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B、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C、 腺病毒肺炎
D、 支气管哮喘
E、 支原体肺炎
答案:A
A、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B、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C、 腺病毒肺炎
D、 支气管哮喘
E、 支原体肺炎
答案:A
A. 1月
B. 2月
C. 3月
D. 4月
E. 5月
解析:
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目。首先,这道题是关于儿童疫苗接种的知识点,具体是关于乙肝疫苗的接种时间。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重要手段,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就开始接种。根据我国的疫苗接种程序,乙肝疫苗的接种通常分为三剂,分别在出生后、1个月和6个月时接种。
题目中提到的小儿已经出生3天,并且已经完成了第一次乙肝疫苗接种,那么接下来需要考虑的是第二次接种的时间。
选项A是1月,选项B是2月,选项C是3月,选项D是4月,选项E是5月。根据疫苗接种的常规程序,第二次乙肝疫苗通常在出生后1个月接种。因此,正确的答案是A:1月。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这样联想:想象一下,小宝宝就像一颗种子,出生后需要通过接种疫苗这样的“雨水”来保护自己,避免疾病“干旱”。第一次接种就像是种子刚刚发芽,需要第一场雨水;而第二次接种就像是种子已经长高了一些,需要第二场雨水来继续滋养它,增强抵抗力。
所以,第二次乙肝疫苗的接种时间是在出生后的1个月,也就是选项A:1月。
A. 新生儿败血症
B.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C. 新生儿低血糖
D. 新生儿颅内出血
E. 新生儿破伤风
A. 头低足高位
B. 头高足低位
C. 侧卧位
D. 俯卧位
E. 平卧位,头稍低
A. 立即接种
B. PPD试验阴性后再接种
C. 4个月后在接种
D. 与百白破疫苗同时接种
E. PPD试验阳性后再接种
A. 心力衰竭
B. 呼吸衰竭
C. 严重感染
D. 低钾血症
E. 低血糖症
A. 有窒息的危险 与惊厥有关
B.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惊厥有关
C. 潜在并发症颅内高压
D. 潜在并发症电解质紊乱
E. 潜在并发症脑功能障碍
A. 200-300IU
B. 300-400IU
C. 400-800IU
D. 10-30万IU
E. 30-60万IU
A. 将患儿置于暖箱中
B. 给予鼻导管低流量吸氧
C. 立即搽净胎脂
D. 接种卡介苗
E. 立即向患儿家长进行入院宣教
A. 呼吸形态改变
B. 活动无耐力
C. 有感染的可能
D. 体液过多
E.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A. 接触传播的隔离
B. 呼吸道隔离
C. 严密隔离
D. 保护性隔离
E. 生物媒介传播的隔离
解析:
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目。
首先,我们要了解题干中提到的疾病——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开始分析各个选项。
A: 接触传播的隔离。这种隔离通常用于防止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如皮肤感染等。肺结核虽然可以通过接触传播,但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所以这个选项不是最佳答案。
B: 呼吸道隔离。由于肺结核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这种隔离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给他人。因此,这是一个合理的选项。
C: 严密隔离。这种隔离通常用于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如鼠疫、埃博拉病毒等。肺结核虽然也是传染病,但其传染性并不如这些疾病那么高,所以这个选项不太合适。
D: 保护性隔离。这种隔离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如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虽然肺结核患者可能需要保护性措施,但这不是针对病原体传播的隔离。
E: 生物媒介传播的隔离。这种隔离用于防止通过生物媒介(如蚊子、跳蚤等)传播的疾病。肺结核不是通过生物媒介传播的,所以这个选项也不正确。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肺结核患者,应采取的隔离种类是呼吸道隔离,即选项B。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联想。想象一下,如果你在教室里咳嗽,而你的同学都坐在你附近,那么你的咳嗽就有可能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给其他同学。这就是为什么肺结核患者需要呼吸道隔离的原因,以防止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