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朱自清《荷塘月色》
B、 沈从文的《边城》
C、 萧红的《小城三月》
D、 孙犁的《荷花淀》
E、 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馆里》
答案:BCD
解析:解析:散文诗化风格的小说是沈从文的《边城》、萧红的《小城三月》、孙犁的《荷花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散文,不是小说。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馆里》是讽刺小说。
A、 朱自清《荷塘月色》
B、 沈从文的《边城》
C、 萧红的《小城三月》
D、 孙犁的《荷花淀》
E、 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馆里》
答案:BCD
解析:解析:散文诗化风格的小说是沈从文的《边城》、萧红的《小城三月》、孙犁的《荷花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散文,不是小说。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馆里》是讽刺小说。
A. 冯雪峰
B. 穆旦
C. 徐志摩
D. 汪静之
E. 应修人
解析:解析:湖畔诗人是指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等人。他们于1921年左右写诗,1922年春在杭州成立湖畔诗社,1922年4月出版诗合集《湖畔》穆旦是九叶派诗人中成绩最突出的,风格显著。徐志摩是新月诗派的代表。
A. 台静农
B. 梁实秋
C. 林海音
D. 胡秋原
E. 张我军
解析:解析:台湾光复之后,有许多大陆作家来到台湾,如许寿裳、李何林、台静农、黎烈文、梁实秋、胡秋原、苏雪林等。一些曾在大陆生活过的台湾省籍作家如张我军、王诗琅、林海音、钟理和等,也在这时回到台湾。
A. 安分守己
B. 欺软怕硬
C. 侠义风骨
D. 因循守旧
E. 胆小怕事
A. 《激流三部曲》
B. 《爱情三部曲》
C. 《漂流三部曲》
D. 《农村三部曲》
解析:解析:《爱情三部曲》包括《雾》、《雨》、《电》在早期创作中,巴金自己所喜爱的是总题为《爱情三部曲》的三个中篇。《爱情三部曲》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巴金早年对“革命”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进行紧张而又持久思索的总结,是作家早期世界观的形象化展现。《激流三部曲》(《家》、《春》(1938)、《秋》(1940))是巴金的代表作。其中《家》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巴金的《家》写于1931年,最初在上海《时报》上连载,原题为《激流》,1933年出版单行本时改名为《家》。《激流三部曲》的总体构想是在后来的写作中逐步形成的。《漂流三部曲》是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的代表作品。戏剧《农村三部曲》是洪深的。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是茅盾的。
A. 反思小说
B. 改革小说
C. 寻根小说
D. 现代派小说
解析:解析:“现代派小说”滥觞于1979年宗璞的《我是谁》、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意识流小说”等一批作品中,真正具有现代派特征刘索拉发表于《人民文学》1985年第3期的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第一部成功的“现代派小说”。
A. 1976年10月01日
B. 1977年10月01日
C. 1979年1O月
D. 1980年10月01日
解析:解析:1979年10月,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在北京召开,文艺工作者的一次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五世同堂”的盛会。
A. 《幻灭》
B. 《动摇》
C. 《追求》
D. 《从牯岭到东京》
解析:解析:1927年大革命失败,茅盾陷入痛苦与迷惘。写作的《从轱岭到东京》等论文以及小说《蚀》三部曲,反映了他这一时期茅盾复杂情绪
A. 唯美主义
B. 爱国主义
C. 人道主义
D. 个性解放
解析:解析:贯穿《红烛》和《死水》的诗魂,是闻一多浓烈、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思。
A. 《再别康桥》
B. 《雨巷》
C. 《采莲曲》
D. 《死水》
解析:解析:戴望舒是“现代诗派”的代表性作家成名作是发表于1928年8月《小说月报》第19卷第8期的《雨巷》。诗作发表后,在当时广为流传,作者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全诗具有浓重的象征意味。这首诗将音乐美的追求推到了极致,因此,叶绍钧称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A. 典型的象征诗
B. 典型的古典式
C. 典型的政治抒情诗
D. 典型的现实主义诗
解析:解析: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郭沫若很快出版了诗集《恢复》。《恢复》中的大部分诗歌是抒写革命情怀,表达对敌人的愤怒和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念的,格调高昂,激情澎湃,充满了战斗的豪情,是典型的政治抒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