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公安执法
>
交警支队2023第二季度辅警考试
搜索
交警支队2023第二季度辅警考试
题目内容
(
判断题
)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有事业单位人员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行政执法职务的,或者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中受委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的事业编制人员执行行政执法职务的,可以对侵害人以妨害公务罪追究刑事责任。

答案:A

交警支队2023第二季度辅警考试
公安机关组织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9f99-271d-2ac1-c0f9-038dc054c3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为了查明案情进行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9f9e-123d-317e-c0f9-038dc054c3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根据《反恐怖主义法》的规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9f99-26eb-00ab-c0f9-038dc054c3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公安机关应当根据行为事实、情节、后果,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客观评价民警行为性质,区分执法过错、瑕疵、意外,依法依规作出责任认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9f9e-1240-b91f-c0f9-038dc054c3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按照其教唆、胁迫、诱骗的行为处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9f9e-1205-5294-c0f9-038dc054c3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严禁通过互联网、公安信息网、视频专网、移动警务网等非涉密网络和非涉密设备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使用低密级网络、设备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将涉密网络、设备接入非涉密网络。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9f9e-1247-fef8-c0f9-038dc054c3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物证的照片、录像或者复制品,应当附有关制作过程及原件、原物存放处的文字说明,并由制作人和物品持有人或者物品持有单位有关人员签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9f9e-1209-6923-c0f9-038dc054c3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下列情形中,不应按照赌博予以治安管理处罚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9f99-26f7-1aa6-c0f9-038dc054c3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刑法》规定为限制行为能力的人有(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9f9b-7de4-4251-c0f9-038dc054c3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套路贷“,是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民间借贷之名,诱使或迫使被害人签订“借贷“或变相“借贷““抵押““担保“等相关协议,通过虚增借贷金额、恶意制造违约、肆意认定违约、毁匿还款证据等方式形成虚假债权债务,并借助诉讼、仲裁、公证或者采用暴力、威胁以及其他手段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的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的概括性称谓。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9f9e-120c-2a65-c0f9-038dc054c3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公安执法
>
交警支队2023第二季度辅警考试
题目内容
(
判断题
)
手机预览
交警支队2023第二季度辅警考试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有事业单位人员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行政执法职务的,或者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中受委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的事业编制人员执行行政执法职务的,可以对侵害人以妨害公务罪追究刑事责任。

答案:A

交警支队2023第二季度辅警考试
相关题目
公安机关组织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 )。

A. 7人

B. 3人

C. 10人

D. 5人

解析:题目解析 正确答案:A.7人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25条的规定,公安机关组织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7人。因此,答案选A。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9f99-271d-2ac1-c0f9-038dc054c3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为了查明案情进行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9f9e-123d-317e-c0f9-038dc054c3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根据《反恐怖主义法》的规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因在恐怖活动犯罪案件中作证,本人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经本人提出申请,公安机关应当对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B. 明知他人有恐怖活动犯罪行为,在司法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的,由公安机关作出行政处罚

C. 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以歪曲宗教教义或者其他方法煽动仇恨、煽动歧视、鼓吹暴力等极端主义,消除恐怖主义的思想基础

D. 法律禁止制作、传播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物品,但是并不禁止持有这些物品

解析: 题目解析:根据《反恐怖主义法》的规定,选项A中提到因在恐怖活动犯罪案件中作证的人应当受到必要的保护措施,是符合法律的。选项B中明确拒绝提供有关情况的人会受到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也是符合法律的。选项C中关于国家反对极端主义,消除恐怖主义的思想基础,也是符合法律的。而选项D中提到虽然法律禁止制作、传播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物品,但不禁止持有这些物品,是错误的,因为这种物品的持有也可能对社会造成潜在的危害。所以,选项D是不正确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9f99-26eb-00ab-c0f9-038dc054c3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公安机关应当根据行为事实、情节、后果,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客观评价民警行为性质,区分执法过错、瑕疵、意外,依法依规作出责任认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9f9e-1240-b91f-c0f9-038dc054c3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按照其教唆、胁迫、诱骗的行为处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9f9e-1205-5294-c0f9-038dc054c3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严禁通过互联网、公安信息网、视频专网、移动警务网等非涉密网络和非涉密设备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使用低密级网络、设备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将涉密网络、设备接入非涉密网络。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9f9e-1247-fef8-c0f9-038dc054c3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物证的照片、录像或者复制品,应当附有关制作过程及原件、原物存放处的文字说明,并由制作人和物品持有人或者物品持有单位有关人员签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9f9e-1209-6923-c0f9-038dc054c3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下列情形中,不应按照赌博予以治安管理处罚的是( )。

A. 丁采取不报经国家批准,擅自发行、销售彩票的方式,为赌博提供条件,尚不够刑事处罚

B. 乙向他人销售具有博彩功能的游戏机,他人从事娱乐活动

C. 丙参与以营利为目的的聚众赌博

D. 甲参与以营利为目的的计算机网络赌博

解析: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不应按照赌博予以治安管理处罚的是乙向他人销售具有博彩功能的游戏机,他人从事娱乐活动。选项B正确。这是因为赌博的主要对象是参与赌博的人,而销售具有博彩功能的游戏机本身不涉及实际的赌博行为,因此不适用于赌博的处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9f99-26f7-1aa6-c0f9-038dc054c3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刑法》规定为限制行为能力的人有( )。

A. 又聋又哑的人

B. 醉酒的人

C. 盲人

D.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解析:题目解析 限制行为能力的人是指由于未成年、精神障碍等原因,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完全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人。选项A涉及聋哑的人,选项C涉及盲人,选项D涉及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这些人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具有限制行为能力。选项B中的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下虽然行为可能受限,但并不属于刑法规定的限制行为能力的范围。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AC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9f9b-7de4-4251-c0f9-038dc054c3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套路贷“,是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民间借贷之名,诱使或迫使被害人签订“借贷“或变相“借贷““抵押““担保“等相关协议,通过虚增借贷金额、恶意制造违约、肆意认定违约、毁匿还款证据等方式形成虚假债权债务,并借助诉讼、仲裁、公证或者采用暴力、威胁以及其他手段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的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的概括性称谓。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39f9e-120c-2a65-c0f9-038dc054c3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