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
B、5
C、7
D、10
答案:B
解析:### 题目解析
根据题干,沥青防水卷材的最大拉力时延伸率需要记录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的试件。延伸率是通过夹具(或引伸计)间距离与起始距离的百分率计算得出的。
在这道题中,关键是要知道在测试中需要记录多少个试件的延伸率。选项中给出了4个不同的数字:3、5、7和10。根据标准《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 8 部分:沥青防水卷材 拉伸性能》(GB/T 328.8-2007),正确答案是B:5。
### 知识点深入理解
1. **沥青防水卷材的作用**:沥青防水卷材广泛应用于建筑防水工程中,能够有效阻止水分渗透,保护建筑结构。了解其性能对于确保建筑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2. **拉伸性能测试**:拉伸性能测试是评估材料在受力时的表现,包括最大拉力和延伸率。延伸率越高,说明材料在拉伸时能够变形而不易断裂,这对于防水卷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3. **延伸率的计算**:延伸率的计算公式为:
\[
\text{延伸率} = \frac{\text{试件的最终长度} - \text{试件的初始长度}}{\text{试件的初始长度}} \times 100\%
\]
这个公式帮助我们量化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变形程度。
###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拉伸一根橡皮筋。你开始时,橡皮筋的长度是10厘米。当你用力拉伸时,橡皮筋的长度变成了15厘米。此时,你可以计算出它的延伸率:
\[
\text{延伸率} = \frac{15 \text{cm} - 10 \text{cm}}{10 \text{cm}} \times 100\% = 50\%
\]
在沥青防水卷材的测试中,类似的过程会被重复进行多次,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因此,标准要求记录5个试件的延伸率,以便计算出一个平均值,从而更好地反映材料的整体性能。
### 总结
A、3
B、5
C、7
D、10
答案:B
解析:### 题目解析
根据题干,沥青防水卷材的最大拉力时延伸率需要记录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的试件。延伸率是通过夹具(或引伸计)间距离与起始距离的百分率计算得出的。
在这道题中,关键是要知道在测试中需要记录多少个试件的延伸率。选项中给出了4个不同的数字:3、5、7和10。根据标准《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 第 8 部分:沥青防水卷材 拉伸性能》(GB/T 328.8-2007),正确答案是B:5。
### 知识点深入理解
1. **沥青防水卷材的作用**:沥青防水卷材广泛应用于建筑防水工程中,能够有效阻止水分渗透,保护建筑结构。了解其性能对于确保建筑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2. **拉伸性能测试**:拉伸性能测试是评估材料在受力时的表现,包括最大拉力和延伸率。延伸率越高,说明材料在拉伸时能够变形而不易断裂,这对于防水卷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3. **延伸率的计算**:延伸率的计算公式为:
\[
\text{延伸率} = \frac{\text{试件的最终长度} - \text{试件的初始长度}}{\text{试件的初始长度}} \times 100\%
\]
这个公式帮助我们量化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变形程度。
###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拉伸一根橡皮筋。你开始时,橡皮筋的长度是10厘米。当你用力拉伸时,橡皮筋的长度变成了15厘米。此时,你可以计算出它的延伸率:
\[
\text{延伸率} = \frac{15 \text{cm} - 10 \text{cm}}{10 \text{cm}} \times 100\% = 50\%
\]
在沥青防水卷材的测试中,类似的过程会被重复进行多次,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因此,标准要求记录5个试件的延伸率,以便计算出一个平均值,从而更好地反映材料的整体性能。
### 总结
A. 抗压强度比
B. 收缩率比
C. 相对耐久性
D. 减水率
解析:举例来说,抗压强度比是指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通过比较添加外加剂后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未添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可以评估外加剂的效果。收缩率比是指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收缩程度,外加剂可以影响混凝土的收缩性能,通过比较添加外加剂后的混凝土收缩率与未添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收缩率,可以评估外加剂对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相对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能,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通过评估添加外加剂后的混凝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可以判断外加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改善效果。
