非常准确。假设你需要100克的面粉,如果你只称量到1克的误差,可能会导致蛋糕的口感和结构大打折扣。同样,在筛分析中,如果我们不够精确,可能会导致对材料性能的错误评估,进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 总结
A、0.01%
B、0.1%
C、0.5%
D、1%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目涉及到砂的筛分析试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筛余百分率的精确度。我们来逐步分析这个问题,并通过生动的例子帮助你理解。
### 筛分析试验的背景
筛分析试验是土木工程和材料科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确定颗粒材料(如砂、砾石等)的粒径分布。通过将样品通过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网,可以得到不同粒径范围内的颗粒量。这对于评估材料的性质、适用性以及在工程中的表现至关重要。
### 筛余百分率的计算
筛余百分率是指通过某个筛网的颗粒量与总样品量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公式为:
\[ \text{筛余百分率} = \left( \frac{\text{某筛的筛余量}}{\text{试样总量}} \right) \times 100\% \]
### 精确度的要求
根据GB/T 14684-2022标准,筛余百分率的精确度要求是0.1%。这意味着在进行筛分析时,我们需要确保我们的测量结果能够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工程应用中,材料的粒径分布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因此需要较高的精度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 选项解析
- **A: 0.01%** - 这个精度太高了,通常在筛分析中不需要这么精细。
- **B: 0.1%** - 这是标准要求的精度,符合实际应用的需要。
- **C: 0.5%** - 这个精度相对较低,可能无法满足某些工程的严格要求。
- **D: 1%** - 这个精度太粗糙,无法反映出材料的细微差别。
###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做蛋糕,想要确保每种成分的比例都非常准确。假设你需要100克的面粉,如果你只称量到1克的误差,可能会导致蛋糕的口感和结构大打折扣。同样,在筛分析中,如果我们不够精确,可能会导致对材料性能的错误评估,进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 总结
A. 0.01、0.10
B. 0.1、1.0
C. 0.01、 2.0
D. 0.1、 0.20
解析:### 题干解析
1. **砂的筛分析试验**:这是土木工程和建筑材料领域中常用的一种试验方法,用于确定砂的颗粒大小分布。通过将砂样品通过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网,可以得到不同粒径的砂的质量分布。
2. **算术平均值**:在进行两次试验后,我们通常会计算这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定值。这是为了减少偶然误差,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3. **精确度**:题目中提到“精确至(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确定最终结果的有效数字。
4. **细度模数之差**:细度模数是用来表示砂的颗粒大小分布的一个指标。如果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某个值,就需要重新取样进行试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 选项分析
- **A: 0.01、0.10**
- **B: 0.1、1.0**
- **C: 0.01、2.0**
- **D: 0.1、0.20**
根据《JGJ 52-2006》的相关规定,砂的筛分析试验结果的精确度通常是0.1,而当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需要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因此,正确答案是 **D: 0.1、0.20**。
### 知识点联想与生动例子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帮助记忆。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做蛋糕,你需要将面粉筛过,以确保没有结块。你用一个筛子筛了两次,每次得到的面粉量略有不同。为了确保蛋糕的口感一致,你决定取这两次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面粉量。
如果你发现两次筛出的面粉量差异很大,比如第一次是200克,第二次是220克,这时你可能会怀疑是不是筛子的问题,或者面粉的湿度影响了结果。根据经验,如果差异超过一定的范围(比如20克),你就会选择重新筛一次,以确保面粉的质量。
在砂的筛分析中,类似的道理适用。通过设定精确度和重测条件,我们能够确保最终结果的可靠性,从而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质量得到保证。
### 总结
A. 2.50mm
B. 1.25mm
C. 630 μmm
D. 315 μmm
