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玩忽职守罪和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区分。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指违反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具体来说,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江某的行为构成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玩忽职守罪和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区分。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指违反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具体来说,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江某的行为构成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A. 甲曾被判处有期徒刑,不得担任人民警察
B. 乙曾被强制隔离戒毒,不得担任人民警察
C. 丙曾被工商局开除公职,不得担任人民警察
D. 丁曾被某县公安局辞退,不得再担任人民警察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不得担任人民警察的情形。(1)根据《人民警察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人民警察:(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二)曾被开除公职的。根据该规定,A项和C项均是《人民警察法》中规定的两种不得担任人民警察的情形;(2)《人民警察法》中未规定受过强制隔离戒毒和被辞退的人不得再担任人民警察,故此B项、D项错误;综上,本题选AC。
A. 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于9月2日偷得一辆自行车,他能清楚地陈述作案经过和赃物的去向
B. 乙盗窃一辆自行车,其户口本上显示已满14周岁,但其父母提供的出生证明及其在学校登记的年龄与户口本上显示的年龄不一致,证明乙不满14周岁
C. 丙被控告故意砸坏邻居家的汽车玻璃,但丙拒不承认,也无目击者
D. 丁买了工具欲盗窃戊的自行车,但没有实施
解析:【解析】(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三条间 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之规定,故此A项正确;(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规定,有证据表明乙不满十四周岁,故此B项错误;(3)根据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九十五条之(二)规定,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作出不予处罚决定,故此c项错误;(4)丁未实施盗窃,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故D选项错误;综上,本题选A。
解析:解析:(1)《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04条规定:受到罚款处罚的人应当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警察可以当场收缴罚款:(一)被处五十元以下罚款,被处罚人对罚款无异议的;(二)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照本法的规定作出罚款决定后,被处罚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被处罚人提出的;(三)被处罚人在当地没有固定住所,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第105条规定:人民警察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二日内,交至所属的公安机关;在水上、旅客列车上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抵岸或者到站之日起二日内,交至所属的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罚款之日起二日内将罚款缴付指定的银行。综上:第一、当场收缴要被处罚人本人提出的向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的,民警才能当场收缴。第二、民警当场收缴罚款后二日内需要上交派出所,所以是错。
A. 阿某因涉嫌参与B市恐怖事件,公安机关责令阿某未经公安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指定的处所,并采取电子监控等方式对其进行监督
B. 恐怖事件发生后,B市公安局立即进行处置,但因B市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小组尚未确认指挥长,因此,B市公安局在处置现场职级最高的人员担任了现场指挥员
C. 在恐怖事件现场,犯罪嫌疑人艾某持爆炸物劫持1名人质,为避免警告后可能出现的更为严重后果,现场指挥员决定派防暴队员隐蔽在相关地点,在确保人质安全的前提下,直接击毙犯罪嫌疑人艾某
D. B市公安局对在调查中发现的阻碍日常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的人员以及相关单位予以处罚,并对阻碍人民警察履行职务的从重处罚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反恐怖主义调查和应对处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第五十三条公安机关调查恐怖活动嫌疑,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根据其危险程度,责令恐怖活动嫌疑人员遵守下列一项或者多项约束措施:(一)未经公安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指定的处所;公安机关可以采取电子监控、不定期检查等方式对其遵守约束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采取前两款规定的约束措施的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不需要继续采取约束措施的,应当及时解除。根据法条规定,对阿某采取约束措施不得超过三个月,A选项未规定期限,因此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第五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尚未确定指挥长的,由在场处置的公安机关职级最高的人员担任现场指挥员。公安机关未能到达现场的,由在场处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或者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职级最高的人员担任现场指挥员。现场应对处置人员无论是否属于同一单位、系统,均应当服从现场指挥员的指挥。因B市尚未确认指挥长,根据规定由B市公安局处置现场职级最高人员担任符合法律规定,B选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第六十二条规定,人民警察、人民武装警察以及其他依法配备、携带武器的应对处置人员,对在现场持枪支、刀具等凶器或者使用其他危险方法,正在或者准备实施暴力行为的人员,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紧急情况下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艾某持爆炸物劫持1名人质,为了避免警告后出现更严重后果,根据法律规定可以直接使用武器,选项C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第九十二条第三款规定,阻碍人民警察、人民解放军、人民武装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从重处罚。因此阻碍人民警察履行职务的从重处罚,符合法律规定,选项D正确;综上,本题选A。
