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p+1
B、Kp-1
C、1-Kp
D、Kp
答案:B
解析:电能表的更正系数KP表示的是电能表的误差修正系数,用来修正电能表的示值误差。更正率是指电能表的实际示值与理论示值之间的比值,即更正率=实际示值/理论示值。因此,更正率为1-KP。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假设一个电能表的更正系数KP为0.05,即电能表的误差修正系数为0.05。如果电能表的理论示值为100度,但实际示值为95度,那么更正率就是实际示值95度除以理论示值100度,即0.95。根据更正系数KP,实际示值应该乘以1-KP来修正误差,即95度乘以(1-0.05)=0.95,修正后的示值为95度,与理论示值100度相符合。
A、Kp+1
B、Kp-1
C、1-Kp
D、Kp
答案:B
解析:电能表的更正系数KP表示的是电能表的误差修正系数,用来修正电能表的示值误差。更正率是指电能表的实际示值与理论示值之间的比值,即更正率=实际示值/理论示值。因此,更正率为1-KP。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假设一个电能表的更正系数KP为0.05,即电能表的误差修正系数为0.05。如果电能表的理论示值为100度,但实际示值为95度,那么更正率就是实际示值95度除以理论示值100度,即0.95。根据更正系数KP,实际示值应该乘以1-KP来修正误差,即95度乘以(1-0.05)=0.95,修正后的示值为95度,与理论示值100度相符合。
A. 0.5
B. 0.614
C. 0.778
D. 0.966
解析:首先,我们知道功率因数(cosφ)是指电路中有用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表示电路中有用功率占总功率的比例。在这道题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总有功功率来求得功率因数。 总有功功率P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 = √3 * U * I * cosφ,其中√3是根号3,U是电压,I是电流,cosφ是功率因数。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总有功功率P = √3 * 99.5V * 1.5A * cosφ = 270.75 * cosφ。 接入第一元件有功功率为65W,接入第二元件有功功率为138W,所以总有功功率P = 65W + 138W = 203W。 将203W代入P = 270.75 * cosφ中,解得cosφ = 203W / 270.75 ≈ 0.778。 因此,该厂功率因数cosφ为0.778,选项C为正确答案。 通过这道题,我们可以看到功率因数的重要性,它反映了电路中有用功率的比例,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节能减排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A. U相电流
B. V相电流
C. W相电流
D. V相电压
解析:在两元件三相有功电能表接线时不接V相电流是因为在三相系统中,电流的矢量和为零,所以只需要接两相电流即可确定功率。接V相电流会导致电流的不平衡,影响电能表的准确度。 举个生动的例子来帮助理解:想象三个人一起拉绳子,如果他们的力完全平衡,绳子就不会有明显的移动。这里的三个人就好比三相电流,如果其中一个人不参与拉绳子,绳子的移动也不会受到影响。所以在电能表接线时,不接V相电流就好比其中一个人不参与拉绳子,不会影响功率的测量。
A. 984256
B. 104256
C. 114256
D. 124256
解析:首先,让我们来计算一下实际的电量应该是多少。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平均功率因数为0.89,抄见表码为80kWh,电能表的启码为0。由于熔丝熔断,导致电量计算错误,我们需要追补电量。 首先计算实际电量: 实际电量 = 抄见表码 * 平均功率因数 = 80kWh * 0.89 = 71.2kWh 然后根据TV的变比6/0.1和TA的变比200/5,我们可以计算出实际的电量: TV实际电量 = 71.2kWh * (6/0.1) = 4272kWh TA实际电量 = 71.2kWh * (200/5) = 2848kWh 由于TA没有问题,所以需要追补的电量为: 追补电量 = TV实际电量 - TA实际电量 = 4272kWh - 2848kWh = 1424kWh 所以,应追补的电量为104256kWh,选项B是正确答案。
A. 走慢
B. 走快
C. 倒走
D. 停转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的工作原理。当W相电流线圈接反时,会导致电能表的计量方向相反,即电能表会倒转。负荷功率因数为1.0表示电流和电压的相位相同,即纯阻性负载,此时电能表会停转,因为无需计算功率因数。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可以想象电能表就像是一个计时器,正常情况下它会按照电流和电压的方向来计算电能的使用量。但是如果W相电流线圈接反,就好比是把计时器的指针反向,导致计量方向相反,电能表会倒转。而负荷功率因数为1.0时,就像是没有阻碍计时器正常运转,所以电能表会停转。 通过这个生动的比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如果还有什么疑问,欢迎继续提问哦!
