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变态反应
B、 发热反应
C、 急性肺水肿
D、 空气栓塞
E、 左心衰竭
答案:D
A、 变态反应
B、 发热反应
C、 急性肺水肿
D、 空气栓塞
E、 左心衰竭
答案:D
A. 影响机体散热
B. 疲倦、食欲减退、头晕
C. 闷热、难受
D. 呼吸道黏膜干燥、咽痛、口渴
E. 腹痛、腹泻
A. 功能制护理
B. 小组护理
C. 个案护理
D. 责任制护理
E. 整体护理
A. 左侧卧位
B. 右侧卧位
C. 俯卧位
D. 膝胸卧位
E. 截石位
解析:
当然可以,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这个医学问题。
首先,这道题考察的是在进行清洁灌肠时,患者应采取的合适卧位。清洁灌肠是一种为了准备手术而进行的肠道清洁方法,通常用于结肠手术前,以减少肠道内容物,便于手术操作。
选项分析:
A: 左侧卧位 - 这是正确答案。在左侧卧位时,肠道内容物会集中在右侧,这样灌肠液更容易通过肠道,达到清洁效果。
B: 右侧卧位 - 这种卧位并不适合清洁灌肠,因为肠道内容物会集中在左侧,不利于灌肠液的流动。
C: 俯卧位 - 俯卧位通常用于某些特定手术或检查,但不是清洁灌肠的标准卧位。
D: 膝胸卧位 - 这种卧位常用于妇科检查或分娩,不适合清洁灌肠。
E: 截石位 - 这是进行分娩或某些妇科手术时的卧位,也不适用于清洁灌肠。
联想和生动例子:
想象一下,肠道就像一条蜿蜒的小溪,而清洁灌肠就像是要清洗这条小溪。如果你想要清洁小溪,你当然希望水流能够顺畅地流向下游。在左侧卧位时,肠道就像是被风吹动的小溪,水流自然地向一个方向流动,这样灌肠液就能更有效地清洁肠道。
此外,左侧卧位还有助于减少灌肠液对患者的压力,因为在这个位置,肠道与腹壁之间的空间更大,患者可能会感到更加舒适。
所以,根据以上分析,选择A: 左侧卧位是正确的。
A. 让患者仰卧头转向一侧
B. 将头发从中间分两股
C. 左手紧握一股头发
D. 右手持梳由发稍逐段梳至发根
E. 若头发纠结可用50%乙醇湿润后再梳
A. 3-5天
B. 6-10天
C. 10-30天
D. 7-30天
E. 7-60天
A. 浴盆和溶液须无菌
B. 操作前需排空膀胱
C. 坐浴时间为15-20分钟
D. 坐浴后应更换敷料
E. 水温调节至60-70℃
解析:
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目。
首先,题目描述了一个54岁男性患者进行了痔疮结扎切除手术后的热水坐浴问题。这是一个关于术后护理的医学问题,需要我们了解热水坐浴的正确做法。
选项A提到浴盆和溶液须无菌,这是正确的。术后患者免疫力可能下降,因此需要保持清洁,防止感染。
选项B说操作前需排空膀胱,这也是合理的。排空膀胱可以避免在坐浴时发生意外,如尿路感染。
选项C提到坐浴时间为15-20分钟,这个时间范围通常是安全的,不会对患者的恢复造成不利影响。
选项D指出坐浴后应更换敷料,这也是正确的。更换敷料可以保持伤口干燥,减少感染风险。
最后,选项E说水温调节至60-70℃,这里就出现了问题。热水坐浴的水温通常应控制在40-45℃之间,因为这个温度范围对皮肤刺激较小,同时又能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的作用。60-70℃的水温过高,可能会烫伤皮肤,对患者的恢复不利。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在护理患者时,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仔细考虑,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热水坐浴的正确做法不仅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症状,还能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所以,根据上述分析,正确答案是E。
A. 腹压急剧下降,大量血液滞留于腹腔血管内
B. 膀胱内压突然降低,导致膀胱黏膜急剧充血
C. 血压下降,虚脱
D. 尿道黏膜损伤
E. 放尿时操作不当,损伤尿道内口
解析:
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首先,我们要理解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一位35岁的女性患者,膀胱高度膨胀且极度虚弱,一次放尿量过多导致血尿。
这道题考察的是关于血尿产生的原因。我们来看一下每个选项:
A: 腹压急剧下降,大量血液滞留于腹腔血管内。这个选项描述的是腹压变化对血液分布的影响,但与膀胱内压降低导致的血尿关系不大。
B: 膀胱内压突然降低,导致膀胱黏膜急剧充血。这个选项提到了膀胱内压降低,但血尿的产生通常与膀胱黏膜的损伤有关,而不是单纯的充血。
C: 血压下降,虚脱。这个选项提到了血压下降和虚脱,这与题干中的“极度虚弱”相符合。血压下降可能导致肾脏灌注不足,进而引起血尿。
D: 尿道黏膜损伤。这个选项提到了尿道黏膜损伤,但题干中并没有提到尿道有损伤的迹象。
E: 放尿时操作不当,损伤尿道内口。这个选项与题干中的“一次放尿量过多”有关,但题干并没有提到操作不当导致损伤。
根据题干中的信息,我们可以推断,由于患者极度虚弱,一次放尿量过多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和虚脱,进而引起血尿。因此,正确答案是C。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联想。想象一下,一个气球(代表膀胱)被吹得非常大,然后突然被完全放掉。如果气球内的压力突然降低,气球壁(代表膀胱黏膜)可能会因为压力变化而受到损伤,导致气球壁上的小血管破裂,从而出现血迹。在这个例子中,气球壁的损伤就像血压下降导致的血尿一样。
A. 30 m2
B. 50 m2
C. 80 m2
D. 100 m2
E. 120 m2
A.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B. 调节室内的温度及湿度
C. 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密度
D. 减少热量散失
E. 增加患者舒适感
解析:
当然,我很乐意帮助你理解这道题目。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每个选项:
A: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这是通风的一个基本目的,通过引入新鲜空气,可以减少室内污染物的浓度,对患者的健康非常有益。
B: 调节室内的温度及湿度。通风可以帮助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这对于患者的恢复也是非常重要的。
C: 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密度。通风可以带走室内的病原体,减少感染的风险,这对于医院或病房来说尤其重要。
D: 减少热量散失。这个选项可能看起来有些不同。通风确实会导致热量散失,但这并不是通风的主要目的。在病室中,保持患者舒适和健康是首要任务,而减少热量散失可能会让患者感到寒冷,不利于恢复。
E: 增加患者舒适感。通风可以带来新鲜空气,减少异味,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选项D“减少热量散失”并不是病室通风的主要目的。虽然通风可能会导致一些热量散失,但这并不是设计通风系统时首要考虑的因素。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联想:想象一下,你正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你打开窗户通风,目的是为了让凉爽的空气进来,而不是为了让房间变得更冷。在这个例子中,凉爽的空气是目的,而打开窗户可能带来的冷空气流失是副作用。同样,病室通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患者的健康和舒适,而不是为了减少热量散失。
A. 为了解患者的隐私,确立护理诊断提供依据
B. 为寻找病因,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C. 为了解病情变化,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D. 为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选择护理实施方法提供依据
E. 为了解治疗反应,评估护理行为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