A. 甲,70周岁,因殴打他人被公安机关决定行政拘留5日
B. 乙,17周岁,盗窃邻居一辆山地车(以前未受过治安处罚)被查获并被决定处以行政拘留5日
C. 丙于8月21日生育一男孩,次年9月21日仍在哺乳,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查获并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
D. 丁16岁生日当天寻衅滋事,被公安机关决定处以行政拘留5日
解析:解析: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依法不执行行政拘留情形(一)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三)七十周岁以上的;(四)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A项为七十周岁以上的;B项为已满十六未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C项哺乳已满一周岁婴儿,不属于该条规定的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D项生日当天,不满十六周岁
A. 王某口头提出回避不符合法律要求
B. 张某的回避由其所属的公安机关决定
C. 张某在回避前调查的证据全部无效
D. 张某在回避前调查的证据全部有效
解析:解析:(1)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第二十条之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要求公安机关负责人、办案人民警察回避的,应当提出申请,并说明理由。口头提出申请的,公安机关应当记录在案,故此A项错误;(2)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第十九条之规定,办案人民警察的回避,由其所属的公安机关决定,故此B项正确;(3)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第二十五条之规定,被决定回避的公安机关负责人、办案人民警察、鉴定人和翻译人员,在回避决定作出前所进行的与案件有关的活动是否有效,由作出回避决定的公安机关根据是否影响案件依法公正处理等情况决定,故此C项、D项错误;综上,本题选B
A. 故意杀人罪
B. 爆炸罪
C. 过失致人死亡罪
D.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一个犯罪行为的主客观方面及同一法条中不同罪名的使用问题,根据刑法规定,同一法条中具体罪名的罗列和概括表述罪名的并列使用。(1)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是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其定罪的条件是:行为人主观上有杀人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杀害他人的行为,因为本案例中王某只是为了报复窃贼,而没有杀死清洁工的主观意愿,故此A项错误;(2)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是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二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具体是指行为人故意以爆炸方法杀伤群众,破坏公私财产,对公共安全造成危害的行为,而本案中王某为了报复窃贼主观上故意放置了爆炸装置,客观上实施了又引发爆炸导致清洁工(不特定人)死亡的后果,王某的行为符合爆炸罪,故此B项正确;(3)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是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其主观上主要表现为过失,即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而本案中王某的行为系故意放置了爆炸装置而导致清洁工的死亡,不是过失所造成的,故此C项不正确;(4)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二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故从法条上理解,本罪的危险方法是该罪名客观方面的概括表述,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方法,而是指与放火、爆炸、决水、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等危险方法以外的某一类危险方法的总称,而本案中的清洁工系爆炸装置发生爆炸而死亡,而不是其它危险方法所致,故此D项错误;综上,本题选B。
A. 应当以强奸罪定罪处罚
B. 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C. 不适用死刑
D. 一般不判处无期徒刑和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刑事责任年龄和刑罚的知识点。(1)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十四周岁到十六周岁的人,对强奸的行为应负刑事责任,故此A项正确;(2)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第四款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故此B项正确;(3)根据《刑法》第四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故此C项正确;(4)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的规定,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一般不判处无期徒刑,对未成年罪犯一般不判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故此D项正确;综上,本题选ABCD。
A. 三日
B. 五日
C. 七日
D. 十日
解析:解析:《行政强制法》第31条规定,依照法律规定冻结存款、汇款的,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三日内向当事人交付冻结决定书。
A. 非法买卖一支军用枪支
B. 介绍患有梅毒的人员卖淫
C. 偷开他人机动车
D. 酒后驾驶机动车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治安管理处罚法》调整范围。(1)A选项中非法买卖一支军用枪支,构成非法买卖枪支罪,属于刑法调整范围;(2)B选项中介绍患有梅毒的人员卖淫,构成传播性病罪,属于刑法调整范围;(3)C选项中偷开他人机动车,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调整范围;(4)D选项中酒后驾驶机动车,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调整范围。综上,本题选ABD选项