因此,选项A、B、C均为混凝土外加剂强制性要求的检测项目。而减水率虽然也是评价混凝土外加剂性能的重要指标,但并不属于GB8076-2008中规定的强制性要求。因此,答案为ABC。
A. 0.01m2
B. 0.02m2
C. 0.03m2
D. 0.04m2
A. 使用现场卷材朝上的面
B. 使用现场卷材朝下的面
C. 成卷卷材的外面
D. 成卷卷材的里面
A. 3±1mm
B. 4±1mm
C. 5±1mm
D. 6±1mm
解析:### 水泥的凝结过程
水泥在与水混合后,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水化产物,逐渐从液态变为固态。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 **初凝**:水泥浆体开始失去流动性,表面开始变得坚硬,但内部仍然可以继续水化。
2. **终凝**:水泥浆体完全固化,形成坚固的水泥体。
### 凝结时间的测定
为了测定水泥的初凝时间,通常使用“维卡针”法。维卡针是一种特定的仪器,通常由一个带有一定重量的针和一个底板组成。测试时,将水泥浆体放在底板上,然后用维卡针垂直向下施加压力。
- **初凝状态的判断**:当试针沉入水泥浆体的深度达到一定的标准时,就可以判断水泥已经达到初凝状态。根据标准,试针沉至距底板的深度为 **4±1mm** 时,水泥被认为达到了初凝状态。
### 选项解析
- **A: 3±1mm**:这个深度不符合标准,水泥可能还没有达到初凝状态。
- **B: 4±1mm**:这是正确答案,符合水泥初凝的标准。
- **C: 5±1mm**:这个深度超出了标准范围,水泥可能已经进入终凝状态。
- **D: 6±1mm**:同样超出标准,水泥已经固化。
###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做蛋糕。你把面粉和水混合,开始搅拌。刚开始的时候,面糊是流动的,像水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面糊开始变得粘稠,最终在烤箱里变成了一个坚固的蛋糕。
在这个过程中,面糊的“初凝”就像水泥的初凝。当你搅拌到一定程度,面糊不再流动,表面开始变得光滑且坚硬,这时就可以认为它达到了初凝状态。水泥的初凝和蛋糕的过程类似,都是从流动状态逐渐变为固态的过程。
### 总结
A. (自动)电位滴定法
B. 硫氰酸铵容量法
C. 离子色谱法
D. 原子分光光度法
A. (6.0~6.4)
B. (5.0±0.1)
C. (4.0±0.1)
D. (2.0±0.1)
解析:这道题目涉及到材料科学中的拉伸试验,特别是针对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的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根据国家标准GB/T 528-2009,哑铃型试样的狭窄部分宽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 解析题目
题目中提到的“哑铃型试样 1 型”是指在拉伸试验中使用的一种特定形状的样品。哑铃形状的设计是为了在拉伸过程中集中应力,使得试样的狭窄部分成为最容易断裂的地方,从而获得准确的拉伸强度和延伸率等性能指标。
根据GB/T 528-2009标准,哑铃型试样的狭窄部分宽度应为6.0~6.4mm。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
### 知识点联想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进行联想:
想象一下你在进行一场拔河比赛。为了确保比赛的公平性,比赛的绳子需要有一个特定的宽度和材料强度。如果绳子的某一部分太细(类似于试样的狭窄部分),那么在施加力量时,这部分就会首先断裂,导致比赛结果不准确。同样,在材料测试中,狭窄部分的宽度设计也是为了确保在拉伸时应力集中,能够准确测量材料的性能。
### 进一步理解
在实际应用中,拉伸试验的结果可以帮助工程师和材料科学家了解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例如,汽车轮胎的制造商需要了解橡胶在高温和高压下的性能,以确保轮胎的安全性和耐用性。通过标准化的试样和测试方法,能够确保不同批次材料的性能一致性。
### 总结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 题干分析
题干提到的关键点有:
1. **烘箱预热到规定温度**:这意味着在测试开始之前,烘箱需要达到一个特定的温度。
2. **温度通过与试件中心同一位置的热电偶控制**:这说明温度的监测和控制是通过放置在试件中心的热电偶来实现的。
3. **整个试验期间,试验区域的温度波动不超过±5℃**:这条是关键,表示在测试过程中,温度的稳定性要求。
### 正确与错误的判断
根据标准的要求,温度波动的范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题目中的描述提到“温度波动不超过±5℃”,这实际上是一个相对宽松的标准。在实际的测试中,通常会要求更严格的温度控制,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结论
