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郭小川
B、 闻捷
C、 贺敬之
D、 洛夫
答案:B
解析:解析:闻捷以诗集《天山牧歌》博得广泛赞誉。洛夫诗歌作品有《灵河》、《石室之死亡》、《隐题诗》等。
A、 郭小川
B、 闻捷
C、 贺敬之
D、 洛夫
答案:B
解析:解析:闻捷以诗集《天山牧歌》博得广泛赞誉。洛夫诗歌作品有《灵河》、《石室之死亡》、《隐题诗》等。
A. 后现代主义文学
B. 乡土文学
C.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D. 民族主义文学
解析:解析:随着台湾新文学发展的深入,乡土文学的观念在台湾新文学中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容,集中在黄石辉和郭秋生之间乡土文学的论战。
A. 《干校六记》
B. 《晚华集》
C. 《随想录》
D. 《商州初录》
解析:解析:杨绛《干校六记》反映知识分子在“文革”时期劳动改造生活。
A. “白洋淀诗群”
B. 复出诗人
C. 北京诗群
D. 新生代诗人
解析:解析:“白洋淀诗群”是知青创作的集体现象。1969年后,一些下放到河北白洋淀地区的北京知识青年,自发地组织诗歌活动,私下里交流创作经验,主要诗人有根子、多多、芒克等。这是一个较为松散的诗歌创作群体,集中体现了与主流诗歌不一样的艺术追求。与“文革”结束后出现的“朦胧诗”有直接而深刻的联系,其中的许多诗人后来成为“朦胧诗”的重要成员。
A. 《小鲍庄》
B. 《长恨歌》
C. 《荒山之恋》
D. 《乌托邦诗篇》
解析:解析:《长恨歌》是一部有丰厚的思想文化蕴涵和较高艺术成就的小说。主人公王琦瑶是40年代享尽风光的“上海小姐”,她的悲剧命运是历史变迁中上海文化精神的命运写照。
A. 《山乡巨变》
B. 《不能走那条路》
C. 《三里湾》
D. 《创业史》
解析:解析:用长篇小说的形式反映农业合作化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赵树理的《三里湾》《三里湾》是侧重表现合作化过程中新与旧、公与私、个体与集体、先进与落后两种观念的矛盾,反映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浓郁的生活气息中保持着赵树理一贯的轻松和幽默。
A. 《雷雨》
B. 《原野》
C. 《日出》
D. 《北京人》
解析:解析:《日出》揭露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都市社会里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纸醉金迷的腐败与黑暗,它展示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都市生活的图景,对现实的提示和剖析更加深刻。《雷雨》揭露资本家周朴园进行了血腥的原始资本积累和以卑鄙手段镇压工人反抗。《原野》揭露在辛亥革命后的农村社会里,恶霸地主与反动政权勾结对农民的残酷统治。在《北京人》中,是对封建社会必然衰亡的揭示和对新生命新生活的向往。
A. 王统照
B. 鲁彦
C. 萧红
D. 唐弢
解析:解析:30年代,在鲁迅杂文熏陶、哺育下产生了一些杂文新秀,如徐懋庸《不惊人集》、《打杂集》;唐弢《推背集》、《海天集》,还有柯灵、聂绀弩等也写了不少杂文。
A. 余光中
B. 张晓风
C. 三毛
D. 董桥
解析:解析:董桥著有《另外一种心情》,兼具中西学养,以博学著称的香港散文家。
A. 1949年共和国成立前夕
B. 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
C. 1976年文革结束后
D.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
解析:解析:1949年共和国成立前夕,在北平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标志着在经历了新民主义革命后,文艺工作即将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A. 《尝试集》
B. 《女神》
C. 《微雨》
D. 《诗》
解析:解析:《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1921年诗集《女神》的出版,不仅确立了郭沫若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卓越地位,同时也为中国新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尝试集》1920年3月初版,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微雨》李金发的诗集1925年出版,是象征诗派的起点的。《诗》是1921年文学革命后的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出版的第一本诗歌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