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甲与乙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共犯
B、 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C、 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D、 甲与乙属于犯罪未遂
答案:BC
解析:解析:本题综合考察刑法理论的运用。本题中,甲利用不知情的乙实施了诈骗行为,甲成立诈骗罪的间接正犯,已卖出后已经获款6000元,侵犯财产型犯罪以取得财产为既遂标准,诈骗犯罪已经既遂。乙没有认识到其贩卖的“K粉”系头痛粉,因此,其主观上没有诈骗罪的故意,不成立诈骗罪。另外根据传统刑法理论认为,乙具有贩卖毒品的故意,只是客观上不存在毒品,其行为成立贩卖毒品罪未遂,属于对象不能犯未遂。甲乙两人没有共同贩卖毒品的故意,因此不能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共犯,综上,本题选BC。
A、 甲与乙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共犯
B、 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C、 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D、 甲与乙属于犯罪未遂
答案:BC
解析:解析:本题综合考察刑法理论的运用。本题中,甲利用不知情的乙实施了诈骗行为,甲成立诈骗罪的间接正犯,已卖出后已经获款6000元,侵犯财产型犯罪以取得财产为既遂标准,诈骗犯罪已经既遂。乙没有认识到其贩卖的“K粉”系头痛粉,因此,其主观上没有诈骗罪的故意,不成立诈骗罪。另外根据传统刑法理论认为,乙具有贩卖毒品的故意,只是客观上不存在毒品,其行为成立贩卖毒品罪未遂,属于对象不能犯未遂。甲乙两人没有共同贩卖毒品的故意,因此不能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共犯,综上,本题选BC。
A. 不构成犯罪
B. 构成盗窃罪
C. 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D. 构成非法处置扣押的财产罪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非法处置扣押的财产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盗窃罪的不同。(1)根据题义,丁欠银行贷款未还的案件尚未判决,丁某案值20万汽车被法院依法扣押,丁潜入法院院内,用备用钥匙打开车门,将车开走,并如实告知法院。其主观上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但非法处置达到情节严重,丁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第三百一十四条之规定,涉嫌非法处置扣押财产罪。故A选项错误;(2)盗窃罪与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本质上有很大不同。首先,犯罪对象不同。盗窃罪的对象是一般公私财物,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的对象是特定的,是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其次,犯罪客体不同。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妨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财产处置活动,盗窃罪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最后,犯罪的主观目的不同。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的主观目的多种多样,并非都是出于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而盗窃罪的主观目的就是非法占有为目的。故选项B错误。(3)本案尚未判决执行,不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故选项C错误。(4)理由同(1)故选D。综上所述,选D。
A. 甲因竞争上岗不成怀恨同事刘某,给刘某写匿名信进行威胁
B. 乙打电话威胁在公安机关反映目击自己盗窃的黄某
C. 丙写匿名信威胁陈某不要和自己经营同类产品
D. 丁与陈某有矛盾,便给陈某发短信,让其出门小心,遇到自己后将被殴打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威胁人身安全行为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本题中甲丙丁的行为构成威胁人身安全的行为,而乙的行为构成对威胁证人的行为,因此本题答案为B。
A. 对于卖淫所得200元及避孕套应予以追缴
B. 乙未满18周岁,对其应减轻或者从轻处罚,初次违法不予执行拘留
C. 200元属于违法所得,追缴后返还乙
D. 对于卖淫所得及避孕套都应予以收缴
解析:解析:(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一条之规定,“办理治安案件所查获的毒品、淫秽物品等违禁品,赌具、赌资,吸食、注射毒品的用具以及直接用于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本人所有的工具,应当收缴,按照规定处理;违反治安管理所得的财物,追缴退还被侵害人;没有被侵害人的,登记造册,公开拍卖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所得款项上缴国库”。本案中:避孕套属实施卖淫违法行为的工具,应予收缴;200元嫖资属违法所得,应予追缴。故此A项错误,不当选;(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条第(二)项之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故此B项正确,当选;(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一条第二款之规定,违反治安管理所得的财物应追缴,但乙同样也是本案违法行为人而非被侵害人,因此追缴后不应再退还于乙,故此C项错误,不当选;(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一条之规定,卖淫所得应予以追缴,避孕套应予以收缴,故此D项错误,不当选;综上,本题选B
解析:解析: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五十三条,对查获或者到案的违法嫌疑人应当进行安全检查,发现违禁品或者管制器具、武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以及与案件有关的需要作为证据的物品的,应当立即扣押;本案谈好嫖资200元,且甲男随身携带,应当进行扣押。故本题选对。
解析:【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八条第一款:“依法应当登记的非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之规定,本题选错。
A. 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
B. 贩卖毒品罪
C. 容留他人吸毒罪
D. 职务侵占罪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管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管理人员私自贩卖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根据《刑法》第三百五十五条【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依法从事生产、运输、管理、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向走私、贩卖毒品的犯罪分子或者以牟利为目的,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刘某为牟利,将自己管理的毒品卖给钟某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故此B项正确。A、C、D均明显错误。综上,本题选B。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伪造假币和诈骗罪(1)根据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5条规定,以使用为目的,伪造停止流通的货币,或者使用伪造的停止流通的货币,依照刑法第266条的规定,以诈骗罪定罪处罚。本项表述符合该规定,故此项正确。
A. 王某见某网吧有不少未成年人光顾,为赚取钱财,在网吧门口以10元的价格出租自己的居民身份证给未成年人用于登记上网
B. 张某为防止债务人逃跑,拿走了债务人的居民身份证,并约定债务还清就归还给债务人
C. 民警丁某在执行监视居住的过程中,扣押了犯罪嫌疑人乙的居民身份证
D. 赵某家境贫寒,为贴补家用外出打工,谎报年龄申领了居民身份证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居民身份证使用的法律责任。(1)根据《居民身份证法》第十六条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一)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居民身份证的;(二)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的;(三)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证的。故此ABD项违反法律规定;(2)根据《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五条第三款之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证。但是,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执行监视居住强制措施的情形除外。故此C项符合法律规定;综上,本题选ABD
解析:解析: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经呼气酒精含量检测,显示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刑事诉讼法和本意见的规定决定是否立案。对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不予立案。
A. 扰乱单位秩序
B. 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C. 提供虚假证言
D. 招摇撞骗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提供虚假证言、扰乱单位秩序、招摇撞骗的区别。(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第1项规定: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0条第2项规定: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张某让胡某冒用和自己冒用刘某的驾驶证,事实上是伪造了刘某违章的证言,造成刘某受到了不应有的违章处理及记分,影响了交管部门对交通违章行为的正常处理。张某的行为符合提供虚假证言行为。故A选项错误。(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0条第2项规定: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张某让胡某冒用和自己冒用刘某的驾驶证,事实上是伪造了刘某违章的证言,造成刘某受到了不应有的违章处理及记分,影响了交管部门对交通违章行为的正常处理。张某的行为符合提供虚假证言行为。故B选项错误。(3)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0条第2项规定: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张某让胡某冒用和自己冒用刘某的驾驶证,事实上是伪造了刘某违章的证言,造成刘某受到了不应有的违章处理及记分,影响了交管部门对交通违章行为的正常处理。张某的行为符合提供虚假证言行为。故C选项正确。(4)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1条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虚假身份招摇撞骗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冒充军警人员招摇撞骗的,从重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0条第2项规定: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张某让胡某冒用和自己冒用刘某的驾驶证,事实上是伪造了刘某违章的证言,造成刘某受到了不应有的违章处理及记分,影响了交管部门对交通违章行为的正常处理。张某的行为符合提供虚假证言行为。故D选项错误。综上,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