A. 事件上报异常
B. 终端故障
C. 终端事件偏差
D. 数据采集错误
解析:事件上报异常指的是采集终端出现漏报、错报或频繁上报重要事件的现象。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数据不准确,影响到供电所的正常运行和决策。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终端频繁上报同一事件,比如某个区域的停电情况,而实际上并没有停电,那么供电所可能会误解情况,采取错误的措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及时发现和解决事件上报异常是非常重要的。供电所需要对终端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保障供电所的正常运行。
A. 集中器地址不对
B. 集中器GPRS参数不对
C. 网路繁忙或故障
D. 上行通信模块损坏
解析:首先,让我们来解析这道题目。集中器能显示信号强度,可以发送登录包,但与主站无法连接,可能的原因有:A.集中器地址不对,这会导致无法正确识别主站;B.集中器GPRS参数不对,这会导致无法建立通信连接;C.网络繁忙或故障,这会导致通信信号传输受阻。因此,以上描述错误的是选项D,即上行通信模块损坏。 现在,让我们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想象一下,集中器就像是一个手机,它可以显示信号强度,发送信息(登录包),而主站就像是一个通讯基站。如果你的手机地址设置错误,或者手机的网络参数设置不正确,或者网络出现故障,那么你的手机就无法与基站进行通讯,就像集中器无法与主站连接一样。而如果手机的通讯模块损坏了,也就无法进行正常的通讯,这就类似于选项D中描述的情况。
A. 终端在线,成功率波动明显
B. 终端在线,成功率为0
C. 终端在线,成率为原来一半
D. 终端离线,成功率为0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集中器上行通信模块故障对终端的影响。如果集中器上行通信模块故障,会导致终端无法与集中器进行通信,从而使终端处于离线状态,成功率为0。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理解:想象一下你在家里使用Wi-Fi上网,如果路由器出现故障,导致无法连接网络,那么你的手机、电脑等设备就无法上网,就像终端无法与集中器通信一样,处于离线状态。 所以,正确答案是D,终端离线,成功率为0。
A. 核对电表档案,核对其归属的采集器档案
B. 抄控器来确认电表的通信是否工作正常
C. 观察电表是否带电
D. 集中器通讯故障,检查集中器与主站之间通信是否正常
解析: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道题目。题目中说台区下个别电能表采集异常消缺方法错误的是,选项A、B、C、D分别是核对电表档案、抄控器确认通信、观察电表是否带电、检查集中器通讯故障。我们来逐个分析一下: A. 核对电表档案,核对其归属的采集器档案。这是一个常见的消缺方法,通过核对电表档案和采集器档案可以帮助找出问题所在。 B. 抄控器来确认电表的通信是否工作正常。这也是一个常见的方法,通过抄控器可以确认电表的通信是否正常。 C. 观察电表是否带电。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步骤,观察电表是否带电可以帮助排除一些可能的问题。 D. 集中器通讯故障,检查集中器与主站之间通信是否正常。这个选项是错误的,因为题目中要求的是错误的消缺方法,而不是正确的方法。检查集中器与主站之间通信是否正常是一个有效的消缺方法。 因此,正确答案是D。 现在,让我用一个生动有趣的例子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想象一下,你家里的电表突然出现了异常,显示的数据不正常。你可以先核对电表档案和采集器档案,然后通过抄控器确认电表的通信是否正常。接着,你可以观察一下电表是否带电,看看是否有其他问题。最后,如果以上方法都没有解决问题,你可以检查集中器与主站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这样一步步地排查问题,就能够及时解决电能表采集异常的情况。
A. 通信端口号选错
B. IP地址错误
C. 上行模块故障
D. SIM卡欠费
解析:这道题是关于终端无法通过身份验证并获得IP地址的故障原因。正确答案是D. SIM卡欠费。 SIM卡是用来识别用户身份的,如果SIM卡欠费了,运营商就会停止为用户提供服务,包括网络连接服务。因此,如果终端无法通过身份验证并获得IP地址,很可能是因为SIM卡欠费导致的。 举个生动的例子来帮助理解:想象一下你去餐厅吃饭,但是忘记带钱包了,服务员会拒绝为你提供食物,因为你无法支付费用。SIM卡欠费就好比忘记带钱包,运营商会拒绝为你提供网络服务。
A. A相
B. B相
C. C相
D. N相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钳形电流表在测量三相四线电流回路时的应用。当将钳形电流表的电流钳夹在A相时,短接该电流回路,钳形电流表指示值发生明显变化,说明A相是接入元件的电流。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想象一下,我们家里有三个水管,分别代表三相电流回路的A、B、C相。现在我们要测量A相的水流量,我们用一个水表来测量。当我们把水表的传感器夹在A相的水管上时,突然有人在A相的水管上打开了一个水龙头,水流量增加了,水表的指示也会相应地增加。这就说明A相是接入元件的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