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内经》
B、 《类经》
C、 《难经》
D、 《神农本草经》
E、 《伤寒杂病论》
答案:ACDE
A、 《内经》
B、 《类经》
C、 《难经》
D、 《神农本草经》
E、 《伤寒杂病论》
答案:ACDE
A. 冬瓜
B. 番茄
C. 乌梅
D. 绿豆
E. 羊肉
A. 脾气虚弱,停饮上逆
B. 脾胃虚弱,饮停于胃
C. 肾阳虚弱,停饮上逆
D. 饮停心下,胃气上逆
E. 脾阳不足,饮邪上逆
A. 肌能力增高
B. 有病理反射
C. 明显的肌肉萎缩
D. 腱反射增强
A. 患髋屈曲大于90度
B. 患肢内收超过身体中线
C. 伸髋外旋
D. 屈髋内旋
E. 健侧卧位
A. 约束肢体
B. 专人守护
C. 防止舌咬伤
D. 解开衣领
E. 防止跌伤
A. 里证
B. 表证
C. 半表半里证
D. 阴虚证
E. 阳热证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中医学中关于“表证”和“里证”的基本概念。我们来逐一分析选项,并通过生动的例子帮助你理解。
### 题干解析
题干提到“患者疾病初起,恶寒发热同时并见”,这通常是指外感风寒或风热的症状。在中医学中,恶寒和发热是表证的典型表现。
### 各选项分析
1. **A: 里证**
- 里证通常指的是内脏的病变,表现为腹痛、便秘、腹泻等症状,而不是恶寒发热。因此,选项A不符合题意。
2. **B: 表证**
- 表证是指外感风寒、风热等病邪侵袭体表,常见症状包括恶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题干中提到的“恶寒发热同时并见”正是表证的典型表现,所以选项B是正确答案。
3. **C: 半表半里证**
- 半表半里证是指表里同时受邪,但主要表现仍然是表证或里证的症状。题干中没有提到明显的里证症状,因此这个选项不太合适。
4. **D: 阴虚证**
- 阴虚证通常表现为潮热、盗汗、口干等,与恶寒发热的症状不符,因此选项D不正确。
5. **E: 阳热证**
- 阳热证多表现为高热、口渴、面红等,通常没有恶寒的表现,因此选项E也不符合题意。
### 结论
综上所述,题干描述的症状“恶寒发热同时并见”符合表证的特点,因此正确答案是 **B: 表证**。
### 深入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表证”,我们可以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
想象一下,你在冬天的户外活动,突然遇到一阵寒风,接着开始感到发冷和发热。这种情况下,你的身体正在与外界的寒冷环境作斗争,表现出恶寒(对寒冷的敏感)和发热(身体为了抵御寒冷而产生的热量)。这就像是你的身体在发出警报,告诉你需要保护自己,避免进一步的寒冷侵袭。
在中医中,表证的治疗通常会使用一些发汗解表的药物,比如生姜、桂枝等,帮助身体排出外邪,恢复正常的体温。
A. 50~100J
B. 100~150J
C. 150~200J
D. 200~360J
E. 360J以上
A. 一般由4人一起搬运,1人专管头部的牵引固定,其余2人蹲于伤员的左侧,1人蹲于伤员的右侧,2人托躯 干,1人托下肢, 一起将伤员抬起放在硬质担架上
B. 一般由4人一起搬运,1人专管头部的牵引固定,其余3人蹲于伤员的同一侧,2人托躯干,1人托下肢, 一 起将伤员抬起放在硬质担架上
C. 一般由3人一起搬运,1人专管头部的牵引固定,其余1人蹲于伤员的左侧,1人蹲于伤员的右侧,1人托躯 干,1人托下肢, 一起将伤员抬起放在硬质担架上
D. 一般由3人一起搬运,1人专管头部的牵引固定,其余2人蹲于伤员的同一侧,1人托躯干,1人托下肢, 一 起将伤员抬起放在硬质担架上
E. 一般由3人一起搬运,1人专管头部的牵引固定,1人蹲于伤员的右侧,1人托下肢, 一起将伤员抬起放在 硬质担架上
A. 主食中糖供能应占50%~60%
B. 每日食脂肪宜限制
C. 三餐热量分配为1/5、2/5、2/5
D. 少食粗纤维食物
E. 消瘦者总热量需酌增
A. 水温约40度
B. 卷成卷状便于把持
C. 双手握住绷带两端
D. 拧绞出多余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