解析:这道题目涉及到砂的颗粒级配和筛分标准,具体是根据公称直径的筛孔累计筛余量来划分砂的级配区。我们来逐步分析这个问题。
### 题干解析
题干提到“除特细砂外,砂的颗粒级配可按公称直径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分成三个级配区。”这说明我们需要了解不同颗粒直径的砂在筛分时的特性,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特性来分类。
### 筛分标准
在建筑和土木工程中,砂的颗粒级配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根据《JGJ 52-2006》标准,砂的颗粒级配通常是通过筛分试验来确定的。筛分试验是将砂通过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网,测量每个筛网下的砂的质量,从而计算出累计筛余量。
### 选项分析
我们来看一下选项:
- A: 2.50mm
- B: 1.25mm
- C: 630 μm
- D: 315 μm
根据标准,特细砂的定义通常是指颗粒直径小于0.15mm的砂,而在这里我们需要找出适合的公称直径。
### 正确答案
根据《JGJ 52-2006》的规定,砂的颗粒级配通常是以630微米(即0.63mm)作为一个重要的分界点。因此,选项C(630 μm)是正确的答案。
### 深入理解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
想象一下你在沙滩上玩沙子。沙滩上的沙子颗粒大小不一,有的很细,有的比较粗。你想要做一个沙堡,细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塑形,而粗沙则可能让沙堡不够稳固。为了得到理想的沙子,你可能会用筛子筛选沙子,筛掉过大的颗粒,留下适合的细沙。
在这个过程中,筛子的孔径就相当于我们提到的公称直径。通过不同孔径的筛子,我们可以将沙子分成不同的级配区,确保最终得到的沙子既有足够的细度,又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 总结
A. 2%
B. 3%
C. 4%
D. 5%
解析:### 题干解析
题干提到“当试样含泥量超过 ( ) 时,应先将试样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进行筛分。”这说明在进行砂的筛分析之前,如果砂中含有过多的泥土(即细小颗粒),可能会影响筛分的结果,因此需要先进行处理。
### 选项分析
- **A: 2%**
- **B: 3%**
- **C: 4%**
- **D: 5%**
根据《JGJ 52-2006》标准,含泥量超过5%时,确实需要先进行水洗和烘干处理。这是因为泥土会粘附在砂粒上,影响筛分的准确性。
### 正确答案
因此,正确答案是 **D: 5%**。
### 知识点深入理解
1. **筛分析试验的目的**:
筛分析是用来确定砂的颗粒分布情况,通常用于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砂的颗粒大小和分布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
2. **泥土的影响**:
泥土含量过高会导致以下问题:
- **粘附性**:泥土会粘附在砂粒上,影响颗粒的有效筛分。
- **强度降低**:过多的泥土会降低砂的强度,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性能。
- **水泥用量增加**:泥土的存在会影响水泥的结合效果,可能需要增加水泥用量来弥补强度损失。
3.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做沙滩城堡,沙子里夹杂着很多泥土,城堡的结构就会变得松软,容易倒塌。相反,如果沙子干净且颗粒均匀,城堡就会更加稳固。同样的道理,建筑材料中的砂如果含有过多的泥土,最终的建筑物也会因为基础不牢而出现问题。
### 总结
A. 2%
B. 3%
C. 5%
D. 10%
解析:### 题干解析
题干提到“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累计筛余”,这里的“颗粒级配”指的是砂粒的大小分布情况,而“累计筛余”则是通过筛分试验得到的不同粒径的砂的剩余量。题目中提到的“公称粒径”是指在筛分过程中使用的标准筛网的孔径。
根据题目,除了5.00mm和630μm的累计筛余外,其余公称粒径的累计筛余可以稍微超出分界线,但总超出量不应大于某个百分比。
### 选项分析
选项分别是:
- A: 2%
- B: 3%
- C: 5%
- D: 10%
根据建筑行业标准(JGJ 52-2006),对于砂的颗粒级配,通常允许的超出量是为了保证砂的质量和混凝土的性能。超出量过大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下降。
### 正确答案
根据标准,允许的超出量通常是5%。因此,正确答案是 **C: 5%**。
### 知识点联想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
想象一下你在制作一杯完美的果汁。你需要不同种类的水果,比如苹果、橙子和香蕉。每种水果的比例都很重要,如果你放入的苹果太多,果汁可能会变得过于酸;如果橙子太多,果汁可能会变得过于甜。为了确保果汁的口感平衡,你可能会设定一个比例范围,比如苹果占30%-40%,橙子占20%-30%,香蕉占10%-20%。
在这个例子中,水果的比例就像砂的颗粒级配一样,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而“超出量”就像是你在制作果汁时,允许的水果比例的微小偏差。为了确保果汁的口感不受影响,你可能会设定一个最大偏差,比如不超过5%。
### 总结
A. 筛分析
B. 含泥量
C. 泥块含量
D. 表观密度
A. 3000
B. 4000
C. 4400
D. 4500
E.
F.
G.
H.
I.
J.
