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教育其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
B、 耐心解释并提供隐蔽的排尿环境
C、 调整体位以协助排尿
D、 按摩其下腹部,使尿液排出
E、 温水冲洗会阴以诱导排尿
答案:B
A、 教育其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
B、 耐心解释并提供隐蔽的排尿环境
C、 调整体位以协助排尿
D、 按摩其下腹部,使尿液排出
E、 温水冲洗会阴以诱导排尿
答案:B
A. 腹痛2h,发热、呕吐30min
B. 腹痛2h、发热、呕吐
C. 发热及腹痛、呕吐
D. 发热、呕吐半小时,腹痛
E. 发热、呕吐
A. 关节疼痛
B. 晨僵
C. 关节肿胀
D. 关节畸形
E. 关节皮肤蝶形红斑
A. 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B. 中凹卧位
C. 侧卧位
D. 屈膝仰卧位
E. 头低脚高位
A. 肾功能衰竭
B. 肢体坏疽
C. 肺栓塞
D. 中毒性休克
E. 死亡
A. 30 m2
B. 50 m2
C. 80 m2
D. 100 m2
E. 120 m2
A. 3ml
B. 6ml
C. 9ml
D. 12ml
E. 15ml
解析:
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目。首先,这是一道关于儿科补液治疗的单选题。题干描述了一个1.5岁男婴因腹泻导致重度脱水,经过补液治疗后脱水情况有所改善,但出现了四肢无力、腹胀、腱反射减弱和心音低钝等症状。医生建议使用10%氯化钾加入无钾余液中。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氯化钾是一种电解质,用于补充体内缺失的钾离子。10%氯化钾意味着每100毫升溶液中含有10克的氯化钾。正常情况下,补钾的剂量是每天每公斤体重0.1到0.3克。
现在,让我们来计算一下。首先,我们需要知道300毫升无钾余液中最多可以加入多少毫升的10%氯化钾溶液。由于题目没有给出患儿的体重,我们可以假设一个常见的体重范围,比如15公斤(这是一个假设,实际体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根据上述的补钾剂量,15公斤体重的患儿每天需要补钾1.5到4.5克。由于题目中提到的是一次性补钾,我们可以取一个中间值,比如3克。那么,3克氯化钾需要溶解在多少毫升的10%氯化钾溶液中呢?
计算公式如下:
所需氯化钾量(克)= 溶液浓度(10%)× 溶液体积(毫升)
3克 = 10% × 溶液体积(毫升)
溶液体积(毫升)= 3克 / 10%
溶液体积(毫升)= 30毫升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30毫升的10%氯化钾溶液来提供3克的氯化钾。但是题目中要求的是在300毫升无钾余液中加入的最大量,所以我们需要将这个体积换算成相对于300毫升的比例。
换算公式如下:
所需加入的氯化钾溶液体积(毫升)= (30毫升 / 300毫升) × 100%
所需加入的氯化钾溶液体积(毫升)= 10%
因此,在300毫升无钾余液中最多可以加入10%的氯化钾溶液,即30毫升的10%氯化钾溶液。但是,题目给出的选项是以3毫升为单位的,所以我们需要将30毫升转换为以3毫升为单位的选项。
30毫升 = 10 × 3毫升
30毫升 = 10个3毫升
所以,正确答案是C: 9ml,因为这是最接近30毫升且不超过300毫升无钾余液体积的选项。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儿的体重和具体情况来调整氯化钾的剂量和浓度。
A. 穿弹力袜
B. 局部血管注射硬化剂
C. 避免久站
D. 保持大便通畅
E. 应久坐休息
A. 25cm
B. 30cm
C. 35cm
D. 40cm
E. 45cm
A. 侧卧位
B. 去枕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C. 头高足低位
D. 头低足高位
E. 中凹卧位
A. 取右侧卧位
B. 取左侧卧位
C. 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D. 取半卧位
E. 取端坐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