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孙犁
B、 赵树理
C、 李季
D、 阮章竞
答案:A
A、 孙犁
B、 赵树理
C、 李季
D、 阮章竞
答案:A
A. 吴组缃
B. 沙汀
C. 张天翼
D. 艾芜
A. 《罪恶的黑手》
B. 《烙印》
C. 《运河》
D. 《自己的写照》
A. 冷静客观
B. 明丽典雅
C. 感伤悲哀
D. 古朴晦涩
解析:解析:1921年以后文学研究会以“为人生”为基本创作宗旨,出现了“问题小说”的兴盛期。“问题小说”中真正能够“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的人生的,是叶绍钧”。
A. 徐志摩、闻一多
B. 李金发、汪静之
C. 潘漠华、冯雪峰
D. 俞平伯、康白情
解析:解析:新月诗派的代表是徐志摩、闻一多。李金发是象征诗派的代表。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是湖畔诗人。俞平伯、康白情是白话诗的尝试者。
A. 1915年
B. 1916年
C. 1917年
D. 1919年
A. 王才
B. 金狗
C. 雷大空
D. 韩玄子
A. 山西派
B. 山药蛋派
C. 西北风派
D. 农村派
解析:解析:赵树理的小说创作为解放区文坛带来了新的活力,在解决新文学与农民沟通问题上提供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种经验给许多作家以启示,40年代及50年代有一些山西作家如马烽、西戎、胡正、孙谦、束为等,在赵树理小说经验的影响下从事创作,并最终形成了文学史上被称之为“山药蛋派”的文学流派。
A. 陈映真
B. 欧阳子
C. 白先勇
D. 余光中
A. 陈独秀
B. 胡适
C. 鲁迅
D. 李大钊
解析:解析: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从“八事”入手,要求以白话文学为“正宗”。2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
A. 江河
B. 顾城
C. 舒婷
D. 韩东
E. 杨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