解析:
A. 粗
B. 中
C. 细
D. 特细
A. 0.5%
B. 0.2%
C. 0.3%
D. 0.1%
解析:这道题目涉及到砂的含泥量试验,主要是为了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土木工程和建筑材料的检测中,砂的含泥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因为泥土的存在会影响砂的物理性质和工程性能。
### 题目解析
根据题干,砂的含泥量试验如果两次结果之差大于某个值,就需要重新取样进行试验。这个值就是我们需要选择的答案。
选项中有四个不同的数值:
- A: 0.5%
- B: 0.2%
- C: 0.3%
- D: 0.1%
根据《JGJ 52-2006》标准,砂的含泥量试验的结果差异如果超过0.5%,就意味着试验结果不够稳定,可能存在误差,因此需要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 知识点深入理解
1. **含泥量的重要性**:砂的含泥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泥土的存在会导致混凝土的粘结性下降,从而影响工程的质量。
2. **试验的重复性**:在实验中,重复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科学实验要求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试验,以确保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如果两次试验结果差异过大,说明可能存在操作不当、样品不均匀或仪器误差等问题。
3. **生动的例子**: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做蛋糕,第一次打蛋时,蛋白打得很蓬松,第二次打时却发现没有那么好。你可能会怀疑是打蛋器的问题,或者是蛋的质量不同。为了确保蛋糕的口感一致,你会选择重新打蛋,确保每次的结果都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
### 结论
A. 1h
B. 2h
C. 3h
D. 4h
解析:### 题目解析
题目问的是“砂的含泥量试验(标准法)”中,要求的浸泡时间。根据《JGJ 52-2006》标准,砂的含泥量试验是为了确定砂中泥土的含量,这对于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 正确答案
根据标准,砂的含泥量试验要求的浸泡时间是 **2小时**,所以正确答案是 **B: 2h**。
### 知识点理解
1. **含泥量的重要性**:
- 含泥量是指砂中泥土的比例。泥土过多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甚至可能导致结构的安全隐患。
- 例如,想象一下你在做一个沙堡,如果沙子中夹杂了很多泥土,沙堡可能会变得不稳固,容易倒塌。
2. **浸泡时间的意义**:
- 浸泡的目的是让泥土充分分散,以便于后续的测量。时间过短可能导致泥土没有完全分散,影响测试结果;时间过长则可能导致其他因素的干扰。
- 2小时的浸泡时间是经过实验验证的,能够确保泥土充分分散,同时又不会引入其他变量。
###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准备做一个蛋糕。你需要把面粉和水混合,形成面糊。如果你只搅拌了几分钟,面粉可能没有完全溶解,蛋糕的口感就会受到影响;如果你搅拌太久,面糊可能会变得过于粘稠,影响发酵效果。因此,掌握合适的搅拌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同样,在砂的含泥量试验中,2小时的浸泡时间就像是蛋糕制作中的“搅拌时间”,确保我们得到准确的测试结果。
### 总结
- **浸泡时间**:2小时是标准要求。
- **含泥量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建筑材料的质量。
- **实验的重要性**: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A. 0.5%
B. 1%
C. 2%
D. 3%
解析:### 题目解析
1. **混凝土等级**:C25混凝土表示其抗压强度为25MPa。对于不同等级的混凝土,所用的材料(如水泥、砂、石等)有不同的质量要求。
2. **抗冻、抗渗要求**:抗冻性和抗渗性是混凝土在特定环境下的重要性能,尤其是在寒冷地区或潮湿环境中。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耐久性,材料的选择和配比就显得尤为重要。
3. **含泥量的影响**:砂中的泥土含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泥土会填充砂粒之间的空隙,降低砂的有效体积,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性能。
### 选项分析
- **A: 0.5%**:这个含泥量非常低,通常不适用于大多数实际情况。
- **B: 1%**:虽然这个值比0.5%高,但在抗冻、抗渗等特殊要求下,仍然可能不足。
- **C: 2%**:这个值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可接受的,但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仍然可能不够。
- **D: 3%**:根据JGJ 52-2006的规定,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小于或等于C25混凝土,含泥量不应大于3%。这个选项符合标准要求。
### 知识点总结
- **混凝土配合比**:在混凝土的设计中,配合比的选择至关重要。不同的环境和使用要求会影响材料的选择。
- **含泥量的标准**:对于特定要求的混凝土,含泥量的标准是确保混凝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建造一个游泳池。如果你使用的砂子中含有过多的泥土,就像在做蛋糕时加入了过多的面粉,虽然看起来是对的,但最终的蛋糕可能会变得干硬,口感差。同样,过多的泥土会使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下降,最终可能导致游泳池的破裂或漏水。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