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王度庐
B、 张爱玲
C、 陈白尘
D、 张恨水
答案:D
解析:解析:张恨水1926年发表的《金粉世家》,具有现代意义的通俗巨制,巨宦豪门的一朝崩溃,树倒猢狲散的结局。小说打破了中国古典小说封闭式的结尾模式,呈开放式结构。《啼笑因缘》(1930)是张恨水的代表作,张恨水也因此被视为旧派通俗文学中社会言情小说的集大成者。
A、 王度庐
B、 张爱玲
C、 陈白尘
D、 张恨水
答案:D
解析:解析:张恨水1926年发表的《金粉世家》,具有现代意义的通俗巨制,巨宦豪门的一朝崩溃,树倒猢狲散的结局。小说打破了中国古典小说封闭式的结尾模式,呈开放式结构。《啼笑因缘》(1930)是张恨水的代表作,张恨水也因此被视为旧派通俗文学中社会言情小说的集大成者。
A. 《秋色赋》
B. 《东风第一枝》
C. 《花城》
D.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
解析:解析:60年代报告文学《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英雄列车》描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A. 乡村题材
B. 都市题材
C. 知识分子题材
D. 神话题材
解析:解析:沈从文的乡村题材有《柏子》、《萧萧》、《灯》、《丈夫》。
A. 《随想录》
B. 《巴金新声集》
C. 《巴金散文集》
D. 《巴金回忆录》
解析:解析:《随想录》是巴金文学道路上的又一座丰碑,同时,它为新时期的散文树立了说真话的榜样,扫除了长期在文坛上存在的夸饰现象,为现实主义传统找到了转机,是新时期散文中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随想录》反映了巴金在经历了新中国历史上荒谬的十年之后,对自己、对时代、对导致这场民族悲剧的深层原因的思考和剖析,充分体现了一位文学大师坦荡而且真诚的灵魂,和他所自觉担负的神圣的历史责任感。它的影响和价值远远超出了文学作品本身的范畴。冯牧指出:“(《随想录》)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是十年文学中最有文献价值、思想价值、艺术价值的重要著作”,“这部巨著在现代文学史上,可与鲁迅先生晚年的杂文相并比”。
A. 《高老庄》
B. 《土门》
C. 《浮躁》
D. 《废都》
解析:解析:贾平凹描写“西京文人”庄之蝶的生存状态、表现社会颓靡世相的小说是《废都》,说《废都》、 《土门》、氐向危庄伊字状态及“废都”之中社会世相的描写,较为独特地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现实图景及一种文化精神状态。
A. 莫言
B. 高晓声
C. 张炜
D. 贾平凹
解析:解析:高晓声的乡土题材小说在70年代末80年代之初,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而独树一帜。这些小说相当真实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历程,深刻揭示了造成他们辛酸命运的政治、经济、历史及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等深层根源,形象地显示了极“左”路线给人民造成的苦难。莫言小说“忧郁的主调”之下“一方面是凄楚、苍凉、沉滞、压抑,另一方面则是欢乐、激情、狂喜、抗争”的独特的叙事风格。张炜小说最为重要的成就和特点,便是民间意识的凸显。贾平凹是一个在不断改变着自己艺术轨迹的过程中时时给人以新的阅读快感和新的思考的作家。
A. 英国
B. 新加坡
C. 山东
D. 北平
解析:解析:在英国伦敦大学期间,老舍完成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26)、《赵子曰》(1927)、《二马》(1929)。
A. 《我爱每一片绿叶》
B. 《班主任》
C. 《立体交叉桥》
D. 《钟鼓楼》
解析:解析:《班主任》是刘心武197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不仅是刘心武的成名作,也成为新时期小说和“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标志着文学新的转机。小说塑造了“好学生”谢惠敏和“小流氓”宋宝琦两位心灵被扭曲的少女少男形象,揭示了“文化大革命”给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带来的创伤。《我爱每一片绿叶》是刘心武1979年发表的定位于人性、人道主义文化立场和表意策略的滥觞之作。刘心武提出了保护私人隐私的命题,在新时期文学中较早倡导个性主义的人文精神。《立体交叉桥》是1985年创作的标志着刘心武的创作有了一个飞跃。《钟鼓楼》是1985年创作的较充分地显示出刘心武新的探索成就。作品写了80年代北京一个与古老的钟鼓楼联成整体的四合院中九户居民一天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联系着的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是普通的京华市民社会生态景观的缩影。
A. 《幻影》
B. 《长恨歌》
C. 《小城之恋》
D. 《小鲍庄》
解析:解析:《长恨歌》是一部有着丰厚的思想文化蕴涵和较高艺术成就的长篇小说。主人公王琦瑶是40年代享尽风光的“上海小姐”,作家通过对王琦瑶的命运书写,为一种已经远逝了的旧文化形态唱了一曲无尽的挽歌。《幻影》是王安忆小说“雯雯系列”中的一篇,较为真切地表现了女知青雯雯在插队的农村及返城以后的经历与心理、情感方面的变化,构筑了一个纯真、美丽的艺术世界,寄托了作家最为美好的情感与祝愿。《小城之恋》是王安忆发表于1986年的被合称为“三恋”中的一篇(《荒山之恋》、《小城之恋》和《锦绣谷之恋》)着意淡化人的社会性,将探索的笔触勇敢地伸入“性”的领域并以此来探讨人性的奥秘。“三恋”之中,尤以《小城之恋》所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小鲍庄》是王安忆“寻根文学”中的优秀作品,它通过对一个小小村落几个家庭和十多个人物的生存、命运与心理状态的立体描绘,剖析了我们民族世代相袭的以“仁义”为核心的文化心理结构。
A. 1949年建国后的文学
B. 新世纪后的文学
C. 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学
D.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文学
解析:解析:新时期的中国文学是从“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开始的。
A. 东北作家群
B. 七月派
C. 现代派
D. 京派
解析:解析:京派作家群。20年代末期至30年代,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滞留北京或其他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亦称“北方作家”派。“京派”是涉及面较广的文学派别,有作家、诗人及理论批评家,小说家有沈从文、废名(冯文炳)、萧乾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