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尝试集》
B、 《女神》
C、 《微雨》
D、 《诗》
答案:B
解析:解析:《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1921年诗集《女神》的出版,不仅确立了郭沫若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卓越地位,同时也为中国新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尝试集》1920年3月初版,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微雨》李金发的诗集1925年出版,是象征诗派的起点的。《诗》是1921年文学革命后的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出版的第一本诗歌刊物。
A、 《尝试集》
B、 《女神》
C、 《微雨》
D、 《诗》
答案:B
解析:解析:《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1921年诗集《女神》的出版,不仅确立了郭沫若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卓越地位,同时也为中国新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尝试集》1920年3月初版,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微雨》李金发的诗集1925年出版,是象征诗派的起点的。《诗》是1921年文学革命后的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出版的第一本诗歌刊物。
A. 北岛
B. 顾城
C. 舒婷
D. 杨炼
解析:解析:“朦胧诗”最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如北岛(《回答》)、舒婷(《致橡树》)、顾城(《远与近》)、江河(《纪念碑》)、杨炼(《大雁塔》、《诺日朗》)等,以独特的诗意情愫和特别的表现方式,引起了诗坛的广泛注意,促进了新时期诗歌创作的发展。(第五章·第三节)
A. 卢新华
B. 刘心武
C. 宗福先
D. 王蒙
解析:解析:宗福先的《于无声处》选择“四五”天安门事件作为表现对象,更显示了他直面现实的勇气和艺术敏感。
A. 《文学革命论》
B. 《文学改良刍议》
C.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D. 《人的文学》
解析:解析:《文学革命论》是陈独秀1917年2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提出“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他把文学革命当做“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并借以“革新政治”的“利器”,同时也肯定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
A. 建国初期
B. 五十年代中期
C. “文革”结束后
D. 六十年代中期
解析:解析:“文革”结束后,文艺界结束了万马齐喑、百花凋零的局面,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是文艺界面临的首要任务。作为本期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运动对新时期文学重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A. 《一个伟大的印象》
B. 《包身工》
C. 《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
D. 《中国的一日》
解析:解析:《中国的一日》是1936年茅盾主编的规模巨大的报告文学专集,这是由“文学社”征集5月21日当天的社会生活见闻的稿件,共计3000余篇,从中选出390篇,反映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一个伟大的印象》是柔石1930年9月在《世界文化》第1期发表的,记述了在上海秘密召开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实况,这是30年代最早的报告文学作品。《包身工》是夏衍的,是30年代较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是由阿英选编出版的,这是最早的一部标明报告文学之名的结集。
A. 张爱玲
B. 张恨水
C. 张天翼
D. 还珠楼主
解析:解析:张恨水因《啼笑因缘》被称为旧派通俗文学中社会言情小说集大成者,小说表现得是中国现代都市生活和传统道德心理相互冲突的主题,作品对沈凤喜一家的生活和小市民心理状态有较细腻的刻画。
A. 戴望舒
B. 闻一多
C. 贺敬之
D. 殷夫
解析:解析:殷夫,另有笔名白莽等。自编有《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诗集》等四本诗集。他的政治抒情诗在思想感情和艺术表现上都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由于他的诗作表达了革命斗争的激情,洋溢着革命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因此,人们将他的代表作称为“红色鼓动诗”。戴望舒是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闻一多是新格律诗的代表诗人;贺敬之的诗歌带有革命浪漫主义的特色。贺敬之、郭小川等则将50年代颂歌诗潮中已经定型的政治抒情诗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A. 《获虎之夜》
B. 《名优之死》
C. 《咖啡店之一夜》
D. 《南归》
解析:解析:ABCD均为田汉话剧,其中AB是田汉最有影响的剧作,刘振声是《名优之死》里的主人公,通过刘振声与流氓、恶棍杨大爷的尖锐斗争以及他蚕丝在舞台上的故事,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
A. 《岁寒图》
B. 《结婚进行曲》
C. 《升官图》
D. 《征婚》
解析:解析:创作于1945年10月的《升官图》是陈白尘的代表作。剧作以夸张、变形、漫画化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凄风苦雨之夜”两个强盗的升官梦。该剧是40年代后期的又一部“官场现形记”。该剧1946年3月在重庆公演,连演四十场,随后在上海连演一百几十场,轰动剧坛。
A. 《随想录》
B. 《巴金新声集》
C. 《巴金散文集》
D. 《巴金回忆录》
解析:解析:《随想录》“说真话”是一个最为显著的特色。《随想录》的150篇文章,是巴金“用真话建立起来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馆’”巴金说:“我把它当作我的遗嘱写”,“《随想录》是巴金文学道路上的又一座丰碑,也是新时期散文中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是十年文学中最有文献价值、思想价值、艺术价值的重要著作”,“这部巨著在现代文学史上,可与鲁迅先生晚年的杂文相并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