根据标准的要求,温度波动的范围可能会更严格,因此题目中的描述是错误的。因此,答案是 **B:错误**。
### 深入理解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烤蛋糕。你需要将烤箱预热到180℃,并且在烘烤过程中,温度不能波动太大。如果温度波动超过±5℃,比如有时降到175℃,有时升到185℃,那么蛋糕的烘烤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可能会导致蛋糕烤得不均匀,口感也会受到影响。
同样,在沥青防水卷材的耐热性测试中,温度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材料的性能评估。如果温度控制不严格,测试结果可能会不准确,进而影响到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 勃氏法简介
勃氏法是一种用于测定水泥比表面积的实验方法。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的材料所具有的表面积,通常以平方米每千克(m²/kg)表示。水泥的比表面积与其细度、反应性等性质密切相关,因此在水泥生产和质量控制中非常重要。
### 秒表的精度
在勃氏法中,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气体流过水泥样品的时间,以计算出比表面积。这个过程涉及到气体流速和样品的反应时间,因此秒表的精度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 为什么答案是B(错误)?
根据勃氏法的标准,所使用的秒表应具有更高的精度,通常要求精确到0.1秒或更高。这是因为在测量气体流动时间时,微小的时间差异可能会导致比表面积计算结果的显著变化。因此,使用精确到1秒的秒表是不够的。
###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做蛋糕。你需要将蛋糕烤30分钟。如果你用一个只精确到1分钟的计时器,你可能会在29分钟时就取出蛋糕,结果可能是蛋糕未熟透,或者在31分钟时取出,导致蛋糕过熟。而如果你使用一个精确到10秒的计时器,你就能更好地控制烘烤时间,确保蛋糕的完美口感。
同样,在勃氏法中,精确的时间测量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计算水泥的比表面积,从而确保水泥的质量和性能。
### 总结
A. 氯化钠标准溶液
B.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C. 氯化钾标准溶液
D. 氢氧化钾标准溶液
解析:这道题目涉及到混凝土拌合用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特别是使用硝酸银(AgNO₃)进行滴定时的标准溶液标定。我们来逐步分析这个问题。
### 题目解析
1. **背景知识**:
- 在混凝土中,氯离子(Cl⁻)的含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因为过量的氯离子会导致混凝土的钢筋锈蚀,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 硝酸银是一种常用的滴定剂,能够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AgCl),反应方程式为:
\[
\text{Ag}^+ + \text{Cl}^- \rightarrow \text{AgCl} \downarrow
\]
- 为了确保滴定结果的准确性,使用的硝酸银溶液需要进行标定。
2. **标定标准溶液的选择**:
- 标定的目的是确定硝酸银溶液的准确浓度。为了进行标定,我们需要选择一种已知浓度的氯离子来源。
- 选项中提到的标准溶液有:
- A: 氯化钠标准溶液(NaCl)
- B: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NaOH)
- C: 氯化钾标准溶液(KCl)
- D: 氢氧化钾标准溶液(KOH)
3. **分析选项**:
- **氯化钠标准溶液(A)**:氯化钠是氯离子的来源,能够与硝酸银反应,适合用来标定硝酸银的浓度。
-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B)**和**氢氧化钾标准溶液(D)**:这两种溶液是强碱,不含氯离子,不能用于标定。
- **氯化钾标准溶液(C)**:虽然氯化钾也能提供氯离子,但在实际操作中,氯化钠因其溶解性和稳定性更常用。
### 结论
因此,正确答案是 **A: 氯化钠标准溶液**,因为它是一个可靠的氯离子来源,适合用于标定硝酸银溶液的浓度。
###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做菜,想要确保盐的用量恰到好处。你有一包盐(氯化钠),你可以用它来调味(标定)你的菜肴。假设你没有盐,而是用醋(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那么你就无法达到你想要的味道。同样,在化学实验中,选择合适的标准溶液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的关键。
A. 3s-7s
B. 4s-8s
C. 180s
D. 1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