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每日3次,从3滴开始,逐日增加1滴至16滴维持
B、 每日2次,从10滴开始,逐日增加1滴至20滴
C、 每日15滴开始,每日2次,逐日减少至5滴维持
D、 每日15滴开始,每日2次,逐日减少至3滴维持
E、 每日2次从5滴开始,逐日增加1滴至15滴维持
答案:A
解析:首先,这道题考察的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药物治疗。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一种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颈部增粗、食欲亢进、消瘦、手颤、怕热、多汗等症状。
在这道题中,患者已经被诊断为原发性甲亢,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前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应该选择抗甲状腺药物来减轻甲亢的症状。
选项A中的服药方法是每日3次,从3滴开始,逐日增加1滴至16滴维持。这种方法是逐渐增加药物剂量,以达到维持治疗的目的。因此,答案为A。
举个生动的例子来帮助理解,就好像患者的身体就像一辆车,甲亢就像是引擎跑得太快,需要调整引擎的转速。而药物就像是调节引擎的油门,逐渐增加油门的大小,让车辆的速度逐渐降低,最终达到平稳行驶的状态。这样,患者的甲亢症状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A、 每日3次,从3滴开始,逐日增加1滴至16滴维持
B、 每日2次,从10滴开始,逐日增加1滴至20滴
C、 每日15滴开始,每日2次,逐日减少至5滴维持
D、 每日15滴开始,每日2次,逐日减少至3滴维持
E、 每日2次从5滴开始,逐日增加1滴至15滴维持
答案:A
解析:首先,这道题考察的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药物治疗。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一种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颈部增粗、食欲亢进、消瘦、手颤、怕热、多汗等症状。
在这道题中,患者已经被诊断为原发性甲亢,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前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应该选择抗甲状腺药物来减轻甲亢的症状。
选项A中的服药方法是每日3次,从3滴开始,逐日增加1滴至16滴维持。这种方法是逐渐增加药物剂量,以达到维持治疗的目的。因此,答案为A。
举个生动的例子来帮助理解,就好像患者的身体就像一辆车,甲亢就像是引擎跑得太快,需要调整引擎的转速。而药物就像是调节引擎的油门,逐渐增加油门的大小,让车辆的速度逐渐降低,最终达到平稳行驶的状态。这样,患者的甲亢症状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A. 高渗性脱水药20%甘露醇250ml要在1小时内快速静脉滴注
B. 冬眠疗法可先用物理降温,再遵医嘱静滴冬眠药物
C. 冬眠疗法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2℃为宜
D. 脱水治疗期间不需记录出入液量
E. 防止压疮、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察的是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的护理措施。根据题干描述,患者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导致昏迷,左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右侧肢体瘫痪,病理反射阳性。这些症状表明患者可能存在颅内压增高的情况,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选项A中提到使用高渗性脱水药20%甘露醇250ml要在1小时内快速静脉滴注,这是一种常用的降颅内压的药物,但在手术后的护理中并不是首要的措施。
选项B中提到冬眠疗法,这是一种较为极端的治疗方法,不太适合这种情况。
选项C中提到冬眠疗法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2℃为宜,同样是一种较为极端的治疗方法,不太适合这种情况。
选项D中提到脱水治疗期间不需记录出入液量,这是错误的,患者在脱水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出入液量。
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E,即在手术治疗后需要注意防止压疮、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这是手术后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要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翻身,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清洁口腔,避免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这些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
A. 休克
B. 腓总神经损伤
C. 骨筋膜室综合征
D. 脂肪栓塞
E. 关节僵硬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骨筋膜室综合征。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肌肉组织损伤引起的急性缺血性疼痛综合征。在这道题中,患者被重物砸伤左小腿,导致骨折端外露,局部畸形,活动障碍,伤口不断有血液渗出。这些症状说明可能有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症状包括局部剧烈疼痛进行性加重,严重肿胀,足趾麻木,足背动脉搏动微弱等。这些症状都在题目描述的患者身上有体现,所以答案应该是C:骨筋膜室综合征。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就好像是一条河流被堵塞,水无法流通,最终导致周围地区水涨潮湿。在这里,肌肉组织受损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引起局部缺血,最终导致疼痛和肿胀等症状。
A. 肾功能衰竭
B. 肢体坏疽
C. 肺栓塞
D. 中毒性休克
E. 死亡
A. 血肿吸收
B. 伤口感染
C. 组织坏死
D. 骨筋膜室综合征
E. 气性坏疽
A. 石膏拆除后,用温水清洗皮肤
B. 拆石膏前需向患者解释,拆石膏无痛感,消除患者紧张
C. 石膏拆除后,用酒精清洗皮肤
D. 清洗后可以在皮肤处涂抹润肤油并按摩局部
E. 石膏拆除后,患者刚开始活动时可能稍有不适,以后逐渐减轻
F.
G.
H.
I.
J.
解析:
A. 缺血性肌挛缩
B. 骨化性肌炎
C. 关节僵硬
D. 创伤性关节炎
E. 神经损伤
A. 腹胀引起膈肌上移
B. 呼吸肌麻痹
C. 水肿压迫呼吸中枢
D. 气管受压
E. 痰液阻塞气道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理解。根据题干描述,患者高处坠落后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四肢不能活动,入院查体颈部压痛,四肢瘫痪,高热39.8℃,听诊闻及痰鸣音强,X线片提示C4-C5骨折合并脱位。这些表现提示患者可能患有颈椎骨折导致呼吸肌麻痹的情况,因为颈椎骨折会影响膈肌的神经支配,导致呼吸肌麻痹,从而引起呼吸困难。
举个生动的例子来帮助理解,就好像我们的身体是一个房子,呼吸系统就像是房子的门窗,而呼吸肌就像是门窗的开关。当颈椎骨折导致呼吸肌麻痹时,就好比门窗的开关坏了,无法正常打开或关闭,导致呼吸困难,就像房子无法通风透气一样。
因此,正确答案是B:呼吸肌麻痹。
A. 吸痰
B. 给予镇痛药物
C. 气管切开
D. 手术复位固定
E. 吸氧
A. 地塞米松30-40mg持续静脉滴注2周
B. 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Bid,5-7天
C. 绝对平卧硬板床
D. 枕颌吊带卧位牵引
E. 维持动脉压在90mmHg以上
解析: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这个题目。这是一个关于医学的单选题,涉及到一个22岁男性患者高处坠落后出现的症状和相应的治疗措施。
题干描述了患者的高处坠落后出现了严重呼吸困难、四肢瘫痪、高热以及颈部压痛等症状,这些都是脊髓损伤的典型表现。X线片显示C4-C5骨折合并脱位,这进一步证实了脊髓损伤的可能性。
接下来,我们来看选项:
A: 地塞米松30-40mg持续静脉滴注2周。地塞米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炎症和水肿,但在这种情况下,它主要用于治疗脑水肿,而不是脊髓水肿。
B: 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Bid,5-7天。甘露醇是一种渗透性利尿剂,可以减少脑脊液的产生,降低颅内压,同样适用于减轻脑水肿,但不是针对脊髓水肿。
C: 绝对平卧硬板床。这个选项是正确的。绝对平卧硬板床可以减少脊髓受到的压力,避免进一步的损伤,有助于减轻脊髓水肿和继发性损伤。
D: 枕颌吊带卧位牵引。这种卧位通常用于颈椎骨折的固定和牵引,但不是直接针对脊髓水肿的治疗措施。
E: 维持动脉压在90mmHg以上。维持适当的血压是必要的,但这个选项并没有直接针对脊髓水肿和继发性损伤的治疗作用。
通过联想和生动的例子,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想象一下,脊髓就像一条高速公路,而脊髓水肿就像高速公路上的交通堵塞。绝对平卧硬板床就像是给这条高速公路提供了一个平稳的路面,减少了额外的压力和损伤,从而帮助缓解交通堵塞(即脊髓水肿)。
因此,正确答案是C: 绝对平卧硬板床。这是一个简单但非常有效的措施,可以帮助减轻脊髓水肿和继发性损伤。
A. 外展内旋位
B. 内收内旋位
C. 内收外旋位
D. 外展外旋位
E. 外展中立位
解析:
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目。首先,这是一道关于骨科护理的单选题,考察的是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体位的正确理解。
题干描述了一个69岁女性患者,在车祸中导致左股骨颈骨折,并且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体位的正确选择对于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非常重要。
选项分析:
A: 外展内旋位 - 这种体位可能会导致髋关节的内旋,增加脱位的危险。
B: 内收内旋位 - 内收和内旋同样会增加髋关节脱位的可能性。
C: 内收外旋位 - 内收同样是不推荐的,因为会增加脱位风险。
D: 外展外旋位 - 外展是正确的,但外旋位可能会导致髋关节不稳定。
E: 外展中立位 - 这是正确的答案。外展中立位(30-45度外展)可以保持髋关节的稳定,同时避免内收和内旋,减少脱位的风险。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想象一下,一个球类运动员在进行比赛时,如果他的脚部内收内旋,那么他在跳跃或转身时很容易失去平衡,甚至摔倒。同样,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来说,保持外展中立位就像是在他们的髋关节周围设置了一个“安全带”,帮助他们在移动时保持稳定,防止髋关节脱位。
因此,正确的术后体位是外展中立位,即选项E。这样的体位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